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种子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物产量,优质种子可以使作物增产15%~20%。种子丸粒化是种子包衣的一种特殊形式,利用各种丸粒化材料,使重量较轻或表面不规则的种子具有一定强度、形状和重量,从而达到小种子大粒化、轻种子重粒化、不规则种子规则化的效果。丸粒化外衣还可以在种子周围形成“蓄水球囊”和“微型肥库”。完成下面小题。
1. 不规则的种子规则化后有利于( )
A. 缩小垄间距B. 延长保质期
C. 节省劳动力D. 精量化播种
2. 种子丸粒化材料的配比和用量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主要取决于种植区的( )
A. 气候条件B. 土壤环境
C. 播种技术D. 种植规模
3. “蓄水球囊”和“微型肥库”对种子生长发育影响最显著的阶段是( )
A. 萌芽期B. 成苗期
C. 开花期D. 结果期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不规则的种子规则化后,具有一定强度、形状和重量,因此可以精确估算每亩地需要多少种子进行播种,即精量化播种,D正确;种子规则化后并不能缩小垄间距、延长保质期、节省劳动力,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种子种植在土壤中,为提高存活率,在种子丸粒化的过程中,可在填料中加入促根剂、肥料、生长调节剂等,丸粒化形成后有利于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效的微环境,提高作物的发芽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具体的填料配方和用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环境,而气候条件、播种技术和种植规模对存活率的影响均与种子的成分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种子的第一个生长阶段为萌芽期,此时最为娇嫩,水肥的吸收能力较差,因此“蓄水球囊”和“微型肥库”改善了萌芽期的水分和肥力条件,大大提高了存活率,A正确;成苗期、开花期、结果期均为萌芽期之后的生长阶段,受种子养分和水分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21年7月25日至8月9日,四川盆地出现了一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热浪过程。这次高温热浪过程中,四川热岛效应显著。如图分别示意成都市8月1日和2日地温空间分布(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4. 8月1日和2日成都市地温的变化可反映出( )
A. 城市下垫面性质分布均衡B. 工业区升温较居民区快
C. 热浪由西南向东北快速移动D. 工业区污染物未进入市中心
5. 8月2日成都市工业区地温比居民区高,可能是因为( )
A. 居民区地表硬化面积小B. 居民区有制冷设备降温
C. 工业区人口分布更集中D. 工业区排放的热量更多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出现多个高温中心,因此城市下垫面性质分布不均衡;工业物流园区温度较高,工业区升温较居民区快,B正确;热浪由东北向西南快速移动,C错误;市中心和工业区存在温度差异,引起热力环流,环流可以将工业区污染物带入市中心,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居民区地表硬化面积大,A错误;居民区和工业区都有制冷设备降温,B错误;工业区白天工人上班,晚上工人下班,因此工业区人口分布更集中说法不合理,C错误;工业区产业活动多,工厂生产排放大量废热,导致升温快,温度高,D正确。故选D。
冻融循环(FTCs)是寒温带地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冻融循环通过土壤水分相变,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团聚体稳定性发生变化)。黑龙江省鹤北小流域海拔312~388.5m,地形以坡岗地为主,切沟分布广泛。受气温变化影响,从地面到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也随之发生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变化。当气温处于零上时,土壤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当气温处于零上和零下的日循环阶段时,土壤则处于冻结和融化的日循环状态,即冻融循环阶段。如图示意切沟横截面。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切沟崩塌发生在沟岸上部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植被稀疏,沟岸土壤稳定性较差B. 地表径流丰富,径流对沟岸上部冲刷强
C. 冻融循环频率高,对土壤结构破坏强D. 沟岸上部坡度大,受重力影响发生崩塌
7. 鹤北小流域切沟沟岸发生坍塌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没有显示沟岸的地表植被情况,A错误。地表径流汇聚,一般沟谷中径流丰富,冲刷力强,B错误。受气温变化影响,从地面到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也随之发生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变化。沟岸上部的温度变化较大,当气温处于零上时,土壤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当气温处于零上和零下的日循环阶段时,土壤则处于冻结和融化的日循环状态,即冻融循环阶段。冻融循环频率高,对土壤结构破坏强。C正确。沟岸上部坡度大,受重力影响会发生崩塌,但不是切沟崩塌发生在沟岸上部的主要原因。D错误。
【7题详解】
材料信息,鹤北小流域切沟沟岸发生坍塌主要因为冻融作用。而鹤北小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C,夏季平均气温远高于0°C,难以发生冻融作用,BD错误;秋季土壤含水量较少,有一定的冻融作用,但不明显,C错误。冬雪春融,受融雪期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白天融水在夜间重新冻结,即昼夜冻融循环,春季冻融作用较秋季明显,A正确。故选A。
都市圈是一种超级都市聚集形态以及更高等级的区域空间。都市圈一方面提升了核心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让区域腹地通过都市圈核心城市,获得接入全球价值链更高区段的机会。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层级日趋复杂,各类生产性要素围绕广、深两市集中的态势日趋显著,促使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向梯度化转变。如图示意在创新影响下以内湾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新格局。完成下面小题。
8.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由多个核心城市组成,主要得益于( )
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②全球消费市场共享
③核心城市产业相互协作④全球创新资源输入
A. ①②B. ②④
C. ①③D. ③④
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接入全球价值链更高区段,产生的影响是( )
A. 扩大城市群的辐射范围B. 减少内湾对城市协作的制约
C. 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D. 加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距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城市群由多个核心城市组成,说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城市群整体的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并且核心城市产业相互协作,联系紧密,形成的城市群,①③正确;该城市群的发展得益于内部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虽然经济全球化对其发展有所帮助,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且现阶段还没有做到全球消费市场共享以及全球创新资源输入,排除②④。故选C。
【9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接入全球价值链更高区段,将使该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经济影响力进一步扩展,有利于扩大城市群的辐射范围,A正确;内湾对城市协作的作用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接入全球价值链更高区段而发生太大变化,排除B;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固定,不能被缩短,C错误;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会缩小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距,D错误。故选A。
