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下列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 提供食物B. 提供药物
C. 提供建材D. 净化环境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提供食物、提供药物、提供建材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净化环境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故选D。
2. 小鼠肝细胞中合成磷脂分子所需的3种酶均位于内质网膜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的尾部具有亲水性
B. 内质网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C. 磷脂在核糖体中合成
D. 内质网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答案】D
【分析】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粗面内质网,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有核糖体,叫光面内质网。
【详解】A、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A错误;
B、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细胞器,其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B错误;
C、磷脂属于脂质类物质,是在内质网中合成,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鼠肝细胞中合成磷脂分子所需的3种酶均位于内质网膜上,所以内质网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D正确。
故选D。
3. 甲和乙是某地两种食性相似的鸟类,经过长期竞争,甲、乙向着吃不同食物的方向发展,甲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乙主要以昆虫为食。甲和乙出现食性差异的现象称为( )
A. 生态位分化B. 生态位重叠
C. 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
【答案】A
【分析】甲和乙是某地两种食性相似的鸟类,说明此时两者存在生态位重叠;经过长期竞争,甲、乙向着吃不同食物的方向发展,甲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乙主要以昆虫为食,说明发生了生态位分化。
【详解】A、由题意可知,经过长期竞争,甲、乙向着吃不同食物的方向发展,甲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乙主要以昆虫为食,说明发生了生态位分化,A正确;
B、甲和乙是某地两种食性相似的鸟类,说明两者存在生态位重叠,但不是体现在食性差异上,而是体现在食性相似上,B错误;
C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D错误。
故选A。
4. 幼鼠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X受体识别并结合母乳中的抗体后,抗体被胞吞进入细胞,随后从另一侧胞吐至内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B. 该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 X受体在该过程中作为运输抗体的载体
D. 该过程涉及囊泡的形成、运输、与质膜融合
【答案】D
【分析】一般情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详解】A、抗体被胞吞进入细胞,随后从另一侧胞吐至内环境,该过程需要消耗ATP,A错误;
B、胞吞、胞吐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幼鼠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X受体识别并结合母乳中的抗体后,抗体被胞吞进入细胞,随后从另一侧胞吐至内环境,所以X受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识别抗体,C错误;
D、幼鼠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X受体识别并结合母乳中的抗体后,形成囊泡,与质膜融合,抗体被胞吞进入细胞,随后再形成囊泡,与质膜融合,从另一侧胞吐至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5. 研究人员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若高原鼠兔被捕捉后变得警觉而更难被再捕,估算值会( )
A. 偏高B. 偏低C. 基本不变D. 无法预测
【答案】A
【分析】标志(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详解】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由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的公式N=(M×n)/m可知,被捕捉一次之后,若田鼠更难捕捉,则m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故估算值偏高,A符合题意。
故选A。
6. 向心性肥胖是由糖皮质激素过多导致的一种肥胖类型,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发展的,常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可能出现向心性肥胖
C. 可对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D. 心血管疾病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无关
【答案】B
【分析】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是皮质醇,可参与血糖调节。
【详解】A、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皮质醇,不是蛋白质,A错误;
B、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体内相应细胞会出现恶性增殖,糖皮质激素分泌可能会增多,故可能会出现向心性肥胖,B正确;
C、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降低血糖应用胰岛素,C错误;
D、胆固醇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有关,所以心血管疾病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B。
7. 科研人员为制备小鼠抗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高纯度的N蛋白,成功筛选出了能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蛋白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
B. 制备mAb过程中不采用体外受精技术
C. 制备mAb需将小鼠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D. 杂交瘤细胞株传代培养时常用胃蛋白酶处理
【答案】B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将多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对上述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N蛋白是抗原,不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A错误;
B、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不采用体外受精技术,B正确;
C、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将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错误;
