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5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香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基因型为RR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为Rr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为rr的植株呈白色。让浅绿色个体自交得到F1,假设F1代香豌豆数目足够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1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低
    B. F1中出现白色植株是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 F1中纯合子的植株颜色可能是深绿色或白色
    D. 让F1中任意两种花色的植株杂交,F2中都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浅绿色香豌豆的基因型为Rr.让Rr自交,子代中RR(深绿色)∶Rr(浅绿色)∶rr(白色)=1∶2∶1,深绿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所占比例都为1/4,A错误;
    B、植株颜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中出现白色植株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
    C、F1中纯合子的植株颜色为深绿色(基因型为RR)或白色(基因型为rr),杂合子的植株颜色为浅绿色(Rr),C正确;
    D、让F1中深绿色个体(RR)与白色(rr)个体杂交,F2中都是杂合子Rr,D错误。
    故选C。
    2. 已知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为1条(XO,2n=23),雌蝗虫的性染色体为2条(XX,2n=24),蝗虫染色体数目少,染色体大,可以作为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雄蝗虫产生的精细胞数目较多,因此比雌蝗虫更适合用于观察减数分裂
    B. 雌蝗虫减数分裂Ⅱ结束时与减数分裂Ⅰ结束时相比,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减半
    C. 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状态
    D. 用蝗虫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可能看到染色体数目为46条的细胞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11+X或11+O,雌性蝗中染色体组成为22+XX,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11+X。
    【详解】A、雄性蝗虫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较多,更适合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A正确;
    B、雌蝗中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减数分裂Ⅱ结束时与减数分裂Ⅰ结束时相比,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减半,B正确;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且由于间期所占时间较长,因此实验中细胞大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C错误;
    D、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用蝗虫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可以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3. 研究表明,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例决定:当X/A≥1时个体为雌性;当X/A≤0.5时个体为雄性;若0.5<X/A<1时个体具有两性特征。细胞中无X染色体会使胚胎致死,Y染色体对果蝇的性别不起作用,但对雄性的育性有作用。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
    A. 可育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必为XY,雌果蝇中只有性染色体为XX才可育
    B. 若某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OY,则它能与正常雌果蝇交配产生后代
    C. 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子代性染色体可能异常
    D. 若某果蝇有3个常染色体组并有两条X染色体,则该果蝇具有两性特征
    【答案】D
    【分析】(1)由题意可知,如果有两条X染色体则为雌性,如果只有一条X染色体则为雄性,由此可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
    (2)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详解】A、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例决定,当X/A的值为0.5或更小时,果蝇为雄性,Y染色体决定其育性,性染色体为XY的个体为可育雄果蝇,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是可育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也是可育雌性,A错误;
    B、无X染色体会胚胎致死,则性染色体组成为OY的胚胎致死,不可能正常发育,B错误;
    C、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有2条X染色体,但常染色体为两组(A=2),则X/A的值为2/2=1,其性别为雌性而不是雄性,C错误;
    D、若果蝇有3个常染色体组并有两条X染色体,则X/A值为2/3≈0..67,该值介于0.5和1.0之间,故该果蝇具有两性特征,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人类探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分别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存在差异
    B. 艾弗里的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要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先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肺炎链球菌
    D.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①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控制自变量的“减法原理”,将制成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别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②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用35S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T2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这两类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S型活菌有毒性,会使小鼠患病死亡,加热杀死的R型菌不会使小鼠患病,小鼠不会死亡,A正确;
    B、艾弗里实验,利用酶的专一性,通过“减法原理”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要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先用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C错误;
    D、从烟草花叶病毒提取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提取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5. 组成核酸分子的碱基中嘌呤碱基为双环结构、嘧啶碱基为单环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双环碱基均能与任意单环碱基配对出现在DNA中
    B. A、G、T、U、C5种碱基一共可以组成10种核苷酸
    C. 双环碱基和单环碱基配对可保证DNA分子两条链的距离处处相等
