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道小题,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下列成语中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B.滴水成冰
    C.火烧赤壁D.刻舟求剑
    【答案】C
    【详解】A、磨杵成针的过程中,只是杵的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烧赤壁,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刻舟求剑过程,只是木头的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应使用火柴或打火机,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符合题意;
    C、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故选B。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B.葡萄酒
    C.水D.糖水
    【答案】C
    【详解】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C。
    5.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
    ①悬浮颗粒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一氧化碳 ⑤氮气 ⑥二氧化硫 ⑦稀有气体 ⑧二氧化氮
    A.①④⑥⑧B.②④⑦⑧
    C.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所以①④⑥⑧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故选A。
    6.括号内是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B.氧气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C.空气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答案】D
    【详解】A 、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可以区分,正确。
    B、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木条燃烧的更旺。燃着的木条伸氮气,木条熄灭。可以区分,正确。
    C、空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二氧化碳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区分,正确。
    D、木炭与四氧化三铁都为黑色固体,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氧气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以做燃料B.氧气可以用来炼钢
    C.氧炔焰可以用来焊接金属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答案】A
    【详解】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A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用于炼钢和焊接金属,BC正确;氧气能供给呼吸,能用于医疗急救,D正确。故选A。
    8.实验室里取5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B.①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⑥⑧D.①②④⑤⑥
    【答案】C
    【分析】量取5mL水需要用到10mL量筒、胶头滴管;加热水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或带铁夹的铁架台。
    量取5mL水需要用到②10mL量筒、⑧胶头滴管;
    加热水需要用到④酒精灯、⑥试管、⑦试管夹或①带铁夹的铁架台。
    故选C。
    9.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答案】C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在周围的空气中,正确;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和水混合时,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正确。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变大造成的。故C错误;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也说明这一点;选项正确。
    故选:C。
    10.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变质B.动植物呼吸
    C.钢铁生锈D.轮胎爆炸
    【答案】D
    【详解】A食物变质,属于缓慢氧化;
    B动植物呼吸属于缓慢氧化;
    C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D轮胎爆炸,不属于缓慢氧化,因为其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D。
    1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 + 硫酸硫酸亚铁 + 氢气B.氧气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氢气 + 氯气氯化氢D.氧化钙 + 水 氢氧化钙
    【答案】A
    【详解】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和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氯气和氢气生成氯化氢,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2.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答案】D
    【详解】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相差不大,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都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无法区分。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或二氧化碳,无法区分。错误。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区分。正确。
    故选D。
    13.一定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答案】C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过程中,由于产生氧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变,该选项图像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由零开始不变增加,该选项图像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由零开始不变增加,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高锰酸钾的质量慢慢减少,直到减为零,该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C。
    14.关于化学上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贴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败等均为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反应比较缓慢,且不易被察觉,均属于缓慢氧化,该选项归类正确;
    B、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均为黑色固体,该选项归类正确;
    C、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但烧杯底面积比较大,不能直接加热,该选项归类不正确;
    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铜绿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者均受热易分解,该选项归纳正确。
    故选C。
    15.利用图1传感器采集蜡烛燃烧过程中O2和CO2浓度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2中的曲线1表示瓶内O2浓度的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瓶内氮气的总质量基本不变
    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CO2导致
    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故图2中的曲线1表示瓶内O2浓度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参与燃烧,故蜡烛燃烧过程中,瓶内氮气的总质量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CO2导致,不符合题意;
    D、由图2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6%、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3.8%时,蜡烛熄灭,故燃着的蜡烛不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30分)
    16.(4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
    (2)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答案】(1)水蒸气 (2)门捷列夫
    【详解】试题分析:
    (1)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2)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17.(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表上获得许多知识。
    (1)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在同一周期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
    (2)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 相等。
    【答案】(1)相同 增大
    (2)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1)由图可知,在同一周期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由1到8依次增加。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由图可知,氧元素和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18.(6分)稀有气体的下列用途,分别利用了哪项下列性质?请用字母序号填空:
    A.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 B.密度比空气小
    C.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D.难溶于水
    (1)灯泡里充入氩气 ;
    (2)用氦气充填气球或汽艇 ;
    (3)用于制造霓虹灯 ;
    (4)电焊金属时用氩气做保护气 。
    【答案】(1)A;(2)B;(3)C;(4)A
    【详解】(1)灯泡里充入氩气是因为氩气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 ,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选A。
    (2)用氦气充填气球或汽艇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使气球或汽艇漂浮在空中,故选B。
    (3)用于制造霓虹灯主要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可以作电光源,故选C。
    (4)电焊金属时用氩气做保护气是因为氩气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故选A。
    19.(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沸点℃,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 。
    (3)写出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无色气体,熔点 − 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
    【详解】(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 − 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为: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3)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20.(6分)如图是硫粉、铁丝、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实验①的文字表达式 。
    (2)可观察到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3)实验③结束后,迅速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
    (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实验①是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②是铁丝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3)实验③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迅速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题(共2小题,20分)
    21.(8分)马强等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了如图装置中的A与D进行组装,用A装置制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收集好氧气后,他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时,木条没有复燃,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先取出集气瓶,再盖上玻璃片B.收集氧气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答案】(1)分液漏斗
    (2) 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棉花团
    (3)ABD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对装置A进行气密性检查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气体受热膨胀,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高锰酸钾制氧,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进而堵塞导管,应在管口塞一团棉花。故填棉花团;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3)A、若先取集气瓶,后盖上玻璃片,会造成氧气逸出气体不纯,则带火星的木条可能不会复燃,该选项符合题意;
    B、若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收集气体混有残留的空气,会使气体不纯,则带火星的木条不会复燃,该选项符合题意;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含有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偏小,但不影响氧气的纯度,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则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则带火星的木条不会复燃,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
    22.(12分)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小不变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1)猜想I: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猜想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猜想III: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 。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2)填写下表:
    (3)步骤 (填序号)的目的是证明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4)步骤⑦的目的是 。
    (5)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拓展】
    (6)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后得到的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7)取1%的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褪色,高锰酸钾 (填“是”或“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理由是 。
    【答案】(1)不变
    (2)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的质量仍为0.2g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①③
    (4)证明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5)过氧化氢水+氧气
    (6)纯净物
    (7)不是 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详解】(1)根据猜想I、猜想Ⅱ可得猜想III为: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不变。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较多量的氧气,故填: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步骤⑥结果是固体的质量仍为0.2g。故填:固体的质量仍为0.2g;
    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仍然产生了较多量的氧气,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步骤①未加CuO,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③加了CuO,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步骤①③的目的是证明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故填:①③。
    (4)步骤⑦重复步骤②③是为了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填: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5)过氧化氢被CuO催化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6)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后得到的液体只有水,水是纯净物。故填:纯净物。
    (7)取1%的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已完全反应,即高锰酸钾化学性质已发生改变,所以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不是;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四、计算题(共1小题,5分)
    23.(5分)(1)标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核电荷数为8,其中子数是 。
    (2)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计算该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列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
    【答案】(1)8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1)原子由核外电子与原子核构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则原子的质量由质子与中子决定,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标准氧原子核电荷数=13,则其中子数=16-8=8;
    (2)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则该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冬天闻到梅花的花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间有间隙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D
    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选项
    归类
    物质
    A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败
    B
    黑色固体
    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C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蒸发皿
    D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碳酸氢铵、铜绿、高锰酸钾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猜想I、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化学选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化学选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化学选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