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备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之变多元繁荣,社会之变四民合流,文化之变思辨世俗,怎么养活这么多人,一农业,圩田围田,太湖围田,二手工业,三商业,四经济重心南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①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稻麦复种、一年三熟)
②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桑麻棉茶)
③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元朝逐渐普遍(岭南推广至江淮)
④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农业有显著进步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中外历史纲要》上
“今百姓膏腴皆归贵势之家,租米有及百万石者” ——【元】脱脱主编《宋史·食货志上一》 “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宋】陈亮《龙川文集》 “(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宋】王明清:《挥麈 zhǔ后录·余话》
制瓷技术五大名窑钧、定哥、汝官窑元青花瓷
能源的变革煤炭的大量使用
印刷术与造纸术的迅速发展
古籍版本研究“凡宋皆善”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①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②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③货币流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时间、空间上受官府严格控制
商业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不再受官府限制
1.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③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④南方自然条件好;⑤政治中心南移;⑥南方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1)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并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想一想】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社会观念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新唐书·高俭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之财。 ——(宋)蔡襄
二、社会之变:四民合流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唐律疏议•名例律》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 ——《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社会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减弱
【想一想】故事中市民和家奴的关 系较之唐代,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袁氏世范》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田宅无定主”的现象?
三、文化之变:思辨世俗
回忆:根据时间轴梳理儒学发展历程。
(一)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天理几乎其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2: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理学为何在宋代兴起?
2.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朱子语类》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什么是“理”或者“天理”?
认识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在程朱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整个自然界都具有的本质属性(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自然也是有仁义道德的了。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当天理和人的欲望产生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熹:“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程朱理学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①恢复儒学正统;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视气节、道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1:南宋后期,朱熹被追封为徽国公,从祀孔庙,这是朝廷通过肯定理学家来肯定理学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①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
安徽歙(shè)县贞节牌坊
朱熹还特别致力于编写童蒙读本,例如《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1241年,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五人从祀孔庙,《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这表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单独出题,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
理学的横向传播:
长短不一,配乐歌唱,按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豪放派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
书法:从规矩森严的唐人之法到追求个性的宋人之意
②市井风俗画: 注重刻画细节与表现市井生活丰富、生动的意趣。
①文人画: 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题材:山水画为主
绘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思考:分析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3.士大夫文化逐渐出现追求高雅、讲求意境的趋势,和市民文化的浅俗直白形成了两条并行不悖的文化线索。
雕版普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人工磁化,广泛应用于航海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填写表格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2024·黑吉辽高考·5)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2.(2024·湖北高考·4) 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据此可知,元朝前期( )A. 抑制土地兼并 B. 优容江南经济C. 简化赋税名目D. 提高南人地位
3.(2024·安徽高考·4) 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 )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
4.(2024·山东高考·3)下图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5.(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6.(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变动之源,分裂割据,地区统一,手工业,顺变动之势,解变动之思,百家争鸣,阴阳家,百家争鸣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得天下,如何守天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官制,实行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朝的败亡无可挽回,大秦帝国的崩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集天下之人,中央官制分丞相之权,赋税制度聚世间之财,血缘关系,品行才学,科举制的影响,两税法,鉴往知来悟盛世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