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
    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检测卷02(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32°N,121°E)刘老师于2023年12月19日校园内拍摄的一张照片(教学楼面朝正南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
    A.7:30B.10:30C.13:30D.16:30
    2.据图推测拍摄时刻太阳高度约为( )
    A.20°B.30°C.40°D.50°
    3.该日后一个月内,树干正午影长变化趋势为( )
    A.变长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B 2.B 3.C
    【解析】1.读图联系材料可知,教学楼面朝正南方,此时太阳位于天空的东南靠近正南方向,当地经度为121°E,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仅4分钟,此时应为上午、更接近正午,结合选项,此时最可能是10:30,B正确;7:30太阳初升更靠近正东方位,A错误;13:30和16:30太阳位于天空的西南方向,C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该地的纬度为32°N。冬至日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2°+23.5°)=34.5°。该日为12月19日,距冬至日较近,正午太阳高度略大于34.5°,但此时为上午10:30,尚未达一天的最大太阳高度,再结合图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及图中树干及其影长可知,此时的太阳高度约为30°,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该日后一个月内,即12月19日至次年的1月19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我国该中学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正午树影先变长再变短,C正确,排除ABD。故选C。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16:10,日本能登半岛(如图)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能登半岛周边由于地块抬升,导致小部分海域转变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4.引发此次地震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D.外力作用
    5.能登半岛周边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节理构造
    6.当地政府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利用( )
    ①RS监测灾区气象要素②GPS模拟灾害动态过程
    ③GIS评估道路受损情况④GNSS快速识别灾害范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4.C 5.C 6.A
    【解析】4.地震的发生,以及地块的抬升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与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据材料可知,能登半岛周边由于地块拾升,导致小部分海域转变为陆地,结合所学知识,断层构造是岩层断裂,其两侧发生相对运动的产物,故判断该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构造,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背斜构造是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的岩层;向斜构造通常位于地壳的褶皱地带,其特点是岩层在中央向下弯曲,而两翼则向上倾斜;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材料“地块抬升”与背斜构造、向斜构造和节理构造的特点不符,ABD错误。故选C。
    6.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故RS可获取震区气象要素,①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无法模拟灾害动态过程,②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评估道路受损情况,③正确;GNSS可确定具体位置,但不能确定受灾范围,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某地质考察队在某山区考察时,在冰缘区的陡崖坡脚地带发现了大量“倒石堆” (堆积在岩壁下方的石块碎屑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材料推测,与倒石堆地貌形成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B.崩塌C.泥石流D.滑坡
    8.高山冰缘环境发育倒石堆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冻融风化
    9.该地质考察队考察的山区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C.天山D.阴山
    【答案】7.B 8.D 9.C
    【解析】7.倒石堆以上岩壁陡峭,大量松散岩屑崩塌堆积,直接形成倒石堆,B正确;地震容易导致崩塌,进而形成倒石堆,但不是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不符合题意,A错误;若发生泥石流,碎屑堆积物会顺坡而下到达谷底,不符合题意,C错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与倒石堆不符,D错误。故选B。
    8.高山冰川边缘冻融作用显著,风化作用强烈,岩体易崩解破裂,堆积形成倒石堆,D正确;冰川作用堆积物大小混杂,不符合材料中堆积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的形态,A错误;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不会形成倒石堆,BC错误。故选D。
    9.根据材料信息,该山区倒石堆发育在冰缘区的陡崖坡脚地带,可知该山区海拔较高,有冰川发育,秦岭、南岭、阴山海拔不够高,无冰川发育,ABD错误。故选C。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1.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B.寒潮结束C.沙尘肆虐D.对流加剧
    【答案】10.C 11.B
    【解析】10.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根据材料可知,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往往是在夏秋季节,且台风形成于海洋,A错误;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风力减小,不利于沙尘肆虐,C错误;对流加剧主要表现为大量上升气流。而温带急流发展为平直移动不会导致对流加剧,D错误。故选B。
    台风是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的中心于7月25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沿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2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热带气旋一般很少出现在( )