D、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2,不适合用于动物细胞传代培养,动物细胞传代培养常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D错误。
故选B。
8. 石蝴蝶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以东的横断山区及其周边地区,大约60种。根据花瓣形状的显著差异分成五个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瓣形状能为进化提供分子水平证据
B. 五个类型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 花瓣形状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生活环境导致花瓣形状发生定向变异
【答案】C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花瓣形状属于生物的表型,不能为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A错误;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石蝴蝶属中包含多个种群,B错误;
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花瓣形状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C。
9. 科学家利用红鲫和鲤鱼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其中F1偶然产生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异常配子,最终获得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湘云鲫2号,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
B. F1有丝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培育湘云鲫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畸变
D. 湘云鲫2号属于三倍体生物
【答案】B
【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四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详解】AD、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红鲫和鲤鱼均为二倍体,湘云鲫2号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生物,AD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B错误;
C、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红鲫和鲤鱼均为二倍体,湘云鲫2号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生物,故培育湘云鲫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畸变,C正确。
故选B。
10. 神经胶质细胞突变后会表达出具有更高活性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产生高浓度的物质X,能抑制DNA去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出现神经胶质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浓度物质X使DNA 甲基化程度提高
B. DNA甲基化会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C. DNA去甲基化酶能改变DNA碱基序列
D. 改变表观遗传的修饰可影响神经胶质瘤生长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
【详解】A、由题干可知,高浓度的物质X能抑制DNA去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使DNA甲基化程度提高,A正确;
B、由题干可知,高浓度的物质X能抑制DNA去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使DNA甲基化程度提高,导致出现神经胶质瘤,因而DNA甲基化会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
C、DNA去甲基化酶能去掉DNA碱基上的甲基,并不能改变DNA碱基序列,C错误;
D、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由题干可知,DNA去甲基化酶活性降低,DNA甲基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出现神经胶质瘤,D正确。
故选C。
11. 用X射线处理甲原生质体,导致其部分染色体丢失而丧失细胞分裂能力。用碘乙酰胺处理乙原生质体,导致其细胞质酶失活而生长受抑制。将上述两种原生质体混合,经诱导融合后获得再生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促使甲、乙原生质体融合
B. 融合过程中加入低渗溶液可维持原生质体正常形态
C. 获得再生植株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和细胞全能性
D. 再生植株是由甲、乙原生质体融合后发育而成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是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或者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株。
【详解】A、灭活的仙台病毒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能促进原生质体融合,A错误;
B、融合过程中加入低渗溶液,原生质体易发生吸水涨破,不能很好地维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B错误;
C、获得再生植株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再生植株是由甲、乙原生质体融合后再生细胞壁,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12. 普洱茶经过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杀青一般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部分酶活性,揉捻会破坏细胞结构,发酵中翻堆是将料堆拆开并重新建堆,发酵后酒香浓郁,口感丰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杀青使酶因肽键断裂而失活
B. 杀青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 发酵过程中翻堆的目的是为了升高温度
D. 干燥处理有利于发酵而使茶发生香变
【答案】B
【分析】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即加热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但肽键并未断裂。
【详解】A、杀青一般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部分酶活性,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肽键并未断裂,A错误;
B、杀青一般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部分酶活性,不需要灭菌,B正确;
C、发酵中翻堆是将料堆拆开并重新建堆,将堆料拆开的过程中温度会降低,C错误;
D、干燥处理有利于普洱茶的保存,D错误。
故选B。
13. 人体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机体会进行厌氧呼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高原地区时才会进行厌氧呼吸
B. 人体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产生CO2
C. 人体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D. 人体能利用厌氧呼吸克服长期缺氧
【答案】C
