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C.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
【答案】B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阴阳自和”是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A正确;
B、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B错误;
C、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感冒发高烧说明内环境的温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C正确;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波动,从而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即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D正确。
故选B。
2.古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过程是:“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包,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健康人的鼻子里。”随后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不久痊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第一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会把脓液干燥物当作抗原
B.在接受脓液干燥物刺激后,被接种者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释放细胞因子
C.在轻度感染时,被接种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脓液干燥物相当于疫苗,可激发被接种者的记忆细胞产生二次免疫
【答案】C
【分析】(1)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2)疫苗是一种减毒处理的活病毒制剂,是一种抗原,注入人体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人不再得天花病。
【详解】A、人体第一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为非特异性免疫,不会把脓液干燥物当作抗原,A错误;
B、在接受脓液干燥物刺激后,被接种者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B错误;
C、在轻度感染时,被接种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不久痊愈,C正确;
D、由于接种物脓液干燥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相当于疫苗,可激发被接种者初次免疫和产生记忆细胞,不会产生二次免疫,D错误。
故选C。
3.生物学研究常运用特定的科学方法和原理来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下列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方法或原理匹配错误的是( )
【答案】A
【分析】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详解】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结论是建立在动植物细胞基础之上,并未将所有生物的细胞都进行研究,因此不属于完全归纳法,A错误;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研究睾丸分泌雄性激素通常采用摘除法和移植法,对应的科学研究原理是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确;
D、研究种群数量“S形”增长,利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直观观察种群的数量增长规律,D正确。
故选A。
4.唐代文学家元稹曾在诗文中描述过这样的景象:禾苗豆甲,狐椅兔翦。害鹄喂鹰,烹麟啖犬。鹰怕兔毫,鹰犬相尽。日暗天寒,禾稀豆损。鹰犬就烹,狐兔俱哂。下列针对这一景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禾豆数量受到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B.该生态系统中只有4个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的狐和兔存在种间竞争
D.猎杀鹰犬会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禾豆数量受到密度制约因素(如天敌)和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降水等)的影响,A正确;
B、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狐、兔、鹰、犬等生物,因此无法判断该生态系统中有4个营养级,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的狐和兔都以禾苗为食,故狐和兔存在种间竞争,C正确;
D、猎杀鹰犬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降低,从而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5.线粒体正常的形态和数量与其融合、裂变相关,该过程受DRP-1和FZ0-1等基因的调控。衰老过程中,肌肉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发生变化、线粒体碎片化增加。下图是研究运动对衰老线虫肌肉细胞线粒体影响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颜色越深代表细胞中线粒体碎片化程度越高;drp-1、fz-1代表相关突变体。
A.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B.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
C.敲除基因一定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
D.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对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害的
【答案】B
【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
【详解】A、除了线粒体可以产生ATP外,线虫肌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生ATP,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颜色越深代表细胞中线粒体碎片化程度越高,无论是10日龄,还是5日龄,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线粒体的碎片化细胞比例均降低,说明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B正确;
C、依据图示信息,DRP-1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较,线粒体碎片化细胞比例上升,说明DRP-1基因突变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但并不能得出敲除DRP-1基因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的结论,C错误;
D、由野生型实验可以看出,无论是10日龄,还是5日龄,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线粒体的碎片化细胞比例均降低,说明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但是线粒体融合与裂变是否为运动益处所必需,无法判断,D错误。
故选B。
6.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
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
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
【答案】C
【分析】S型(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
【详解】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持续减少并趋向于灭亡,A正确;
