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专项练
第七单元“美丽自然”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美丽自然”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美丽自然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80分钟语文要素:感受文章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组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一清新活泼的语言解释啊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不完的大书》本文以儿童的视角,用细腻的感受、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带给自己的不同的趣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带给人美的享受,体现了大自然丰富、有趣、引人遐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父亲、树林和鸟》写的是父亲与“我”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课文既写了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阅读策略】第一步 感受文章中生动的词语。1.拟声词。拟声词可以生动、逼真地描摹出当时的情景。如《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描摹了下雨的情景;“淙淙、潺潺、哗哗哗”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流从小到大,声音越来越强。2.内容丰富的修饰语。(1)运用叠词。如“轻轻柔柔、斑斑驳驳、雾蒙蒙、热腾腾、圆乎乎、黑洞洞”等,这些词语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2)多个修饰语连用,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使事物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描绘出了树林笼罩在雾气中,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的情景。第二步 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句子。1.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儿立的父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父亲的投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与树林融为一体的父亲,生动形象。如《读不完的大书》一文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棕榈树挺拔、洒脱的特点。2.含义丰富的句子。如《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简单的一句话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很清楚,写出了他的“庆幸”:父亲这么懂鸟,还好不是猎人,否则小鸟们怎么办? (课内阅读3篇、类文阅读9篇)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与理解。大自然的声音(节选)①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②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③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①)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哗地汹涌澎湃。从一首(②)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词,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① ② 2.选文中的“音乐家”指的是 和 。3.选文中写了两种风。微风的特点是( ),狂风的特点是( )A.充满力量 B.轻快活泼 C.轻轻柔柔4.大自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下面不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是( )A.滴滴答答 B.叮叮咚咚 C.敲敲打打 D.哗哗5.“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个句子是( )A.反问句 B.排比句 C.比喻句 D.拟人句6.联系生活中自己听到的声音,完成练习。观察图片,读到“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你会想到图( )中的画面:读到“那声音充满力量”,你会想到图( )中的画面。A. B. C. 7.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想一想,写下来。 (二)课内阅读:《读不完的大书》节选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1.《读不完的大书》中“大”读作( ),在“大夫”一词中“大”读作( )。