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生物月考(解析版)
展开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海参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其富含多种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铁、镁、碘、硒,还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维生素等,具有防止动脉硬化、促进钙质吸收、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钙、镁、铁、硒都属于组成海参细胞的微量元素
B. 海参的胶原蛋白加热变性后,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
C. 海参中的脂肪多含饱和脂肪酸,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D. 海参中的维生素D属于胆固醇,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答案】C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钙、镁属于组成海参细胞的大量元素,铁、硒属于组成海参细胞的微量元素,A错误;
B、胶原蛋白加热变性后,其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故胶原蛋白变性后能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B错误;
C、海参中的脂肪为动物脂肪,其中多含饱和脂肪酸,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C正确;
D、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能促进人体 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 紫露草是鸭跖草科紫露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瓣呈蓝紫色。APM(植物微管解聚剂,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处理紫露草雄蕊毛细胞后,其细胞质环流的速度会受到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露草花瓣的蓝紫色和叶片的绿色均与液泡中的花青素有关
B. 紫露草细胞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参与细胞分裂
C. 紫露草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可进行信息交流,但不能运输物质
D. APM使微管解聚,破坏了细胞骨架,细胞质环流受到抑制
【答案】D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紫露草叶片的绿色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有关,A错误;
B、紫露草细胞直接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C、胞间连丝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运输物质,C错误;
D、根据题干,APM处理紫露草雄蕊毛细胞后,其细胞质环流的速度会受到影响,说明APM使微管解聚,破坏了细胞骨架,细胞质环流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D。
3. 角膜缘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实现角膜更新,属于成体干细胞。离体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可用于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角膜缘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不会发生衰老和死亡
B. 角膜缘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说明该细胞具有全能性
C. 角膜缘干细胞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角膜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时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酶活性降低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虽然角膜缘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但也要经历衰老和死亡 的过程,A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角膜缘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各种细胞,故其不具有全能性,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角膜缘干细胞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角膜上皮细胞衰老、凋亡时,多种酶活性降低,但一些与细胞衰老、 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D错误。
故选C。
4. 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利用自身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单链DNA,再利用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双链DNA,该双链DNA可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HIV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其逆转录酶作用的模板是RNA
B. 青霉素等抗生素可抑制HIV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其增殖
C. HIV侵入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经历了逆转录-→DNA复制- >转录→翻译
D. 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由HIV的RNA控制合成,HIV会使T细胞凋亡
【答案】C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会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分子,以HIV形成的DNA 转录而来的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包括HIV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等,HIV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详解】A、HIV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增殖,其逆转录酶作用的模板是RNA,A错误;
B、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B错误;
C、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利用自身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单链DNA,再利用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双链DNA,该DNA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后,可以参与DNA复制,后续可参与蛋白质的表达,C正确;
