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13528/0-17303743022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并能用这几个动词说话。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借组插图读懂故事内容,能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并能用这几个动词说话。
教学难点:
借组插图读懂故事内容,能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引入新课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下列词语: 猴子、追问、满地、捧着、摘下、结得、西瓜、蹦蹦跳跳、掰玉米、扛着、扔了、抱着。
2、 听写词语:一块、非常、来往、西瓜、进出、空气。
3、师:有一只小猴子在山上呆了很久很久,有一天,它终于有机会下山了,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往山下走,它到底走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朗读课文
思考: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汇报
路线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
3、练说量词。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2、读以上词语。
3、仿照样子写词语。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玉米地?此时它的心情怎样?它时怎么做的?找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掰、扛),请生上台表演这两个动作,加深理解。
2、用这两个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3.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动词要稍微读得重一点。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2、回馈。出示动词:“摘、捧、抱、扔、追”
(1)区别:捧、抱。桃子小用“捧”,西瓜大用“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小白兔扔了哪些东西,按顺序说一说(玉米、桃子、西瓜),最后看见兔子,就去追兔子,结果追到兔子了吗?最后只能怎样?
(4)思考: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五、拓展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明天它又有机会下山了,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生发挥想象编一编。
六、作业
搜集:“又——又——”形式的词语。
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83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a>,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梳理,巧导课,图文结合,学动作,走进课文,读动作,创设情境,懂故事,课后拓展,编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