【分析】厌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释放,而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人体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机体也会进行厌氧呼吸,A错误;
B、人体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B错误;
C、人体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把第一阶段生成的丙酮酸和NADH转化为乳酸,不产生ATP,C正确;
D、人体在短暂缺氧(如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会进行厌氧呼吸,以满足能量供应,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D错误。
故选C。
14. 核纤层蛋白形成骨架支撑于核膜内侧。研究表明,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分别导致核膜解体与重建,从而维持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细胞内最明显的变化是核膜解体
B. 末期,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导致核膜重新形成
C. 核膜周期性变化有利于染色体均分到子细胞中
D. 维持核纤层蛋白高磷酸化水平可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在前期,核仁逐渐解体, 核膜 逐渐消失。 同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一具梭形的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分裂前期,细胞分裂的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A错误;
B、末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导致核膜重新形成,B错误;
C、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均匀的分向细胞两级,C错误;
D、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导致核膜解体,维持核纤层蛋白的高磷酸化水平可以促进细胞分裂,D正确。
故选D。
15.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进程缓慢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液中可检测出攻击甲状腺细胞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表现为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升高
B. 患者的效应B细胞识别甲状腺抗原后分泌抗体
C. 患者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不能减轻其症状
D. 晚期患者的甲状腺可能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增生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会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详解】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偏低,A错误;
B、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桥本氏甲减患者缺乏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晚期患者的甲状腺可能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增生,D正确。
故选D。
16. 突触前抑制机理的结构基础如图1所示,其中轴突1释放兴奋性递质。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不同部位后,胞体3产生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轴突1后导致胞体3突触后膜处钠离子外流
B. 若刺激轴突2强度足够大,胞体3有可能会兴奋
C. 轴突2兴奋可能会导致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D. 轴突2兴奋可能会导致轴突1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C
【分析】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但静息电位的差值变大。
【详解】A、刺激轴突1会释放兴奋性递质,导致胞体3突触后膜处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
B、由图2可知,刺激轴突2将持续保持静息电位,即使刺激轴突2强度足够大,胞体3不可能会兴奋,B错误;
CD、由图2可知,若先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产生的动作电位相对于只刺激轴突1有所降低,说明轴突2兴奋可能会导致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但仍为兴奋性递质,C正确、D错误。
故选C。
17. 某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甲、乙、丙三个营养级能量相关数据(单位为J·cm-2·a-1)如下表所示,其中乙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R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M、N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164.5J·cm-2·a-1
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
C. 甲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都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丙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其遗体残骸和乙粪便中的化学能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下一营养级的能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顶级除外)的能量有4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暂未被利用。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判断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
【详解】A、由表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44+5+95+M,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为9.5+1.5+11+N-5,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6.8+0.5+7.2-11,由此可知,N=6.8+0.5+7.2-11=3.5(J·cm-2·a-1),M=9.5+1.5+11+3.5-5=20.5(J·cm-2·a-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44+5+95+20.5+11+5=180.5(J·cm-2·a-1),A错误;
B、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3.5,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0.5+5=25.5,传递效率是3.5÷25.5×100%约等于13.7%,B正确;
C、甲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
D、乙是生产者,不产生粪便,D错误。
故选B。
