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地理月考(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属于水圈的是, 有关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天,小明同学吃完晚饭出来散步,对着西南方天空拍下了如下所示天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该日( )
    A. 应该是农历下半月 B. 大约是农历初四前后
    C. 月亮在下半夜可见 D. 过后半月还是蛾眉月
    2. 根据图中出现的天文现象推测,太阳、地球、月球、木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该月相傍晚出现在西南方天空,应为蛾眉新月,其出现在新月与上弦月之间,因此出现在农历的上半月、上半夜;由于其位于西方天空、亮面凸向西边,因此可能是初四前后,过后半月应是亏凸月,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此刻木星与月球同框出现,以地球视角来看,木星与月球相距应该不会太远,且木星应比月球靠东,可以排除C、D(C、D项中由于太阳阻挡,木星不可见);当天是上半月的蛾眉月,太阳与月球、地球非直角(直角时应该是弦月)、非平角(一条线上时满月或新月),应呈一定锐角,由此可知A正确,B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 )
    A. 哈尔滨比上海多 B. 北多南少
    C. 重庆大于1200kw·h/m2 D. 总体高原比平原地区丰富
    4. 除太阳辐射能外,我国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
    A. 生物能 B. 波浪能 C. 石油 D. 地热能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哈尔滨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00—1500kw•h/m2,上海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为1200—1500kw•h/m2,A错误;东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也较少,并不是北多南少,B错误;重庆的太阳辐射总量为小于1200kw•h/m2,C错误;整体上看,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高原地带太阳辐射量大于平原地区,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D符合题意;而生物能、波浪能和石油的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自1975年以来实际观测的太阳黑子数每月均值及太阳活动第21到25的活动周期图,太阳物理研究科学家据此预言太阳活动将于近期达到峰值,适合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活动天象的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图是某天文爱好者趁此机会于2024年8月20日所拍摄的天文观测图片,此次太阳活动现象及其发生的太阳大气层是( )
    A. 黑子 光球层 B. 耀斑 光球层 C. 耀斑 色球层 D. 日珥 色球层
    6. 此次太阳活动达到峰年的时间和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 2020-2021年,南阳上空出现美丽极光的概率减小
    B. 2020-2021年,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
    C. 2024-2025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2024-2025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增强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耀斑是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符合图中现象,C正确,B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但是和图片不符,A错误;日珥出现在色球层,也和该图片不相符,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据折线图计算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约在2024年到2025年之间,A、B错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有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而不是信号增强,D错误。故选C。
    下图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属于水圈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有关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圈层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B. 丙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 乙圈层是既连续又规则的圈层
    D. 丁圈层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甲表示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丙圈层分布最高,表示大气圈;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因此乙圈层代表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甲为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因此岩石圈属于自然地理环境,A错误;丙为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正确;乙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丁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错误,故选B。
    约2.52亿年前,地球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下图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含古珊瑚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太古宙 D. 中生代
    10. 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 寒冷的深海环境 B. 温暖的陆地环境
    C. 寒冷的陆地环境 D. 温暖的浅海环境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约2.52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约2.52亿年前属于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珊瑚化石是珊瑚虫的沉积物,珊瑚虫生活在温暖浅海中,故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温暖的浅海,D正确;而寒冷的环境和陆地环境都不适合珊瑚生长,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中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质时期,地球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人类出现 B. 频繁的火山爆发
    C. 生物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2. 下列叙述中,反映中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
    A. 蕨类植物繁盛 B.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C.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 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人类出现、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正确。故选D。
    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生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4. 发生“裁弯取直”后的河流( )
    A. 泥沙淤积增多 B. 通航能力减弱 C. 流速减慢 D. 洪涝灾害减轻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对河流补给量较大,当河流水量增大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B正确;而春季、秋季和冬季河流水量较少,不易形成“裁弯取直”现象,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河弯变少,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泥沙淤积减少,洪涝灾害减少,通航能力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水流速度减慢,其所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山谷口向外可分为扇顶、扇中和扇缘。根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不同,可以细分为“湿扇”和“旱扇”(即洪积扇),分别对应着河流中的暂时性河和常流河。下图为“湿扇”和“旱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湿扇”相比,“旱扇”( )
    A. 砾石磨圆度低 B. 径流年际变化小 C. 河流落差小 D. 扇体面积大
    16. “旱扇”的绿洲多出现在( )
    A. 扇顶 B. 扇中 C. 扇缘 D. 山腰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流水侵蚀强烈,砾石更加圆润,而“旱扇”砾石磨圆度低,A对;“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径流年变化较小,而“旱扇”径流年变化较大,B错;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响,干旱地区不一定落差小,C错;干旱区河流流量小,长度较短,冲积扇的面积会较小一些,D错。故选A。
    【16题详解】
    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绿洲。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扇缘的颗粒最小。河流从山口流出,顺着地势流往地势最低的冲积扇扇缘位置,扇缘位置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都较好,最容易出现绿洲。扇顶、扇中、山腰都不具备形成绿洲的两个条件,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52分。)
    17. 某地理研究小组想要研究建设火星基地所需要改善的条件,通过查阅资料获悉以下信息,请你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体积约为地球的15%,表面积略小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小很多。大气层很薄,无法保留很多热量。火星外核无法持续对流生成磁场,火星核心冷却得比地球的快,地质活动趋缓,磁场和板块运动消逝,太阳风带走大部分大气导致气压偏低,而造成液态水在低温就会沸腾、无法稳定存在于火星表面。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材料二 下图为太阳系结构图。