D、T细胞中的DNA聚合酶由T细胞中的DNA控制合成,HIV会使T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5. 萤火虫尾部发光器中的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并发出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萤火虫尾部细胞中储备的ATP较多,且ATP可溶于水
B.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可为荧光素酶催化的反应直接供能
C. ATP水解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合成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D. ATP和AMP中都含有腺苷、磷酸,都是RNA的基本单位
【答案】B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萤火虫尾部细胞内的ATP 含量较少,A错误;
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荧光素酶催化反应中消耗的能量由 ATP 水解直接提供,B正确;
C、一般而言,ATP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错误;
D、ATP和 AMP 中都含有腺苷、磷酸,只有AMP 是构成 RNA 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
6. 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为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某植物幼苗根细胞中ADH和LDH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植物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未淹水、淹水和淹水Ca2+处理,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与淹水时相比,未淹水时ADH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较低
B. 丙酮酸生成乳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消耗NADH,不释放能量
C. 淹水组植物幼苗根细胞产生乳酸的速率大于产生乙醇的速率
D. 淹水时,Ca2+可增强植物幼苗ADH的活性,降低LDH的活性
【答案】C
【分析】一、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植物幼苗在未淹水时,细胞质基质中ADH的活性较低,故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较低,A 正确;
B、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消耗NADH、不释放能量,B正确;
C、由图可知,淹水组的植物幼苗根细胞中乙醇脱氢酶( ADH)的活性约为 60 U·g-1FW,乳酸脱氢酶( ADH)的活性约为2.8 U·g-1FW,可推测淹水处理下植物幼苗根细胞产生乳酸的速率小于产生乙醇的速率,C错误;
D、据图可知,淹水条件下,适当施用Ca2+可增强 ADH 的活性,降低LDH的活性,D正确。
故选C。
7. 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SEP(分离酶)能将黏连蛋白水解,其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SCR(保全素)可充当假底物,与SEP紧密结合而阻断SEP的活性;而APC(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可催化SCR水解从而调控SEP的活性。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EP催化黏连蛋白水解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B. APC与SCR结合使SCR全部分解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
C. 抑制APC的活性将会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时间提前
D. SCR和黏连蛋白局部结构相似,可竞争SEP的活性部位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变化规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分离酶(SEP)催化黏连蛋白水解,使染色单体不再连接,该过程可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SEP(分离酶)能将黏连蛋白水解,有利于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APC为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因此APC与SCR结合使SCR开始分解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结束时 SCR 几乎完全被分解,B错误;
C、抑制APC 的活性可导致SCR 不能水解,使 SEP 与 SCR结合增多,阻断 SEP的活 性,SEP无法催化黏连蛋白分解,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无法分离,故染色单体分离的时间将会延后,C错误;
D、SCR 和黏连蛋白都能与SEP结合,说明两者局部结构可能相似,可竞争SEP的活性部位,D正确。
故选D。
8.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染色体DNA中由2~6个碱基串联重复的结构。STR序列中A一T碱基对所占比例均大于C—G 碱基对所占比例。将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某--位点的基因的STR进行扩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M为标准 DNA片段,nl、n2、n3、n4为STR的不同重复次数。
A. 与等长DNA相比,含STR的DNA稳定性更强,其转录发生于细胞核
B. 该患儿可能是母亲减数分裂I时21号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C. 该患儿与其父亲或母亲体内该位点的基因的STR重复次数是完全相同的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答案】B
【分析】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是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减少。
【详解】A、A-T碱基对含有两个氢键,C-G 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STR 的 A-T碱基对占比较大,与等长 DNA 相比,含 STR 的 DNA 的稳定性可能较差,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发生于细胞核,A错误;
B、由图可知,患儿 的一条21号染色体STR 重复次数与父亲相同,两条21号染色体STR 重复次数分别与母亲的两条相同,表明该患儿可能是母亲减数分裂I时,一对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B正确:
C、患儿的21号染色体分别来 自父亲和母亲,父亲与母亲的 STR 重复次数不同,故其与父亲或母亲该位点的基因的 SIR 重复次数不完全相 同,C错误;
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其染色体结构是正常的,D错误。
