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
2.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将引起肌收缩。静息状态下,肌细胞质基质Ca2+浓度极低,此时胞内Ca2+主要存储于肌质网中(一种特殊的内质网)。肌质网膜上存在一种Ca2+载体,能催化水解ATP实现Ca2+逆浓度跨膜运输。该载体转运过程中的两个状态(E1和E2)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载体对Ca2+的转运过程利用了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
B.E2中该载体通过构象变化向细胞质基质运输Ca2+导致肌收缩
C.若该载体数量不足或功能减弱可导致肌收缩的停止发生异常
D.随着待转运Ca2+浓度的增加,该载体的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
3.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胞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ml/L
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
4.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
B.低盐度培养8~48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
C.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
D.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
5.维持细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盐机制之一。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的H+-ATP酶(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转运到细胞外(或液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的低Na+水平(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时伴随着空间构象的改变
B.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
C.H+-ATP酶抑制剂会干扰H+的转运,但不影响Na+转运
D.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
6.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7.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
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
C.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8.“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9.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10.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铜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细胞需要能量B.转运具有方向性
C.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D.运输需要不同的载体
11.和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会加重铵毒
D.载体蛋白NRT1.1转运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12.植物细胞胞质溶胶中的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Na+、Ca2+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液泡,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泡中,夜间这些蔗糖运到胞质溶胶。植物液泡中部分离子与蔗糖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
B.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C.Na+、Ca2+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D.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
13.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镊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
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
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
14.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和表中试剂探究了透析袋的透性。当a为①、b为⑤,袋内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当a为②、b为③,水浴(55℃)后透析袋内、外均不出现砖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①+②、b为③,水浴后透析袋外最终会出现砖红色
B.若a为①+②、b为⑤,透析袋外的溶液最终会出现蓝色
C.若a为①+④、b为⑤,透析袋内的溶液最终会出现棕红色
D.若a为①+④、b为③,水浴后透析袋内最终会出现砖红色
15.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下列有关该渗透作用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
B.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
C.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
D.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
16.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17.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二、多选题
18.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H+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下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质膜H+泵的专一抑制剂)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跨膜转运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渗透压的变化
B.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
C.GB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H+泵活性有关
D.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都能增强植物的耐盐性
19.Fe3+通过运铁蛋白与受体结合被输入哺乳动物生长细胞,最终以Fe2+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相关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若Fe2+过多会引发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发生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称为铁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早期内体和晚期内体是溶酶体形成前的结构形式
A.铁死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调控
B.运铁蛋白结合与释放Fe3+的环境pH不同
C.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会导致膜流动性降低
D.运铁蛋白携带Fe3+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填空题
20.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3)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_________;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A正确;
B、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误;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错误;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Ca2+载体,能催化水解ATP实现Ca2+逆浓度跨膜运输”说明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钙泵是载体蛋白,也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E2的载体在运输Ca2+前后会发生构象变化,B正确;
C、若该载体数量不足或功能减弱时,Ca2+向肌质网内的运输速率减慢,肌细胞质基质Ca2+浓度升高,引起肌收缩,C错误;
D、当Ca2+增多时,Ca2+ 逆浓度运输活动会增强,Ca2 运输载体转运速率会先快速增大后逐渐降低,D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有关知识。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假单胞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外界NaCl溶液的渗透压,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不仅仅是由NaCl引起,A项错误;乙、丙组中,用NaCl处理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均低于初始值,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处理解除后原生质体表面积均高于初始值,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项正确;由题意及题图可知,细胞在吸水和正常生长时原生质体表面积都会增加,C项正确;细菌灭活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将不发生变化,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曲线,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鲜重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先吸水后失水,最后趋于动态平衡, A项正确;低盐度培养时。缢蛏组织渗透压大于外界环境,导致缢蛏吸水,为恢复正常状态,缢蛏应通过自我调节使组织中的溶质含量减少,从而降低组织渗透压,引起组织失水,B项错误;组织渗透压的高低与其中的溶质含量有关,溶质越多,渗透压相对越高,因此,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C项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由此推测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A、细胞膜上的H+-ATP酶介导H+向细胞外转运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需与运输分子结合,引起载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A正确;B、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B正确;C、H+-ATP酶抑制剂干扰H+的转运,进而影响膜两侧H+浓度,对Na+的运输同样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D、耐盐植株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比普通植株多,以适应高盐环境,因此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D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A错误;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直接由细胞膜形成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B错误;C、胞吞形成的囊泡(单层膜)能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A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失水变小,A正确,B错误;C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CD正确。
