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生物联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生物联考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出的假说是建立在测交实验的基础上的
B. 测交实验可以用来检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
C.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 杂交实验前分别去除母本的雄蕊和父本的雌蕊
【答案】C
【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建立在杂交和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A错误;
B、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不能检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正确;
D、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前要去除母本的雄蕊,但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D错误。
故选C。
2.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C. 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
D. 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
【答案】C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符合“同种生物(豌豆)”和“同一性状(株高)”,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眼皮单双)”,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是描述的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红眼描述的是眼色,棒状眼描述的是眼形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C符合题意;
D、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色觉)”,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①②③都表示形成配子的过程
B. 图④所示的是杂合子(Dd)自交的结果
C. 如果图④中四个个体再自交,则产生的全部后代中杂合子少于纯合子
D. 杂合子Dd通过图中的③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数量相等,再通过受精产生的后代才会有“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图中的①②③过程均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分离的过程,A正确;
B、图④是由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D∶d=1∶1)和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D∶d=1∶1)组合的子代,可表示杂合子(Dd)自交的结果,B正确;
C、图④中DD∶Dd∶dd=1∶2∶1,若图④中所有个体再自交,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1/2×1/2=1/4,纯合子占1-1/4=3/4,即全部后代中杂合子少于纯合子,C正确;
D、Dd形成的精子的数量一般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D错误。
故选D。
4.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例如,人类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不同血型的基因组成如下表所示。
正常情况下,子女血型不可能为O型的婚配方式是( )
A. A型×O型B. B型×O型
C. A型×B型D. AB型×O型
【答案】D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A型×O型,当A型基因型为IAi时,子代可能为ii(O型),A不符合题意;
B、B型×O型,当B型基因型为IBi时,子代可能为ii(O型),B不符合题意;
C、A型×B型,当A型基因型为IAi时,当B型基因型为IBi时,子代可能为ii(O型),C不符合题意;
D、AB型×O型,AB型基因型为IAIB,子代为IAi(A型)或者IBi(B型),不可能为O型,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个细胞中均含有染色单体
B. 甲、丙两细胞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
C. 四个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
D. 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卵细胞
【答案】B
【分析】图甲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乙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图乙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丙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图丁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丁着丝粒分裂,不含染色单体,A 错误;
B、甲中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 正确;
C、据分析可知,乙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丁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四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C 错误;
D、丁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分裂后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错误。
故选B。
6. 黑尿病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下图为某黑尿病家族的系谱图。据图分析,若Ⅱ4与Ⅱ5婚配,则他们生一个不患黑尿病男孩的概率为( )
A. 1/3B. 1/2C. 3/4D. 2/3
【答案】A
【分析】根据Ⅰ3、Ⅰ4以及Ⅱ6,无病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Ⅰ3、Ⅰ4以及Ⅱ6,无病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a基因表示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Ⅱ4基因型为aa,Ⅱ5基因型为1/3AA或2/3Aa,则他们生一个不患黑尿病男孩的概率为(1-2/3✖1/2)✖1/2=1/3。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某条双链DNA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A+T有90个,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另一条链的A+T有10个
B. 另一条链的C+G有10个
C. 该DNA分子中C占全部碱基的27.5%
D. 该DNA分子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碱基由氢键相连
【答案】C
【分析】在DNA双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C和G配对,并且A=T,C=G。
【详解】A、一条链的A+T有9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A+T也为90个,A错误;
B、其中一条链的A+T有90个,另一条的T+A=90,,由于双链中,C=G,另一条链的C+G有110个,B错误;
C、依照题意,可知C+G=110个,双链中C的数量有110个,该DNA分子中C占全部碱基=110/400=的27.5%,C正确;
D、该DNA分子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碱基由磷酸二酯键相连,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DNA的甲基化等
B. 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C. 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
D. 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
【答案】B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表观遗传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等,A正确,
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B错误;
C、外界环境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正确;
D、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比如小鼠的毛色,D正确。
故选B。
9. 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
B. 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
D. 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答案】B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验年龄范围内,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母亲年龄≥35岁后发生率更高。
【详解】A、抽样调查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对于唐氏综合征的抽样调查应该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A正确;
B、由表可知,各年龄阶段的母亲都可能生育唐氏患儿,故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不仅与母亲年龄有关,可能与其他因素也有关,B错误;
C、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患者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引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导致配子中多一条染色体,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C正确;
D、由图表可知,35岁以上孕妇生育唐氏患儿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D正确。
