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及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及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及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命题人;严桃 审题人:钟凤华
    第Ⅰ卷 选择题,共16题48分
    大气河是长而窄的瞬时水汽输运带,因其挟带的水汽通量与亚马孙河流量接近而得名。大气河随偏西风挟带暖湿气流登陆南极半岛,会对冰盖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大气河影响南极半岛冰盖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大气河来临时,造成南极半岛西侧冰盖表面融化的能量主要来自( )
    ①水汽凝结②气流辐散③长波辐射④短波辐射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 大气河进入南极半岛东侧,可能( )
    A. 增加降水总量B. 减弱冰面升华C. 破碎沿岸海冰D. 促进气旋生成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大气河随偏西风挟带暖湿气流登录南极半岛,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放出潜热,①正确;气流辐散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大气河来临时,大气河挟带暖湿平流(削弱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增强,造成地面增温,④不合理,③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大气河进入南极半岛东侧后,形成下沉气流,抑制降水形成,A错误;下沉气流增温,加强冰面升华,B错误;下沉气流增温,可能导致海冰融化,破碎沿岸海冰,C正确;下沉气流抑制气旋生成,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河是指大气中一种长带状的强水汽通道,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主导中高纬度约90%的水汽输送。研究显示,大气河对南极冰盖质量增加有重要影响,但也可能导致南极局部区域冰盖表面融化。
    中层鱼是指栖息在水深200~ 1000米海洋中的小型鱼类。昼夜垂直迁移是大部分中层鱼的生存模式,通过垂直迁移,中层鱼以新陈代谢的方式为海底带入碳源,对海洋固碳和全球碳循环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甲、乙两类中层鱼昼夜垂直迁移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3. 与甲类鱼相比, 乙类鱼( )
    ①对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强 ②对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弱
    ③对水压变化适应性较强 ④对水压变化适应性较弱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4. 甲类鱼觅食的主要时间和位置分别是( )
    A. 白天 海洋表层B. 白天 海洋深层
    C. 夜间 海洋表层D. 夜间 海洋深层
    5. 中层鱼昼夜垂直迁移,减少了( )
    A. 生物的种间交流B. 深海寄生虫扩散
    C. 海底碳床的积累D. 大气中的碳含量
    【答案】3. B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从海洋表面到1000米的深度,甲类鱼垂直迁移的深度更深,乙类鱼垂直迁移的深度较浅;深度越深,水温越低,说明甲类鱼对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强,乙类鱼对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弱,①错误, ②正确;深度越深,水压越大,说明甲类鱼对水压变化适应性较强 ,乙类鱼对水压变化适应性较弱,③错误,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类鱼从黄昏到第二天黎明在海洋较浅的水域活动,从黎明到黄昏在海洋较深的水域活动;较浅的水域,水温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生物更多,饵料丰富,是鱼类主要的觅食水域,所以甲类鱼觅食的主要时间和位置分别是夜间和海洋表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中层鱼通过垂直迁移的过程有利于生物的种间交流,A错误;中层鱼通过垂直迁移有利于深海寄生虫扩散,B错误;中层鱼通过垂直迁移过程中的代谢作用将海洋上层的生物碳向深海输送,减少了大气中的碳含量,D正确;将海洋上层的生物碳向深海输送,为深海生态系统提供关键碳源,有利于海底碳床的积累,C错误。故选D。
    【点睛】中层鱼是指栖息于大陆斜坡和大洋中层(200—1000m)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资源量极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昼夜垂直迁移行为是中层鱼最显著的生态特征之一。中层鱼通过垂直迁移过程中的代谢作用将海洋上层的生物碳向深海输送,为深海生态系统提供关键碳源,对海洋固碳和地球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地(经度约为115°E)一中学老师6:30左右开车上班,在路上正好看到太阳从大路尽头地平线上升起。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当天的昼长约为( )
    A. 10小时20分B. 11小时40分
    C. 12小时20分D. 12小时40分
    7. 这段时间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正对太阳,阳光直射眼睛,非常刺眼。请你推测该中学在老师家的什么方向以及老师傍晚下班途中也会感到阳光刺眼的月份( )
    A. 东北方向、5月初B. 东南方向、5月初
    C. 东北方向、11月初D. 东南方向、11月初
    8. 据上题推测,此时太阳直射的大致纬度是( )
    A. 11°NB. 23°NC. 11°SD. 23°S
    【答案】6. B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6:30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经计算此时该地(115°′E)与120°E相差5°,其地方时约比北京晚20分钟左右,地方时约为6:10,即当地日出时间,则该地当天的昼长为(12-日出时间)×2=11小时4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日出地方时为6:10,晚于地方时6时,说明此季节为冬季,日出东南,李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阳光直射眼睛,说明该中学在张老师家的东南方向,AC错误;则李老师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如果李老师傍晚下班途中也会感到阳光刺眼,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太阳日落西北,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相符合的月份为5月,而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B正确,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上题推测,该日日出东南方向,大约为11月初;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该日距秋分日相差40多天,由于太阳直射点每4天移动1°,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40多天后太阳直射点应移动到11°S,C正确,D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B都位于北半球,故AB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2021年12月6—12日,我国长株潭城市群出现一次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外源性输入与本地污染物积累。