故选B。
9. 油菜花有黄花、乳白花和白花三种,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A基因会使体内含a基因的雄配子一半致死。选择黄花(AA)植株和白花(aa)植株杂交,正反交结果均为F1,全部开乳白花,F1植株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基因杀死部分雄配子,故基因A/a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 根据F1油菜植株的花色可知,A基因对a基因为完全显性
C. F1自交,F2油菜植株中,黄花:乳白花:白花=3:2:1
D. 以F1乳白花植株作父本,其测交后代中乳白花占2/3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A、A基因杀死部分雄配子,但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选择黄花(AA)植株和白花( aa)植株杂交,正反交结果均为乳白花Aa,说明A基因对a基因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
C、F1自交,根据题干,A基因会使体内含a基因的雄配子一半致死,则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A:a=2:1,雌配子A:a=1:1,后代黄花AA:乳白花Aa:白花aa=2:3:1,C错误;
D、以F1乳白花植株作父本,产生的雄配子A:a=2:1,与aa个体测交,后代产生乳白花Aa:白花aa=2:1,乳白花占2/3,D正确。
故选D。
10. 根据噬菌体和宿主的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两类:一类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迅速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宿主细胞破裂,这类噬菌体被称为烈性噬菌体;另一类噬菌体感染宿主后不立即增殖,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的拟核DNA中,随宿主核酸的复制而复制,这类噬菌体被称作温和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2噬菌体属于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后会使宿主细胞裂解
B. 烈性噬菌体的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合成,受宿主DNA控制
C. 温和噬菌体的DNA插入宿主细胞拟核DNA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根据温和噬菌体的特性,可将其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
【答案】B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分析题意,一类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迅速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宿主细胞破裂,这类噬菌体被称为烈性噬菌体,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属于烈性噬菌体,A正确;
B、烈性噬菌体的 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合成,受烈性噬菌体自身遗传物质DNA的控制,B错误;
CD、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后不立即增殖,而是将其DNA整合于宿主拟核DNA 中,此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携带外源 基因的噬菌体转入宿主细胞,故可将其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CD正确。
故选B。
11. 水稻具有抗稻瘟病抗倒伏(AABB)的优良性状,但不抗虫(cc),控制三种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为进一步培育出抗虫( AABBCC)的优良品种,某科研人员做了以下育种实验,图中①~④为不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抗虫品种的育种原理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
B. 过程②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植株长得弱小
C. 过程③处理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也可得到该抗虫优良品种,且此方法育种年限较短
【答案】B
【分析】多倍体育种原理:利用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详解】A、该抗虫品种的育种过程有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涉及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A 错误;
B、过程②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单倍体无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植株长得弱小,B正确;
C、过程③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原理是在细胞分裂时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杂交育种需要的时间较长,单倍体育种 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错误。
故选B。
12. 椒花蛾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其体色有浅灰色和黑色。在工业污染区中,浅灰色蛾( dd)被多种以昆虫为食的鸟类所捕食,黑色蛾(D___)则受到保护;而在非工业污染区中,浅灰色蛾比黑色蛾生存得更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椒花蛾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
B. 浅灰色蛾和黑色蛾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C. 非工业污染区被污染后,椒花蛾种群的D基因频率会降低
D. 鸟类的选择性捕食受环境影响,鸟类与椒花蛾协同进化
【答案】C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椒花蛾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
B、浅灰色蛾和黑色蛾是同一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黑色蛾和浅灰色蛾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B正确;
C、非工业污染区被污染后,椒花蛾种群中黑色蛾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故D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错误;
D、在工业污染区中,鸟类更 容易捕食浅灰色蛾,在非工业污染区中,鸟类更容易捕食黑色蛾,故鸟类的选择性捕食受环境影响,鸟类与椒 花蛾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榆钱菠菜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在盐胁迫下大量Na+持续进入根细胞,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比例异常,使细胞内某些酶失活,而脯氨酸可通过调节榆钱菠菜根细胞内的Na+和K+浓度来增强其应对盐胁迫的能力。下图为在盐胁迫条件下榆钱菠菜根细胞中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OS1不具有特异性,可将Na+逆浓度梯度运出榆钱菠菜根细胞
