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遥七,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
    (1)“秋”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情态各异。在《天净沙·秋思》中,于萧瑟的古道上,马致远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漂泊之苦;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于凄凉幽怨的笛声中,李益被唤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绵绵乡愁;而在阵阵秋风中,曹操却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的壮阔与豪迈。
    (2)旅途中的诗人往往会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在《峨眉山月歌》中,李白深感行船之快,低吟“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于暮春时节和故人相逢,不禁联想起身世之悲,吟唱“_________,_________”,慨叹繁华时代的落幕。
    【答案】(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lǎng。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shuài,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清lǎng( ) 营( )救 蟋shuài( ) 露( )出
    (2)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
    (3)请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根据表格提示,完善相关内容。
    (4)如果学校举行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父亲”评选活动,文段中的父亲会入选吗?请你阐述理由。
    【答案】(1)①朗 ②yíng ③蟀 ④lù
    (2)①鲁迅 ②五猖会
    (3)①范爱农;
    ②示例:善良、朴实、迷信、唠叨、爱孩子;
    ③衍太太
    (4)示例:我认为不会入选,文段中的父亲在孩子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地要去看会的时候,强迫孩子背完书才可去看会,文段中的父亲并不理会孩子的想法,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背诵,这样的父亲并不让我喜欢,所以我认为文段中的父亲不能入选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父亲”。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lǎng——朗。清朗:指明朗、开朗。
    营救(yíng jiù):救援。
    shuài——蟀。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
    露出(lù chū):暴露,显示。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根据“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shuài,在夜中鸣叫似的”可知,语段选自《五猖会》。《五猖会》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形象分析。
    第①空:根据人物形象“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可知,人物是范爱农,他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产生误会,回国后受轻蔑、排斥,生活困顿。辛亥革命后,他与鲁迅共事,工作勤奋。但鲁迅离职后,他也被辞退,穷困潦倒,最终不幸溺水身亡。范爱农的一生代表了当时正直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
    第②空:长妈妈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她相信各种神鬼之说,有着繁琐的礼节和规矩。例如,她反复叮咛鲁迅要在新年一大早说“恭喜恭喜”,还要吃福橘,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可见其迷信;长妈妈喜欢说长道短,喜欢切切察察,即低声絮说些什么,可见其唠叨;尽管长妈妈有许多缺点,但她对鲁迅却十分关心。她曾给鲁迅买来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这一举动让鲁迅深受感动,也体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爱孩子的特点。
    第③空:根据人物形象“自私自利,奸诈,诱骗孩子,坏心眼,虚伪”可知,此处的人物是:衍太太。她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鲁迅看不健康的书,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并在跌倒时假装好人,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钱并散布谣言等。这些事件刻画出衍太太庸俗无聊、两面三刀、自私奸猾的形象。
    (4)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结合名著内容分析父亲形象,如果认为文段中的父亲会入选,可以从父亲的严格要求对孩子成长有积极影响的角度阐述理由。如果认为文段中的父亲不会入选,可以从父亲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的角度阐述理由。
    示例:我认为会入选。因为父亲对“我”背书的要求很严格,但这背后是父亲对“我”的关爱,希望“我”能够学有所成。这种严格要求有助于“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成长有积极影响。
    3.七年级(1)班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专题学习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古人在与朋友交往时特别注重礼貌用语,礼仪组请你对下面的敬辞和谦辞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令堂 ②笑纳 ③家君 ④见谅 ⑤久仰 ⑥愚兄 ⑦赐教 ⑧拙作
    敬辞类:_________ 谦辞类:________
    (3)活动开始前,绘制组搜集了四幅关于交友的图片,请你仿照已给标题给每幅图拟写一个四字标题。
    A伯牙绝弦 B._____ C._________ D.______
    (4)同学们准备邀请语文老师李老师参加活动,编写组拟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答案】(1)示例:结识新的朋友 畅享快乐时光。
    (2)①敬辞类①②⑤⑦ ②谦辞类③④⑥⑧
    (3)①示例桃园结义 ②割席断交 ③负荆请罪
    (4)①把激励改为指导 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解析】
    (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拟写。拟写宣传标语注意要简洁有力,具有宣传性,注意围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广交天下友,共筑友谊桥。