    D. DNA分子中一条链上腺嘌呤个数始终等于互补链上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个数
    【答案】C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详解】A、双环的嘌呤碱基能和单环的嘧啶碱基配对,但需满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非任意配对,且DNA分子中没有尿嘧啶(U),A错误;
    B、5种碱基中A、T、G、C可组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U、G、C可组成4种核糖核苷酸,5种碱基可以组成8种核苷酸,B错误;
    C、一条链上的双环碱基和另一条链的单环碱基配对可保证DNA分子两条链的距离处处相等,C正确;
    D、DNA分子中一条链上腺嘌呤个数始终等于互补链上的胸腺嘧啶个数,DNA分子中不存在尿嘧啶,D错误。
    故选C。
    6.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和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研究人员用本来存在于一些噬菌体DNA中的碱基Z(2-氨基腺嘌呤)取代mRNA中全部的碱基A创建了Z-mRNA。结果显示,与未修饰的mRNA相比,Z-mRNA更容易进入树突状细胞(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可识别外来物质并将其清除),提高了翻译能力,且树突状细胞将Z-mRNA识别为外来物质的能力大大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四种碱基的Z-mRNA在细胞中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
    B. 相应基因在转录时Z碱基替换了A碱基,提高了Z-mRNA的翻译能力
    C. 未修饰的mRNA易被树突状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使其充当模板的能力降低
    D. 无论是否被碱基修饰,mR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后都会被降解
    【答案】B
    【分析】转录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以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Z-mRNA中没有碱基A而有Z,其他三种碱基不被取代,故Z-mRNA中含有四种碱基,它进入细胞后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A正确;
    B、在Z-mRNA中,用Z碱基替换A碱基是人为完成的,不是基因转录时完成的,B错误;
    C、未修饰的mRNA易被树突状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被清除掉,使其充当蛋白质合成模板的能力降低,C正确;
    D、不管mRNA是否被碱基修饰,它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这一功能发挥完成后都会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核苷酸等),D正确。
    故选B。
    7. 原核细胞中同一个mRNA分子在不同的位点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示意图如下,已知有些核糖体可以从mRNA的内部开始翻译,图中的三个核糖体上合成的产物分别为①②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的翻译场所和转录场所由不同的膜系统分隔开
    B. 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
    C. 图中三个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位点不同将导致产物①②③不一定相同
    D. 图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提高了翻译效率
    【答案】C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原核细胞的翻译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转录场所在拟核区,但二者并无膜分隔,A错误;
    B、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导致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而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B错误;
    C、图中的三个核糖体虽结合同一个mRNA,但由于是从不同位点开始翻译,而有些核糖体可以从mRNA的内部开始翻译,故翻译的产物①②③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相同,C正确;
    D、与图中mRNA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各自合成一种蛋白质,而不是共同合成同一个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8. 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数字表示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中每个细胞都可以完成①②③过程
    B. 真核细胞中过程①②③可以在同一场所中完成
    C. HIV入侵宿主细胞后分别通过过程④和过程⑤繁殖
    D. 上述过程体现了生命是物质和信息统一体,与能量无直接关系
    【答案】B
    【分析】图中的过程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
    【详解】A、过程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人体中能分裂的细胞才可以完成过程①②③,不分裂的细胞可以完成过程②③,A错误;
    B、真核细胞中过程①②③可以在同一场所完成,如叶绿体基质或线粒体基质中存在基因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B正确;
    C、HIV是逆转录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只能通过过程⑤(逆转录)、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繁殖,不能通过过程④(RNA复制)繁殖,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ATP为其提供能量,上述过程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错误。
    故选B。
    9. 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称为“管家基因”;另一类是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称为“奢侈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合成酶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属于奢侈基因
    B. 若人体某细胞能表达核糖体蛋白基因,表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C. 在发生分化的细胞中只能找到奢侈基因而不能找到管家基因
    D. 不同细胞在形态、功能等方面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表达的奢侈基因不同
    【答案】D
    【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中的基因有些表达,有些不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称为“管家基因”;另一类是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称为“奢侈基因”。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详解】A、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都是管家基因,这赋予了每个细胞都有能合成蛋白质和ATP的功能,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属于奢侈基因,A错误;
    B、核糖体蛋白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表达,某细胞表达了该基因不能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B错误;
    C、在发生分化的细胞中,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都能找到,C错误;
    D、不同细胞在形态、功能等方面有差异,表明细胞发生了分化,根本原因在于细胞中奢侈基因的表达不同,D正确。
    故选D。