    ①南大西洋南部海域②北大西洋海域③北印度洋海域④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热带气旋中的暖湿气流受热扰动抬升后,能够继续上升的能量主要来自( )
    A.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B.气流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C.海面对空气的加热作用D.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14.台风“格美”对福建省的影响主要是( )
    ①加剧山洪灾害概率②强风导致海啸危害渔场
    ③缓解了“伏旱”灾情④台风中心强风破坏建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2.C 13.A 14.B
    【解析】12.南大西洋南部海域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域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这两个海域海水温度较低,洋面上几乎是长期稳定的大气,热带气旋很难生成,①④正确;北太平洋海域、北大西洋海域、北印度洋海域海水温度较高,易形成热带气旋,②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热带气旋中的暖湿气流形成及上升过程为:暖空气从海洋吸收水分→水蒸气受热扰动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增温大气→空气密度变小→气流继续上升,A正确,B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与热带气旋形成有关,不是其继续上升的能量,D错误。故选A。
    14.台风主要通过强风及强降水影响过境地区,福建省西部为武夷山脉,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闽浙丘陵,强风与地形结合,加剧了山洪灾害,①正确;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台风在福建沿海引发海啸的几率较小,②错误;台风也会带来强降水,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福建省的“伏旱”灾情,③正确;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强劲,能够破坏建筑,而“台风眼”/台风中心受下沉气流影响,风力较弱,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全球性的地域差异形成陆地自然带。下图为欧亚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自然带序号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B.I苔原带、Ⅱ冰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C.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I冰原带、Ⅱ高山植物区、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16.图中自然带Ⅱ在M处向南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15.A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自然带Ⅰ位于极圈以内,靠近极点,应为冰原带;自然带Ⅱ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应为苔原带;自然带Ⅲ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内部,且分布面积广大,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自然带Ⅱ(即苔原带)向南凸出的位置位于乌拉尔山附近,乌拉尔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植被发育为高纬度的苔原带,与洋流、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受锋面天气系统影响,贵州在秋冬季常有锋面雾出现。2008年2月21日前后,受一次锋面天气系统影响,贵州部分地区出现了锋面雾,2月23日该锋面天气系统消散。图1为2月21日前后水城、贵阳两地的水平能见度变化,下图2示意2月21日8:00和2月22日8:00的锋线位置。
    (1)指出水城、贵阳两地同时出现锋面雾的时段。(4分)
    (2)比较锋面雾在水城、贵阳两地的过程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秋冬季,影响贵州的锋面附近常出现毛毛细雨。分析这些毛毛细雨对当地锋面雾形成的促进作用。(4分)
    【答案】(1)21日8:00前后;22日2:00-5:00。(4分)
    (2)差异:锋面雾在贵阳出现的晚,持续时间短(在水城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原因:锋总体自西向东移动,并逐渐消散;贵阳在水城以东(或水城在贵阳以西)。(6分)
    (3)雨水蒸发后近地面水汽含量增加,地面温度降低,利于水汽凝结。(4分)
    【详解】(1)由材料可知,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读图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能见度,水城和贵阳在2月21日8:00前后及2月22日的2:00-5:00,能见度小于1千米,说明出现了锋面雾。
    (2)读图1可知,以能见度1千米为界,锋面雾大约在21日8:00在贵阳出现,且持续时间短,而水城在20日的20:00出现,持续时间长。读图2,由图中2月21日8:00和2月22日8:00的锋线位置可知,锋面由西向东移动,并在“2月23日该锋面天气系统消散”,水城在贵阳以西,锋面到来时间早,至锋面消散持续时间长,而贵阳在东边,锋面到来时间晚,锋面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短。
    (3)雾的形成要具备持续的降温及充足的水汽供应等条件。毛毛细雨在降落的过程中,部分雨水蒸发后使近地面水汽含量增加,空气湿度大;降水过程中水汽蒸发吸热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鸢乌贼为暖水性大洋种类,喜高温、高盐水域,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其中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资源较为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大,秋冬季(尤其是10—12月)资源量较大、夏季较小。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会对鸢乌贼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秋冬季热带东印度洋表层水温上升、西印度洋表层水温下降期间,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资源量增加。下图示意鸢乌贼主要分布海域。
    (1)说明印度洋西北部适合鸢乌贼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
    (2)分析7—10月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资源量明显增加的原因。(6分)
