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大猩猩
C. 森林古猿D. 北京猿人
【答案】C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青春期是人一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一定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①身高迅速增长 ②性器官开始形成和发育 ③男孩出现遗精 ④女孩出现月经 ⑤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⑤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详解】①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①正确;
②性器官在一出生就已经形成,②错误;
③④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③④正确;
⑤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⑤正确。
故选D。
3. 如图所示为四种不同的食物中铁、钙、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含量情况,若长期以下列中的某一种食物为主食,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体内缺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可能会患佝偻病。
【详解】A.食物A中维生素D最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A错误。
B.食物B中含钙最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B错误。
C.食物C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C错误。
D.食物D中含钙、维生素D很少,若长期以食物D为主食,会导致患佝偻病,D正确。
故选D。
4. 如图表示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B. ①代表的是麦芽糖
C. ②代表的是胰液、肠液和胆汁D. ③代表的是葡萄糖
【答案】C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图中①表示麦芽糖,②表示肠液、胰液,③表示葡萄糖。
【详解】A.淀粉的最初消化场所在口腔,A正确。
B.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①代表的是麦芽糖,B正确。
C.根据分析知,②代表的是肠液、胰液;胆汁对麦芽糖没有消化作用,C错误。
D.淀粉和麦芽糖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在胰液、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③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5. 医生从李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蛋白质消化初产物、维生素等,请问该液体最有可能是医生从李为消化道中的哪一部分取出来的( )
A. 胃B. 口腔
C. 小肠D. 大肠上部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初步消化为多肽。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结合分析可知,题干中取出少量液体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蛋白质消化初产物、维生素等,其中麦芽糖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后的产物,所以该液体一定是经过了口腔,但是没有消化完,因此还有淀粉;液体中含有蛋白质和蛋白质消化初产物,说明经过了胃,而没有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说明该液体没有经过小肠和大肠,因此这些液体最有可能来自胃。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 下表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试管1,可知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1与2对比,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 2与3对比,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 1与3对比,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A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详解】A.1试管,唾液能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
B.加入唾液的2号是实验组,未加入唾液的1号为对照组,得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正确。
C.若把2和3为一组进行实验,比较可以知道有温度、唾液多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正确。
D.对比1和3,变量是温度,1号淀粉被分解,3号淀粉没有分解,可以得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②蛋白质在口腔里初步被消化为多肽 ③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④小肠的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
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详解】①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①正确;
②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②错误;
③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③错误;
④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④正确。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 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根本原因是( )
A. 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 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C.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胃不能消化淀粉,避免药物对胃造成损伤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食物中含有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性,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直接吞服,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关于人体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⑥
B.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C. ③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D. 呼吸道可以使进入肺的空气更加温暖、湿润、清洁
【答案】C
【分析】图中,① 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 膈。
【详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D.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BD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C错误。
故选C。
10. 图甲是某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乙和图丙是呼吸运动模拟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膈肌收缩,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
B. AB段,膈肌舒张,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
C. BC段,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
D. BC段,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
【答案】C
【分析】
(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2)图甲: 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过程;图乙、图丙模拟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膈肌;图乙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是呼气,图丙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是吸气。
【详解】AB.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AB错误。
CD.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a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代表氧气
C. 甲内流的是动脉血,丙内流的是静脉血
D. 血管丙中的血液最先进入左心房
【答案】C
【分析】图中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部毛细血管网,血管丙是肺静脉。
【详解】A.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由此推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B正确。
CD.分析题图可知:
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丙是肺静脉,血管乙是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进行了物质交换,从而使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因此,血管丙内流的是动脉血,最先进入左心房,血管甲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 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不是心脏
C. 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答案】C
【分析】血液流经某个器官往往要发生物质交换。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结合图形,分析解答。
【详解】A.若B为肺,则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为肺静脉流动脉血,A错误。
B.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若A为上腔静脉,则与右心房相连;C为肺动脉,则与右心室相连,所以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C正确。
D.若B为小肠,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是含营养丰富的静脉血,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都增加,D错误。
故选C。
13. 2021年11月12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原理是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激发免疫。在此过程中,疫苗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 )
A. 左心房B. 右心房C. 左心室D. 右心室
【答案】A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因此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激发免疫。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经过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小刚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医生从他的静脉中抽取了新鲜血液10mL,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发现血液出现了如甲图所示的分层现象,图乙是血细胞形态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甲图可知,血液由血浆A和血细胞B、C组成