    10.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的β链中第六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其他位置的氨基酸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正常人相比,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中肽键个数不变
    B.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C.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基因不能完成正常的表达过程,从而使血红蛋白异常
    D. 向患者体内输入正常人的血液可以根治镰状细胞贫血
    【答案】A
    【分析】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详解】A、在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的β链中,第六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其他位置的氨基酸不变,则患者的血红蛋白中的肽键个数不变,A正确;
    B、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未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若发生,则受影响的不只是第六位氨基酸),B错误;
    C、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基因虽然发生了突变,但仍然完成了基因表达过程,合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C错误;
    D、要根治镰状细胞贫血必须从基因水平入手,向患者体内输入正常人的血液不能根治,D错误。
    故选A。
    11. 基因组印迹是一种不改变DNA序列而改变生物表型的表观遗传现象,它是指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分别发生了某种标记后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将标记传递给下一代。这种特殊标记使后代只表达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被带上印迹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可控制该基因是否表达
    B. 基因组印迹现象的遗传可以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
    C. 基因组印迹可能使来自父本或母本的基因被激活或关闭,从而影响后代性状
    D. 后代中来自父本或母本的基因不能表达是因为基因组印迹使其基因变成了隐性基因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导致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进而使翻译不能进行,最终无法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基因组印迹不涉及DNA序列变化,但能改变生物表型,因此出现基因组印迹后基因的碱基组成不发生变化,A错误;
    B、表观遗传现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
    C、根据题干知,这种特殊标记使后代只表达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基因,因此基因组印迹可能使来自父本或者母本的不同基因被激活或关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影响后代性状,C正确;
    D、基因组印迹只控制基因是否能够表达,不会改变基因的显隐性状态,D错误。
    故选C。
    12. 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自花传粉植物进行相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与A/a、B/b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
    B. 若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9∶3∶3∶1,表明A/a和B/b这两对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若A/a和B/b这两对基因发生基因重组,则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不一定为9∶3∶3∶1
    D. 若其自交后代出现3种不同于亲本的表型,说明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的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均与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A正确;
    B、若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9∶3∶3∶1,表明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aBb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分别有AB∶Ab∶aB∶ab=1∶1∶1∶1,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都会产生基因重组,由于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未知,且不一定每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因此这两对基因发生重组后,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不一定为9∶3∶3∶1,C正确;
    D、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若其自交后代出现3种不同于亲本的表型,说明亲本AaBb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细胞的癌变和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增多,导致其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B.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每个人体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一定会发生突变
    C.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分裂的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 原癌基因定向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答案】C
    【分析】①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②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突变是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详解】A、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是指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比较普遍,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因此并非每个人体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一定会发生突变,B错误;
    C、进行分裂的细胞由于进行DNA复制时双链解旋而使碱基更容易发生增添、替换或缺失,但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分裂的细胞中也可能会出现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C。
    14. 人类的15号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STRC缺失会使个体听力减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被称为“克氏综合征”患者。已知出现这两种疾病的某患者的双亲均不患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TRC基因缺失和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现象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克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最多可以有6条
    C. 子代患克氏综合征可能是父本减数分裂Ⅱ后期两条X染色单体分离后进入同一极