    (3)秋冬季热带东印度洋表层水温上升、西印度洋表层水温下降期间,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资源量增加。请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域较封闭,受高纬度冷空气和冷海水影响小,表层水温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周边陆地气候干旱,入海淡水较少,海水盐度高。 (6分)
    (2)索马里沿岸受西南季风(或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使得浮游生物繁盛;洋流将近岸营养盐类以及浮游生物带至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增加鸢乌贼食物来源;7—10月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适合鸢乌贼生长。(6分)
    (3)秋冬季热带西印度洋表层水温降低、气压升高,东印度洋表层水温升高、气压降低,偏东风减弱(甚至转为西风);印度洋西北部风速降低,海面蒸发减弱,表层水温升高,适宜鸢乌贼栖息的海域扩大,鸢乌贼数量增多。(6分)
    【详解】(1)鸢乌贼喜高温、高盐水域,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当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度大;印度洋西北部四周陆地封闭性较好,尤其是北侧陆地能有效阻挡冷气流深入,表层水温高;当地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海水盐度大;周边陆地气候干旱,河流径流分布很少,入海淡水较少,海水盐度高。
    (2)7—10月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资源量明显增加,说明是食物吸引鸢乌贼,7—10月主要在夏秋季节,索马里沿岸受西南季风(是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盛行上升补偿流,上升补偿流能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使得浮游生物繁盛,鸢乌贼食物来源丰富;另外该海域的洋流将近岸营养盐类以及浮游生物带至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从而增加鸢乌贼食物来源;7—10月气温较高,海水温度适合鸢乌贼生长。
    (3)由题干可知,秋冬季热带东印度洋表层水温上升、西印度洋表层水温下降期间,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资源量增加,可推断该时期偏东风减弱,甚至转为西风,这说明秋冬季热带西印度洋表层水温降低、气压升高,东印度洋表层水温升高、气压降低;鸢乌贼喜高温水域,印度洋西北部风速降低,海面蒸发减弱,表层水温升高,适宜鸢乌贼栖息的海域扩大,鸢乌贼数量增多。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位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是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淡水湖,平均水深40m,面积广阔,水量稳定,无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其附近的图尔卡纳湖是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曾经同尼罗河相通,后因地壳运动与尼罗河逐渐失去联系。今日的图尔卡纳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120m。 下图为维多利亚湖和图尔卡纳湖的位置示意图。
    (1)说明维多利亚湖水量稳定、无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原因。(6分)
    (2)指出维多利亚湖周边降水较多的区域,并分析原因。(4分)
    (3)推测维多利亚湖和图尔卡纳湖成因的差异。(4分)
    (4)地壳运动导致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图尔卡纳湖的影响。(6分)
    【答案】(1)地势较低,有多条河流注入;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南北两侧河流注入水量,季节可错开;以地下水和降水补给为主。(6分)
    (2)西岸。
    原因:沿湖地区空气湿度较大;纬度低,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影响,西部为迎风坡;西部地势起伏较大。(4分)
    (3)维多利亚湖呈四边形,湖水较浅,为挤压弯曲凹陷形成的构造湖;图尔卡纳湖呈长条形,湖水较深,为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4分)
    (4)地壳运动,图尔卡纳湖与尼罗河分离,形成内陆湖泊;地壳运动,导致图尔卡纳湖汇水面积缩小,湖泊面积缩小;地壳运动,海拔升高,对流运动减弱,山脉阻挡湿润气流,气候变得干旱,致使湖泊向内陆湖演化。(6分)
    【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维多利亚湖地势较低,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当地位于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北两侧气候干湿季错开,使南北侧河流注入维多利亚湖的季节错开,使湖泊补给水量季节变化较小;以地下水和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较稳定,南北侧降水季节错开,因此维多利亚湖水量稳定、无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该地位于非洲东部,纬度低,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西部成为迎风坡;受湖水蒸发影响,沿湖地区空气湿度大;根据等高线可知,西部地势起伏大,信风在此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故西侧降水较多。
    (3)据图可知,维多利亚湖呈四边形,湖水平均水深40m,湖水较浅,据此可推测,维多利亚湖应为地壳运动挤压岩层向下凹陷形成的构造湖。图中图尔卡纳湖呈长条形,南北狭长分布,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120m,湖水较深,应为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
    (4)据材料“曾经同尼罗河相通,后因地壳运动与尼罗河逐渐失去联系”可知,地壳运动使图尔卡纳湖与尼罗河分离,形成内陆湖泊;地壳运动,导致图尔卡纳湖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地壳运动,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对流运动减弱,同时地壳运动使山脉隆起,山脉阻挡湿润气流,当地气候变得干旱,致使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相关试卷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的风向为,此时风力最大的是,图中风带①的风向为,年变化图,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的风向为,此时风力最大的是,图中风带①的风向为,年变化图,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题猜想)(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的风向为,此时风力最大的是,图中风带①的风向为,年变化图,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