    (2)本题考查谦敬词。
    ①令尊: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
    ②久仰:敬辞,仰慕已久(客套话)。
    ③家君:谦辞,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的称呼。
    ④见谅:谦辞,意思是请对方原谅自己。
    ⑤高见: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
    ⑥愚兄:谦辞,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⑦赐教:敬语,给予指教。
    ⑧拙作:谦辞,谦虚称呼自己的作品。
    据此可知,敬辞类:①②⑤⑦;谦辞类:③④⑥⑧。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B图画面上是三个男子在一起持香跪拜,可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在张飞庄后的桃园中,举酒结义,对天盟誓,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据此可概括为:桃园结义。
    C图画面上是两个人背对着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席子被分割成了两半。据此可想到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在园中锄草时,发现地上有金子,管宁视若无睹,华歆则拾起后扔掉。又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穿着礼服的人乘车经过,管宁继续读书,华歆则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认为华歆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便割断席子与其绝交。据此可概括为:割席断交。
    D图画面上是一个男子背着一捆藤条在向另一个男子行跪拜礼,由此可想到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忍让躲避廉颇。得知此事后,廉颇深感愧疚,于是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两人最终和解,结为刎颈之交。据此可概括为:负荆请罪。
    (4)本题考查病句及标点运用。
    ①甲句搭配不当。“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搭配不当,可将“激励”改为“指导”;
    ②“有朋自远方来”是活动主题,使用双引号,不使用书名号。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虫趣亦童趣
    ①夏天,那些抖着翅膀在阳光下飞翔的蜻蜓,趴在树梢上声声叫着夏天的知了,提着灯笼在瓜棚下巡逻的萤火虫,撑着尖角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甲壳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精灵,不经意间占据了我的童年时光。
    ②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蚂蚁闻了闻苍蝇,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绕来绕去转了好几圈,还不时用触角去触碰苍蝇。过了好一会儿,蚂蚁不动了,盯着面前的苍蝇。突然,它钻到苍蝇底下,用头顶把它顶了起来,踉踉跄跄走了几步后,又放下了。我猜想,它一定急于把苍蝇搬回洞去。要是我能帮帮它该多好。这时,正好附近有一只蚂蚁在闲转,我把它抓住,放在苍蝇旁边,让它们一起搬。可我想错了,我一放下它,它就匆匆跑了。想必这只蚂蚁正在散步或旅行,我坏了它的雅兴。那只蚂蚁很不甘心,围着苍蝇又转了几圈。这时,又一只蚂蚁出现了,他们用触角碰了碰,刚来的蚂蚁火急火燎地掉头就走,不一会儿就领着长蛇似的队伍奔来。短暂“磋商”后开始搬运,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
    ③夏天,是知了的天下。乡下有一句谚语:“知了知了,新米饭到了。”在此起彼伏的知了声里,稻谷飘香,农民开始忙着割稻了。当第一声蝉鸣从树叶的缝隙里和阳光一起倾泻下来时,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提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抓住了!抓住了!”我们几乎同时欢呼起来,小树林里瞬间充满了快乐。
    ④知了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被捉后,它们大多呆若木鸡,雄的揿一揿背上虽然会叫,却不再像在树上时叫得那么嘹亮。小伙伴们用一根细线套在它坚硬的颈部,像放风筝一样地玩。有时,小伙伴们也一起比赛,看谁的知了飞得更高。
    ⑤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虫子中,我偏爱蛐蛐。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你看它那勇猛刚毅的“豹头”,还有上面那一双鼓鼓的“虎眼”,与《水浒传》里头的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有得一拼,是小虫里的第一条好汉。
    ⑥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蛐蛐听觉很灵敏,只要有轻微的响动,叫声就会戛然而止。我们屏住气息,与蛐蛐斗智斗勇,与蛐蛐比耐心,比狡猾。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
    ⑦蛐蛐的品相有好有坏,我们精心挑选,将好的带回家,放进细竹筒中。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的一大乐事。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一会儿它们就龇牙咧嘴,两根触须顶直,掀起翅膀上下震动,威风凛凛地发出“蛐——蛐”声。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最后,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欢叫着乘胜追击。蛐蛐的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振翅,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⑧除了蚂蚁、知了和蛐蛐,童年还有许多其他的昆虫伙伴。有虫子陪伴的夏天,欢腾热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快乐无忧。每一个鲜活的虫子犹如一首童谣,在我的心间缭绕。
    (作者:胡圣宇。选自《新民晚报》2024年6月22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虫趣亦童趣”为题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占据”表明作者的童年时光被“蜻蜓”等小虫子占满,表现了其中的不悦。
    C.第⑤段中,作者把蛐蛐与《水浒传》中的林冲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蛐蛐勇猛刚毅的赞美。
    D.第⑦段的加点词“落荒而逃”“乘胜追击”,侧面写出作者与小伙伴斗蛐蛐时的兴奋与激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虫趣”相关的几件事。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7.文章第⑤段写蛐蛐之前提到蝴蝶、蜻蜓有什么作用?
