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答案docx、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pdf、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三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3分)C 【解析】根据材料四“通过植物残体沉积海底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和捕获”可知二氧化碳通过植物残体沉积后转化和捕获,而非固存。
2.(3分)D 【解析】根据材料三“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可知森林也具备一定的固碳能力,两者都需要保护。
3.(3分)B 【解析】材料二强调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及成效。B项陈述的是“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4.(4分)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将二氧化碳比作毯子,强调了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使得抽象现象形象化,易于理解;②按因果关系逐步表述,逻辑清晰。句子先指出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接着指出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读者清晰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危害。(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5.(6分)①实现技术突破,在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发电、交通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②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方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相关制度。③因地制宜,利用有利资源,创造条件,发挥地理优势。如可以增强我国的海洋碳汇能力,促进实现碳中和。(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6.(3分)D 【解析】“全矿的人像过节一样都来看热闹,这反映出矿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错误。全矿的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7.(3分)A 【解析】“小说采用全知视角”错误,小说以儿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亲历者、见证者,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
8.(4分)①对根的追寻与坚守。矿区的人们渴望在山前有一棵树,也是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的移植,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让人们的心灵有一个寄托的地方。这种对根的追寻和坚守,体现了人类对于故乡、对于家园的深深眷恋。②群体意识与集体精神。矿区的人们,尤其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期待着树的到来,为了移植一棵胡杨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集体的行为体现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现出了强烈的集体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9.(6分)①从物质层面来看,水对于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来说,固然是生命的急需品,但它的作用是短暂的、即时性的,无法持续地为人们提供保障。而树可以扎根于土地,不断生长,形成一个天然庇护所,能够为人们持续地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这种作用是长期的、稳定的。②从精神层面看,一口水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一棵树却能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成长,给予人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可以依靠和眷恋的对象,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永远的慰藉和滋养。(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10.(3分)CEG
11.(3分)B 【解析】A.“其本欲舒”中的“本”意为“(树)根”,材料中的“本”特指农业,二者意义不同,解说正确。B.二者都是“过度”的意思,解说错误。C.“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同“披”,意为“穿着”,与材料中的“被”意义不同,解说正确。D.“曲罢悯然”中的“罢”意为“结束,停止”,与材料中的“罢”意义不同,解说正确。故选B。
12.(3分)D 【解析】原文是说:“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独自认为并非如此,凡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者,不是愚昧便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懂得国家安定与动乱根本的人。”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3.(8分)
(1)生产的人极少而靡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生”“靡”“蹶”各1分,句意1分。)【解析】“生”即“生产”,“靡”即“奢靡”“靡费”,“蹶”即“枯竭”。
(2)有人捧着火种放在柴堆之下,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还未燃烧起来时,就说很安全。(“火厝”“然”“因”各1分,句意1分。)【解析】“火厝”即“火种”,“然”同“燃”,“因”即“就”。
14.(3分)①善于纳谏;②能够认情形势;③发展农业,储备粮食。
【解析】根据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可知,汉文帝采纳了臣子的建议,发展农业,储备粮食,开创了文景之治。(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即可给3分)
15.(3分)C 【解析】“强调了诸葛亮不能与之相比”分析错误,应该是:颈联通过对比诸葛亮与古代名臣伊尹、吕尚的成就,强调了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16.(6分)议论。(2分)(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17.(6分)
(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8.(3分)A 【解析】A.强调;B.特定称谓;C.直接引用;D.特殊含义。
19.(4分)江寻千,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解析】成分残缺,在“不仅”前加主语“她的作品”;不合逻辑,“不仅……更”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其后内容对调。
20.(2分)A.才华横溢;B.理所当然(每空1分)
21.(6分)①常常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②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③这些引用不过是冰山一角。(每空2分,共6分)
22.(5分)在苏东坡这里,他与鱼鸟梅竹相亲,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孤鸿幽鹤共眠,诗文不过是人生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
23.(60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害;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靡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官位和孩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有所耳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边境上突然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去发粮饷?假如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疲乏的男子与衰弱的老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到达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造反了。皇上这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材料二:
贾谊,洛阳人。汉文帝时,任梁怀王的太傅。当时,匈奴强大,侵犯边境。天下刚刚安定,制度还不够完备。诸侯王超越本分而与天子相比,封地超过了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厉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都因作乱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大多是想匡正过失并建立新的制度,其大意是:“臣私下考虑当前的形势,认为可为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为之流泪的事有两件,可为之深深叹息的事有六件,至于其他违背事理、有伤道义的事,难以全部逐条列举。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独自认为并非如此。凡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者,不是愚昧便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懂得国家安定与动乱根本的人。有人捧着火种放在柴堆之下,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还未燃烧起来时,就说很安全。如今国家的形势,与此有什么不同呢?陛下为何不让臣在您面前把这些事详细地禀明,据此陈述治国安邦之策,也好让您来审慎地选择呢?”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德宏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监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云南省德宏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监测语文试卷docx、云南省德宏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监测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