B. H+运进液泡与运出细胞的途径是有H”-ATP泵参与的协助扩散
C. 与正常个体相比,脯氨酸转运蛋白基因突变体根细胞中Na+/K+的值偏高
D. NHX可提高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提高细胞液渗透压,增强抗盐胁迫能力
【答案】ABD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SOS1 能运输Na+和 H+,但结合部位不同,SOS1具有特异性,A 错误;
B、 由图可知,H+运进液泡以及运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耗能的主动运输,B错误;
C、与正常个体相比,脯氨酸转运蛋白基因突变体细胞中脯氨酸含量低,无法调节榆钱菠菜根细胞内 Na+和 /K+浓度,导致细胞中Na+/K+的值偏高,C正确;
D、NHX 可将Na+运进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Na+的浓度,提高了液泡中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加细胞对水的吸收,使植物抵抗盐胁迫的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ABD。
14. JOAG型青光眼由染色体上的MYOC基因突变所致。小梁网细胞内MYOC突变蛋白肽链折叠错误,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同时会促进细胞质基质中调控线粒体凋亡的两种蛋白(Bax和Bcl-2)结合,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导致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蛋白——细胞色素c外流,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激活因子(APAF1)结合促进小梁网细胞凋亡,从而引发青光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梁网细胞中MYOC突变蛋白无法通过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
B. J0AG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细胞中线粒体消耗O2增加,生成CO2增加
C. MYOC基因的编码区发生了突变,导致MYOC突变蛋白的结构异常
D. Bax与Bcl-2特异性结合可能会导致APAF1的活性降低
【答案】B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JOAG 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中MYOC突变蛋白因肽链折叠出错而阻碍其进一步加工,导致 加工出错的蛋白质无法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从而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A正确;
B、小梁网细胞内MYOC 蛋白肽链折叠错误会导致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蛋白外流,影响线粒体功能,不会 导致消耗 O2和生成 CO₂增加,B错误;
C、MYOC基因的编码区发生了突变,导致转录合成的mRNA中密码子 发生改变,最终导致MYOC蛋白的结构异常,C正确;
D、Bax与Bcl-2 特异性结合会使细胞色素c与APAFI 结合增多,促进细胞凋亡,故APAF1的活性可能会增强,D错误。
故选BD。
15. 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眼球震颤由基因A、a控制,杜氏肌营养不良由基因B、b控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体可视作纯合子,已知II4不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眼球震颤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 II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2,III4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通过基因检测、羊水检测、遗传咨询等可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
D. 若III3与III4婚配,生育一个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5/48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II3和 II4生出III6为正常女性,所以眼球震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者等于女性患者,A错误;
B、II3和 II4为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生出III5为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XbY,已知I4不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为两病患者,I1为正常人,I2为眼球震颤患者,可推出II2为AaXbY,I1为aaXBXb,I2为AaXBY,II2的眼球震颤基因来自于I2,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来自I1,又因为III6为正常人,则II3的基因型为AaXBXb,II4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III4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
C、通过基因检测、羊水检测、遗传咨询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 展,C正确;
D、根据B选项分析,II2为两病患者AaXbY,II1为正常人,则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III4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生一个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男孩A_XbY的概率=(1-1×2/3×1/4)×1/4=5/24,D错误。
故选C。
16. 某基因的mRNA上具有SAM感受型核糖开关,SAM通过与mRNA结合来进行调节,机制如图所示,RBS为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开关的本质是RNA,RBS段与1段的碱基序列相同
B. 核糖开关的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涉及了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SAM与核糖开关的结合,可能会抑制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
D. SAM阻止RBS与核糖体结合,使核糖体无法向mRNA的5'端移动
【答案】ACD
【分析】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详解】A、根据题干,某基因的mRNA上具有SAM感受型核糖开关,核糖开关的本质是RNA,RBS段与3段互补,则RBS段与2段的碱基序列相同,RBS段与1段的碱基序列互补,A错误;