故选B。
10. 有人在一些离体实验中观察到,一些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和链霉素,能扰乱核糖体对信使的选择,从而可以接受单链DNA分子代替mRNA,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按照核苷酸顺序转译成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细胞核里的DNA可以直接转移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不需要通过RNA也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绘制如下中心法则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可通过④②①③过程增殖
B. 图中④⑤⑥过程仅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 图中①③④过程所需的酶种类均不同
D.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转录;②表示DNA复制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DNA分子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⑥表示RNA复制。
【详解】A、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进入人体细胞后,需要先逆转录为DNA整合进宿主细胞的核DNA上,后可进行转录和翻译,可通过④②①③过程增殖,A正确;
B、④是逆转录,⑤是DNA分子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⑥RNA复制,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少数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而非某些病毒体内,而⑤则可以发生在某些细胞中,B错误;
C、图中①转录、③翻译和④逆转录过程所需的酶分别是R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酶、逆转录酶,C正确;
D、据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B。
11. 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均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变化
B. 甲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C. 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 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答案】B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①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②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④倒位: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
【详解】A、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只有乙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变化,A错误;
B、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B正确;
C、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戊表示易位,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但不会导致易位,C错误;
D、乙表示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而丙表示重复,乙不能导致丙的形成,D错误。
故选B。
12. 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色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
A. 是一种诱变因素B. 引起染色体畸变
C. 影响基因表达D. 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C
【详解】考查了生物性状表达的有关知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前者可遗传,后者不可遗传。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携带了大约12000颗经历过太空旅行的种子返回了地球。关于这些种子产生的变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人类都有益处B. 可以遗传给后代
C. 由物理因素诱发D. 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详解】A、经历过太空旅行的种子产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
B、经历过太空旅行的种子产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
C、经历过太空旅行的种子产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是利用航天器搭载生物材料在宇宙环境强辐 射、微重力弱地磁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属于物理因素,C正确;
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A。
14.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 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4种花色
C. 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后代中黄花占3/16
D. 基因型AaBbCc植株自交,后代中黄花占1/4
【答案】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意可知,白花对应的基因型为AA_ _ _ _,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3=9种,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Cc的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可以出现4种花色,B正确;
C、基因型AaBbCc的植株测交(AaBbCc×aabbcc),后代aa_ _ _ _中,除了aabbcc为金黄色,其余基因型都是黄花,把三对基因拆开,第一对A/a按分离定律计算,第二、第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可知,Aa×aa子代是Aa:aa=1:1,BbCc×bbcc子代是BbCc:Bbcc:bbCc:bbcc=1:1:1:1,所以黄花占1/2×3/4=3/8,C错误;
D、基因型AaBbCc的植株自交,后代aa_ _ _ _中,除了aabbcc为金黄色,其余基因型都是黄花,把三对基因拆开,第一对A/a按分离定律计算,第二、第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可知,Aa×Aa子代是A_:aa=3:1,BbCc×BbCc子代是B_C_:B_cc:bbC_:bbcc=9:3:3:1,所以黄花占1/4×15/16=15/64,D错误。
故选B。
15. 下列有关图中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可表示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B. 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160个氨基酸
C. 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同
D.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作工具
【答案】B
【分析】基因的表达:①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②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的参与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多肽链。
【详解】A、据图可知,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说明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正确;
B、一种细菌的③mRNA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含有不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可能小于160个氨基酸,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同,C正确;
D、翻译过程中,以③mRNA为模板,tRNA识别并搬运特定的氨基酸到核糖体,随后经脱水缩合形成⑤多肽链,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C.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 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该种群中AA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杂合体。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环境变化后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A错误;
B、Aa的基因型频率是A与a的基因频率相乘,图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B正确;
C、据图分析,Q点后,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
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图1中,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分裂方式是______,图①→⑤→⑥所示的分裂方式是______。以上分裂方式可同时发生于人体的______(器官)中。
(2)图1所示的细胞中,处于分裂期且染色体:细胞核DNA=1∶2的有______(填数字)。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______(填数字)中。
(3)图2中,CD段发生在______期,同源染色体对数增加的原因是______,该段会不会有染色单体的存在?______。
【答案】(1)①. 减数分裂 ②. 有丝分裂 ③. 睾丸
(2)①. ②③⑤ ②. ②
(3)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 不会