B、a~b点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直至b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S形(型)增长,B正确;
C、b点出生率=死亡率,约为该种群的K值,此时捕捞可获得一次性效益,但要持续获得最大产量,应在K/2之后捕捞,并保证捕捞后的剩余量在K/2,C错误;
D、种群密度过密时,种内竞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种群密度过疏时,个体可能会因为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D正确。
故选C。
7.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农业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挑粪进,一挑谷出”,施加有机肥只能为植物补充无机盐,实现增产
B.“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补水分可减弱植物光合午休,实现增产
C.“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霜降前降温可减弱种子呼吸,实现增产
D.“春雨漫垄,麦子豌豆丢种”,雨水过多会增强种子无氧呼吸,实现增产
【答案】B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详解】A、施加有机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间接为植物补充CO2进而增加有机物积累,A错误;
B、植物的光合午休是因为气温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引起的,补充水分可减弱植物的光合午休进而增加有机物积累,B正确;
C、霜降前的降温如果过早,会导致稻谷等农作物收成不好,而霜降后的降温则对农作物有利,C错误;
D、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会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从而限制了有氧呼吸的进行,导致植物缺氧,最终可能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D错误。
故选B。
8.近年来,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的某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中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的数据为物种数目。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废弃稻田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决定的
D.随弃耕年限增加,废弃农田植物丰富度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
【答案】C
【分析】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废弃稻田演替是在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的K值有的上升,还有的种群的K值会下降,B错误;
C、废弃稻田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趋近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但不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D错误。
故选C。
9.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MII排出第二极体(如图),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MII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1、减数分裂的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A、减数分裂Ⅰ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细胞被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极体,可见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A正确;
B、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所以在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所以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D。
10.甲醇蛋白是毕赤酵母的胞内蛋白,可用甲醇作碳源来培养毕赤酵母生产甲醇蛋白。毕赤酵母无毒性,甲醇对大多数微生物有毒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能高效利用甲醇的毕赤酵母时,培养基应以甲醇为唯一碳源
B.虽然甲醇对多数微生物有毒性,发酵生产甲醇蛋白时也需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
C.发酵时,发酵温度、培养液的渗透压和pH影响甲醇蛋白产量
D.用作动物饲料时,需从毕赤酵母菌体中分离、纯化甲醇蛋白
【答案】D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详解】A、甲醇蛋白是毕赤酵母的胞内蛋白,筛选能高效利用甲醇的毕赤酵母时,应以甲醇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微生物培养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因此虽然甲醇对多数微生物有毒性,发酵生产甲醇蛋白时也需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B正确;
C、发酵时,发酵温度、培养液的渗透压和pH会影响毕赤酵母的生长繁殖,因此也会影响甲醇蛋白产量,C正确;
D、饲料微生物是指做为畜、禽和鱼类的饲料以及适用于加工或改善饲料质量的微生物,因此用作动物饲料时,需要直接培养毕赤酵母菌体,D错误。
故选D。
11.血容量是血液中全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的总和。下图分别为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变化对血浆中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影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和大量失血均能促进ADH分泌
B.ADH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利于血容量恢复
C.ADH的分泌对血容量变化的反应比对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反应更敏感
D.研究血容量变化对血浆ADH水平的影响时,血浆渗透压应始终保持相同
【答案】C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详解】A、据图分析,食物过咸和大量失血均能促进ADH分泌,A正确;
B、ADH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利于血容量恢复,B正确;
C、血浆渗透压从0到9%过程中,ADH上升,血容量在-30%到-10%过程中,ADH下降,因此ADH的分泌对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即血浆变化的百分率更小,C错误;
D、结合图示可知,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变化对ADH的含量均有影响,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研究血容量变化对血浆ADH水平的影响时,血浆渗透压应该恒定,D正确。
故选C。
12.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通常表现为黄叶,称为黄化苗。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光合色素的一种,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相对比较丰富
B.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照环境下,胞吞进入细胞的光敏色素,抑制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可能抑制细胞分裂素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幼苗
【答案】B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详解】A、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比较丰富,但光敏色素不是光合色素的一种,A错误;
