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1)三年级上册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活动 你唱歌 我来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活动 你唱歌 我来和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你唱歌我来和》是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栏目。这节课旨在通过基本的节奏合奏练习和简单的二声部歌曲轮唱,为学生提供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合唱训练。课程选用的日本儿童歌曲《嘹亮歌声》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作品。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也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合唱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地跟随简单的旋律进行演唱。但在节奏把握和声部协调方面,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这节课将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音乐技能,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嘹亮歌声》的优美旋律,体会歌曲所描绘的自然意境。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嘹亮歌声》,掌握简单的二声部轮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的协调统一。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尝试用不同方式演绎歌曲,如加入简单的律动或表情。培养创造性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日本儿童歌曲的特点,增进对不同文化音乐的认识。通过歌曲,感受日本文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二声部轮唱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保持各声部的节奏准确性和协调性。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内容和表现方式,深化理解。
游戏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歌谱、节奏卡片、小铃鼓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轻轻拍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美妙的日本儿童歌曲。这首歌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欣赏远山的情景。想象一下,站在山坡上,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闪耀,微风吹拂着脸庞,是不是很美好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的魅力吧!"
教师的话语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室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坐到钢琴前,双手轻轻放在琴键上。"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我弹奏这首歌曲。试着用心感受音乐给你们带来的画面。"
悦耳的琴声响起,《嘹亮歌声》的旋律在教室里飘荡。学生们闭着眼睛,沉浸在音乐中。
弹奏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道:"大家听完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
小明:"我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
小红:"我感觉自己站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的山。"
小李:"音乐让我觉得很轻松、很愉快。"
教师点头微笑:"非常好!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首歌确实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我们感到轻松愉悦。"
(二)探究
教师走到黑板前,边说边写:"这首歌叫《嘹亮歌声》,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它的节拍是四四拍,由四个乐句组成。"
教师指着歌词问道:"大家来看看歌词,能告诉我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
学生们仔细阅读歌词,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道:"没错,这首歌唱的是孩子们在山坡上欣赏远处的山峦。'喔'是日语中表示赞叹的语气词,表达了对美景的惊叹。"
接着,教师示范歌曲的正确发音和咬字方法。"大家要注意,'喔'这个音要圆润饱满,像是从心里发出的赞叹。"
(三)示范
教师站在讲台中央,深吸一口气。"现在,我给大家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请大家仔细听,注意旋律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优美地演唱了整首歌曲,声音清亮,富有感情。
"接下来,我们分声部来学习。先学习第一声部。"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
"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教师同样耐心地教授第二声部。
"大家都掌握得不错。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轮唱。轮唱就是不同的声部依次进入,像接力一样把歌曲唱完。"教师用简单的例子演示了轮唱的效果。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将全班分成两组。"现在,我们来尝试轮唱。第一组先唱,唱到第二个乐句时,第二组开始唱第一个乐句,这样就形成了美妙的和声。"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指挥,开始轮唱练习。起初有些混乱,但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找到了节奏。
"太棒了!你们进步得很快。"教师鼓励道,"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叫'接力唱'。每个小组唱一个乐句,然后交给下一组,看看我们能不能顺畅地把整首歌唱完。"
学生们兴奋地参与游戏,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教师观察到学生们的热情,提议道:"我们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歌。有谁有创意的想法吗?"
小华举手说:"我们可以边唱边做一些动作,比如当唱到'远山'时,可以用手比划山的形状。"
教师赞许地点头:"这是个很棒的主意!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尝试着加入动作,歌声和动作渐渐协调起来。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站在讲台前,笑容满面地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嘹亮歌声》这首美妙的日本儿童歌曲。大家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还掌握了二声部轮唱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首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音乐不仅能让我们愉悦身心,还能帮助我们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作业:
教师温和地布置作业:"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够继续练习《嘹亮歌声》的轮唱。你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唱,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歌。比如,你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伴奏,或者创作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大家的创意表演。"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嘹亮歌声》的学习兴趣。闭眼聆听的方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感受音乐的美妙。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感受,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和表现技巧。教师的示范和详细讲解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分声部教学的方法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歌唱技巧。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分组轮唱和游戏活动,强化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十一、板书设计
《嘹亮歌声》
日本儿童歌曲
四四拍,四个乐句
二声部轮唱
表现大自然之美
[配以简单的山峦图案]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嘹亮歌声》这首日本儿童歌曲,成功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了二声部轮唱,培养了他们的合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特别是在轮唱练习和创意表演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说明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学生在节奏把握和声部协调方面仍有困难,这表明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节奏游戏或专门的节奏训练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虽然课程中涉及了日本文化元素,但对歌曲的文化背景介绍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与歌曲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介绍日本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传统,或者日本儿童歌曲的特点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课堂管理方面,分组活动时出现了一些混乱,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制定更清晰的分组规则和活动指导。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视觉提示或手势信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令。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新的音乐技能,还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都有所收获。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音乐素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童趣欣赏 鸟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2024)第四单元 小乐队音乐实践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