    D. 子代患克氏综合征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产生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
    【答案】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人类的15号染色体上的STRC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由于该遗传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3条,所以在有丝分裂后期性染色体数最多,有6条,B正确;
    C、若父本减数分裂Ⅱ后期两条X染色单体分离后进入同一极则会的产生含两条X染色体的精子,其参与受精不会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C错误;
    D、母本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开,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而该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正常,导致产生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母本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分离后得到的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极且这一极将来发育成卵细胞,该异常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会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 ,D正确。
    故选C。
    15. 如图为几种不同的生物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由A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则产生细胞A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
    B. B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
    C. 含有A细胞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B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
    D. 含有C细胞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含有D细胞的生物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C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A、图中的A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有两个染色体组,若由细胞A发育而来的生物是单倍体,则说明细胞A为配子,因此产生该细胞的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B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如果含有A细胞的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其为二倍体,B细胞中三条互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C正确;
    D、C细胞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C细胞的生物肯定是单倍体,D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但不知其个体是否由配子发育而来,因此含有D细胞的生物可能是四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16. 用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同种小麦培育两个新品种Ⅰ和Ⅱ的过程如图所示(A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都是多倍体,它们都是不可育的
    B. 与②相比,⑥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图示杂交得到Ⅰ、Ⅱ的过程涉及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根据Ⅱ的染色体组成可判断其为纯合子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详解】A、根据图示过程可判断Ⅰ和Ⅱ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Ⅰ是三倍体,Ⅱ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Ⅱ是四倍体,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通常不能形成可育配子,是高度不育的,物种Ⅱ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通常是可育的,A错误;
    B、由②产生得到的⑥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没有加倍,B错误;
    C、A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AA和AA杂交得到的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物种Ⅱ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这两个过程都涉及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物种Ⅱ的染色体组成为AAAA,具有四个染色体组,但每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不一定都是纯合的,因此物种Ⅱ不一定是纯合子,D错误。
    故选C。
    17. 某小组用洋葱(2n=16)根尖为材料开展“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应选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为材料
    B. 温度越低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效果越好,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越多
    C. 对诱导后的细胞用卡诺氏液浸泡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D. 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染色体数日加倍的动态过程
    【答案】B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洋葱的分生区细胞才能进行分裂,为了能找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应该选分生区细胞为材料,A正确;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但若温度过低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不能分裂,所以诱导的温度并非越低越好,一般选择4℃左右的温度进行诱导,B错误;
    C、对诱导后的细胞用卡诺氏液浸泡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以保证后续的染色效果,C正确:
    D、由于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细胞固定在某一时期,所以在显微镜下不会观察到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的动态过程,D正确。
    故选B。
    18. 航天育种的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有益的变异多等特点,该育种方式在育种过程中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短约1半。与传统的杂交育种和普通的诱变育种相比,航天育种方式( )
    A. 使生物材料朝着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定向变异
    B.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
    C. 技术要求低.但成功率高,优良性状不需要通过多代自交即可保留
    D. 可以完全避免育种材料发生染色体变异而只使基因发生大量变异
    【答案】B