    8.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小虫子的相关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B
    5.看蚂蚁搬苍蝇;夏季和小伙伴捉知了;月夜捉蛐蛐;与小伙伴斗蛐蛐
    6.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拢、弓、一跃而起”等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捉蛐蛐时动作的娴熟敏捷,表现了我捉蛐蛐时的兴奋。
    7.运用对比手法,将蝴蝶的脂粉气蜻蜓的不经玩与蛐蛐的勇猛刚毅进行对比,突出了我们对有大将之风的蛐蛐的偏爱。
    8.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期与小虫子相伴的相关经历,记叙儿时的童趣,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文中“占据”一词强调了“蜻蜓”等小虫子在作者童年时光中的重要地位,它们陪伴了作者的童年,给作者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回忆,并不是不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可概括为:看蚂蚁搬苍蝇;
    根据第③段“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提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可概括为:夏季和小伙伴捉知了;
    根据第⑥段“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可概括为:月夜捉蛐蛐;
    根据第⑦段“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的一大乐事。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可概括为:与小伙伴斗蛐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画线句运用了“拢起来”“弓起”“一跃而起”等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细致描绘了作者准备捕捉蛐蛐时的手部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其动作的迅速和准确;“一跃而起”则通过动作上的迅猛,展现了作者的果断与敏捷,体现了作者捉蛐蛐时的紧张与兴奋。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根据第⑤段“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可知,通过指出蝴蝶“脂粉气太重”,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作者巧妙地与后文对蛐蛐的喜爱和赞赏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蛐蛐的特别之处,如勇猛刚毅、具有大将之风等品质,突出了蛐蛐独特的魅力和作者对蛐蛐的偏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情感。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各种小虫子的相关经历,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捕捉知了并放飞、偏爱并捕捉蛐蛐进行斗蛐蛐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在作者的童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欢笑。因此,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虫趣的喜爱,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珍惜和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17分)
    材料一:
    ①继2020年11月24日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后,本次长征五号火箭再次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准确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九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②地月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了让嫦娥六号在奔月路上少用点“力气”,减少它用于修正轨道的推进剂消耗,需要火箭入轨的窗口窄、精度高。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提高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嫦娥六号探测器比嫦娥五号重了约100公斤,为了满足“乘客”的要求,设计人员对箭上产品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成功帮助火箭“瘦身”,将长征五号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了100公斤。
    ④海南文昌的夏季潮湿闷热,房间里的除湿机工作一天就能积上一大盒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研究人员在发射场坚守了半年多,成功将长征五号遥六、遥七、遥八火箭“三兄弟”先后送入太空。“2023年10月15日出发时,我们的任务就是‘三连发’,绝不能掉链子,我们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把长征五号火箭的总装工作再次改进提高。”研究人员语气坚定地说。
    ⑤此外,型号团队还显著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发射场流程也持续优化,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缩减到43天。研究人员表示,长征五号遥八火箭与遥五火箭相比,开展了近160项技术改进,并将力争在未来的发射中,进一步压缩发射场的工作时长。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同时,月面展示国旗所用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移动相机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
    在合作方面,此次任务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任务成功后,多国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同行和友人发来祝贺,并期待深化合作。卞志刚表示,中国鼓励国内外科学家联合开展月球样品与数据的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国家航天局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选自《新京报》2024年6月28日,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系列火箭自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以来成功率达100%。
    B.设计人员将长征五号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了100公斤。
    C.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主要是由嫦娥五号执行完成的。
    D.中国鼓励国内外科学家联合开展月球样品与数据的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
    10.阅读材料二,请结合数据写出你的探究发现或结果。
    11.阅读材料三,说说嫦娥六号实现的“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分别指什么。
    12.假如你是一名航天知识讲解员,需向同学介绍嫦娥六号任务。请根据材料,从技术突破、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三方面谈谈其意义和价值。
    【答案】9.C
    10.示例这20多年间,我国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续开展,探测器发射时间一般相隔3年,最长不超5年,最短的2年,“约38万公里”表明嫦娥四号飞行距离之长,26天表明飞行时间之久,1731克表明嫦娥五号获取的月球样本数量之多,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较大成功