【分析】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1)图1中②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①→②→③→④所示的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⑤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①→⑤→⑥所示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图1中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这是一个雄性动物,睾丸处的精原细胞既可以发生减数分裂,又可以发生有丝分裂。
(2)图1所示的细胞中,处于分裂期且染色体数目∶细胞核DNA=1∶2的时期即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②③⑤。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②时期。
(3)图2中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对数增加的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由于着丝粒分裂,所以CD段无染色单体。
18. 水稻花为两性花,花小很难人工杂交。已知水稻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控制,高秆(易倒伏)和矮秆(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和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水稻植株丙与感病矮秆水稻植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实验(二)中一株抗病矮秆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将该水稻种植后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子代抗病矮秆和感病矮秆的比例为3∶1,则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
(4)袁隆平团队培育出了雄性不育水稻,该品种植株的花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这样的水稻在杂交中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
【答案】(1)抗病 (2)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秆=1:1:1:1
(3)①. 表现型及比例 ②. 全为抗病矮秆 (4)母本
【分析】由题意可知,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由实验(一)可看出,亲本抗病与感病杂交,子代全为抗病,说明抗病为显性,感病为隐性。
(2)由实验(二)可知,子代出现了9:3:3: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丙为AaBb,且可看出抗病和高秆为显性性状,若将水稻植株丙AaBb与感病矮秆aabb水稻植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为抗病高秆AaBb:感病高秆aaBb:抗病矮秆Aabb:感病矮秆aabb=1:1:1:1。
(3)为确定实验(二)中一株抗病矮秆(AAbb或Aabb)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让该水稻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为纯合子,则不出现性状分离,即子代全部表现为抗病矮秆AAbb;若为杂合子,则会出现抗病矮秆A-bb:感病矮秆aabb=3:1。
(4)不能形成花粉,即无雄性的相关功能,在杂交中作为母本。
19. 下图表示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F₂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
(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______。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______倍体,是否可育?______(填“是”或“否”)。
(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其原理是______,该方式处理萌发的种子,播种后长出3000多株禾苗,其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说明突变具有______性。
【答案】(1)①. 杂交育种 ②. 1/3
(2)①. 单倍体育种 ②.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③. 秋水仙素 ④. 四 ⑤. 是
(3)①. 诱变育种 ②. 基因突变 ③. 低频
【分析】 杂交育种:杂交→自交→选优;诱变育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诱导突变;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基因工程育种: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1)经过①、②、③过程先进行杂交,再进行自交,因此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得到的F1为双杂合个体,自交得到的F2中优良品种占3/4×1/4=3/16,其中纯合子占(1/4×1/4)÷3/16=1/3。
(2)④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⑤过程是秋水仙素处理,这种育种方式称为单倍体育种,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⑤和⑥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需要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是四倍体,同源染色体为偶数,因此可育。
(3)过程⑧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低频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20.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实验一:细菌14N培养基破碎细菌细胞提取DNA离心结果A
实验二:细菌15N培养基破碎细菌细胞提取DNA离心结果B
实验三: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等条件。
(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
(5)如果结果C、D、E都与图G相同,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1)对照 (2)①. 半保留复制 ②. 1
(3)酶、能量 (4)
(5)不是
【分析】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的含义是,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各保留了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模板母链。
(1)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表明只含14N的DNA分子离心后是轻链DNA,只含15N的DNA分子离心后是重链DNA。
(2)结果C表明,亲代DNA分子含15N,在含14N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子代DNA分子是杂合链DNA(一条链14N、一条链15N);结果D表明,亲代DNA分子含15N,在含14N培养基中复制2次,子代DNA分子是1/2轻链DNA,1/2杂合链DNA。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亲代DNA分子含15N,在含14N培养基中复制3次,子代DNA分子是3/4轻链DNA,1/4杂合链DNA。故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
(3)DNA复制的条件有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结果C中DNA为杂合链DNA(一条链14N、一条链15N),对其用解旋酶处理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种,经过离心后分别位于轻链和重链位置,如图所示
(5)图G中DNA为轻链DNA和重链DNA,其结果与半保留复制结果不符。故如果结果C、D、E都与图G相同,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21. 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上的动物。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一看,使用杀虫剂处理一段时间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若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会产生如图二所示的情况,对图二进行分析,可知基因A的突变特点是_____________;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各种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下图。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结果可推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水平的证据。
【答案】 ①. 抗药性突变基因 ②. 抗药性突变基因频率增大 ③. 不定向性 ④. 是 ⑤.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⑥. 丙 ⑦. 分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进化过程中,先出现突变,环境通过选择作用使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
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方向性和多害性.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2)图二显示基因A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3)DNA分子水平的证据表明,两生物的DNA序列越相似,其亲缘关系越近。分析DNA碱基序列可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丙。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i
i
母亲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35
唐氏患儿发生率(×10-4)
1.19
2.03
2.76
9.42
实验
亲本
子代
(一)
抗病植株(甲)×感病植株(乙)
抗病
(二)
抗病高秆植株(丙)自交
9/16抗病高秆,3/16抗病矮秆,
3/16感病高秆,1/16感病矮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