    【分析】诱变育种时可用X射线等物理因素或化学药剂处理大量的种子并进行筛选,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详解】A、航天育种是通过宇宙射线的诱变处理,使生物出现符合人们需求的性状,但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航天育种的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短约1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B正确;
    C、航天育种的技术要求高、成功率低(据统计,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0.5%),诱变后挑选出的种子要进行多代筛选培育,才能确定优良性状是否能稳定遗传,C错误;
    D、航天育种不一定只改变生物材料的基因,也可能使生物材料发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19. 人类的某些疾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下列关于这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都能遗传给下一代
    B. 遗传病不都是由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但都和DNA发生变化有关
    C. 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47条染色体,包含3个染色体组
    D.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都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B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人类疾病,但遗传病不一定都能遗传给下一代,若遗传物质的改变不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不会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
    B、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不都受基因控制,但都和DNA发生变化(如DNA的结构或DNA的数量发生变化)有关,B正确;
    C、唐氏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其他染色体数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7条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若控制某种遗传病的多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则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B.
    20. 现有两个家庭:甲家庭中,妻子父亲的兄弟患有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她的父亲没有患病,她的母亲已病逝不知是否携带有血友病基因,她和丈夫都不患血友病,但她担心自己腹中的胎儿会患病。乙家庭中,丈夫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妻子的父亲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夫妻两人都正常,妻子已经怀孕。若这两个家庭向你提出遗传咨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家庭若胎儿为男孩则一定不会患血友病;乙家庭生育的女儿不会患白化病
    B. 甲家庭若胎儿为女孩则不会患血友病;乙家庭的妻子建议进行产前诊断
    C. 对甲家庭来说,应该进行染色体结构检查以判断胎儿是否患病;对乙家庭来说,进行胎儿性别诊断即可
    D. 甲家庭的胎儿无论是男是女其是否患病取决于来自母亲的染色体上是否带有血友病基因
    【答案】B
    【分析】题意分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妻子的父亲没有患病,她的母亲已病逝不知是否携带有血友病基因,她和丈夫都不患血友病,但她担心自己腹中的胎儿会患病,可通过基因检测、也可通过性病检测确定,因为是女孩则不会患病;乙家庭中,丈夫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妻子的父亲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夫妻两人都正常,则二人依然可能为携带者,则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详解】A、甲家庭中患有的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胎儿为男孩则可能会患血友病,需要进一步检测;乙家庭患有的是白化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生育的女儿也可能会患白化病,A错误;
    B、甲家庭中患有的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胎儿为女孩则不会患血友病,即一定正常;乙家庭的妻子建议进行产前诊断,因为其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均可能患有白化病,B正确;
    C、对甲家庭来说,患有的是伴X隐性遗传病,可进行染色体结构检查判断胎儿性病后再进一步检测是否患病;对乙家庭来说,无需要进行胎儿性别诊断,因为白化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是相同的,C错误;
    D、甲家庭的胎儿若是女孩则其是否患病取决于来自父亲的染色体上是否带有血友病基因,若是男孩则取决于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是否有患病基因,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 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双链解旋,DNA解旋形成的单链极不稳定,此时单链DNA结合蛋白(简称SSB)便会立即与单链DNA结合,覆盖在单链DNA上的SSB有助于维持单链状态。研究表明,SSB具有协同效应,即一个SSB的结合会促进下一个SSB与单链DNA的结合。待复制的各项条件具备后.SSB脱离单链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①和酶②分别是______,合成两条子链时酶②在a、b两处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DNA的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__(答两点)。
    (2)根据题干判断SSB与DNA单链结合的区域是______(填“固定”或“不固定”)的,SSB的结合一方面可防止核酸酶将解开的单链降解,另一方面也可______,从而维持DNA的单链结构。
    (3)已知gp32是T4噬菌体的SSB,T4噬菌体进行DNA复制时,当第一个gp32蛋白分子与单链DNA结合后会使下一个gp32蛋白分子与单链DNA的亲和力______(填“增强”或“降低”)。经分离得到X,Y两种T4噬菌体,分析其DNA的碱基组成,发现X的腺嘌呤含量为15%,而Y的胞嘧啶含量为42%。可以推知两菌种中耐热性较强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1)解旋酶、DNA聚合酶 相反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不固定 防止解旋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阻止两条单链DNA重新形成双螺旋)
    (3)增强 Y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C与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X和Y两种T4噬菌体中,X的胞嘧啶含量为35%,Y的胞嘧啶含量为42%,氢键数目更多,故其热稳定性高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1)由图可知,酶①可是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双链打开,是解旋酶,酶②能催化脱氧核苷酸脱水聚合形成DNA子链,是DNA聚合酶;因为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子链合成方向只能是沿着子链的5'到3'方向延伸,因此a、b两处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DNA复制过程中,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暂时解旋形成单链,为子链合成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子链合成过程中沿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精确性。
    (2)在DNA复制或转录时,解螺旋形成单链的区域是不断变化的,则SSB与DNA单链结合的区域也是不断变化的;图中SSB结合于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区,,可以防止核酸酶将解开的单链降解,也可以避免两条互补的单链重新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即防止解旋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从而保证解旋后的DNA处于单链状态。
