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4分)
1. 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粉碎矿石B. 木炭炼铜
C. 铜器成型D. 雕刻花纹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炭炼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铜器成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雕刻花纹,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拉瓦锡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下列化学成就与拉瓦锡有关的是( )
A 发现质量守恒定律B. 发现酸碱指示剂
C. 提出元素周期律D. 提出分子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并使用了酸碱指示剂,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小明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
B. 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 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
D. 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蜡烛燃烧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B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故C正确;
D、蜡烛燃烧时蜡烛会熔化,此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4. 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试剂B. 倾倒液体
C. 量液体D. 液体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就可以放出氧气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氧气易溶于水,故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放出的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新物质,故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说法错误;
C、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故说法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C。
6.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 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 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 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 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实验规范;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防止液体飞溅伤人,不符合实验规范;
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品尝,不能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不符合实验规范;
D、实验室中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分开保存,故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符合实验规范。
故选:D。
7.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B. 氢气+氧气水
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 镁+氧氧化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又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取氧气B. 收集氧气
C 氧气验满D. 铁丝燃烧实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产生的气流将高锰酸钾粉末带出导致导管堵塞,内导管要尽量短,便于排出气体,A正确;
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时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需伸到集气瓶底部附近,保证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图示操作中导管口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附近,B错误;
C、验满氧气需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附近,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图示操作将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操作错误,C错误;
D、用细铁丝的燃烧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应在集气瓶底预先放一些水或细沙,防止铁丝燃烧时灼热的生成物落入瓶底,炸裂集气瓶,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 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仪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选择图中的仪器按要求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4)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试管 (2)药匙
(3)胶头滴管 (4)坩埚钳
【解析】(1)试管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且试管是玻璃仪器,故填:试管;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
(3)通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还需要胶头滴管,取用液体时,先倾倒,待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4)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10.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如图所示,请说明利用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①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利用氮气_____。
②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_____。
③稀有气体作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_____。
④氦气作飞艇利用了氦气_____。
【答案】①. 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 ②. 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③.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④. 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详解】①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所以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
②由于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故填: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③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利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故填: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④由于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利用氦气作飞艇。故填: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11. 如图转化关系中,A是暗紫色固体,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E、F常温下为液体,G为黑色固体,绿色植物可将气体H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D.
(1)写出物质E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固体A加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固体G在气体D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
(4)请再写出一个与③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发出白光(必写),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氢气+氧气水
【解析】
【分析】A是暗紫色固体,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为氧气、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E、F常温下为液体,且能生成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G为黑色固体,绿色植物可将气体H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D,H为二氧化碳、G为碳;代入图中,推理正确;
【详解】(1)写出物质E的名称是过氧化氢;
(2)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反应③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氢气+氧气水,也是化合反应。
12.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对此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___________,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___________。
(2)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包括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可吸入颗粒物b.臭氧c.二氧化氮d.二氧化碳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 关闭所有厂矿企业、禁止烧煤
D.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答案】(1)①. 可吸入颗粒物##PM10 ②. 冬季 (2)abc
(3)冬季燃煤取暖(合理即可) (4)ABD
【解析】
(1)由图表中数值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数值最大,因此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可吸入颗粒物;由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污染物数值最大,因此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冬季;
(2)a、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雾霾等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冬季需要燃煤取暖,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4)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煤目前仍然主要能源之一,不能关闭所有厂矿企业,也不能禁止烧煤,可合理烧煤,不符合题意;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BD。
13. 实验室可用氧化铜粉末催化双氧水制取氧气。下面探究氧化铜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记录:每次用30mL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做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mL)”可能是______。本实验中,图1的方框内收集装置应选用图 2中的______(填序号)。
(2)三次实验均用 3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若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待测数据”______(填“大”或“小”),说明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
(4)若要完全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______和______不改变。
【答案】(1)①. 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 ②. c
(2)控制变量
(3)小
(4)①. 质量 ②. 化学性质
【解析】
(1)该实验是探究做催化剂氧化铜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判断的依据应该是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即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mL)”可能是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故①填: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
待测数据是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测定氧气体积的装置中,氧气应该从短管进入,使水沿长管从瓶中排出,进而测出其体积,故②填:c。
(2)对比实验需要注意控制变量,三次实验均用 3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只有氧化铜质量不同这一个变量,故填:控制变量。
(3)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第Ⅱ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2g,第Ⅲ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则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待测数据,即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要小,故填:小。
(4)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则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故①填:质量,②填:化学性质。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氮氧化合物(NO2等)
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Ⅱ
夏季
67
33
36
Ⅰ
秋季
90
46
54
Ⅱ
冬季
98
69
60
Ⅲ
过氧化氢体积(mL)
过氧化氢浓度
CuO质量(g)
待测数据(mL)
Ⅰ
30
5%
0.1
Ⅱ
30
5%
0.2
Ⅲ
30
5%
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1),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