18. 家蚕(2n=56)有一对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家蚕通常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也可按照如图所示的3种方式产生后代。已知染色体为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不考虑环境因素引起的性别反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蚕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28种
B. ①的结果源于MⅡ性染色体未分离
C. ②的子代雄性性染色体组成具有2种类型
D. ③的子代性别比例为雌∶雄=4∶1
【答案】D
【分析】由于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雄蚕的体细胞中一般只有2条Z染色体,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达到4条Z染色体;雌蚕的体细胞中一般含1条Z染色体,1条W染色体,只有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可含2条Z染色体,2条W染色体。
【详解】A、由于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共有27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家蚕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27+Z+W=29种形态,A错误;
B、家蚕卵原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ZW,①对卵巢进行热水处理,得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雌蚕,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到了次级卵母细胞中,最终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正常体细胞相同,B错误;
C、②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子代雄性性染色体只有Z染色体1种类型,C错误;
D、③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卵细胞(27+Z或27+W)与来自同一卵原细胞的某个极体(27+Z或27+W)随机结合,仅考虑性染色体:当产生的卵细胞含Z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类型及其比例为1Z∶2W,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新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1ZZ∶2ZW;当产生的卵细胞含W时,同时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类型即比例为1W∶2Z,二者结合发育成新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1WW∶2ZW;由于占1份的WW个体不能存活,所以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ZW)∶雄(ZZ)=4∶1,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4分)
19. 神经母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脊神经部位,如肾上腺、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神经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交感神经属于___(填“传入”“传出”)神经。若患者肾上腺神经组织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量___;若患者胸部的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血管被压迫,造成淋巴回流障碍,即淋巴液进入___的过程受阻,导致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过___,引起淋巴水肿疾病的发生。
(2)蛋白质GD2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癌细胞中表达量远高于正常细胞,注射针对GD2的抗体是治疗高危患者的一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 给患者注射GD2抗体的免疫方式属于被动免疫
B.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GD2表达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
C. 患者注射大量GD2抗体进行治疗不会产生副作用
D. 制备GD2单抗时,首次筛选培养即可获得产生GD2抗体的纯系
(3)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基因修饰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并被激活,直接杀伤癌细胞。ALK受体是一种癌基因表达的膜蛋白,但癌细胞常因该受体的表达量不足导致难以吸引CAR-T细胞的攻击。研究者对该疗法进行改进,额外添加了一种药物,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①进行CAR-T细胞疗法时,用于基因修饰的T细胞常选自患者自身,原因是___。
②CAR-T细胞结合到ALK受体后释放出穿孔素,促进癌细胞___,这个过程___(填“会”“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③根据图中所示的结果,你认为改进前的CAR-T细胞疗法更好还是改进后的?___,原因是___。
【答案】(1)①. 传出 ②. 减少 ③. 血浆 ④. 高 (2)AB
(3)①. 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②. 裂解 ③. 不会 ④. 改进后的CAR-T细胞疗法 ⑤. 加入药物后,促进癌细胞表达相关膜蛋白,更容易受到CAR-T细胞的攻击,改进后的CAR-T细胞的杀伤癌细胞的效果更好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志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相反。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志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相反。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若患者肾上腺神经组织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减少。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所以若患者胸部的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血管被压迫,造成淋巴回流障碍,即淋巴液进入血浆的过程受阻,导致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无法进入血浆,含量过高,从而引起疾病。
(2)A、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他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给患者注射剂第二抗体的免疫方式属于被动免疫,A正确;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GD2基因相同,其表达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B正确;
C、患者注射大量GD2抗体进行治疗可能会产生副作用,C错误;
D、制备GD2单抗时,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培养获得产生GD2抗体的纯系,D错误。
故选AB。
(3)进行CAR-T细胞疗法时,用于基因修饰的T细胞常选自患者自身,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以精准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根据图示和题意信息可知,CAR-T细胞结合到ALK受体后释放出穿孔素,促进癌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不会引起炎症反应。根据图示结果可知,加入药物后,促进癌细胞表达相关膜蛋白,更容易受到CAR-T细胞的攻击,改进后的CAR-T细胞的杀伤癌细胞的效果更好。
