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 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326345/0-1730626976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7 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326345/0-17306269766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7 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326345/0-17306269766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7 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7 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关于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B.可用溶液使转化为
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
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
2.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石灰有利于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
3.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
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中表面钝化
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反应生成了
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
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
4.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为
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
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
5.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并制造,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
C.“脱氯”反应: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
6.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
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7.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
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8.关于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B.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
C.溶于氢碘酸(HI),再加萃取,有机层呈紫红色
D.在空气中,与高温反应能生成
9.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10.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__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渣Ⅰ”中含有和
B.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
C.“沉淀池Ⅱ”中,当和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11.从炼钢粉尘(主要含和)中提取锌的流程如下:
“盐浸”过程转化为,并有少量和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浸”过程若浸液pH下降,需补充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C.“沉锌”过程发生反应
D.应合理控制用量,以便滤液循环使用
12.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A.AB.BC.CD.D
13.用铬铁合金(含少量单质)生产硫酸铬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出”产生的气体含有B.“除杂”的目的是除去元素
C.流程中未产生六价铬化合物D.“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14.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X主要成分是和S,金属M为Zn
B.浸取时,增大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
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4.2
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
15.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的分解产物X为FeOB.本流程涉及复分解反应
C.的沸点比的低D.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和的溶液中均存在、、、、、、,A正确;加入溶液会发生反应,B正确;受热易分解,转化为,而热稳定性较强,C正确;室温下和饱和溶液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的水解程度远大于,D错误。
2.答案:C
解析:A.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逸出,A正确;
B.锂片表面有Li2O,Li2O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正确;
C.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C错误;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金属铜与稀硝酸不会产生钝化。开始反应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铜表面有氧化铜,A说法错误;由于装置内有空气,铜和稀反应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产生的浓度逐渐增加,气体颜色逐渐变深,B说法错误;装置内氧气逐渐被消耗,生成的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同时装置内的能与溶液中的反应,气体颜色变浅,C说法正确;由于该装置为密闭体系,生成的NO无法排出,逐渐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D说法错误。
4.答案:B
解析: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和,A正确;铁与水蒸气反应需在高温下进行,将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铁粉处不能产生高温,B错误;反应生成的氢气可吹出肥皂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C正确;由于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需使用耐高温的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D正确。
5.答案:C
解析:结合“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并产生CuCl固体,可推断“脱氯”时Cu和发生归中反应并结合生成Cu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则“浸铜”时铜屑不能完全溶解,A错误,C正确;
“浸铜”时Cu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脱氯液中含大量的,净化后电解,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单质Zn,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氧化性:,故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B正确;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C正确;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7.答案:A
解析: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位于周期表ds区,A错误;硫酸铜属于盐,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硫酸铜为强酸弱碱盐,由于水解溶液呈酸性,C正确;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D正确。
8.答案:B
解析:中Fe为+3价,中的—OH比中的—OH更难电离,因此水解生成溶于盐酸生成和,A正确;由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其C、O原子个数比为1:2,但题给产物C、O原子个数比不是1:2,B错误;将HI氧化为溶于呈紫红色,C正确;在空气中,与高温反应能生成硅酸铁,D正确。
9.答案:B
解析:先加新制氯水,会将溶液中的氧化成,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应直接加KSCN溶液,A不能达到探究目的;酸性溶液(紫红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自身颜色变浅或褪色,可用于检验的还原性,B能达到探究目的;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探究是否水解,应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C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探究能否催化分解,应设置对照实验,即一组实验中加溶液,另一组实验中不加溶液,而不能直接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通过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进行判断,D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0.答案:D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氢氧化铁当=1.9时开始沉淀,氢氧化铝当=3.5时开始沉淀,当=4时,则会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即“沉渣I”中含有和,A正确;
B.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可以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其第一步水解的方程式为:,B正确;
C.当铜离子和锌离子完全沉淀时,则硫化铜和硫化锌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则,C正确;
D.污水经过处理后其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以及没有除净的铝离子,故“出水”应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达到工业冷却循环用水的标准后,才能使用,D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盐浸”过程,发生反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只有少量溶解,通入空气氧化后和转化为,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和少量,“沉锌”过程发生的反应为,经洗涤干燥后得到产物ZnS及滤液。“盐浸”过程与共同作用,所以当浸液pH下降,需补充,A说法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和少量,B说法错误;“沉锌”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说法正确;应合理控制用量,滤液为溶液和,可以循环使用,D说法正确。
12.答案:A
解析:小苏打是,与无关,A符合题意;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发生酸碱中和反应,B不符合题意;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铁与水高温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C不符合题意;铝耐腐蚀主要是因为在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四种金属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正确;共有四种金属,由流程可知,沉铁后分离出硫酸铬,则“除杂”的目的是除去Ni、C元素,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流程中未产生六价铬化合物,C正确;“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D错误。
14.答案:D
解析:由流程分析可知,固体X的主要成分为S和,金属M为Zn,A说法正确;CuS等金属硫化物难溶于硫酸,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等,与反应使转化为S,故增大的压强(浓度)有利于CuS等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促进金属离子的浸出,B说法正确;根据流程分析可知,用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转化为沉淀,而Cu2+、Zn2+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结合离子沉淀的pH范围,可知中和时应该调节溶液pH范围为3.2~4.2,C说法正确;在用将还原为Cu单质时,失去电子被氧化为与溶液中的结合形成,若还原时增大溶液的酸度,增大,不利于失去电子还原,因此不利于Cu的生成,D说法错误。
15.答案:A
解析:据题图可知分解时生成X、和,部分S元素化合价降低,则Fe元素化合价应升高,X不可能为FeO,A错误;与反应生成和,为复分解反应,B正确;与混合后,蒸馏生成,说明的沸点比的低,C正确;硫酸、硝酸均可以和铁反应,使用的铁锅易损坏,D正确。
离子
浓度
145
0.03
1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是否有还原性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水解
向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能否催化分解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物质
开始沉淀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
3.2
6.7
8.2
4.6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
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
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铁与高温下会反应
D
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
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沉淀完全pH
3.2
6.7
8.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3 化学实验基础—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9 化学反应机理与历程—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8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