2.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愉悦( ) 敬佩( ) 格外( )3.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竹子“长得快”的句子,其中“ ”一词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4.选文中描写的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有很多,请写出四个 、 、 、 。5.选文最后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摘抄在横线上。 6.文中画“﹏﹏”的句子把竹叶声写成了温柔的细语,写出了风吹竹叶声音 的特点,这声音仿佛在对“我”说:“ 。”7.根据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1)作者通过细致描写老鹰捕捉麻雀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老鹰的雄健勇猛。( )(2)我们能从作者对“雨后春笋”的描写中体会到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3)选文用了丰富多样的句式来描写动物,语言生动,突显了大自然的多样和好玩。( )(4)“读不完的大书”中的“大书”指的就是大自然。( )(三)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鸟要准备歌唱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为什么?”我惊愕地问。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1.文段中有一个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像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2.文段中“ ”和“ ”两句话互相照应,表明父亲的观察很准确。3.文段中画“___”的句子写出了父亲既欣慰又担心的心情。父亲欣慰的是 ,担心的是 。4.下列对画“﹏﹏﹏”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庆幸的语言结尾,显得既稚气又纯真,从中可以体会到“我”也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B.父亲了解鸟的习性,而且善于观察。如果他做猎人,树林中的鸟就会被轻而易举地猎杀。C.父亲这么了解小鸟却不伤害它们,而且非常喜爱它们,“我"为父亲感到骄傲。D.猎人这种职业很辛苦,“我”心疼父亲,所以不想让他成为猎人。5.鸟儿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是因为 6.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二、类文阅读(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森林乐队①莺在五月里唱起歌来,不分昼夜,一直啼啭。孩子们很惊讶,它到底什么时候睡觉啊?原来春天鸟儿没工夫睡大觉,它只睡一小会儿,唱一首,打个盹,然后再唱第二首;半夜里睡一小觉,中午再睡一小觉。②每逢清晨和黄昏,不单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在森林里既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小提琴独奏、敲鼓声和吹笛生,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和咕嘟声。燕雀、莺和擅长唱歌的鸫(dōng)鸟,用清纯的声音歌唱。甲虫和蚱(zhà)蜢(měng)拉着小提琴,啄木鸟敲着鼓。丸花蜂和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先是咕噜咕噜然后又呱呱呱地叫着。谁也不感到难为情,即使没有好嗓子也无妨。动物们都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乐器。③啄木鸟寻找声音清脆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无比结实的嘴巴,便是最合适的鼓槌(chuí)。天牛嘎吱嘎吱地转动坚硬的脖子,难道这不像在拉小提琴吗?蚱蜢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于是它便用小爪子挠翅膀。火红色的麻鹭把长嘴伸到水里,用力一吹,水咕噜咕噜直响,整个湖里响起一阵喧闹声,仿佛牛在叫似的。④森林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不分白天黑夜 ( ) (2)各自显示自己的才能。( )2.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抄写下来。 3.第3自然段分别写了 、 、 、 这4种动物选择各自独特的乐器,给森林奏出美妙的音乐,写出其中两种动物的音乐声 、 。生活中你还听到大自然里 、 动物奏出 、 (填写拟声词)美妙的音乐。4.你喜欢这样的森林乐队吗?为什么? (二)我是阅读小能手。美在颜色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特别是玩一种配颜色的游戏。我有一盒十二色的不透明水彩,是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它们像迷你牙膏似的排排躺在盒子里。在还没有扭开这些水彩牙膏的头盖前,我会先去捏捏它们。有的瘦,有的胖,有的矮,有的高,不用说,从外表一眼看去,就知道我比较偏爱谁了。那些扁些短些的,就是玩得太高兴的结果。颜色变魔术是很有趣的游戏。