    11.三大技术突破,指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一项世界。第一指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12.示例:技术突破,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推动了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国际合作与多国合作获取数据,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未来展望,后续任务按计划推进,我国航天探索将不断深入,航天事业前景广阔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C.材料三第一段“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所以C项“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主要是由嫦娥五号执行完成的”有误。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从材料二“嫦娥探月工程关键任务时间表”中可以发现,中国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任务频次逐渐加快。
    由“2007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2013年嫦娥三号”“2018年嫦娥四号”“2020年嫦娥五号”“2024年嫦娥六号”可知:探测器发射时间一般相隔3年,最长不超5年,最短的2年;早期任务周期较长,到嫦娥六号任务已实现4年内完成的目标。
    “2018年嫦娥四号”中“约38万公里”表明嫦娥四号飞行距离之长,26天表明飞行时间之久;“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无人采样并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本返回地球”表明嫦娥五号获取的月球样本数量之多,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较大成功。这显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和任务组织的高效。同时,每次任务都完成了不同的科学目标,技术逐步积累和突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可知:“三大技术突破”指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一项世界。“一项世界第一”指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
    可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第二段“在合作方面,此次任务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国家航天局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从技术突破、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三方面谈谈“嫦娥六号任务”的意义和价值。
    示例: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这为月球探测和采样技术提供了新的标杆。此次任务与多个国家进行了科学合作,收集了宝贵数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祝贺和支持,显示出中国在国际航天事业中开放合作的态度。嫦娥六号的成功为后续的嫦娥七号、八号及其他行星探测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了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将推动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陈元方子长文①有英才与季方②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
    (3)争之不能决 决:________________ (4)咨于太丘 咨: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陈元方,【甲】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乙】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请简要分析。
    【答案】13.(1)离开 (2)回头看 (3)决断 (4)问,询问
    14.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15.(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元方当哥哥很不容易,季方当弟弟也很不容易。
    16.甲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直接写面对客人的无礼训斥,陈元方义正词严地予以反驳,表现了他明白事理,懂礼貌,天真直率的特点。乙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通过陈太丘对元方的评价,侧面表现元方的德才兼备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为: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决:决断;
    (4)句意为:去询问陈太丘。咨:问,询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是一个明确的名词短语,应和后文断开,“有英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了长文(即陈元方的儿子)的特质——“有英才”,应和后文断开;“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这句话描述了长文和孝先之间的一个活动——他们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功德,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
    (2)重点字词:难:不容易;为:做,当。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在【甲】文中,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塑造陈元方的形象。当陈元方的父亲陈太丘因友人失约而独自离开后,友人反而对年仅七岁的元方发怒,指责其父亲“相委而去”,即不守信用。面对这种无礼且责备长辈的言行,元方并没有退缩或畏惧,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以理服人,指出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连串的对话和行为,直接展示了元方聪明、勇敢、懂礼貌且直率的性格特点。因此,【甲】文通过正面描写,使陈元方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而在【乙】文中,作者则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间接表现陈元方的优秀品质。文中,陈元方和季方的儿子各自争论自己父亲的功德,却争执不下,于是他们向陈太丘咨询。陈太丘听后,没有直接评价两人的父亲,而是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含义是,元方如此优秀,作为兄长很难有比他更出色的弟弟;而季方也同样出色,作为弟弟也很难有比他更优秀的兄长。这种通过祖父对孙子们的评价来间接表现元方德才兼备的手法,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它不仅避免了直接夸赞的单一和乏味,还使得元方的优秀品质在对比和映衬中更加鲜明和突出。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元方当哥哥很不容易,季方当弟弟也很不容易。”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只要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至千里”“成江海”。请记住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说过的一句话:“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人物
    人物形象

    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
    长妈妈


    自私自利,奸诈,诱骗孩子,坏心眼,虚伪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甲】为了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乙】我班将于明天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诚邀您前来指导并点评,衷心期待您的莅临!
    七年级(1)班班委会
    2024年10月28日

    相关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单元,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多校5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pdf、九年级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