20. 围封是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围封和未围封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及围封后恢复期间的优势种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注: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表2
(1)荒漠草原上___组成了群落,恢复早期___数量较多,对维持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围封后恢复后期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具体表现为___而复杂,主要与植物对___的利用有关。
(2)若实验所选取的样地在围封前处于裸露沙丘状态,其自然恢复所发生的植被演替类型属于___,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和___。
(3)围封过程中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可能为先___后趋于___。据表中信息可知,群落优势种随恢复演替的变化方向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___→多年生乔木。
(4)放牧主要通过家畜的采食、践踏和排泄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围封后消除了家畜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合表1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 植物在未围封时因受到家畜采食与践踏,其高度、生物量显著低于围封后
B. 放牧和围封可以改变草原植物群落类型,导致原物种完全消失
C. 自由放牧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减弱
D. 草原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不存在镶嵌性
【答案】(1)①. 所有生物 ②. 一年生草本植物 ③. 垂直结构明显 ④. 光照
(2)①. 初生演替 ②. 速速 ③. 方向
(3)①. 增加 ②. 稳定 ③. 多年生灌木
(4)AC
【分析】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1)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故荒漠草原上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围封后恢复后期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因为这是的垂直结构更明显而复杂,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植物对光照的利用有关。
(2)沙丘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为没有植被覆盖,也没有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围封过程中减少了对群落的影响,所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可能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群落优势种随恢复演替的变化方向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灌木→多年生乔木。
(4)A、围封后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减少,所以其高度和生物量高于围封前,A正确;
B、放牧和围封可以改变草原植物群落类型,但不会导致原物种完全消失,B错误;
C、自由放牧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减弱,C正确;
D、草原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存在镶嵌性,D错误。
故选AC。
21. 科研人员利用免疫缺陷兔,利用某种含氯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BAC)构建转入SIRPα(hSIRPα)基因人源化动物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BAC-hSIRPα质粒的提取。用接种环将保存的BAC-hSIRPα质粒的菌液和普通菌液通过___法分别接种于含___的LB固体培养基,37℃过夜培养后检查平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其中___为阳性菌板。
(2)___的构建。BAC质粒能装载较大的人源基因组序列,因此常被用于构建基因人源化动物模型。将成功转化的成纤维细胞的核取出,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电刺激融合后进行___,将早期胚胎移植到经___处理的代孕母兔子宫内。经妊娠、分娩获得转基因克隆兔。
(3)转基因兔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将从转基因兔体内提取的DNA和等量标准样品,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中加入了荧光染料,荧光强度与双链DNA数量成正比,每个循环检测荧光强度,其达到标准值所需的循环数称为Ct值。若标准样品Ct值为22,提取DNA的Ct值为24,说明标准样品是提取DNA中含外源基因量的___倍。当PCR循环到一定次数时,会出现“平台期”,即荧光强度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___(答出2点)。
(4)转基因兔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通过qPCR相对定量法检测hSIRP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各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转基因兔中hSIRP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___组织中最低;在___组织中显著高于野生型兔。
【答案】(1)①. 平板划线 ②. 氯霉素 ③. 长出含 BAC-hSIRPα质粒的菌落的平板
(2)①. 转基因兔 ②. 胚胎体外培养 ③. 同期发情
(3)①. 4 ②. 荧光探针的数量、引物的数量、dNTP 的数量、酶活性降低
(4)①. 肝 ②. 回肠、胃和脾脏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利用某种含氯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BAC)构建转入SIRPα(hSIRPα所以可以BAC-hSIRPα用接种环将保存的BAC-hSIRPα质粒的菌液和普通菌液通过平板划线法分别接种于含氯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37℃过夜培养后检查平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其中长出含BAC-hSIRPα质粒的菌落的平板为阳性菌板,说明含有相应的抗性基因。
(2)BAC质粒能装载较大的人源基因组序列,因此常被用于构建基因人源化动物模型的转基因兔。将成功转化的成纤维细胞的核取出,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电刺激融合后进行胚胎体外培养,将早期胚胎培养到桑葚胚或囊胚期时,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母兔子宫内。经妊娠、分娩获得转基因克隆兔。
(3)PCR扩增结果显示,在总DNA模板量相等的条件下,标准样品Ct值为22,提取DNA的Ct值为24,设标准样品相应的DNA数为X,提取DNA数为Y,则有X×222=Y×224,X=22Y,即从理论上估算,标准样品是提取DNA中含外源基因量的22=4倍。当PCR循环到一定次数时,会出现“平台期”,即荧光强度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荧光探针的数量、引物的数量、dNTP的数量、酶活性降等。
(4)据图可知,与野生型兔相比,转基因兔中hSIRP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肝组织中最低;在回肠、胃和脾脏组织中显著高于野生型兔。
