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精品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20714/0-17305055473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谁轻谁重》精品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20714/0-17305055473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案及反思,共4页。
课题
第2课 《谁轻谁重》
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2.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科学探究目标
1.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2.轻重固定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2.意识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重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重特征。
难点
能用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法
演示、讲解
教学准备
师: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小熊量体重
提出问题:他们在做什么?小熊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眼睛。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为后面学习称量物体做准备,降低难度。
讲授新课
活动1:
一种物体比较谁轻谁重
1.过渡:生活重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谁轻谁重,一起来看,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谁轻谁重吗?
2.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同一种类的物体,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呢?
3. 聆听学生的汇报后,做进一步归纳小结
对于同一种类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大小、多少、厚薄等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观察结果
2、初步尝试归纳分析如何对同一类物体进行轻重的比较。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 提升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活动2:多种物体比较谁轻谁重
过渡:对于不同种类的物体,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观察下列物体你有怎样的发现?
通过观察:比较容易确定谁比谁重的是哪两个物体?通过观察不容易确定谁比谁重的是哪两个物体?
预测 谁轻谁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给它们排一排.
像这样掂一掂,再来排一排顺序吧!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如何排序的?两次排序一样吗?小组成员间排序时有争议吗?
如何做大家才能意见一致?需要请谁来帮忙?
师出示简易小天平及回形针。测量时一边放置被测物体,一边放置回形针。
释疑:回形针总重量=物体重量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两两比较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课前的导入,部分同学可能会联想到用称来称一称的办法。
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拓展延伸
常见的测量物体轻重用仪器
意识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巩固提升
谁轻谁重
出示幻灯,比一比谁轻谁重,谁最轻,谁最重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谁轻谁重
轻重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被测量。
比较谁轻谁重可用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
称量比较科学
课程结束,与老师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
总结本课所学
板书
谁轻谁重
预测 掂量 称量
呈现本课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轻重排序,影响重量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