B、由图可知,黑暗环境中光敏色素与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结构不同,推测其接受光信号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且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光敏色素结构改变之后,进入细胞核内,抑制了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C错误;
D、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合成,黑暗条件下光敏色素并未降解,可能是加速了细胞分裂素的降解,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形成黄化苗,D错误。
故选B。
13.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甲昆虫个体间存在的体色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1979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
C.1980年该地区的甲昆虫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9.1%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
【答案】B
【分析】(1)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该区域昆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错误;
B、由题意知,由题意知,1979年,AA=10%×(1+10%)=11%,Aa=20%×(1+10%)=22%,aa=70%×(1-10%)=63%,因此1979年AA=11/96,Aa=22/96,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1/96+22/96×1/2≈22.9%,B正确;
C、由题意知,AA=10%×(1+10%)2=12.4%,Aa=20%×(1+10%)2=24.4%,aa=70%×(1﹣10%)2=56.7%,因此1980年该种群中aa的比例是56.7%÷(24.2%+12.3%+56.7%)≈60.9%,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B。
14.端粒酶是一种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可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结构的完整,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可被重新激活。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两种成分组成,RNA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重复序列,这一部分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存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
B.若分裂中期的肿瘤细胞含有的DNA数为92个,含有的端粒个数是184个
C.端粒酶可催化DNA子链沿3′→5′方向合成,从而延长端粒
D.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有A=T、T=A、U=A、G=C、C=G碱基配对
【答案】C
【分析】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所特有的酶,它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来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结构的完整性。端粒酶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可以被重新激活,它是由蛋白质和RNA两种成分组成的。其中,蛋白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而RNA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重复序列,这部分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存在。
【详解】A、端粒酶能延伸端粒DNA,故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A正确;
B、染色体(DNA)的两端各有一个端粒,分裂中期的肿瘤细胞含有的DNA数为92个,含有的端粒个数是92×2=184个,B正确;
C、由于端粒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故端粒酶可催化DNA子链沿5'→3'方向合成,C错误;
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两种成分组成,RNA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重复序列,即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以RNA为模板形成单链DNA,在以DNA为模板复制DNA的另一条链,因此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有A=T、T=A、U=A、G=C、C=G碱基配对,D正确。
故选C。
15.AAT是血浆中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能保护机体免受蛋白酶的损伤。AAT基因缺陷将引发一系列病症,其中PiM正常的AAT基因,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基因型是PiMPiM,PiZPiZ个体血浆中的AAT重度缺乏,PiSpiS个体血浆中的AAT轻度缺乏,但均出现AAT缺乏症。图甲是AAT缺乏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对图中部分个体进行了PiM、PiZ和piS基因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家族系谱图可知,AAT缺乏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从基因型分析,I4、Ⅱ3、Ⅲ2的血浆中AAT浓度依次降低
C.临床上通过检测Ⅱ5的血浆中AAT浓度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D.若Ⅲ3与基因型相同的女性结婚,所生的正常孩子中含有PiZ基因的概率是2/3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的I1和I2正常,而生有患病的女儿II3,说明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Ⅰ1和Ⅰ2均正常,生出患病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PiM、PiZ和PiS基因控制合成的AAT含量分别是PiM>PiS>PiZ,Ⅰ4的基因型为PiSPiS、Ⅱ3的基因型为PiZPiZ、Ⅲ2的基因型为PiZPiS,因不清楚PiZPiS的显隐性关系,所以不能判断Ⅲ2与Ⅱ3以及Ⅰ4与Ⅲ2的AAT含量,B错误;
C、即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血清的AAT浓度也会存在个体差异(AAT基因的变异类型有多种,根据AAT浓度无法确定相关的基因型),所以检测Ⅱ5血清的AAT浓度不能确定其基因型,C错误;
D、Ⅲ3的基因型为PiMPiZ,与基因型相同的人婚配,所生的正常孩子基因型包括1/3PiMPiM、2/3PiMPiZ,含有PiZ基因的概率是2/3,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得0分。
16.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能接触到反应物的酶量成正相关。研究者将大鼠肝细胞悬浮液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提取并检测溶液中两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醛酸苷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一致
B.检测出的酶促反应速率与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C.0ml▪L-1的蔗糖溶液中,酶溢出的量少,酶促反应速率大
D.正常细胞中两种水解酶所处溶液的浓度比0.20ml•L-1的蔗糖溶液浓度小
【答案】B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详解】A、图中显示的是两种酶促反应速率随着蔗糖浓度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不是反应速率数据的真实反应,可见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醛酸苷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不一定一致,A错误;