怒江—萨尔温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该流域南北跨度和海拔差大,横跨多个气候区和生态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大。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下游海拔相对北部较低,地势较为平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下图示意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资源是( )
A. 森林资源B. 水能资源
C. 生物资源D. 土地资源
11. 为提高怒江—萨尔温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利用水资源②规划生物游通道,丰富水生物种
③保护热带森林资源,严禁森林开发④拆除上游大坝,恢复河岸湿地和滩涂
A. ①②B. ②④
C. ①③D. ③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流域上游落差大,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错误;据材料,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怒江—萨尔温江是跨境河流,为提高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应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①正确;同时在开发水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对水生物种的保护,如规划水生生物游通道,防止不合理的河流开发利用导致水生物种灭绝,②正确;合理的热带森林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如开发热带森林生态旅游,严禁森林开发不利于经济发展,③错误;拆除上游大坝,会增大雨季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不利于提高生态环境效益,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
耕地集约化利用,是指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获得高额产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中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耕地集约化利用差异显著。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期间,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呈现的主要特征是( )
A. 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慢,地区间差异进一步加大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波动幅度大,东部和东北地区波动幅度小
C. 东部和中部地区水平高,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D. 东北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且年均增长水平前期高于后期
13. 我国东部地区耕地集约化水平一直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肥力高,单位面积耕地产出量大
②耕地分布集中,方便机械化作业
③耕地占用量大,且后备耕地不足
④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耕地利用效率优势突出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14. 我国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
A.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B. 开发备用土地,减少土地撂荒
C. 缓解过度用地,提高耕地质量D. 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12. C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地区间差异有缩小趋势,A错误;东部和西部地区波动幅度大,中部和东北地区波动幅度小,B错误;东部和中部地区水平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C正确;东北地区增长速度后期较慢,且年均增长水平前期高于后期,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土壤肥力高,单位面积耕地产出量大与耕地集约化水平关系不大,①错误;东部地区河流较多,耕地较为破碎,不方便机械化作业,②错误;东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占用量大,且后备耕地不足,同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耕地利用效率优势突出,因此耕地集约化水平高,③④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耕地集约化利用,是指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获得高额产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我国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高使耕地利用效率提高,有利于提高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A正确;耕地集约化水平提高对开发备用土地,减少土地撂荒、缓解过度用地,提高耕地质量和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备独特的生态功能,碳汇潜力极高。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地势低平,具有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湿地演替过程受阻导致其碳汇能力降低。下图示意2005年和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的变化特点是( )
A. 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B. 蓝碳功能较强区东部恢复快
C. 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小D. 蓝碳功能较弱区东部变化小
16. 2005—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平面上升B. 人类开发利用增强
C. 盐碱化加剧D.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且其东部呈进一步退化趋势,A选项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呈斑块化,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增强,如填海造陆、围垦海岸滩涂湿地,导致蓝碳功能区破碎化,B选项正确;海平面上升湿地面积扩大,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蓝碳功能较强区面积扩大连片,A、D错误;盐碱化主要是陆地土地的退化,对湿地功能影响小,C错误。所以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深处尚未凝固的岩浆中含有大量的硫。当岩浆侵入到地壳时,由于压力减小,岩浆内所含的硫会被分离出来,这些硫与铁元素化合就会生成硫铁矿。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属于丘陵至中山切割地貌。该地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矿体厚度超过3.26m,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下图示意贵州省D山硫铁矿地质剖面。
(1)推测贵州省D山露天硫铁矿多形成于背斜构造变形区的主要原因。
(2)贵州省D山硫铁矿是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请说明理由。