挤点儿瓦蓝在小瓷碟里,再配点儿鲜黄,用毛笔蘸点儿水,和一和,变成了草原叶子的绿;挤点儿瓦蓝,加上点儿橘红,和一和,成了小姑娘裙摆上的秋香;深绿加浅绿,也是绿,但是沉稳的窗纱绿;不过这儿深绿的分量要多些儿。墨绿若增上深蓝就有了浩瀚海洋的波涛,若添上了漆黑,就有了暮秋枯叶的萧条,搁进了浓黄,又回到了春临大地的明丽。我可以坐在书桌前整整变一个下午的颜色魔术,简直成了一个孙悟空。变,变,变,变出了西红柿红、鞭炮红、辣椒红和樱桃红;变,变,变,变出了海军蓝、马褂蓝、浇瓷蓝和土耳其石蓝。我走进了色彩的探险迷宫,觉得它们是神仙也是妖怪,让人在一分钟之内,蹦出了三百个惊奇泡泡。要谢谢爸爸妈妈给我一双完好的眼睛,让我认识了美,学习如何区分这之中精细的差异。要谢谢爸爸妈妈,给我十个灵活的指头,让我会吃饭、写字、跳绳、弹钢琴,还会调弄颜色盘。在长长的人生纪念册上,为金色的童年谱唱七彩的音符。更要谢谢许多颜色小精灵,在我阅读的时候,像圣诞树上披挂的彩灯,闪动着亮晶晶的眼睛,微笑着说:“记得吗?朋友?”怎么不记得呢?“春眠不觉晓”,是绿,“花落知多少”,是红;“床前明月光”,是银,“疑是地上霜”,是白;“空山松子落”,是茶褐,“幽人应未眠”,是浅灰;“朱雀桥边野草花”,是淡淡的紫,“乌衣巷口夕阳斜”,是冷冷的金。当大家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候,我就说:“书中还有‘七色桥’。”1.照样子,仿写。(1)瓦蓝 橘红 墨绿 漆黑 淡淡的紫 冷冷的金 (2)例句:变,变,变,变出了西红柿红、鞭炮红、辣椒红和樱桃红;变,变,变,变出了海军蓝、马褂蓝、浇瓷蓝和土耳其石蓝。仿写:变,变,变,变出了 、 和 。2.读句子,品味想象。墨绿若增上深蓝就有了浩瀚海洋的波涛,若添上了漆黑,就有了暮秋枯叶的萧条,搁进了浓黄,又回到了春临大地的明丽。我觉得句子中 这个词语写得很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3.读句子,品味理解。当大家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候,我就说:“书中还有‘七色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我明白了“书中还有‘七色桥’”的意思是: 4.文中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我还可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大意: (不超过20个字)5.文中第7自然段有许多诗句,你能完整地写出其中一首诗吗?(包括作者和朝代)(三)认真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蝉鸣当我把童年的声音一一捡起时,首先捡起的是蝉鸣。那时,最兴奋的( )听蝉鸣,( )捉蝉。念小学时,上学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着半个天空。夏天,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你能想象得到,一群小学生穿着短裤、带着黄色帽子,或穿着褶裙,把小草帽的松紧带贴在脸边儿……书包搁在路边,小小的人儿不怕掉进河里,也不怕划破衣服,更不怕皮破血流,就一脚深一脚浅地直往树的怀抱里钻!只因为树上有蝉。蝉鸣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孩子们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要逮住那一阵阵的浪。“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大声地喊。接着有人赶快打开铅笔盒,把蝉关了进去。到了教室,大家相互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有的用蝉换天牛,有的用金龟子换蝉,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向别人乞求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里的小宝贝。整个夏季,我们都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里,铅笔盒却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然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夏天是声音的季节,有雨打、雷响,有蛙声、鸟叫及蝉鸣……蝉鸣足以代表夏,它是悦耳的和声。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2.第二自然段中的“那条路”指的是 3.第三自然段中画“_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 )A.孩子们的水性好,不怕水 B.孩子们生活在农村,擅长爬树C.孩子们对树上的蝉充满期待4.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想在心里记住蝉鸣的声音B.“袭人的浪”指的是湖里的波浪C.蝉鸣吸引着孩子们,激起孩子们捉蝉的欲望D.比起捉蝉,孩子们更喜欢听蝉鸣5.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小宝贝”指的是 ,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 。6.作者为什么说蝉鸣是“悦耳的和声”? (四)阅读。西藏高原①祖国的西藏高原,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②高原上的天空经常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能摸到。③高原上有好些湖泊。 