    (3)根据题干信息,SSB具有协同效应,即一个SSB的结合会促进下一个SSB与单链DNA的结合,因此当第一个gp32蛋白分子与单链DNA结合后,会促进下一个gp32蛋白分子与单链DNA的结合,导致二者的亲和力增加;因为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C与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X和Y两种T4噬菌体中,X的胞嘧啶(C)含量为35%,Y的胞嘧啶(C)含量为42%,Y中C=G碱基对更多,氢键数目更多,故Y热稳定性高。
    22. 噬菌体SP8的DNA分子由两条碱基组成很不平均的链构成:一条链富含嘌呤(为重链),另一条链富含嘧啶(为轻链)。科学家将SP8嚎菌体的双链DNA温和加热,使两条链分离(即DNA变性),并用噬菌体SP8侵染枯草杆菌后,从枯草杆菌中分离出RNA.分别与DNA的重链和轻链混合并缓慢冷却,来探究转录时的DNA分子中的模板链是一条还是两条。相关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SP8入侵枯草杆菌后,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在______酶的催化下转录出相应的RNA。
    (2)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将a链和b链分开的依据是_______。
    (3)在DNA分子中,a链和b链的关系是______(答出一点),a链的嘌呤数量与嘧啶数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图中的c链是噬菌体SP8的DNA转录而来的RNA,转录后提取RNA,并使之与每条DNA单链杂交,根据图示结果判断,能与c链杂交的是______(填“a”“b”或“a和b”)链,判断依据是______。
    (5)噬菌体SP8转录出的RNA可以作为模板指导合成______(填“噬菌体SP8”或“枯草杆菌”)的蛋白质.完成该过程还需要______分子运输氨基酸。
    【答案】(1)RNA聚合
    (2)两条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不同[a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
    (3)互为互补链(二者的碱基互补);反向;平行 嘌呤数少于嘧啶数
    (4)b c链的碱基能和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不能和a链上的碱基配对
    (5)噬菌体SP8 (枯草杆菌的)tRNA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1)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2)由于两条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即a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链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故可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将a链和b链分开。
    (3)在DNA分子中,a链和b链是组成DNA的两条链,两者之间互为互补链(二者的碱基互补),且是反向平行的;噬菌体SP8的DNA分子由两条碱基组成很不平均的链构成,一条链富含嘌呤(为重链),另一条链富含嘧啶(为轻链),图示a链离心后分布在上层,是轻链,富含嘧啶,嘌呤数少于嘧啶数。
    (4)c链的碱基能和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不能和a链上的碱基配对,故能与c链杂交的是b。
    (5)噬菌体SP8属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自身的R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自身蛋白质;上述过程需要(枯草杆菌的)tRNA分子运输氨基酸。
    23. 某种小鼠(2n=40)的毛色斑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黑斑,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表现为黑白斑。该种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为完全显性,T控制长尾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______(填“雄性”“雌性”或“雌雄都有”),理由是____________。
    (2)现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5:1,多次实验的结果均如此。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种假说:
    ①假说Ⅰ认为是母本产生的某种配子部分致死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产生的含______(填“长尾”或“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部分致死现象,这种配子的致死比例为______。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在______(填“结构”或“数目”)变异。
    ③为了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耗时较短的检测方法是______,支持这一假说的检测结果是______。
    ④若假说Ⅱ成立,则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中,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比是______。
    【答案】(1)雌性 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
    (2)①. 短尾 4/5 ②.数目 ③.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 母本小鼠体细胞中有41条染色体 ④.TTrXBXb 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分析】依题文可知,长尾是显性性状。小鼠(2n=40)是二倍体动物,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体,所以对小鼠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21条染色体。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依据题意可知,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因此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雌性。
    (2)①正常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1:1,题目中长尾:短尾=5:1,短尾所占数量过少,因此可能是母本产生的含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设母本含t配子的致死比例为x,则存活的配子比例为1-x,由于长尾:短尾=5:1即Tt:tt=5:1,父本只产生含t的配子,因此母本产生的T:t=5:1,因此1:1-x=5:1,解得x=4/5,即配子的致死比例为4/5;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只有两条,因此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数目变异;
    ③可以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以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如果小鼠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的40条染色体多了一条,则母本小鼠体细胞中有41条染色体,说明检测结果支持这一假说;