B、题干信息: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能接触到反应物的酶量成正相关;而膜结构的破坏程度与能接触到反应物的酶量成正比,可见检测出的酶促反应速率与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关,B正确;
C、0ml▪L-1的蔗糖溶液中,酶溢出的量多,酶促反应速率大,C错误;
D、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水解酶在0.2ml▪L−1和0.25ml▪L−1的溶液中酶促反应速率基本持平,则此时细胞不再吸水涨破,由此推断正常细胞中的浓度高于0.2ml▪L−1的,D错误。
故选B。
17.“DNA粗提取与鉴定”的操作步骤为研磨→去杂→析出→鉴定。某研究组欲探究不同去杂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OD260与OD280的比值可检查DNA纯度;纯DNA的OD260/OD280为1.8,当存在蛋白质污染时,这一比值会明显降低。
A.猪肝、菜花、草莓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对研磨液进行离心的目的是加速DNA的沉淀
C.离心法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DNA
D.析出时的离心转速明显高于去杂质时
【答案】ACD
【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
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③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
【详解】A、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应选择富含DNA的材料,猪肝、菜花、草莓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
BC、离心研磨液的目的是加速沉淀,离心能够加速细胞膜、细胞器、一些较大杂质的沉淀,离心法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DNA,B错误、C正确;
D、据表可知,离心时DNA浓度是81.5,4℃冰箱静置是336.4,说明静置时蛋白质含量较多,沉淀质量离心时是0.068,4℃冰箱静置是0.1028,比较可知DNA的沉淀质量小,故析出时的离心转速明显高于去杂质时,D正确。
故选ACD。
18.吉林省新乡村建设以“百村示范”和“千村美丽”为主要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省村庄规划管控功能全覆盖。“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在吉林省新乡村建设中得到大力推广。下图为沼气池结构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发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能进行
B.通过搅拌增加沼气池的溶氧量,可促进发酵细菌与底物结合,最终增加产气量
C.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还可以用于养鱼、种菜等
D.沼气池无需灭菌,便可接种发酵细菌从而加快发酵,最终增加产气量
【答案】ACD
【分析】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详解】A、微生物发酵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A正确;
B、图中沼气池是厌氧发酵,搅拌的目的是促进发酵细菌与底物结合,B错误;
C、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还可以用于养鱼、种菜,因为其中蕴含有机物和无机物,C正确;
D、由于沼气池中进行的是厌氧发酵,好氧细菌无法存活,因此沼气池无需灭菌,便可接种发酵细菌从而加快发酵,D正确。
故选ACD。
19.免疫球蛋白(Ig)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蛋白质,均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根据特性和功能,与血型有关的天然抗体为IgM型,若某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A型;若某人红细胞表面没有A抗原和B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O型。当外来抗原引起免疫反应时,免疫系统能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另一种类型的抗体IgG。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正确的是( )
A.Ig类型的多样性与构成Ig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条数有关
B.人体合成抗B抗原的IgM,需要红细胞表面上B抗原的刺激
C.母亲的IgG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D.将大量A型血红细胞输入O型血人体内,可发现抗A抗原的IgG
【答案】C
【分析】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型抗原,他们的血清中会产生对抗B型抗原的抗体;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们红细胞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会产生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AB型血的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型及B型抗原,他们的血清不会产生对抗A型或B型抗原的抗体;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
【详解】A、Ig均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Ig类型的多样性与构成Ig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而肽链的条数均为4条,A错误;
B、与血型有关的天然抗体为IgM型,不需要抗原刺激,B错误;
C、结合题干,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C正确;
D、将大量A型血红细胞输入O型血人体内,可发现抗A抗原的IgM,D错误。
故选C。
20.三叶草(Trifliumrepens,2n)的花色由Al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蓝色素的合成,含A、B基因的三叶草开紫花,不含A、B基因的三叶草开白花。现将纯合紫花与白花三叶草杂交得F1,F1全为紫花三叶草,F1自交得F2,F2三叶草中紫花:红花:蓝花:白花=41:7:7:9。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a和B/b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F2与F1三叶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5/16
C.F1形成配子时,有1/4的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互换
D.F2中的红花三叶草与蓝花三叶草杂交,子代中白花三叶草占9/49
【答案】ABD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A、由题可知,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纯合紫花植株基因型应为AABB,红花植株为A-bb,蓝花植株为aaB-,白花植株(aabb)与纯合紫花植株(AABB)杂交F1为AaBb,F1自交得F2,F2三叶草中紫花:红花:蓝花:白花=41:7:7:9,即A-:aa=(41+7):(7+9)=3:1,同理B-:bb=(41+7):(7+9)=3:1,A/a和B/b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由于F2的比例不是9∶3∶3∶1或其变式,因此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且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根据F2中白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9/64分析,F1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3∶1∶1∶3,F2中AaBb所占比例为20/64,即5/16,B正确;