B. 甲图中的C部分对应乙图中的细胞①
C. 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小刚很有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 细胞②和③都没有细胞核
【答案】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甲图中,A是血浆、B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是红细胞;乙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血液由A血浆和B、C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正确。
B.甲图中的C部分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对应乙图中的细胞①红细胞,B正确。
C.②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果数量高于正常值,很有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C正确。
D.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5. 如图中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至④中是静脉血管的是( )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
【答案】C
【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
【详解】①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表示动脉,①错误;
②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属于动脉,②错误;
③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表示静脉,③正确;
④图示表示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属于静脉,④正确。
故选C。
16. 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B. 当血液流经甲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C. 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 某人由平原到高原地区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
【答案】D
【分析】图中:1是肺静脉、2是肺动脉、3是上下腔静脉、4是主动脉。
【详解】A.体循环的路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所以,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A正确。
B.毛细血管网甲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所以,当血液流经甲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B正确。
C.血管2是肺动脉、血管1是肺静脉,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
D.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D错误。
故选D。
17. 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结合如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 [D]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为体循环起点
B. [③]、[⑤]内流动脉血,[①][④]内流静脉血
C. [B][④]间有动脉瓣,[C][B]间有房室瓣
D. 若紧扎②,从①向心脏灌水,水经过的结构顺序为①AB④
【答案】C
【分析】(1)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故心脏左侧的心腔和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的心腔和血管(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都流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2)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上腔静脉、 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
【详解】A.D是左心室,为体循环的起点,输送血液路线最长,肌肉壁最厚,A正确。
B.根据分析知,心脏的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故③主动脉和⑤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①上腔静脉和④肺动脉内都流静脉血,B正确。
C.A右心房和B右心室间有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右心室与④肺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错误。
D.根据分析知,若紧扎②下腔静脉,从①上腔静脉向心脏灌水,水经过的结构顺序为①上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④肺动脉,D正确。
故选C。
18. 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输血。对于大量失血(B型血)者、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血小板偏少者应分别输入的是( )
A. B型血、血浆、红细胞B. B型血、血浆、血小板
C. A型血、血小板、血小板D. AB型血、红细胞、血浆
【答案】B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叫成分输血。
【详解】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对于大量失血(B型血)者,丢失的是全血成分,因此应该输入B型血;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题,14个空,共14分)
19. 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对应的结构名称):
(1)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胎儿和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_。
【答案】(1)①卵巢 (2)②输卵管
(3)①. 子宫 ②. 胎盘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有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小问1详解】
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小问2详解】
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②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小问3详解】
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胎儿和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20. 小明同学正在上初一,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妈妈为了小明长身体,一日三餐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早餐有牛奶、鸡蛋、青菜、面条;午餐有土豆炖牛肉、糖醋排骨、炒青菜、蒸鸡蛋糕、米饭;晚餐有蛋炒饭、瘦肉炒豌豆,芹菜炒香干。这些食物进入小明的消化道后,被消化吸收进入体内,供他生长发育。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名称):
(1)乙图中曲线_____表示面条的消化过程,面条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机物的一种)最终被分解成_____才能被小明吸收。
(2)最大的消化腺是图中的【 】_____,它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3)乙图中曲线Y代表的食物在甲图中【___】结构内开始进行消化。
(4)由甲图可知,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_____,该结构是小明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答案】(1)①. X ②. 葡萄糖
(2)5肝脏 (3)6
(4)小肠
【分析】(1)图甲中:1口腔;2咽;3唾液腺;4食道;5肝脏;6胃;7胰腺;8大肠;9小肠。
(2)图乙中:横坐标从左至右依次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Z代表脂肪的消化。
【小问1详解】
乙图中的曲线X首先在口腔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因此曲线X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首先在口腔被唾液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小问2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最大的消化腺是图甲中的5肝脏,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脂肪消化为脂肪微粒。
【小问3详解】
乙图中曲线Y代表的物质是蛋白质,其首先在图甲中的6胃开始消化的,被胃液的初步消化为多肽,最终在小肠处被胰液和肠液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小问4详解】
甲图中的9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有多种消化液,是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21.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动脉、静脉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主动脉和 _____。
(2)若由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 _____,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若E处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变为 _____血。
(5)A和C之间,B和D之间都有____________,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1)肺静脉 (2)A→C→B→D
(3)氧气 (4)静脉
(5)房室瓣
【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主动脉、肺静脉。
【小问2详解】
若静脉注射药物,药物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因此“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示中的箭头可知,②代表的气体是氧气,通过红细胞运输,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小问4详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组成小肠的细胞利用,因此血液从小肠流出后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小问5详解】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故A和C之间,B和D之间都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清水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37℃
0℃
时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滴稀碘液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生物]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第一教联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第一教联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4月月考试卷,共6页。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