B、据图可知,核糖开关的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涉及了1、2、3与RBS段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
C、据图可知,SAM与核糖开关结合,核糖体无法与mRNA结合,抑制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C错误;
D、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5’端向3’端移动的,SAM阻止RBS与核糖体结合,使核糖体无法向mRNA的3'端移动,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为研究植物的抗寒机制及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现象,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图1中S1为蔗糖溶液,S2为清水,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初始时两液面平齐。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常温与低温(4 °C)下处理适宜时间后,再在常温下用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成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相当于图1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一段时间内图1中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为_______。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主要观察紫色中央液泡的大小变化和_______。水分子穿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图2中,常温下质壁分离细胞占比达到100%时,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与常温相比,低温对细胞代谢、膜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信息推断,洋葱植株通过_______提高自身抗寒能力。为比较抗寒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液浓度和普通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液浓度的高低,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利用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实验思路:_______。
【答案】(1)①. 原生质层 ②. 先逐渐升高,后不变
(2)①. 原生质层的位置 ②.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③. 不一定相同 ④. 细胞代谢和膜流动性降低
(3)①. 减少自由水含量和增大细胞液浓度 ②. 分别取抗寒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和普通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制成临时装片,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进行处理,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最早出现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长,说明细胞液浓度相对越大,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小。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比值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由题干信息可知,低温处理使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变小,质壁分离速度变慢。
【小问1详解】植物细胞中充当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漏斗装置中,S1为蔗糖溶液,S2为清水,前者浓度更大,对于水的吸引力更强,漏斗液面逐渐上升,直至达到平衡,液面不再上升。
【小问2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吸水和失水主要发生在液泡,而原生质层伸缩性大,细胞壁伸缩性小,因此主要观察紫色中央液泡大小变化以及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是否发生分离。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不一定相同,因此质壁分离的程度不一定相同。低温会影响酶活性以及分子的运动,因此低温条件下,细胞代谢和膜流动性均降低。
【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信息可知,相比常温,低温条件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占比更小,原生质体与细胞长度比更大,推测植物可通过减少自由水含量和增大细胞液浓度来提高耐寒能力。利用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比较抗寒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液浓度和普通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可分别取抗寒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和普通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制成临时装片,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进行处理,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18. 下图是燕麦草叶肉细胞中的有关代谢过程,①~③为不同过程,A、B为相关细胞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ATP和NADPH来源于A细胞器结构中的_______。若要研究CO2参与A细胞器中物质循环时碳元素的去向,实验思路是_______。
(2)提取并分离燕麦草叶片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间距最小的两种色素的颜色为_______。当燕麦草所处环境由光照转为黑暗时,A细胞器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和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据图推断,催化淀粉、蔗糖合成所需的酶可能分别分布于细胞中的_______。
(3)酶X的功能是_________,该酶在暗处时其活性会受到抑制,而在有光条件下活性较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过程②③④中,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的过程是_____,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动物细胞内的B细胞器也存在类似图示的过程,若部分乙酰CA在动物B细胞器以外被转变为酮体(主要包括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且过量时,则会导致酮尿症。结合信息推断,乙酰CA能进入过程②,其意义可能是__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用同位素标记法对 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研究先后出现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及其出现的位置