C、若不发生交叉互换,F1产生的两种配子为AB∶ab=2∶2,现F1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3∶1∶1∶3,说明有一半的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四种配子AB∶Ab∶aB∶ab=1∶1∶1∶1,故F1形成配子时,有1/2的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发生了交换,C错误;
D、F2中的红花植株(1/7AAbb、6/7Aabb)与蓝花植株(1/7aaBB、6/7aaBb)杂交,蓝花植株产生的配子为4/7Ab、3/7ab,红花植株产生的配子为4/7aB、3/7ab,子代中白花植株(aabb)占3/7×3/7=9/49,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盐渍化是影响吉林省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甜菜是吉林省主要糖料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盐性。某研究组利用一定浓度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探究盐胁迫对甜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低温弱光是影响甜菜幼苗正常生长发育、限制稳产与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下表为该研究组在实验组温度为10℃、光照强度为4klx,对照组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klx,对不同品种甜菜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数据为实验进行到第7天时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的±%;
光合速率单位为μml·m-2·s-1,叶绿素单位为mg·g-1。
(1)在实验期间,不管哪种盐胁迫,甜菜的光合作用强度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据图分析,当Na+浓度为140mml·L-1时,________(填“NaCl”“Na2SO4”或“混合盐”)胁迫对甜菜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小。有同学据图1得出结论,“用NaCl和Na2SO4溶液对甜菜幼苗进行处理一定会减弱光合速率”,这种说法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据表分析,与常温相比,低温条件下甜菜的光饱和点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根据5个甜菜品种的光合速率大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它们的产量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
(4)据表推测,对低温弱光适应性较好的是品种1和品种2,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答案】(1)大于
(2)①.NaCl②.不正确
(3)①.减小②.不能③.甜菜产量取决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有机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4)品种1光合速率下降比例最低,品种2叶绿素含量比例最高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由于在大田中,一般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供应往往是充足的,所以平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小问1详解】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图可知,在实验期间,不管哪种盐胁迫,甜菜的净光合速率均>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与对照相比,当Na+浓度为140mml·L-1时,NaCl胁迫净光合速率下降最少,说明其对甜菜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小;图1中只有两种NaCl和Na2SO4溶液的混合处理,没有其它浓度的实验,故不能得出用NaCl和Na2SO4溶液对甜菜幼苗进行处理一定会减弱光合速率的结论。
【小问3详解】表中为该研究组在实验组温度为10℃、光照强度为4klx,对照组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klx,对不同品种甜菜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表中不种品种的光合速率均降低,说明低温条件下甜菜的光饱和点降低;由于甜菜产量取决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有机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等,故根据5个甜菜品种的光合速率大小不能判断它们的产量高低。
【小问4详解】叶绿素可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而光合速率能反映植物的适应能力,据表可知,品种1光合速率下降比例最低,品种2叶绿素含量比例最高,故对低温弱光适应性较好的是品种1和品种2。
22.东北豹、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但随着森林砍伐、偷猎围捕、铁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北豹、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目前园区的东北虎已超过50只,东北豹已超过60只
(1)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该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
(2)东北豹和东北虎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灌草层中的草不能称为一个种群的原因是_______。除上述调查外,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东北虎与东北豹一般能在同一自然环境中长期共存,并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_______。研究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活动时间、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________。
(4)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随着两个种群数量的逐步恢复,东北虎“猎杀”东北豹几率会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这种共享同一猎物的天敌间的捕食关系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该关系会导致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单一天敌时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
(5)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缓冲区内合理开展了森林体验、冰雪运动、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国家公园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退耕地采取青苗费直接补偿和还林面积间接补偿,并培训引导农民从事旅游服务、护林保育与反盗猎、园区管理等_______原理。
【答案】(1)①.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 ②.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
(2)①.灌草层中的草属于多个物种 ②.人为干扰因素
(3)①.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②.栖息地
(4)①.增加 ②.高于
(5)①.直接 ②.整体
【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即生态功能,如森林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因素)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3)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小问1详解】东北虎和东北豹体型较大,活动能力强,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此法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
