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107-709语文试卷docx、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107-709语文试卷pdf、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107-709语文试卷答案docx、浙江卷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联考107-709语文试卷答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临平中学(余高)方巧丽、沈建妹 磨题:三门中学吴辉平柯桥中学赵玲丹 校稿:张蕾、黄宝锁
一、现代文阅读( 3 5 分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 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研究”。莎士比亚 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 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 自然,他们也很重视“来源” 的研究。研究“来源”的问些什么问题呢?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他的《哈姆雷特》 一部戏 是根据哪些书?此外,他们也很重视“作者的生平”。莎士比亚生前操什么职业?几岁到伦敦当戏 子?他的十四行诗里所说的“黑姑娘”究竟是谁?“哈姆雷特”是否是莎士比亚现身说法?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这三种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 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 工作呢?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 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 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 植和甄后的关系;要欣赏《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 南山”。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是只了解而 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一般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通常都不免犯 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 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 们 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 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这般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的敬佩和感激,我自己却不肯学他们那 样“斯文”,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筷子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 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 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 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创作家下 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莎士比亚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 这种批评的价值是很少的。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 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 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欢喜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 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 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 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 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 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 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 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老先生们太看重 考据和批评的功夫,现在一般青年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 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摘编自朱光潜《“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据、批评与欣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莎士比亚这门功课为例,是为了说明某些学者存在把考据当作欣赏的现象。 B. 要了解《洛神赋》就需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由此可见考据可以帮助欣赏。 C. 拉史实穿凿附会和因考据而忘欣赏,是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都会犯的两种错误。 D. 近代法国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追求对文艺的主观体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英国教授所重视的对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的研究,这些都是“考据学”功夫。 B. 就欣赏来说,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所以版本、来源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 C. 对于“法官”式的文学批评和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作者完全认可后者。 D. 有文艺的嗜好就来谈文艺是不可取的,还应脚踏实地地做一些考据和批评的功夫。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所说的“法官”式文学批评的一项是(3分)
A. “法官”式文学批评讲究“法”,也便是“纪律”,相信美丑有确定标准,并只能以此来衡 量一切作品。
B. “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可《麦克白》是一部好悲剧,依据是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是不能 做悲剧主角。
C. “法官”式文学批评是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其所持的批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 全凭直觉的。
D.“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时保持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的一致性,违背这一原则创作的戏剧 不值得欣赏。
4. 文中画线句主要使用了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 欣赏不可无考据与批评,这对我们学习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有什么启示?(6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风秋雨愁煞人
庐隐
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船夫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 吩咐船夫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 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 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碑上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 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烈士秋瑾之墓”。
“哦,女英雄!”她轻轻低呼着……
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她正坐在 窗下,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 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 张慌着!
她们冒雨走过花园的石子路,向北转,已看见竹篱外的后门了。凌峰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 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她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 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针正指在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 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 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凌峰道:“你告诉他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 信请他进来搜好了…… ”
母亲已被惊醒,推枕起来。凌峰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 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做,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 若果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十二点多钟凌峰的父亲回来了,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不知她躲在 什么地方。
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 舅父母大人尊前:
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皇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 甫到车站,已遭逮捕。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自幼孤露,命运厄蹇,又念皇皇华胄,摧 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 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 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
云。肃叩 福安!
