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三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15653/0-17304209600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三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15653/0-17304209600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三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15653/0-1730420960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三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地理月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三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与当天日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前三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左图为海南岛等高线示意图,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经纬度约为( )
A.110.75°W,19.61°N B.110.75°E,19.61°N
C.110.75°W,19.61°S D.110.75°E,19.61°S
2.下列有关天舟六号发射日当天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天天气是“阴转多云”②最高气温27℃③气温日较差为8℃④天舟六号于夜间发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一岁四时春夏秋冬,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5月10日处于下列哪两个节气之间( )
A.谷雨与立夏之间B.立夏与小满之间 C.小满与芒种之间 D.芒种与夏至之间
【答案】1.B 2.C 3.B
【解析】1.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文昌的经纬度是110.75°E,19.61°N。故选:B。
2.读图可知,天舟六号发射日当天状况是:当天天气是多云转阴;最高气温27℃;气温日较差为8℃;根据天气判断,天舟六号于夜间发射。故选:C。
3.已知,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春分为3月21日前后,与5月10日相差约50天,相差约3个多节气,故处于立夏与小满之间。故选:B。
下图是今年第11号台风“妮妲”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日17时,台风的中心位置最接近的地理坐标是( )
A.40°N,158°E B.40°N,150°E C.38°N,154°E D.35°N,48°E
5.“妮妲”在未来48小时大致的移动方向是( )
A.往东北方向 B.往西南方向 C.往西北方向 D.往东南方向
【答案】4.A 5.A
【解析】4.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7日17时,台风的中心位置最接近的地理坐标是40°N,158°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妮妲”在未来48小时大致的移动方向是往东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徐州的小明于4月3日10点来到公司参加2个小时的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停车时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车位① B.车位② C.车位③ D.车位④
7.与当天日影(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阴影)几乎一致的日期是( )
A.1月1日 B.7月8日 C.9月11日 D.10月3日
【答案】6.C 7.C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太阳早上从正东升起,到中午旋转到大楼正南方向,所以①车位会在接近正午时候被照射到,A错误;②也会在会议期间随着太阳向南旋转到正南方向被照射到,B错误;③车位位于办公楼正北方向,前面有办公楼的阻挡,10点到12点不会被太阳光照射到,C正确;④从10点开始时就被照射到了,D错误。故选C。
7.结合所学知识, 徐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春分秋分,昼夜平分,4月3号到6月22日大概有80天左右,所以对应的日影相同日期应该是夏至日过后的第80天左右,对应的是9月11号左右,C正确。1月1日太阳高度角小于4月3号的太阳高度角,两地日影不同,A错误;7月8日与4月3号太阳高度角不同,日影不同,B错误;D项10月3号太阳高度角与4月3号太阳高度角明显不同,日影不同,D错误。故选C。
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绘制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两点连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9.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的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纬度位置 D.海陆比例
【答案】8.D 9.B
【解析】8.读图可知从甲处到乙处地势变化特征为,海拔在甲右侧的河流先降低至100~200之间,后在丙左侧的山脊升高至300~400之间、再在乙丙之间的河流海拔降低至100~200之间、再升高至乙处的200~300之间,D正确;从乙丙之间的河流到乙处为缓坡,地形逐渐升高,没有下降,A错误;甲处的海拔在200与300之间,故B错误;经过乙丙之间的河流时海拔范围在100~200之间,故C错误。故选D。
9.通过观察上题中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地势起伏状况,B正确;与海陆分布、纬度位置、海陆比例无关,ACD错误。故选B。
读陕西省某城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长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11.图中照明时长代表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假设图中①②③④为6月22日前后世界四个不同地点的路灯照明时长,位于南半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10.D 11.B 12.D
【解析】10.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地球的形状使不同的纬度昼夜长短不同,故影响照明时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D正确。故选D。
1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达到一年中最长 ,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故照明时间最短为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地方都昼长夜短,而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地方都是昼短夜长,意味着位于南半球的地点照明时间超过12小时。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如期召开。“水立方”升级改造为“冰立方”,成为冰壶比赛场地;国家体育馆改造为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比赛场地。下图为部分奥运场馆分布及指示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指示牌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指示牌应该如何摆放( )
A.B.
C.D.