    (1)材料二中字母__________代表火星。
    (2)凌日现象是指某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行星名称)。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__轨道之间(写出行星名称)。
    (4)运用资料分析火星上是否具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答案】(1)D (2)水星 金星
    (3)火星 木星
    (4)火星表面不具有人类生存的条件。距日距离较远,温度较低;质量、体积较小,大气稀薄,温度变化较大;没有充足的液态水;没有磁场,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沙漠广布,沙尘暴常发,环境恶劣,不适宜生存。
    【解析】
    【小问1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对应D。
    【小问2详解】
    凌日现象是指某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因此可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位于地球轨道内侧,故应为水星和金星。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大气层很薄,无法保留很多热量”可知火星质量体积较小,引力较小,无法吸引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火星,削弱和保温作用较差,温差变化较大;同时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远,其温度相对较低;“火星外核无法持续对流生成磁场”可知,火星缺少磁场保护;“气压偏低,而造成液态水在低温就会沸腾、无法稳定存在于火星表面”可知火星表面没有充足的可供人类使用的液态水。“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可知火星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6月23日11时57分在委内瑞拉沿岸近海(北纬10.75度,西经62.65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
    材料二 图1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及不同圈层结构示意图,人们一般认为M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材料三 震源车是一种用于地质探测的特殊车辆,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连续震动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地面传感器接收并分析地震波信息,从而推断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具体位置。
    (1)委内瑞拉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 )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地壳 D. 地核
    (2)如果要评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需要运用( )
    A. 5G通讯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技术和5G通讯技术
    (3)图1中A代表_________波,B代表_________波;界面C为_________界面,D为_________界面。
    (4)近年来,我国使用震源车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数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利用震源车推断岩层有无石油的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1)A (2)B
    (3)横 纵 莫霍 古登堡
    (4)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消失;纵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含油层时,波速明显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陆壳的平均厚度39-41千米,洋壳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委内瑞拉在陆壳上,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因此震源所在圈层是上地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2详解】
    如果要评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需要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震影响的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分析处理所获取的数据,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定位导航,5G通讯技术用于通信,ACD错。故选B。
    【小问3详解】
    图1中A传播速度慢,为横波,B传播速度快,为纵波;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是古登堡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明显增加的是莫霍界面,C为莫霍界面。
    【小问4详解】
    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S波)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所以横波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下降。
    19. 下图示意某条河流的手绘图,据此回答问题。
    (1)从图中地貌形态来看,A河流地貌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C河流地貌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形成这类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为_________。
    (2)B河流地貌中甲、乙两处适合建港口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河流上游M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其地貌典型特点是_________。
    (4)与河流上游相比,指出C地貌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特征,并说明原因。
    【答案】(1)冲积扇 出山口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⑤. 流水堆积作用
    (2)甲 甲河岸为河流侵蚀岸,河水较深
    (3)“V”形河谷 谷底狭窄,两岸陡峭,深度大于宽度
    (4)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小。原因:C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A图堆积物呈扇形堆积,为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C为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形成的地质作用都是流水堆积作用,都是由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都是颗粒物大的先堆积,颗粒物小的后堆积。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凹岸,水流冲刷力度大,为侵蚀河岸,河水较深,适合建设港口;乙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堆积较多,不适合建设港口。
    【小问3详解】
    河流上游M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变深,常形成“V”形河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底狭窄,河底常见鹅卵石,两岸陡峭。
    【小问4详解】
    与河流上游相比,C河口三角洲处组成物质的颗粒较细小。原因是河流上游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的搬运能力强,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大,所以沉积物颗粒较大。而乙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小,所以沉积物颗粒较小。
    20.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如果把地球演化史换算成地球上的一天24小时,人类登场的时间是23:58、在最后2分钟才登上历史舞台。
    材料二 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常年生活在渺无人烟、环境清幽的疏林沼泽地带。1997年起,我国先后在黄河三角洲多地发现麋鹿角化石,其形成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10000年。麋鹿角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黄河三角洲气候变迁和生态变化都提供了重要依据。
    (1)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质时代,以及其在“地球的一天”中所处的时间段。
    (2)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质年代快速发展的动物类型和繁盛的植物类型。
    (3)推测距今约7000年至10000年的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特点。
    【答案】(1)新生代;23:40—24:00
    (2)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3)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其形成年代距今约7000-10000年,因此麋鹿生活在新生代。根据“人类在最后两分钟登场”以及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可知,最后一段是新生代,因此时间段为23:40—24:00。
    【小问2详解】
    由于麋鹿生活在新生代,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不断扩大。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且化石较多”可知,当时黄河三角洲一带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河湖纵横,曾是麋鹿繁衍生息之地。

    相关试卷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地理月考(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地理月考(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 海尔周期约为, 当太阳磁场进入偶极状态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地理月考(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地理月考(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表中数据推测可知,火星,此次冬奥会开幕式开始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