甥女秋瑾再拜
母亲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就到处去托人求情,但朝廷这时最忌党人,虽是女流也不轻赦, 等到七天以后,就要绑到法场行刑。父亲不敢把这惊人的信息告诉母亲,只说已托人求情,或者有 救,母亲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
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手脚都上着镣铐,脸上早已惨白,没有颜色。 她坐在墙犄角里,黯然吟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念完这诗句,她紧紧闭上眼睛,但是最终傲然 地笑了. …
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栏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 过五分钟。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 握住她那铁镣银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地凝注他的脸,不禁惨笑,摇头,凄厉地说: “舅舅保重!”她的心好像碎了,晕然倒在地下,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8页
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荷枪实弹的兵士,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蒸腾。 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志士。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凌峰远远望见,不禁心如 刀割呜咽地哭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地说:“这些都是革 命党?”有的仿佛很懂得这事情的意味的,只摇着头,微微叹道:“可怜!”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 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 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
过了不久,革命已告成功,各省悬上白布旗帜,那腥膻的满洲人,都从贵族的花园里,四散逃 亡,皇帝也退了位。各处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尤是其中一个努力的志士,因公议把她 葬在西湖,使美妙的湖山,更增一段英姿。
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 和国家?她不由得悲绪潮涌,叩着那残碑断碣,慨然高吟道:
枫林古道,荒烟蔓草, 何处赋招魂!
更兼这——
秋风秋雨愁煞人!
她正心魂凄迷的时候,船夫已来催上道,凌峰懒懒出了枫林,走到湖边,再回头一望,红蓼鲜 枫,都仿若英雄的热血,她不禁凄然长叹。上了小船,船夫洒然鼓桨前进,不问人是何心情,他依 然唱着小调。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呢!
(原载1927年6月《蔷薇周刊》,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 凌峰于深秋之际来到秋瑾坟前,回想五年前曾在墓前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表现出她对 表姐秋瑾的深切怀念。
B. 秋瑾辞别信里表达了推翻满清统治、光复神州、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对亲人的眷 念和未能报恩的遗憾。
C. 秋瑾狱中吟诵的诗句,表面是指被关押重牢时秋风秋雨让她发愁,实则是对自己深陷牢狱生 死未卜的担忧和绝望。
D. 凌峰冒险保护、缅怀追思革命者秋瑾,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清醒的认识,但也为之感到 迷惘苦闷,不免叹惋。
7.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凌妹真险”,称呼后未用标点加以停顿,这符合秋瑾被追捕时的紧迫氛围,为读者留下了 想象当时追捕具体情景的空间。
B. 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描述了舅母惊醒后听说秋瑾遭追捕的危险情形后的反应,表 现了舅母对秋瑾的担忧与关切。
C. 小说结尾,船夫洒然唱曲,看似闲笔,实则将他的惬意潇洒与凌峰的凄迷长叹形成对比,反 衬了凌峰祭奠烈士的沉重心情。
D. 庐隐客观冷静地叙述了秋瑾逃难、被捕,亲人营救、探视,秋瑾被害等情节,为读者展现了 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志士形象。
8. 文中看客“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句话,意蕴丰富,谈谈你的理解。(4分)
9. 文本使用了哪些技巧使结构紧凑?请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仲寝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讳也。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将安移之?” 管仲未对。公又问曰:“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犹能以国宁乎?”管仲对曰:“鲍叔牙 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 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对曰:“鲍叔之为人也好直,而 不能以国诎①。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国诎。宁戚之为人也能事,而不能以足息。孙在之为 人也善言,而不能以信默。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①其可乎!朋 之为人也,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管仲又言曰:“今夫易牙,子之不能爱,将安能爱君?君必去 之。”公曰:“诺。”管子又言曰:“今夫竖习,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公曰:“诺。” 管子又言曰:“今夫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是所愿也得于君者,将欲过其千乘 也,君必去之。”桓公曰: “诺。”
管子遂卒。卒十月,隰朋亦卒。桓公去易牙、竖习、卫公子开方。五味不至,于是乎复反易牙。 宫中乱,复反竖刁。利言卑辞不在侧,复反卫公子开方。桓公内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邻。 公薨,六子皆求立,易牙与卫公子,内与竖刁,因共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故公死六十七日不敛, 九月不葬,孝公奔宋,宋襄公率诸侯以伐齐,战于 ,大败齐师,杀公子无亏,立孝公而还。
(节选自《管子 ·戒》)
材料二: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 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 桓公之为人矣乎? 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 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 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 虽桓公幸而听 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
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节选自苏洵《嘉佑集 ·管仲论》)
