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接读诗句,感受诗中“月”,品读句子,初步感受作者心爱之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亮”为线索,从古诗文中的月亮说起,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乡的月亮,回忆了童年的往事。作者重点写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看到的精妙绝伦的月亮,以及在燕园胜地欣赏到的绝妙月色,通过对比烘托,强调了自己难忘故乡的小月亮,抒发了强烈浓郁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休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阅读月亮的背景、大小及其蕴含的情感,感悟思乡之情。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搜集一些恩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在感悟课文情感后,对比阅读思乡古诗,让学生接触梅、菊等更多思乡意象,拓展升华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通过随文识字,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和多音字“燕”,积累借助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能读懂课文所写的内容,对比故乡月和他乡月的景色、大小和蕴含的情感,体悟季淡林先生深深的思乡情怀。
学习并运用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接读诗句,感受诗中“月”
1.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吟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读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
3.这个题出自哪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机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4.了解作者。季羡林(1911-2009),中国现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语言文字。著有《季羡林文集》24卷。
任务一:梳理文中“月”,初感思乡“月”
活动一、初读课文,走近文中“月”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梳理作者写了几处的月亮,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哪里的月亮?
检查反馈:
读词语,正音。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瑞士 莱芒湖 点缀 巍峨 燕园旖旎
重点关注:
①燕:多音字,在“燕园胜地”这个词语中念第一声。燕园是今天北京大学的所在地,也是北大校园的别称。读第一声时,往往指地名或姓氏,比如“燕国”“姓燕”,其他情况多读第四声。
②“旖旎”二字都念第三声,这俩字都含有方字旁。这个词原本是表示旗帜随风飘荡的样子,现在多用来形容风景柔和美好。
(2)认读四字词语:
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晶莹澄澈
美妙绝伦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良辰美景
这两组词语分别写哪里的月色?(第一组的词语是他在小时候在家乡的月色。第二组词语是他长大后在他乡看到的月色。)
活动二、品读句子,初步感受作者心爱之月
对比之下,我感到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心爱的小月亮。
季羡林先生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称他乡的月亮为大月亮,这一大一小中表达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再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故乡月和他乡月的语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故乡月和他乡月的。
任务二:聚焦故乡月,感受思乡情。
活动一、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的故乡之月是什么样的?和“小”有什么关系?
预设:清光四溢,与水中月相映成趣。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2.欣赏洞庭湖,对比之下,故乡的月亮又有什么特点?小结:故乡的月亮在水的陪衬中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3.出示水坑中的月亮图,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水中的月亮,你们会用什么?(普通、平凡、不起眼……)难怪作者称之为小月亮。然而,作者却觉得故乡的月亮在水的陪衬中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是作者心爱的小月亮。
活动二、再读3-4自然段,思考作者写故乡之月之时,忆起哪些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2.交流忆起的童年往事:数星星、摇知了、赏明月、梦月亮。
3.这些往事,带给作者什么?快乐(乐此不疲、相映成趣)、美的启蒙(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4.追问: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可为什么要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预设:因为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都与月亮有关。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5.披文入情: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3-4 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6.小结: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快乐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任务三:对比他乡月,体悟表达法
过渡:同学们,作者身居他乡四十载曾经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给他留下怎样的印象?
1.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的他乡月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写他乡月呢?
2.自学汇报。师分析,相机指导概括他乡月的特点。(美妙绝伦、绝妙)
出示图片欣赏他乡月与故乡的小月亮的不同,引读体会广阔世界中美妙绝伦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出示语段: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3.故乡月、他乡月,其实都是同一个月亮,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故乡的是“小月亮”呢?
预设: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故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可爱,作者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表明作者对故乡的月亮充满喜爱之情。“我”故意拿故乡的小月亮和见过的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强烈而真挚地表达出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
读句子:“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4.出示季羡林的一段文字,加深对作者思乡情的理解。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师引导: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走进燕园,但他心中所思念,永远是自己故乡那平凡的小月。
齐读: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4.小结:在华夏儿女心中,月就是团圆的象征。作者借助“月”这个意象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永远的思念和牵挂。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入情入境再次读文,去触摸季羡林老先生故乡的小月亮吧!
任务四:拓展深化,学以致用。
1.拓展阅读,进一步体悟作者对故乡情感。
季羡林在很多文章当中都写到,只要一跟他的家乡沾上边,这个事物就不一样。快速地读一读这两段文字,他写到的其它的景。说一说: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季羡林《海棠花》
在过去七十年的漫长的时间内,不管我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我是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一闭眼睛,就会不时有一条老狗的影子在我眼前晃动,背景是一个破破烂烂的篱笆门,后面是绿苇丛生的大坑……它只不过是一条最普普通通的狗,毛色棕红,灰暗,上面沾满了碎草和泥土……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儿的狗却揪住了我的心,一揪就是七十年。——季羡林《一条老狗》
2.小结:思念源于喜爱。作者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把家乡的月亮和他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都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的心声,也是季老对家乡的深情告白。
3.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课后小练笔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再大再圆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明月。在生活中,有许多事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如家乡的花、树、果子、小河等等,用上对比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课堂,四自然段;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