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④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成片的羊群和牛群在绿莹莹的草毯上游动,就像是无边的绿毯上绣着的一团团随风舞动的白花、黄花……⑤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这里有珍贵的药材,有稀有的矿藏,还有茂密的森林。森林里的大树很多,有的直径竟达三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个人。1.文章写了西藏高原 的特点。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借助导图写在方格中。3.读第②自然段,用“﹏﹏﹏”画出这段文字的关键句。这段话把蓝天比作 和 ,这样写好在哪里? 4.第③自然段画线处少了下面三句话,读一读,按一定顺序给这三句话排序,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 )挨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丛林。( )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 )丛林远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五)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群鸟学艺①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就都到它那里去学习。②凤凰说:“学东西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③话刚开个头,猫头鹰想:凤凰不过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能耐。啰里啰嗦的,没什么好学的!于是猫头鹰飞走了。④凤凰接着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叉……”⑤老鹰听了,一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呀,简单,我会了。然后老鹰就飞走了。⑥凤凰接着说:“把叼来的树枝一层层地叠起来……”⑦刚说到这,乌鸦插嘴到:“原来就是叠树枝呀,我知道了。”乌鸦得意地飞走了。⑧凤凰又往下说:“这种窝不算好。要想住得安稳一些,应该把窝搭在屋檐下,不怕风,不怕雨……”麻雀听了,高兴地想:和我想的一样呀,没什么高明的!麻雀转身飞走了。⑨最后只剩下小燕子在那里认真地听。凤凰对小燕子说:“搭这样的窝要不怕苦,不怕累。先叼泥,用唾液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这样的窝住着才舒服哪!”⑩小燕子听完后,非常高兴,谢过凤凰,回去后按凤凰所说的方法搭建了一个最好的窝。⑪虽然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只有燕子的窝搭得最好,又漂亮,又结实,而且很舒适。1.都有谁去找凤凰学搭窝,在文中圈出这些鸟类的名字。2.为什么小燕子的窝搭得最好?请你写出自己的想法。 3.一名同学读完这篇文章,总结了凤凰所讲述的搭窝的步骤(见下图),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可惜有些地方被污染看不到了,请你帮助补充完整。4.下面是端午节包粽子的示意图,可惜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按正确的顺序填写序号,再填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包粽子的过程补充完整。 ( ) ( ) ( ) ( ) 将粽叶卷成圆锥筒形, 向筒中装入米和大枣, 将粽叶向下折,封住开口, 用线绳捆绑结实,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请你运用这样的方法,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蒙鸠(jiū)筑巢①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每到春夏之季,它们就开始忙碌地筑巢了。瞧,一对蒙鸠夫妇环顾四周,正在寻找筑巢的地点。河边白色轻柔的芦苇①穗(suì)随风舞动,吸引了它们的视线。于是,它们决定把巢筑在高高的芦苇穗上。②蒙鸠夫妇先衔(xián)来软软的羽毛,互相交错,初步搭成窝的样子。然后,找来柔韧(rèn)的发丝,就像缝衣服一样,一针一线密密地编织,让这个窝变得更加结实。最后,它们又用长长的发丝牢牢地把窝系在芦苇穗上。蒙鸠夫妇往里头一钻,不大不小,正合适。就这样,一个温暖舒适的巢筑好了。③过了不久,蒙鸠夫妇产下了几枚鸟蛋。它们住在新巢里,想象着即将孵化出来的小宝宝可爱的样子。一阵微风吹过,小巢随着芦苇穗来回摆动。令蒙鸠夫妇意想不到的是,原本结实的小巢因系在柔嫩的芦苇穗上,变得弱不禁风,摇摇欲坠。④有一天,刮起了狂风,小巢随着芦苇穗剧烈晃动,蒙鸠夫妇吓得手足无措。不一会儿,狂风把芦苇穗吹折了,小巢和芦苇穗一起摔到了地上,鸟蛋也被甩出巢外,摔碎了。⑤蒙鸠夫妇伤心极了,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埋怨巢修筑得不够结实。其实,并不是鸟巢本身不够结实,而是选择筑巢的地点不合适。(本文根据《荀子•劝学》相关内容改写)注释①[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河边,茎中空,易折。任务一:读懂寓言故事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埋怨: (2)弱不禁风: 2.读第②自然段,借助流程图,仿照例子,把蒙鸠筑巢的过程补充完整。3.这则寓言改编自《荀子•劝学》,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风至苕(tiáo)折,卵破子死。”