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展开选择题
18—22 CACDB
23—27 DAACD
28—29 AB
非选择题
(1)宗亲、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共2分,每点一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
义务: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觐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
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2分)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共3分,任答两点给满分,答对一点给2分)
31.(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分)
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1分)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商业日益发达;货币广泛使用和流通。(共4分,每点两分,任答两点即可)
(3)重视民生,以农为本;重视手工业、商业、农业发展。(2分,有理即可)
32.(1)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2分)
影响: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2分,回答“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也得2分。)
(2)功能:水运;灌溉;防洪。(2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分,回答“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发展”得1分)
33.评分细则:
拟出观点2分,论述6分,总结2分。
论述部分分档次评分
【答案】【示例】
示例一:选择图例一和图例二
考古发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
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相互碰撞影响形成的。从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的遗址中我们可以发现,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这表明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同时,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都城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这说明陶寺古城的社会阶级分化显著。同时可以证明随葬品来源广泛,各地文化汇聚中原。
综上所述,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和“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延绵不断”的总体特征,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力量源泉。
示例二:选择图例一和图例三
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五六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多个区域都出现了文明的迹象。比如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这些玉礼器也显示持有者尊贵身份的作用和社会分化的现象。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宫殿建筑群反映出早期王朝国家组织和管理庞大劳动力。在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等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这反映了夏朝时期较高的文明发展水平。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遗址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环环相扣的,中华文明是连续的,统一的。
给分档
论述部分评分细则
5-6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3-4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1-2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0分
论述部分为空白卷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多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多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共2页。
河北省邢台市仁泽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仁泽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林州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林州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