如图示意长株潭城市群位置及长株潭城市群PM2.5质量浓度逐日变化曲线(PM2.5平均值大于75μg/m3开始出现轻度污染,150—250μg/m3为重度污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长沙、株洲两市大气污染开始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相对位置 ②植被类型 ③大气环流 ④海拔高低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0. 根据12月8-10日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变化,推断当时的天气形势( )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 有明显降水过程
    C 空气对流运动旺盛D. 近地面风速较小
    【答案】9. C 10. D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长沙和株洲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它们受到来自不同方向或来源的污染影响,①正确;不同的风向和风速会导致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不同区域,长沙和株洲受到的大气环流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污染开始时间也会有所不同,③正确;植被类型和海拔高低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大气污染开始时间的差异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所以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12月8-10日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程度略有下降。12月份该地区不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A错误;有明显降水过程,空气质量会明显好转,故B错误;空气对流运动旺盛,空气质量会明显好转,故C错误;近地面风速较小,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差,故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
    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升高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下图示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一中东沙尘相关机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关键于( )
    A. 东北信风增强B. 中纬西风增强C. 地中海高压增强D. 大西洋低压减弱
    12. 图中从阿拉伯高原而来的气流性质( )
    A. 冷湿B. 冷干C. 暖湿D. 暖干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热带北大西洋增温导致气压降低,会激发异常的局地纬向环流,促进了气流在热带北大西洋的上升,在地中海高压区气流下沉。地中海高压区的加强,强化了地中海高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向南的西北气流,西北气流越过阿拉伯高原,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热风效应,使中东更为炎热干燥,促进沙尘活跃。因此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关键在于地中海高压增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气流越过阿拉伯高原,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热风效应,气流性质为暖干。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风的性质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判断。可以从冷暖、干湿方面区分。一般而言,从北向南吹的风可能属于干冷性质,而相反方向的风则可能暖湿;可以根据海陆分布来判断。海风在白天通常是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在夜晚则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变化会影响风的湿度和温度;季风也是影响风性质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冬季主要刮偏北风,这种风通常较为干燥寒冷;而夏季则主要刮偏南风,风较为温暖湿润。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一般情况下,温度相近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干线快速移动可能造成( )
    A. 沙尘暴B. 飓风C. 寒潮D. 雷暴雨
    14. 图示时刻正处于降水区域的可能是( )
    A. 甲、丙、戌B. 甲、丁、戌
    C. 乙、丙、戊D. 乙、丁、戊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露点数值较大,水汽充足,不易形成沙尘暴,A错;飓风形成于温暖的大洋洋面上,B错;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大规模向中低纬侵袭的天气现象,此时该地区气温较高,不易形成寒潮,C错;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结合图可知,丙丁附近两侧温度相近但湿度差异较大,为干线;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干线西侧为山地背风坡,干热气团,东侧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干线快速移动,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加之附近水汽充足,易形成雷暴天气,D对。故选D。
    【14题详解】