    ④正常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1:1,题目中长尾:短尾=5:1,说明长尾小鼠的数目偏多,因此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中染色体数目较多的是携带T的染色体,因此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TTtXBXb,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ttXbY)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根据题意,子代中长尾:短尾=5:1,在雌性小鼠中也符合这种比例,而产生的斑纹比例为XBXb:XbXb=1:1,即黑白斑:白斑的比例为1:1,因此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24. 如图是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Ⅱ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1/10000,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A认为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系谱图中能为该方式提供的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同学B根据同学A找出的图中相应个体的性状提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致病基因为隐性,根据系谱图,你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同学B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据图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Ⅰ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Ⅱ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是______。
    (3)Ⅲ3的乙病致病基因从第Ⅰ代传递给他的路线是_____(用图中个体和箭头连接表示)。
    (4)若Ⅲ4与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1)Ⅱ1和Ⅱ2不患甲病,但其女儿Ⅲ5患有甲病 不同意 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且致病基因为隐性,由Ⅲ5患甲病可知其基因型为XaXa,则其母亲Ⅱ1和父亲Ⅱ2均为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A,Ⅱ2的YA会传递给其儿子(Ⅲ1、Ⅲ2、Ⅲ3和Ⅲ4)而使儿子不患甲病,但Ⅲ1和Ⅲ2患有甲病,与上述推理相矛盾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不能 AaXBXb
    (3)Ⅰ2→Ⅱ1→Ⅲ3
    (4)1/303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表现正常,生了患甲病的女儿Ⅲ5,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表现正常,生了患乙病的儿子Ⅲ1、Ⅲ2和Ⅲ3,且Ⅱ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Ⅱ1和Ⅱ2表现正常,生了患甲病的女儿Ⅲ5,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学B根据同学A找出的图中相应个体的性状提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致病基因为隐性,根据系谱图,不同意同学B的观点,理由是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且致病基因为隐性,由Ⅲ5患甲病可知其基因型为XaXa,则其母亲Ⅱ1和父亲Ⅱ2均为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A,Ⅱ2的YA会传递给其儿子(Ⅲ1、Ⅲ2、Ⅲ3和Ⅲ4)而使儿子不患甲病,但Ⅲ1和Ⅲ2患有甲病,与上述推理相矛盾;
    (2)Ⅱ1和Ⅱ2表现正常,生了患乙病的儿子Ⅲ1、Ⅲ2和Ⅲ3,且Ⅱ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不能确定Ⅰ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Ⅱ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是AaXBXb;
    (3)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因此Ⅲ3的乙病致病基因从第Ⅰ代传递给他的路线是Ⅰ2→Ⅱ1→Ⅲ3;
    (4)由图可知Ⅲ4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由题意可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1/10000,即aa为1/10000,a为1/100,A为99/100,可得到AA为99/101、Aa为2/101,因此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99/101AAXBXB、2/101AAXBXB,故Ⅲ4与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是2/3×2/101×1/4=1/303。
    25.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蚕卵的颜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蚕卵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蚕卵孵化后可得到幼虫,幼虫发育为成虫后可吐丝,已知雄蚕比雌蚕吐丝多且蚕丝质量更好。某养蚕基地为了实现大规模养殖雄蚕达到蚕丝优质高产的目的,科研人员用技术手段处理雌蚕甲,获得了突变体乙,并希望通过对其进一步处理可尽早从子代蚕卵颜色即分辨出雌、雄蚕,如图是一部分育种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首先对雌蚕甲使用X射线处理,让其发生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得到突变体乙。若直接保留乙并让其和与乙性状相同的雄蚕杂交,并不能根据子代蚕卵的颜色分辨出雌、雄蚕,原因是_______。
    (2)为了能够从蚕卵颜色分辨出个体的性别,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突变体乙进行处理,以便将B基因所在片段移接到雌蚕的W染色体上,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在该过程中,让突变体乙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3)科研人员用X射线处理突变体乙后,得到突变体丙,并通过杂交手段获得了突变体丁。但突变体丁也不是需要的最终目标,现有各种表型的非突变体纯合雄蚕,请设计实验思路,利用突变体丁和一次杂交实验达到后代只养殖雄蚕的育种目标。相关实验思路与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和文字表示:_____(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答案】(1)显 B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不相关联,无法根据蚕卵颜色筛选出雄蚕
    (2)只有雌蚕才有W染色体,将B基因所在片段连接到W染色体后,让这样的雌蚕与白色蚕卵发育而来的普通雄蚕杂交,子代蚕卵表现为黑色的一定是雌蚕,表现为白色的蚕卵一定是雄蚕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3)
    除去子代中的黑色蚕卵,保留白色蚕卵,即可实现只养殖雄蚕的育种目标
    【分析】分析图形: X射线处理雌蚕甲,其b基因突变成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得到乙,再用X射线处理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转移到W染色体上获得了丙,丙再经过杂交鉴定和筛选得到丁。
    【详解】(1)科研人员首先对雌蚕甲使用X射线处理,让其发生显性突变(由b基因变为B基因),得到突变体乙。若直接保留乙并让其和与乙性状相同的雄蚕杂交,并不能根据子代蚕卵的颜色分辨出雌、雄蚕,原因是B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不相关联,无法根据蚕卵颜色筛选出雄蚕;
    (2)为了能够从蚕卵颜色分辨出个体的性别,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突变体乙进行处理,以便将B基因所在片段移接到雌蚕的W染色体上,这样做的原因是只有雌蚕才有W染色体,将B基因所在片段连接到W染色体后,让这样的雌蚕与白色蚕卵发育而来的普通雄蚕杂交,子代蚕卵表现为黑色的一定是雌蚕,表现为白色的蚕卵一定是雄蚕。在该过程中,让突变体乙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3)利用突变体丁和一次杂交实验达到后代只养殖雄蚕的育种目标,让突变体丁(bbZWa)与正常白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中bbZZ:bbZWa=1:1,所以子代中卵呈白色的为雄性,呈黑色的为雌性,可以通过卵色区分出性别,所以为达到后代只养殖雄蚕的育种目标,去除子代黑色蚕卵,保留白色蚕卵,即可实现只养殖雄蚕的育种目标,遗传图解为:

    相关试卷

    [生物][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四倍体丹参杂交后产生的新物种,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检测果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