【小问2详解】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灌草层中的草不能称为一个种群的原因是灌草层中的草属于多个物种,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人为干扰因素。
【小问3详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食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栖息地等。
【小问4详解】随着两个种群数量的逐步恢复,种群数量增加,东北虎“猎杀”东北豹几率会增加;由于东北虎和东北豹存在竞争关系和集团内捕食关系,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高于单一天敌时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
【小问5详解】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缓冲区内合理开展了森林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整体原理要求树立整体观,国家公园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培训引导农民从事旅游服务、园区管理等。
23.哈佛大学马秋富团队、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景向红教授等人曾合作在“Natur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neuranatmicalbasisfrelectracupuncturetdrivethevagal﹣adrenalaxis”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表明:电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可抗细菌多糖(LSP)引起的炎症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低强度电针刺ST36,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
(2)该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发挥抗炎作用。为探究其原因,马秋富团队利用敲除PROKR2感觉神经元的小鼠进行研究_______(填“能”或“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
(3)王彦青教授团队为进一步验证针刺ST36的抗炎机制,获得了在PROKR2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图1),通过蓝光刺激激活该神经元。
①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PROKR2神经元产生兴奋,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激活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该团队检测NA、炎症因子IL﹣6的含量(图2),据图可知,针刺ST36发生抗LSP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机制是:针刺ST36,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NA的释放,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IL﹣6的含量。
③综上所述,电针刺ST36发生抗LSP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S136→_______→脊髓→_______→迷走神经→肾上腺。
(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5)有人认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经络的存在,中医针灸是毫无根据的“玄学”。请结合本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______。
【答案】(1)外周
(2)不能
(3)①.内流 ②.促进 ③.降低 ④.PROKR2神经元 ⑤.脑干
(4)腹部天枢穴中PROKR7神经元分布较少,或不受PROKR2神经纤维支配
(5)本研究中确定了针刺足三里穴的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所在的反射弧发挥作用,因此针灸有其神经学上的结构基础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
【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而低强度电针刺ST36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因此针刺敲除PROKR2神经元小鼠的ST36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
【小问3详解】①根据图2可知,添加光敏蛋白C的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说明蓝光激活光敏蛋白C后阳离子内流增加,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根据图4可知,与不加入光敏蛋白C的组相比,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增加,可推知针刺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降低IL﹣6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
③根据“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低强度电针刺ST36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且神经活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可知电针刺ST36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ST36→PROKR2神经元→脊髓→脑干→迷走神经→肾上腺。
【小问4详解】根据(3)分析可知,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而该过程涉及多个神经细胞和相关腺体参与,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该通路进行抗炎反应可能是腹部天枢穴中PROKR2神经元分布较少,或不受PROKR2神经纤维支配。
【小问5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本研究中确定了针刺足三里穴的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所在的反射弧发挥作用,据此可知针灸有其神经学上的结构基础,因此不是“玄学”。
24.“游裙水满绿苹洲,上已微寒懒出游。薄幕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雄性不育是水稻育种过程中的重要性状,它们都是调控光周期敏感性的雄性育性基因,负责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将糖由叶片运往花药。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水稻花粉不育,在杂交过程中只能作为_______,其在杂交操作过程中的优势是_____。
(2)研究发现,水稻A基因主要在长日照条件下表达。经检测,aa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存活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________。
(3)水稻B基因主要在短日照条件下表达,A基因和B基因独立发挥作用,bb突变体的花粉存活情况如图2。
为探究A和B是否位于同1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实验:
步骤1:aa突变体和bb突变体杂交得F1;
步骤2:F1自交获得F2;
步骤3:将F2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统计花粉育性情况(不考虑互换)。
①若A和B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
②若A和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用上述实验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A和B的位置关系。
【答案】(1)①.母本 ②.免去了去雄的麻烦
(2)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育性下降50%,短日照条件下花粉育性正常