    该地气流辐合,可知存在气旋,则锋面/干线位于低压槽处。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流动,结合北侧气团偏冷,南侧气团偏暖,可知锋面气旋左侧(西侧)为冷锋、右侧(东侧)为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北半球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北半球暖锋北侧一般为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的位置;冷锋锋后、暖锋锋前为降水区域,故甲、戌为雨区;根据材料,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且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密度小,爬升至干气团之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产生降水,故降水产生于干气团一侧。图中干线由西侧从太平洋向西吹经过西部高大山脉下沉而来的干气团和东部由南方从墨西哥湾而来的湿气团形成,故降水区域主要在干线西侧,即丙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将锋分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雨区范围较小,主要位于锋后。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雨区范围较大,主要位于锋前。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的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降水强度小,多阴雨连绵的天气。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它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7米。其东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其中源于中俄罗斯丘陵东麓的顿河注入量最大。近几十年来亚速海的入海水量逐渐减少,盐度也在不断上升。结合图片及材料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5. 刻赤海峡海水流动情况为( )
    ①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②表层海水自南向北流
    ③底层海水自北向南流 ④底层海水自南向北流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16. 亚速海盐度最低的季节在春季,结合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推断,主要是由于春季( )
    A. 海冰消融多B. 大气降水多C. 海水蒸发弱D. 积雪融化多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亚速海汇入的淡水多,且纬度较黑海高,蒸发相对较弱,所以亚速海比黑海盐度低,在出口处形成密度流,海洋表层海水从低密度流向高密度,即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海底相反。所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6题详解】
    亚速海所在周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为稀少。在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附近山地的积雪开始大量融化,融化的雪水使得河流水量显著增加。这些大量的淡水汇入亚速海,显著降低了海水的盐度。因此,亚速海在春季的盐度会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B错误,D正确;春季海冰消融会让海水的盐度回到海水结冰前的盐度,不至于让亚速海盐度最低,A错误;春季海水的蒸发比冬季强,所以不会因为春季海水蒸发弱导致盐度全年最低,C错误。故选D。
    【点睛】亚速海盐度在春季最低的原因与当地的气候、河流和季节变化息息相关。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为稀少。在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附近山地的积雪开始大量融化,融化的雪水使得河流水量显著增加。这些大量的淡水汇入亚速海,显著降低了海水的盐度。 此外,亚速海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加上大量河流淡水的持续注入,也使得其整体盐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亚速海在春季时盐度最低。
    第Ⅱ卷 综合题(共3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哈拉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湖区南侧哈尔科山多泉水,其中一些为盐泉,含盐量高,称为盐泉。
    (1)G河流程短,却成为哈拉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之一,分析其主要原因。
    (2)近年来,有数据说明,哈拉湖面积在扩大,简述哈拉湖面积扩大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说明哈尔科山盐泉的形成过程。
    【答案】(1)北侧G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片冰川区,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受西风的影响,疏勒南山西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流程短,蒸发量小,水量丰富。
    (2)湖泊面积增大,湖泊水量增加。湖面增大,蒸发量变大,湖泊周边地区大气湿润度增加,降水增加;植被改善,丰富动物食物来源,周边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善;湖泊内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
    (3)海拔较高地区的大气降水下渗、扩集,沿地层裂隙流动。水流沿裂隙(断层)移动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岩层发生物质交换,滤溶地下含盐层,在压力作用下,最终沿裂隙上升,出露地表,形成盐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哈拉湖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河流水文特征、河流补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湖泊北侧G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大片冰川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注入湖泊的水量大。根据材料“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结合所学可知为西南风,受西风的影响,疏勒南山西南侧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河流流程短,蒸发面积小,损失少,入湖水量大。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哈拉湖面积增大,水域面积增加,蒸发面积增加,会使湖泊周边地区大气湿润度增加,在风和地形抬升的作用影响下,降水增加。湖泊周边水分条件变好,湖岸植被改善,动物的食物来源增加,使得周边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善,湖泊内水生生物生存环境面积增加,湖区生物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小问3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读右图可知,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海拔较高地区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下渗后在地下裂隙汇集,并沿地层裂隙流动,从高海拔地区向山麓地带迁移。水流沿裂隙(断层)移动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岩层发生物质交换,如石膏层等,地下水滤溶地下含盐层,水体盐度升高。在压力作用下,地下水沿裂隙上升流出,出露地表,形成盐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其中7月频率最高),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如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示意图(单位:%)。