22. 水稻是两性花,科学家偶然发现了稀穗突变体lax3并进行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穗与正常穗(野生型)植株进行正反交,杂交步骤为:___→套袋→人工授粉→套袋→挂标签。F1自交获得F2,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正常穗与稀穗至少由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
(2)为确定lax3基因的位置,利用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SSR)进行定位。SSR广泛分布在基因内外,如图1所示。对其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可以获得DNA分子的图谱。通常基因组DNA图谱的SSR条带数比cDNA图谱的多,原因是SSR可以位于___,成熟mRNA中没有上述区段的对应序列,因此通过___产生的cDNA缺少这些区段内的SSR。选择(1)中亲本、F1、F2样本分成5组,提取各组DNA并对4号染色体的SSR进行扩增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初步认为lax3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据图写出判断的依据是___样本均有SSR3。
(3)4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个稀穗隐性突变基因lax2,欲判断其与lax3是否为等位基因,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选择___和___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F1,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ax2与lax3不是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在4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位于同一条4号染色体上或___。某正常穗植株携带1个lax2和1个lax3基因,其自交后代中正常穗所占比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___或___。
(4)对lax3基因测序,其碱基数多于野生型基因,这是碱基对发生___的结果。突变导致mRNA中___延迟出现,产生比野生型更长的多肽链而失去正常功能,说明该基因突变具有___的特点。
【答案】(1)①. 去雄 ②. 1##一 ③. 正常穗
(2)①. 内含子、启动子(非编码区)②. 逆转录 ③. 稀穗、F1、F2
(3)①. lax2 ②. lax3 ③. 两条4号染色体上 ④. 3/4 ⑤. 1/2
(4)①. 增添 ②. 终止密码子 ③. 有害性
【分析】(1)将稀穗与正常穗(野生型)植株进行正反交,杂交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挂标签;由表数据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稀穗与正常穗杂交,F1全为正常穗,说明正常穗是显性性状,且F2中正常穗:稀穗=3:1,由此可判断正常穗与稀穗至少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
(2)通常基因组DNA图谱的SSR条带数比cDNA图谱的多,由图1可推拓其原因是SSR可以位于启动子、终止子(或基因的非编码区),成熟mRNA中没有上述区段的对应序列,因此通过逆转录产生的cDNA缺少这些区段内的SSR;由图2可知,稀穗、F1、F2样本均含有SSR3,因此可初步认为lax3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
(3)4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个稀穗隐性突变基因lax2,欲判断其与lax3是否为等位基因,可选择lax2和lax3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F1,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ax2与lax3不是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在4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位于同一条4号染色体上或两条4号染色体上;某正常穗植株携带1个lax2和1个lax3基因,若lax2和lax3基因位于同一条4号染色体上,假设用A/a表示lax2及其等位基因,用B/b表示lax3及其等位基因,则该个体可表示为AaBb,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其中正常穗(A-B-)所占比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3/4;同理若lax2和lax3基因位于两条4号染色体上,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其中正常穗(A-B-)所占比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1/2;
(4)对lax3基因测序,其碱基数多于野生型基因,这是碱基对发生插入(或增添)的结果。突变导致mRNA中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产生比野生型更长的多肽链而失去正常功能,说明该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的特点。
2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感染会引起番茄大量减产;不耐贮藏是制约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TYLCV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团队用TYLCV侵染番茄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表。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SOD酶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膜结构。
由表可知,TYLCV感染抑制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一方面SOD酶活性___,导致___,进而使光合膜受损,此外,___降低,吸收光能减少,抑制光反应;另一方面___,抑制碳反应。
(2)番茄等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会突发性升高,后又下降,称之为呼吸跃变。研究表明,呼吸跃变与激素___含量增加有关,其可促进果实呼吸,加速果实成熟。ACC基因是控制该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为延长番茄储存期,科学家将启动子与ACC基因___连接并导入番茄细胞,形成的RNA与内源ACC基因mRNA互补,使翻译受阻,相应激素含量降低。此外,下列能延迟呼吸跃变,延长番茄存储期的措施有___(多选)。
A.采摘高成熟度果实 B.零上低温储存
C.干燥储存 D.低氧储存
(3)电子传递链类型多样,如途径甲和途径乙,其分别可被氰化物和间氯苯氧肟酸(CLAM)阻断。研究发现,番茄果实在发育早期,以途径甲占主导,呼吸跃变期间,途径乙占比增加。为验证该观点,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发育早期和呼吸跃变期番茄果实、氰化钾、CLAM等。
(要求与说明:呼吸速率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①实验思路:分别将___切成相同的圆片,各均分成3组(A1、A2、A3;B1、B2、B3)。A1和B1不做处理,A2和B2加入___,A3和B3加入CLAM。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呼吸速率,计算相对呼吸速率,即相对于空白对照呼吸速率的百分比,A1和B1相对呼吸速率均为100%。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___。
③分析与讨论:途径乙短而简单,可快速完成电子传递,促使氢受体再生,进而使得需氧呼吸___阶段维持高速运转,消耗大量呼吸底物。
【答案】(1)①. 降低 ②.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增加 ③. 叶绿素含量 ④. 气孔导度降低,胞间 CO2浓度减小
(2)①. 乙烯 ②. 反向 ③. BD
(3)①. 发育早期和呼吸跃变期的番茄果实 ②. 氰化钾
③.