(3)①.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100%育性):半不育(50%育性)=3:1;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不育=3:1 ②.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半不育(50%育性)=3:1;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不育=3:1 ③.不能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依题意,雄性不育水稻花粉不育,因此在杂交过程中只能作为母本,且免去了去雄的麻烦,节省了人力。
【小问2详解】依题意,A基因主要在长日照条件下表达,据图1可知,aa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表现分别为50%和100%。由此可知,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育性下降50%,短日照条件下花粉育性正常。
【小问3详解】依题意,水稻B基因主要在短日照条件下表达,A基因和B基因独立发挥作用。据图可知,
①若A和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为AaBb(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在长日照条件下,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1∶1,则子代为:1AAbb∶2AaBb∶1aabb。据图1可知,aa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表现分别为50%和100%,据图2可知,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表现分别为100%和0,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100%育性):半不育(50%育性)=3:1;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不育=3:1。
②若A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长日照条件下,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1∶1∶1∶1,则F2基因型及比例为:9A-B-∶3aaB-∶3A-bb∶1aabb。据图2可知,aa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表现分别为50%和100%,据图2可知,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表现分别为100%和0,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半不育(50%育性)=3:1;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不育=3:1;可见上述实验方法不确定A和B的位置关系。
25.防御素是一类富含二硫键的阳离子型多肽,广泛分布于真菌、植物与动物中,是生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分子。β﹣防御素是一种由H基因编码的抗菌肽,获得了β﹣防御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β﹣防御素基因,研究者利用致病细菌的脂多糖(LPS)刺激结肠癌细胞株提高β﹣防御素的表达量,经过________后,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常采用_______来鉴定,鉴定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______数据库中的公开数据进行比较,进而得到正确的β﹣防御素基因。
(2)本实验选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如图),扩增目的基因时设计的1对引物为P1(5′ATCGAATTCATGGGAAGTCATAAACACATTAGA3′)和P2(5′TATAGCGGCCGCCTATTTCTTTCTTCGGCAGCAT3′)。
①本实验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②部分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点如下表,结合图中限制酶切点与引物,推测本实验酶切时________,采用双酶切法的优势是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对β﹣防御素______(答出2点即可),直接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4)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发酵结束后,采取适当的______措施来获得产品。
【答案】(1)①.逆转录##反转录 ②.琼脂糖凝胶电泳 ③.GenBank
(2)①.使TaqDNA聚合酶从引物的8'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5'端引入限制酶切位点 ②.EcRⅠ和NtⅠ ③.防止载体或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载体反向链接
(3)加工、修饰
(4)提取、分离
【分析】PCR原理:在高温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小问1详解】经RNA到DNA的过程是逆转录,故研究者利用致病细菌的脂多糖(LPS)刺激结肠癌细胞株提高β﹣防御素的表达量,经过逆转录后;PCR产物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或BLAST)数据库中的公开数据进行比较。
【小问2详解】①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一对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使Taq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并在5'端引入限制酶切位点。
②分析题意,扩增目的基因时设计的1对引物为P1(5'ATCGAATTCATGGGAAGTCATAAACACATTAGA3')和P2(5'TATAGCGGCCGCCTATTTCTTTCTTCGGCAGCAT3'),引物需要与模板的3'端结合,用于延伸子链,据图可知,引物P1中5'→3'有-GAATTC-序列,P2中5'→3'有-GCGGCCGC-序列,据此推测本实验中采用的一对限制酶是EcRⅠ、NtⅠ;采用双酶切法的优势是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反向连接(确保目的基因和载体正确连接)。
【小问3详解】毕赤酵母位真核生物,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该体系可对目的蛋白加工、折叠、修饰,直接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小问4详解】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发酵结束后,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措施来获得产品。
选项
科学成果
科学研究方法或原理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完全归纳法
B
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C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
种群数量“S形”增长
建构数学模型
弃耕年限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湿地植物占比
15
15
26
56%
自然湿地
11
24
83%
去杂质方式
沉淀质量(g)
DNA浓度(ng·μL-1)
OD260/OD280
二苯胺鉴定
离心
0.0680
81.50
1.53
蓝色
4℃冰箱静置
0.1028
336.4
1.41
蓝色
品种
光合速率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
品种1
-13.79
-23.94
-28.76
-25.34
品种2
-40.55
+24.77
+12.37
+21.28
品种3
-48.50
-61.20
-80.27
-69.09
品种4
-63.89
-24.73
+7.100
-16.79
品种5
-54.37
-62.42
-64.64
-63.08
限制酶
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BglⅠ
5′…A↓GATCT…3′
EcRⅠ
5′…G↓AATTC…3′
SnaBⅠ
5′…TAC↓GTA…3′
SacⅠ
5′…GAGAT↓C…3′
AurⅠ
5′…C↓CTAGC…3′
SalⅠ
5′…G↓TCGAC…3′
NtⅠ
5′…GC↓GGCCGC…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卷(六)(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生物(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