    (1)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3)M海域7月份盛行西南风是海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M海域7月份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
    【答案】(1)南北区域差异大;中高纬度(或北部)频率高于中低纬度(或南部),中高纬海区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
    (2)4~9月,中纬度盛行西南风,暖湿水汽向M海域输送,提供了海雾形成所需的水汽;M海域的海温较低,海气界面湍流热交换为大气输送向海洋,使得冷海面上空暖湿空气降温冷却达到饱和形成海雾。
    (3)成因: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或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南风。影响: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形成海雾。
    【解析】
    【分析】该题以北大西洋海雾分布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雾的成因、洋流分布、大气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海雾频率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等值线反映,因此,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应从海雾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高值(或低值)中心等方面考虑。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断: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南北区域差异大;40°N以北中高纬度海区的频率高于40°N以南中低纬度海区,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频率值大于50。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其中7月频率最高),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4~9月,中纬度盛行西南风,有利于中低纬度暖湿水汽向M海域的输送,使得M海域上空水汽输送加强,提供了海雾形成所需的充足水汽;M海域上空气温高于海温,海气界面湍流热交换为大气输送向海洋,使得冷海面上空暖湿空气降温冷却达到饱和形成海雾。
    【小问3详解】
    M海域位于40°N~60°N之间北美大陆西岸,地处西风带;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南指向北,在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影响: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泸沽湖地处横断山区,是由地壳活动形成的高原溶蚀断陷湖盆,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泸沽湖由亮海和草海组成,两者的水位差存在季节变动。亮海为开敞水面,面积约50平方千米;草海水生植物繁茂,冬季,大面积的挺水植物枯体作为泸沽湖独特的景色被留在草海中。泸沽湖属金沙江水系,盖祖河为唯一出水口,流域四季干湿分明,7月降水量最大,9月降水量开始减少。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泸沽湖基本无地表径流外泄,而每年9——10月亮海的富营养化会明显加重。下图示意泸沽湖的水系。
    (1)与其他位置相比,分析泸沽湖东部形成草海的条件。
    (2)说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泸沽湖基本无地表径流外泄的原因。
    (3)每年9—10月,泸沽湖亮海富营养化加重,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山前冲积扇发育,大量碎屑物质入湖,湖泊水体变浅;临近泸沽湖唯一的出水口,营养物质向此处富集;水域较为封闭,水流平缓,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
    (2)旱季降水量少,湖泊补给减少,水位低;2,5月气温回升,蒸发增强,湖泊储水量进一步减少;仅依靠盖祖河排泄,外泄通道单一;外泄径流需经过草海,被湿地沼泽拦截,水体停滞。
    (3)气温下降,草海大量挺水植物死亡,吸附、固定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幅减弱;保留的死亡残骸分解释放养分;草海涵养水源能力更强,水位下降更慢,草海水位高于亮海,营养物质随水倒流进入亮海。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泸沽湖为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湖泊成因、流量变化河富营养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考查地理事物形成的环境条件,从四大圈层要素综合作用角度分析即可。与其他位置相比,泸沽湖的东部河流上游有大面积的冲积扇,说明该处河流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堆积物,导致形成冲积扇,而在湖泊处,大量泥沙堆积,导致湖水变浅,草海下游为泸沽湖的出水口,水流较缓,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且湖泊在此出水,营养物质在此富集,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小问2详解】
    该问需要从时空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形成的环境条件,从四大圈层要素综合作用角度分析,基本无地表径流并非绝对无地表径流。11月到次年5月泸沽湖基本无地表径流外泄说明出湖水量减少,说明泸沽湖的水量减少。泸沽湖的冬春季节为其旱季,周边降水稀少,河流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其次是春季气温回升快,恒发增江,导致湖泊水位进一步下降。而在外泄过程中,流经草海,被湿地拦截,使外泄水量进一步减少。
    【小问3详解】
    9-10月为秋季,气温下降,植物凋零。此季节草海会大量死亡,吸附净化水体能力减弱,导致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其次使植物体会死亡分解释放养分,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增多。加之草海水位较高,水位下降能力较弱,阻碍了水体的外泄和更新,导致营养物质在湖里,使梁海富营养化加重。

    相关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根据阶地剖面沉积相特征,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王谭pptx、2025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docx、2025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docx、2025届新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答题卡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