15.国家会议中心在国家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答案】13.C 14.B 15.D
【解析】13.据图可知,国家体育馆和国家会议中心位于指示牌北300米,龙形水系位于指示牌南220米,国家体育场位于指示牌西550米,地铁站位于指示牌东300米,据此判断,指示牌位于图中③位置。A、B、D错误,故选C。
14.据图可知,指示牌向北300米为国家体育馆和国家会议中心,向南220米为龙形水系,向西550米为国家体育场和冰立方;向东为地铁站。综上所述,该图左边为北向、右边为南向,下边为西向,上边为东向指示牌应该如B图所示摆放,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由上题可知,该图左边为北向、右边为南向,下边为西向,上边为东向。据此可判断国家会议中心在国家体育场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然而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发现了“鱼龙”的化石。结合“鱼龙”化石示意图及“鱼龙”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导致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鱼龙”化石的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人类活动 C.地壳上升 D.台风活动
17.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B.在南极洲大陆发现了煤田
C.在渤海发现了海河故道遗迹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答案】16.C 17.D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鱼龙”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上升;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17.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在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在南极洲大陆发现了煤田和在渤海发现了海河古道遗迹。而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下图为沿某条纬线的美洲谋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通过比较城市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 )
A.小于① B.介于②和④之间 C.大于④ D.介于①和②之间
19.城市①的气候特征可表达为( )
A.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干燥 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温和湿润
20.造成①地和②地之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 B.地形 C.纬度 D.河流
【答案】18.B 19.C 20.B
【解析】18.读图比较可知,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由此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间于②和④之间。故选B。
19.读①地的气温和降水图可知,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读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②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地形。故选B。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下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柑橘的传播( )
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22.柑橘适合生长在( )
A.中、高纬度地区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低纬度地区
【答案】21.A 22.B
【解析】21.读图可知,我国柑橘的传播向西到欧洲地中海沿岸,A正确。向西到非洲,B错误。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大洋洲,C错误。经大西洋到南美洲,D错误。故选A。
22.读图可知,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0°到60°的纬度范围之内,属于中、低纬度地区,B正确。故选B。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某岛上有大量猴面包树分布,读图1“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2“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其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4.图2示意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甲地2月 B.甲地8月 C.乙地2月 D.乙地8月
25.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冬季降水丰沛 B.甲地位于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
C.乙地东临印度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乙地位于山脉迎风坡,降水丰沛
【答案】23.D 24.B 25.D
【解析】23.由题干可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其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故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错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故选D。
24.由题干可知,猴面包树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由图2可知,猴面包树景观为落叶,可能拍摄于干季。由图1可知,甲地8月为干季,2月为湿季,故B正确,A错误;乙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CD错误。故选B。
25.由图可知,该岛屿盛行风向为东南风,甲地主要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多,故A错误;甲地位于南半球,故B错误;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皮,降水充沛,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及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沉到10909米深处,成为全球坐底最深的潜水器之一。
材料二 2017年底,美国地质调查局意识到,一场9.0级的大地震可能会重创美国西海岸;近日,地震学家再次警告:这场9级大地震很有可能在未来50年内发生。
(1)看图,写出数字代表的板块名称:1 ,2 ,3 (6分)
(2)A处附近分布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了此山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刷新了2005年测量的数据8844.43米的记录,说明此处地壳处在不断 (抬升/下沉)中,不断长高的原因是。(4分)
(3)科学家预测美国西海岸未来继续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请据图说明其原因。(2分)
(4)请预测D处海洋面积大小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E海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2分)
(5)全球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下列海陆变迁结构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_____(双选)(2分)
A.①自然原因 B.②地壳运动 C.③海平面上升 D.④填海造陆
【答案】26.(1)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2)珠穆朗玛峰 抬升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
(3)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4)面积缩小,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边界
(5)BC
【解析】(1)由图及所学可知,1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是太平洋板块;2板块以亚洲和欧洲为主体部分,是亚欧板块;3板块包括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是印度洋板块。
(2)A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说明此处的地壳处于不断抬升中,不断长高的原因是此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所以会继续长高。
(3)美国西海岸位于太平洋东海岸,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所以未来继续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4)D处的地中海处于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所以面积会呈现缩小的趋势;E海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边界,所以会逐渐扩张,面积会继续增大。
(5)由图及所学可知,①应该为填海造陆,属于人为原因;④应该为自然原因,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包括②地壳运动和③海平面的升降,选BC。
27.(19分)某中学在图示区域开展了一次徒步地理研学活动。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辅导员介绍当地地形:图示区域地形类型是 (填“平原”“丘陵”或“高原”);张庄位于
(填地形部位),王庄位于 (填地形部位)。(6分)
(2)住宿地选择:不选择受地形阻挡,看不到水库景区的村庄 ;不选择暴雨来临时,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 。(4分)
(3)研学中开展了体育拓展运动:可能在A、B、C三地中的 地,进行图片所示运动项目;判断等理由是 。(3分)
(4)若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在甲、乙两地之间竞速划船,最短要划 米。(2分)
(5)考察引水线路:B、C两条引水线路中,能自流灌溉的是 线路。(2分)
(6)图中水库下游小河的流向为 。(2分)
【答案】27.(1)丘陵 山脊 鞍部
(2)李庄 刘庄
(3)A 此处是陡崖
(4)500
(5)B
(6)流向西北
【解析】(1)据图可知,图示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为丘陵。张庄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王庄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属于鞍部。
(2)据图可知,李庄和水库之间隔着山峰,所以受地形阻挡,看不到水库景区的村庄是李庄,张庄、刘庄、王庄均可以看到水库景区。读图可知,张庄位于山脊,刘庄位于山谷,王庄位于鞍部,李庄位于山峰缓坡处,暴雨来临时,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是刘庄。
(3)读图可知,照片所示运动项目是攀岩,攀岩应该选择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据图可知,A、B、C三地中,只有A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属于陡崖,适合攀岩;B、C两地不具备攀岩条件。
(4)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已知甲乙两地之间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甲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500米,所以在甲、乙两地之间竞速划船,最短要划500米。
(5)据图可知,水源地海拔在300米—32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C地海拔在320米—340米之间,B地比水源地海拔低,能够实现自流灌溉;C地海拔高于水源地,不能实现自流灌溉,所以能自流灌溉的是B线路。
(6)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读方向,据此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可知,图中水库下游小河的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
28.(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世界的气候类型+气候与人类活动主题】
【研究性学习】
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一: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板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材料二:(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局部图,(图2)为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按顺序依次写出来。(6分)
(2)说出①②两地中降水更少的地区,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3)说出(图2)中B气侯类型夏季的气候特点,根据水果的生长习性,下列三种水果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哪种?(2分)
(4)材料中描述“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升温。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说出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分)
【答案】28.(1)①-A;②-C;③-B
(2)②;海陆因素
(3)夏季炎热干燥;油橄榄
(4)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对应A;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对应C;③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对应B。
(2) ②地相比①地,深居内陆,距海远,所以降水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3)B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根据盛产油橄榄生长习性,喜光照,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早春、晚冬生长阶段需水较多,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故适合油橄榄生长。
(4)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可以采取措施有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低碳出行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新疆疏勒县罕南力克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测试范围,户型示意图的比例尺约为,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