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题图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项正确;题图乙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后细胞液浓度升高,B项错误;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题图丙中细胞的体积不会持续增大,更不会胀破,C项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作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可知,溶酶体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H+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H+载体蛋白失活将无法维持溶酶体内的高H+浓度,Cl-/H+转运蛋白则不能将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无Cl-/H+转运蛋白,不能将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据此推测,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溶酶体中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破裂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水解酶活性将减弱,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由图示可知,铜离子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
B、铜离子转运具有方向性,B正确;
C、铜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运出细胞是先通过协助扩散进入高尔基体,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包裹通过胞吐运出细胞,C错误;
D、由图示可知进入细胞需要膜蛋白1协助,运出细胞需要膜蛋白2协助,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错误;B、由图上可以看到,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细胞液的pH3-6,胞质溶胶的pH7.5,说明细胞液的H+浓度高于细胞溶胶,若要长期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需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溶胶中的H+运输到细胞液中,A正确; B、通过离子通道运输为协助扩散,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ATP直接供能,B正确;C、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Ca2+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Ca2+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Ca2+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提供,C错误;D、白天蔗糖进入液泡,使光合作用产物及时转移,减少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过度积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讲行,D正确。
13.答案:A
解析:B错,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不需要使用高倍镜;C错,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D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大液泡,若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这些无色细胞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14.答案:C
解析:实验分析由题于“当a为①b为⑤,袋内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可推出,碘可以通过透析袋,淀粉不能通过透析袋;由题于“当a为②b为③,水浴(55℃)后透析袋内外均不出现砖红色”可推出,斐林试剂和葡萄糖都不能通过透析袋。因为淀粉、葡萄糖和斐林试剂都不能通过透析袋,所以A、D选项描述的实验结果为水浴后透析袋内外都不会出现砖红色,A、D错误。因为碘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B选项描述的实验结果为透析袋内出现蓝色,透析袋外不出现蓝色,B错误。若a为①+④,b为⑤,分析知碘可以通过透析袋,淀粉最终会被淀粉酶完全水解,故C选项描述的实验结果是透析袋内外均出现棕红色,C正确。
15.答案:B
解析:大多数水分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少数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而Na+和Cl-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红细胞。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比主动运输更容易,故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故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Na+和Cl-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B正确,ACD错误。
16.答案:A
解析: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因此K+被缬氨霉素运输到细胞外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K+被缬氨霉素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它与K+结合后可以穿过脂双层,因此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有关,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缬氨霉素对它不起作用,D错误。
17.答案:A
解析: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是由液泡膜两侧的H+的浓度梯度形成的势能驱动的,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Ca2+通过CAX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可使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H+焦磷酸酶不能跨膜运输H+,进而使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减小,H+通过CAX完成跨膜运输的速率变慢, 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通过CAX的速率减慢,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液泡膜……梯度”,可知D正确。
18.答案:BD
解析:溶质的跨膜转运不一定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的渗透压变化,如正常细胞为维持渗透压一直在进行的跨膜转运,再如单细胞生物在跨膜转运时,细胞外侧渗透压几乎很难改变,A错误;对比分析上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钒酸钠处理抑制了质膜H+泵后,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略微增加,说明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来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B正确;对比分析下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增强,而液泡膜H+泵活性几乎无变化,所以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有关,而与液泡膜H+泵活性无关,C错误;由题意可知,植物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NHX载体和液泡膜H+泵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增强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铁死亡为铁依赖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铁死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调控,A正确。运铁蛋白结合Fe3+的环境pH在7.35~7.45之间,运铁蛋白释放Fe3+的环境pH为5.0,B正确。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会导致细胞死亡,细胞膜流动性降低,C正确。运铁蛋白携带Fe3+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20.
(1)答案:选择透过性
解析:细胞膜上存在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没有该特性】。
(2)答案:协助扩散
解析: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这种借助膜上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称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3)答案:降低;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
解析:细胞膜上的H+-ATP酶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H+增多,pH下降;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4)答案: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5)答案: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解析:植物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与25℃相比,4℃条件下,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从而使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速率下降。
编号
试剂
①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③
斐林试剂
④
淀粉酶溶液
⑤
碘溶液(棕红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3 生物的变异——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2 基因的表达——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9 遗传的细胞基础——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