(2)①. 蓝绿色、黄绿色 ②. 降低、升高 ③. 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3)①. 催化 CO2和核酮糖-1,5 二磷酸的反应##催化 CO2的固定 ②. 酶X的激活可能需要光照条件
(4)①. ④ ②. ③ ③. 减少了酮体的产生和积累,防止酮尿症产生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这些五碳化合物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小问1详解】ATP和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要研究 CO2参与叶绿体中物质循环时碳元素的去向,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 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研究先后出现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及其出现的位置。
【小问2详解】提取并分离燕麦草的光合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滤纸条上色素带间距最小的两种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者的颜色分别是蓝绿色和黄绿色;当植物所处环境由光照转为黑暗时,光反应生成的 NADPH 和 ATP 减少,故过程① 减弱,短时间内 3-磷酸甘油酸含量升高,生成的核酮糖-1,5 二磷酸减少;据图可知,淀粉、蔗糖合成的反应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推断反应所需的酶可能分布于细胞中的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酶X可催化 CO2固定,即 CO2与核酮榶-1,5 二磷酸反应形成3-磷酸甘油酸;酶X 在暗处时其活性会受到抑制,在光照条件下活性较高,推测酶X的激活需要光照条件。
【小问4详解】葡萄糖到丙酮酸的过程为糖酵解(即过程4),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过程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过程③;若乙酰 CA 不能进入过程②线粒体,其在动物体内会转变为酮体,则其过量时会导致酮尿症,故乙酰CA能进入过程②,减少了酮体的产生和积累,防止酮尿症产生。
19. 某小鼠(2N =40)体内不同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图1 ,图2为小鼠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丙表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该小鼠在细胞分裂中能形成_______个四分体。
(2)该小鼠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可能对应图2中的______段,正常情况下,此时细胞可能含有______条X染色体。图2中,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
(3)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干细胞(SSC)可通过有丝分裂自我更新,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性成熟小鼠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SSC发生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但最终不会出现SSC耗尽,原因是_________。某药物M只能专一性地抑制小鼠SSC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若探究药物M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因变量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_。
【答案】(1)①. 乙、丙 ②. 初级精母细胞 ③. 20
(2)①. CD ②. 1 ③. DNA复制
(3)①. 减数分裂 ②. 精原干细胞(SSC)可通过有丝分裂自我更新 ③. 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小问1详解】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乙、丙含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小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可以形成20个四分体。
【小问2详解】该小鼠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因此对应图2中的CD段。据图丙可知,该小鼠为雄性,正常情况下,此时细胞可能含有1条X染色体。图2中曲线BC段发生DNA复制,经过DNA复制,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小问3详解】性成熟小鼠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增加精子的数量,精原干细胞发生的主要过程可能是减数分裂,但最终不会出现SSC耗尽,原因是精原干细胞(SSC)可通过有丝分裂自我更新。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不能移到细胞两极,细胞无法完成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若探究药物M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宜浓度,该实验自变量为药物浓度,因变量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0. 某种鸟类(ZW型)羽色的金色与银色由基因A/a控制。眼色的褐色与黑色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乙、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选择金色羽褐色眼雄鸟与银色羽黑色眼雌鸟杂交,F雌雄鸟的性状及对应数量如下表。F1相互交配产生F2,F2中银色羽黑色眼:银色羽褐色眼:金色羽黑色眼:金色羽褐色眼=2:3:2:3.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信息,可判断基因A/a与基因B/b分别位于______染色体上。F1产生配子的情况为B:b=_______。据F2眼色性状分离比推测,决定眼色的相关基因可能存在_____效应,该鸟类种群中银色羽黑色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亲本金色羽褐色眼雄鸟与银色羽黑色眼雌鸟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若选择F1中表型为银色羽黑色眼和金色羽黑色眼的鸟进行交配,子代中银色羽褐色眼雌鸟的比例为___。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银色羽雄鸟品系"ZmAZa°。基因m为纯合致死基因,且与银色羽基因A始终连锁在一起。ZmAW、ZaW可视为纯合子。该品系的银色羽雄鸟与金色羽雌鸟杂交,F1中基因型为_______的个体致死,能存活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
【答案】(1)①. Z染色体、常 ②. 1:3 ③. 黑色眼基因纯合(BB)致死 ④. BbZAZA、BbZAZa、BbZAW
(2)①. bbZaZa 、BbZAW ②. 1/12