请你在短文中找到意思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4.蒙鸠夫妇筑的小巢摔到了地上,其中的原因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鸟巢本身不够结实。 B.天空刮起了狂风。C.筑巢的地点不合适。 D.芦苇穗柔嫩易折。任务二:明白寓言的道理5.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人要踏实肯干,不能不劳而获。B.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懂得变通。C.学习和做事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打好根基。D.做学问不能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6.请你结合短文,展开合理想象,完成续写。蒙鸠夫妇吸取了这次筑巢的教训,过了几天,它们准备重新筑巢。 (七)课外阅读。鸟给大自然的美①我喜欢鸟,它们【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装修 装饰】着大自然的美。②我喜欢鸟,我被它们悦耳的歌声【吸引 吸住】了,燕子的歌声,有轻快流利的调子,有清脆甜美的音节。它们有时曼声歌唱,好像在说:“借你屋来住。不吃你米,不吃你粞xī),只借你屋来住!”春天的田野里,可以听到“布谷,布谷”③清脆的歌声,这是布谷鸟在催耕:“布谷,快快布谷!”歌声一起,农民伯伯就忙着播种了。画眉鸟的歌声悦耳动听,好像在说:“如意,如意!”④东方刚露出晨光,黄莺就用婉转的歌声把人们从睡梦中【吹醒唤醒】,它的歌声轻柔、优雅,像一曲令人陶醉的轻音乐。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柔和——( ) 沉醉——( )2.从文中“【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3.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写在横线上。(1) 鸟装饰着大自然的美, 我喜欢鸟。(2)画眉鸟 歌唱, 飞翔。一边…一边… 因为…所以…4.根据短文内容,把鸟儿歌声的特点对号入座。燕子 布谷鸟 画眉鸟 黄莺 ①婉转、轻柔、优雅 ②轻快流利、清脆甜美 ③悦耳动听 ④清脆5.你喜欢什么鸟?写出你喜欢它的理由。 (八)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夏天的雨后叶圣陶①逢到夏天,我们都喜欢下雨。因为下雨过后就有许多事情好玩。只等雨点一停,我们就跑到院子里去,或者到外面的低洼处去。②刚下的雨水并不凉,赤着脚踏在里边,皮肤上会有一种快感。彼此高兴地践踏着,你溅了我一身,我溅了你一脸。偶尔失脚滑倒了,沾了满身的泥,引得旁人一阵哄笑。然而很少有人因此退缩的,更没有人哭了,多数是越跌越起劲,甚至故意滑倒惹旁人笑。③拾蝉、捉青蛙也是雨后有味的事情。蝉经了雨,被冲到地上,伏在草丛里不能飞,很容易拾到。拾了几只回来,放在篾丝笼里,可以随时听它们叫。青蛙平时难得到岸上来,雨后大概因为快活的缘故,多数蹲在草丛中呱呱地叫着。它们非常机警,跳跃也极灵活,一听见声响就急忙跳进水里。你得轻轻地走近去,眼快手准,出其不意地把它抓住。有时脚踏不稳,被苔滑倒,沾了一身泥水;等爬起来,青蛙早就溜走了。④雨后钓鱼,那就更有趣了。镜子一样平的河水澄清碧绿,有时起一些细碎的波纹。杨柳的枝条倒挂下来拂着河面,点点的水珠时时从树上落下。鸟儿唱着轻快的歌。水草散出一种清爽的气息。我们一面下钓,一面玩赏这种画境,快活得说不出来。我们对钓鱼并不在行。有时看见浮子动了,急忙提起,却一无所有;有时提起太迟了,被鱼儿白吃了饵去;有时鱼儿已经上了钩,却因提起的方法不对,重又落在河里;然而有时也会钓到很大的鱼,我们就唱着喊着跑回家。⑤此外还可以采菌。那就非在久雨之后不可了,因为菌类要经过多日的阴雨才会长出来。每逢久雨初停,村里常常有许多人到野外去采菌。于是我们也戴着草帽,提着竹篮,高高兴兴地跑到田里。不多一会儿工夫,就采满了一篮。回家来炒着吃,或者做汤、下面。味道都是很好的。所以每逢连着下雨,我们就知道有一顿很好的午餐或者晚餐在等着我们了。1.本文的作者是 ,这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 》。2.照样子写词语。越跌越起劲: 、 高高兴兴: 、 3.作者是从 、 、 和 四方面来介绍夏天雨后的景象。4.文中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写出这三段话的大意。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5.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雨后赤脚踏雨水带来快感,作者主要是从 、 和 三个方面写清楚的。6.“雨后钓鱼,那就更有趣了”,这是作者作为成年人的趣事,作为小朋友到河边钓鱼那可不行。那么,夏天的雨后,除了作者写的这些,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最有趣呢?请你也仿照着划线的句子来写一写吧。(九)课外阅读。冬①冬天是美丽的。早晨,一觉醒来,所有的玻璃上都结了一层冰花,像玉那样洁白无瑕,像水晶那样晶莹夺目,那一簇簇的冰花组成了一幅幅奇异的图案:有的像群山,有的似云海,有的仿佛是奔驰的骏马……风一来,雪花忙碌起来了:悠悠地飞起来,自在地滑下去,借着风势冲上天,转几个圈圈,热烈地跳舞。雪渐渐地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厚墩墩的雪,像是有人施了魔法,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②冬天是快乐的。 ③冬天是令人感动的。寒风呼啸,那不畏严寒的青松,昂着头屹立在风雪中,它的叶子仿佛更加翠绿了;腊梅也在隆冬时节开出它那嫩黄的花来,散发着清香。