(3)简述贵州省D山硫铁矿开采过程中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答案】(1)背斜构造断层和断裂发育,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2)该地硫铁矿体埋藏浅,浮土薄;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较大;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3)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有断层和断裂发育,岩石出现裂隙,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背斜岩层上拱,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聚集空间;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因此该地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浮土薄,硫铁矿体埋藏浅,便于开采;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超过3.26m,矿体厚度较大;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小问3详解】
D山硫铁矿开采为露天开采,需要开挖表土,且工矿交通建设也可能破坏植被,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硫铁矿为非可再生资源,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避免应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植被破坏可能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核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国,对锂的需求量极高。据预测,2030年,中国锂的需求量为70×104t。“锂三角”位于智利东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的交界处,是安第斯造山带中含锂盐湖密集分布区。得天独厚的锂矿资源优势,使“锂三角”成为当前全球锂矿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全球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安全产生了关键影响。然而,“锂三角”也是重要的盐湖生态景观旅游胜地和印第安人聚集区。目前,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与中国矿业公司在其区内19个盐湖进行锂矿项目的勘探和开发。如图为“锂三角”盐湖及锂矿项目分布图。
(1)指出“锂三角”盐湖锂矿开发的优势条件。
(2)分析我国与“锂三角”国家开展锂矿合作对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影响。
(3)说明我国矿业公司与“锂三角”国家开展锂矿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盐湖分布面积广,锂矿储量大;盐湖蒸发量大,卤水提锂难度小;盐湖含锂量高,锂资源品位高;西部地区港口多,锂矿出口便利。
(2)加强我国与“锂三角”国家的合作,拓宽我国锂矿资源的供给渠道;提高我国锂矿工业领域原材料的供给率,保障国内锂矿工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促进我国国内盐湖锂矿的勘探,提高国内锂矿自给能力。
(3)合理开采锂矿资源,注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矿区,保障印第安人聚集区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厘清锂矿资源的归属问题,降低开发投资风险。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锂三角”地区盐湖面积广阔,锂矿储量大;该地地处较低纬度,气温高,蒸发强烈,卤水提锂难度小,成本低;该地盐湖锂含量高,资源品位高;该地西部港口分布较多,运输条件便利。
【小问2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对锂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加强与“锂三角”地区锂矿合作有利于拓宽我国锂矿资源供给通道;有利于稳定锂矿资源供给,保障我国锂矿工业安全生产;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盐湖锂矿的勘探,提高我国锂矿资源的自给能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
【小问3详解】
为促进锂矿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开发锂矿资源时应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采锂矿资源;由材料可知,“锂三角”是印第安人集聚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对当地印第安人生产生活的干扰,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合理规划矿区;“锂三角”地区锂资源开发涉及到多边关系,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沟通协作,厘清资源归属问题,降低投资风险。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南端阿尔山支脉中山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该区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物种多样性以及西部辽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主的山地综合自然保护区,同时,各种生物间、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依赖的紧密性和敏感性使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上看,赛军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三个核心保护区和三个一般控制区,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少量牧业、林副产业、旅游业和一般控制区的商品林经营。下图示意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功能分区。
(1)分析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述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生态景观发生的变化。
(3)说明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功能分区的益处。
【答案】(1)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不稳定;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敏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
(2)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增强。
(3)因地制宜,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各功能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于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不稳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该区域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使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该区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同样使得生态系统脆弱。
【小问2详解】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耕地面积会减少,相应的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会增加;由于实施生态保护,植被得以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以前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的程度会降低;由于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和以前相比会增强。
【小问3详解】
实施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的针对性增强;实施功能分区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各功能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功能分区能够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区域选择合适的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更好的达到保护自然区的目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测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