番茄果实在发育早期和呼吸跃变期相对呼吸速率的柱形图
④. 糖酵解、需氧呼吸第二阶段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NADPH作为活泼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这一阶段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糖类。
(1)由表可知,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植株的SOD酶的活性大幅下降,故TYLCV感染抑制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一方面SOD酶活性降低,导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增加,进而使光合膜受损,此外,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光能减少,抑制光反应;CO2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的原料,另一方面气孔导度降低,胞间 CO2浓度减小,从而抑制碳反应。
(2)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呼吸跃变与激素乙烯的含量增加有关,其可促进果实呼吸,加速果实成熟。将启动子与ACC基因反向连接,转录形成的RNA与内源ACC基因mRNA互补,使翻译受阻,相应激素含量降低。
A、采摘高成熟度果实,不利于番茄的储存,A错误;
B、零上低温储存,可抑制细胞呼吸,利于番茄的储存,B正确;
C、干燥,不利于番茄储存,潮湿的环境更利于番茄的储存,C错误;
D、低氧储存可降低有氧呼吸,利于番茄的储存,D正确。
故选BD。
(3)①为验证番茄果实在发育早期,以途径甲占主导,呼吸跃变期间,途径乙占比增加的观点,根据途径甲和途径乙可被氰化物和间氯苯氧肟酸(CLAM)阻断可设计实验思路为:分别将发育早期和呼吸跃变期的番茄果实切成相同的圆片,各均分成3组(A1、A2、A3;B1、B2、B3)。A1和B1不做处理,A2和B2加入氰化钾,A3和B3加入CLAM。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呼吸速率,计算相对呼吸速率,即相对于空白对照呼吸速率的百分比,A1和B1相对呼吸速率均为100%。
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③糖酵解、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还原氢,途径乙短而简单,可快速完成电子传递,促使氢受体再生,进而使得需氧呼吸糖酵解、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维持高速运转,消耗大量呼吸底物。
营养级
R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甲
6.8
0.5
7.2
0
11.0
乙
44.0
5.0
95.0
M
0
丙
9.5
1.5
11.0
N
5.0
群落特征
围封
未围封
生物量(g/m2)
56.8934
33.2344
密度(相对值)
69.3333
51.2500
平均高度(cm)
12.1078
7.6736
盖度(%)
26.6667
10.5833
恢复阶段
恢复早期
恢复
中期
恢复后期
优势植物
沙米(一年生草本)
糙隐草子(多年生草本)
沙地榆(多年生乔木)
中亚虫实(一年生草本)
黄柳(多年生灌木)
赖草(多年生草本)
亲本
F1
F2
正交:稀穗(♀)×正常穗(♂)
正常穗
正常穗 稀穗
380 128
反交:稀穗(♂)×正常穗(♀)
正常穗
正常穗 稀穗
2103 697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lCO2·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μm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lCO2·ml-1)
SOD酶活性
(U·g-1·h-1)
未感染
17.52
2.23
0.45
320.5
833.5
感染
10.51
1.36
0.24
305.6
366.8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pdf、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