(3)①. ZmAW ②. 银色羽雄鸟:金色羽雄鸟:金色羽雌鸟=1:1:1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亲代为金色羽褐色眼雄鸟与银色羽黑色眼雌鸟,F1雌鸟全为金色羽,与父本羽色相同,F1雄鸟全为银色羽,与母本羽色相同,说明羽色性状为伴Z染色体遗传,且银色羽为显性性状,金色羽为隐性性状,亲 本的基因型为ZaZa 和 ZAW;F1雌雄鸟中均有褐色眼:黑色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为常染 色体遗传;F1中褐色眼:黑色眼=1:1,故F1的基因型为 1/2Bb、1/2bb,产生的配子为B: b=1:3,F1雌鸟和雄 鸟相互交配,理论上F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Bb: bb=1:6:9,实际上F₂中黑色眼:褐色眼=2:3,褐色眼较黑 色眼多,故褐色眼对应的基因型为bb,黑色眼对应的基因型为B_,且黑色眼中BB个体致死。在该鸟类种群 中,银色羽黑色眼鸟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 BbZAZA 、BbZAZa、BbZAW。
【小问2详解】亲本金色羽褐色眼雄鸟的基因型为bbZaZa,银色羽黑色眼雌鸟的基因型为BbZAW,两者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及表型为BbZAZa(银色羽黑色眼雄鸟)、bbZAZa(银色羽褐色眼雄鸟)、BbZªW(金色羽黑色眼雌鸟)、 bbZaW(金色羽褐色眼雌鸟);选择F1中的银色羽黑色眼鸟(BbZAZa)和金色羽黑色眼鸟(BbZªW)交配,子代中银色羽褐色眼雌鸟(bbZAW)的比例为(1/3) ×(1/4)=1/12。
【小问3详解】该品系银色羽雄鸟的基因型为ZmAZa,金色羽雌鸟的基因型为ZaW,分析题意,基因m为纯合致死基因,且与银色羽基因A始终连锁在一起,故致死基因型是ZmAW;F1的表型及基因型为ZmAZa(银色羽 雄鸟)、ZaZa(金色羽雄鸟)、ZmAW(致死)、ZaW(金色羽雌鸟),故能存活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银色羽雄鸟:金 色羽雄鸟:金色羽雌鸟=1:1:1。
21.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核DNA紧密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标记是组蛋白修饰的常见方式,也是DNA转录调控的重要因素,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在染色质中,DNA高度缠绕压缩在组蛋白上,这一-密致结构的基本单元称作核小体。核小体是含有八个组蛋白的聚合体,其上缠着略不足两圈的DNA分子。染色体DNA上基因A和基因B是两个相邻的基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化受阻可能是由于组蛋白发生了_______化。请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来解释“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这一结论______。
(2)过程c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__。
(3)染色体DNA.上基因A和基因B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进行转录或复制,基因B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进行转录和复制。基因A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对该基因的表达和DNA复制的影响分别是_____。
(4)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时,核小体之间会进一步压缩,核小体排列紧密有利于维持______。脱氧核糖核酸酶I只能作用于核小体之间的DNA片段,结合题千信息,推测组蛋白的作用可能是_____。
(5)重叠基因在病毒DNA、原核生物DNA、线粒体DNA中较为普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如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前后两个基因首尾重叠。根据信息推断其意义是________。
【答案】(1)①. 去乙酰 ②. 组蛋白修饰后,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性状的改变,说明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变化
(2)催化 DNA 双链解旋,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 RNA
(3)①. 能 ②. 不能 ③. 会影响基因 A 的表达,但不影响基因 A的复制
(4)①. 染色体结构的相对稳定 ②. 防止 DNA 被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
(5)可使有限的 DNA序列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小问1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利于基因的表达,若细胞分化受阻,则可能是组蛋白发生了去乙酰化;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组蛋白修饰后,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性状的改变,说明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变化,故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
【小问2详解】过程c为转录,转录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可催化 DNA 双链解旋,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 成 RNA。
【小问3详解】基因A和基因B是两个相邻的基因,在细胞核中,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复制或转录,而一个基因不能同时进 行转录和复制;启动子位于基因的上游,是与 RNA 聚合酶结合的 DNA 区域,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会彩 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翻译,但不影响基因的复制。
【小问4详解】核小体实现了 DNA 长度的压缩,进而有利于 DNA 的储存;在细胞分裂期,核小体之间会进一步压缩,使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形成染色体,核小体排列紧密有利于维持染色体结构的相对稳定;DNA 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脱氧核糖核酸酶只能作用于核小体之间的 DNA 片段,推测组蛋白的作用可能是防止 DNA 被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水解,对染色体的结构起支持作用。
【小问5详解】基因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 DNA序列,因此,基因重叠可使有限的 DNA 序列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
F1
银色羽黑色眼
银色羽褐色眼
金色羽黑色眼
金色羽褐色眼
雌鸟
0
0
16
17
雄鸟
18
17
0
0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docx、生物湖南高三一联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湖南省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湖南省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