【注】①诎:委屈。②朋:隰朋,齐国大夫。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虽桓公幸A 而听B 仲 C 诛此D 三人E 而其余者F 仲能悉数G 而去之邪? l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息,文中意为“停止”,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意思不同。 B. 千乘,中等国家,与《论语》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千乘”意思相同。 C. 反,通“返”,使……返回,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反”用法不同。 D. 乃,副词,意为“竟然”,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8页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除了慰问,更重要的是想要和管仲讨论接任的宰相人选,管仲 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
B. 管仲比较肯定隰朋在政治上的能力,认为他懂得量力而行,能使国家长久安宁,而对前面所 提四人给予了完全否定。
C. 管仲临死前叮嘱齐桓公要免去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官职。苏洵认为即使没有这三人,也 会有其他人来祸害国家。
D.从齐国结局来看,贤能的政治人才对国家十分重要,这也正是苏洵在论断中强调的,《六 国论》中也有这种观点。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
(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14. 材料二中苏洵的论断依据和材料一中的相关记载是否完全相符?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酹江月 ·和友驿中言别
宋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 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 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抗元兵败被俘解送大都途经建康时,与好友邓剡诀别之作。②龙沙:指北方 沙漠。③一线青如发:语出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青山一发是中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蛟龙虽暂时屈居池中但终当飞腾于天地为喻,表达了自己被囚不屈的决心。 B.作者长夜难寐,借写秋风秋雨更兼四壁寒蛩,烘托囚徒凄苦生活,令人愁肠百结。 C.“去去”三句写作者去往塞外,在行途中频频回望,见故国江山一线青色的情景。 D. 结尾处实写友人看到枝头杜鹃残月就想到了诗人,表达作者死后魂依故国的赤诚。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评价文天祥“文文山词,风 骨甚高,亦有境界”。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6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女子赴约却“ ”,令男子“ ”,刻画了人物内在 心理,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
(2)《项脊轩志》中“ _ ”两句,让我们想象出归有光时而歌吟, 时而端坐,尽享读书之乐的情景。
(3)“玉”因其独特的美丽和珍贵的价值而备受古人推崇,是文人诗词创作钟爱的意象,如: 6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灯光秀越来越成为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元素,它讲述着夜的童话,在夜的画布上绘出绚烂篇章, 而在这背后,灯光设计功不可没。灯光设计是一门技艺融合的综合性艺术,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专 业的照明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特色在 于抽象,灯光 A ,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灯光可以通过明暗、色彩、角度等元素,
塑造舞台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正是这种瞬时性和空间感,让观众获得立体而丰富的视觉观感。
只有感官刺激还不够,(甲)。要让人们读懂灯光,就要了解观众共同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就 要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设计师通过灯光色彩、亮度和角度的精准把握,②把文化元素巧 妙融入到表演当中,③让观众在感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欣赏光影。④在技巧层面,⑤灯光设计还可 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山水画中的留白手法,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灯光分布和 亮度设置的固定手法,以展现空旷、宁静的空间感,使灯光饱含文化韵味。
灯光设计是一个技术工种,但最难的并不是突破新技术,(乙)。比如在一次创作中,需要设 计一个古老传说中的“仙境”。为了营造出那种 B 的意境,就采用新型烟雾效果设备和动态灯 光追踪技术。烟雾在灯光照射下形成了隐约朦胧的层次感,灯光实时追踪演员动作,突出主角形象, 增强故事感染力。这两项技术单独使用并不罕见,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 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
18. 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B.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
C. 我看小芹蛮不错,能跟咱二黑过就很好!什么命相对不对?你就不记得“不宜栽种”?
D.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 B.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4分)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8页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灯光秀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形象元素,它让夜晚变得美丽,在 这背后,灯光设计功不可没”,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几届奥运会的一个变化,就是观众对金牌榜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对输赢没有那么多的苛求 了,对运动员更包容了。尤其是年轻观众,他们从记事起,就拥有“平视世界”的视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第8页共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联盟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pdf、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联盟高三10月联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