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设计
展开《观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奇观”,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观潮》一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是一篇进行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盐、屹、昂”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3)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见过大海,大海非常辽阔,海水很蓝,海浪很大。
生:大海一望无际,非常美丽,让人心情舒畅。
2.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种不同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生:想!
3.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观潮》,去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盐官镇、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
(2)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读音。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横贯:横着通过去。
④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⑤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⑥霎时:极短的时间。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 交流反馈,梳理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 交流反馈,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学习潮来前的部分
1. 指名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2. 提问: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生: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生:人们翘首东望,等着,盼着。
3.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很急切?
生:“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4.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潮来前的平静和人们的急切心情。
(五)课堂小结
1.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还学习了潮来前的部分。钱塘江大潮到底有多壮观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部分,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谁能来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生: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 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生: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们翘首东望,等着,盼着。
(二)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1. 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2.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
生:我被大潮的气势震撼了。
3.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描写大潮声音和形态的句子。
4. 交流反馈。
(1)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描写大潮形态的句子: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 师: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从声音方面描写了大潮的初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
生:“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句话从形态方面描写了大潮初来时的样子,像一条白线。
生:“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从形态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从形态方面描写了大潮更近时的样子,像一堵水墙。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最接近时的样子,声音像山崩地裂,形态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6. 师:作者在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作者在描写大潮的声音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的巨大。
生:作者在描写大潮的形态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潮比作一条白线、一堵水墙和千万匹白色战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形态的变化。
7.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读出大潮的雄伟、壮观。
(学生齐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
(三)学习潮头过后的部分
1. 指名朗读课文第 5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2. 提问: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潮头过后,江面恢复了平静。
3.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江面恢复了平静?
生:“风号浪吼”“漫天卷地”“余波”“平静”。
4.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潮头过后的平静。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感受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为什么能把钱塘江大潮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
生: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生: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很清晰。
2. 师:是啊,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勇敢、坚韧和智慧。让我们一起赞美钱塘江大潮,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知道黄山的云海非常美丽,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样。
生:我知道泰山的日出非常壮观,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万丈。
生:我知道桂林的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见过的自然奇观。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观潮教案</a>,共3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观潮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