④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然而它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景色、无穷的欢乐和温暖的感动,我爱这美好的冬日。1.我通过 的方法理解了“晶莹夺目”的意思是 。2.填一填,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冬天?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风一来,雪花忙碌起来了:悠悠地飞起来,自在地滑下去,借着风势冲上天,转几个圈圈,热烈地跳舞。 4.请你围绕第②段的意思,试着写一段话。冬天是快乐的。 5.联系文章内容或者自己的生活,说说冬天让你感动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课内阅读(一)1.热闹的 轻快的 2.风 水 3.C A 4.C 5.C 6.C B 7.我还听到过雨后池塘里青蛙的叫声。那声音响亮活泼,此起彼伏,好像在合奏一首欢快的乐曲,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活力。(二)1.dà dài 2.喜悦 尊重 分外 3.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雨后春笋 4.蚂蚁 果树 麻雀 老鹰 5.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6.温柔 让我来陪你一起成长吧。 7.× √ √ √(三)1.一瞬间 刹那间 一转眼 2.鸟要准备歌唱了 鸟真的唱了起来 3.鸟飞离树枝,非常快活 如果这时鸟碰到猎人,就很容易被打中。 4.D5.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6.因为如果父亲是猎人,以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一定能打到许多鸟。但父亲不是猎人,所以他当然不会伤害鸟,所以“我”真高兴。二、类文阅读(一)1.不分昼夜 各显神通 2.每逢清晨和黄昏,不单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吹拉弹唱,各显神通。 3.啄木鸟 天牛 蚱蜢 麻鹭 嘎吱嘎吱 咕噜咕噜 鸭子 水牛 嘎嘎嘎哞哞哞4.喜欢,这才是大自然的声音。(二)1.粉红 雪白 浅浅的蓝 闪闪的银 青草绿 湖水绿 翡翠绿 2.春临大地 春日里明媚的阳光照射在绿树、草地上 3.书里的文字中暗含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绚丽缤纷。 4.颜色变魔术是很有趣的游戏。 颜色可以变很多魔术,让“我”沉迷其中。 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1.不是……而是…… 2.河岸边高树浓荫的上学路。 3.C 4.C 5.蝉、天牛、金龟子 喜爱 6.因为捉蝉是童年记忆中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件事,蝉对于“我”来说就是夏天的代表,它给“我”的童年带来很多快乐。(四)1.富饶可爱 2.①风景优美 ②天空 ③湖泊 ④草原 ⑤矿藏 ⑥森林 3.高原上的天空经常是透蓝透蓝的。蓝宝石 蓝缎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藏高原上的天空是透蓝、光洁的。 4.② ① ③(五)1.圈出:猫头鹰 老鹰 乌鸦 麻雀 小燕子2.因为小燕子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学会了凤凰的搭窝技能。3.选好根基 把树枝一层层地叠起来 4.4 2 3 1 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六)1.抱怨、责备。蒙鸠夫妇抱怨巢修筑得不够结实。 形容非常脆弱,连风吹都禁不住。小巢在柔嫩的芦苇穗连风吹都禁不住,摇摇欲坠。 2.用发丝把窝编织结实 3.不一会儿,狂风把芦苇穗吹折了,小巢和芦苇穗一起摔到了地上,鸟蛋也被甩出巢外,摔碎了。 4.A 5.C 6.这次,蒙鸠夫妇把巢筑在了高大粗壮的杨树上。狂风吹来,小巢纹丝不动;暴雨袭来,小巢温暖如初。它们住在巢里,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七)1.轻柔 陶醉 2.千姿百态 装饰 吸引 唤醒 3.因为 所以 一边 一边 4.② ④ ③ ① 5.鹦鹉,因为它会学人说话。(八)1.叶圣陶 荷花 2.越唱越开心 越哭越伤心 开开心心 轻轻松松 3.赤脚踏水 拾蝉捉青蛙 钓鱼 采菌 4.拾蝉、捉青蛙是雨后有味的事情 雨后钓鱼,更有趣了 雨后去野外采菌 5.高兴地互相践踏溅水 失脚沾泥惹众人笑 不停越跌越起劲甚至故意跌倒 6.散步(九)1.联系上下文 形容物品晶莹剔透,光亮夺目。 2.美丽 快乐 令人感动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4.大人们因为这场雪而恢复了童心。他们用手去刮雪,打雪仗。“啪、啪………”大家互相扔来扔去。花园里传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他们用手去推雪球,做雪人。公园里,马路边都站着神态各异的雪人。有几辆汽车上也堆着一个个可爱的雪人。它们像卫兵一样,威武地站立在汽车顶上,招摇过市。小孩子们跑到雪地里打滚、玩耍,轻吻着晶莹的雪花。红扑扑的脸蛋,被白雪映得像一朵鲜花。 5.在冬天,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温暖,人们也会更多的表达他们的关爱,在酷寒的冬天里,温暖的友情越加的感动。第一步: (搭在屋檐下最好)第二步: 第三步:叼泥、垒泥第四步:铺些毛、草 优雨后 ,那就更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