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0分)
1. 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晾晒湿衣服B. 起床叠被子C. 针线钉纽扣 D. 自制柿子醋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晾晒衣服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叠被子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钉纽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制柿子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A. 读数偏小B. 试管破裂
C. 污染试剂D. 污染试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会导致读数偏大,错误操作与后果不匹配,故A符合题意;
B、锌粒直接放入试管会使试管破裂,错误操作与后果匹配,故B不符合题意;
C、试剂瓶塞没有倒放,瓶塞会沾染杂质进入试液污染试剂,错误操作与后果匹配,故C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触碰到试管容易污染试剂,错误操作与后果匹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各组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之和最大的是( )
A. 氧气、水B. 氧气、二氧化碳
C. 氧气、氮气D. 氮气、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依次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成分(0.03%),因此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之和最大,故选:C。
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雨水B. 蔗糖水C. 矿泉水D. 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雨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蔗糖水是由蔗糖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C. 将燃着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具体的物质名称,故B错误;
C、将燃着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D. 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不是专作催化剂,也可作反应物、生成物,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故C错误;
D、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 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的共同特点是( )
A. 都是化合反应B. 都是缓慢氧化
C. 都是氧化反应D. 都发光、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发光、放热,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不发光。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8. 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B. 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
C.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圆圈内的“13”表示质子数,而不是中子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69B. 119C. 69D. 50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所以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0;故选:D。
10. 镱是量子记忆存储的理想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70B. 元素符号为yB
C. 元素名称为镱D. 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73-70=103,故A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名称,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元素符号表示为Yb,故B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镱,故C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 结合图中所示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③______。
(2)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读数时注意______。
【答案】(1)①. 试管 ②. 水槽
(2)②⑥
(3)①. 量筒、胶头滴管 ②.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出保持水平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③分别为试管和水槽;
(2)烧杯和锥形瓶可用于加热,由于底部面积较大,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使之受热均匀,故填;②⑥;
(3)实验室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在接近所需体积时需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2. 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的名称。
(1)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会生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答案】(1)水蒸气 (2)氧气
(3)氮气 (4)二氧化碳
【解析】(1) 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所以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2) 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空气可以支持燃烧。
(3)氮气制氮肥的重要原料。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4)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使得澄清的石灰水表面会生成一层白膜。
13. 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在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
(2)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______。
(3)先点燃火柴,待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用文字表示该反应:______。
(5)从该实验中可以得出氧气具有______性。
【答案】(1)①.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能持续燃烧 ②. 引燃铁丝
(2)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3)火柴快燃尽
(4)①. 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②.
(5)助燃
【解析】(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能持续燃烧;铁丝需要被点燃才能燃烧起来,在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温度很高,若直接接触集气瓶底,容易导致集气瓶底炸裂,因此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3)燃烧需要氧气,先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可以防止火柴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铁丝无法燃烧。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燃烧需要氧气,从该实验中可以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14.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氢______、氮______;
(2)3个硫原子______;
(3)5P表示______。
【答案】(1)①. H ②. N (2)3S (3)5个磷原子
【解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氢用元素符号H表示,氮用元素符号N表示。故填:H、N。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硫原子用元素符号S表示,3个硫原子即3S。故填:3S。
(3)元素符号P表示磷元素,表示1个磷原子,所以5P表示5个磷原子。故填:5个磷原子。
1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
(2)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3)根据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填数字)种。
②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①. 氧元素 ②. 氧分子
(2)63
(3)①. 3 ②. S
【解析】(1)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3)①图示元素分别为氧、钠、镁、硫、氯,其中钠元素与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硫、氯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3种;
②氧和硫(S)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16. 《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如图2,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放在火焰中心,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为______。
(2)如图3,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______,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______。
(3)如图4,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
③与图1所示实验相比较,图4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①. 白烟燃烧 ②. 石蜡蒸汽
(3)①. 水 ②. 二氧化碳 ③. 检验水的存在 ④. 能同时检验出水和二氧化碳的
(4)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解析】(1)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该物质可燃,所以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烟燃烧;
(3)①因为“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②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③与图A所示实验相比较,图D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填: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故填: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17.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字母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填“D”或“F”)。
【答案】(1)①. A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若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2)①. 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①. a ②. b
(4)F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A;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与装置B相比,装置C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 a端通入;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水小,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所以气体从 b端通入;
(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应选用图中装置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