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14.做太阳系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前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设计,后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制作。
在设计太阳系模型的活动部分中,教材提出了根据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简要地画出太阳系的图,并把它表达在教材第43页上的空白处。这里教材指导学生举行绘画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行星间的位置关系,而非表达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因为在宽不过15厘米的方框里,即使将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小到0.6厘米,而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就是约50厘米,课本上这个方框是无法将它们同时画下来的。另外,如果按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两个行星,这两颗行星的直径大小就变成只有约0.0005毫米和约0.0002毫米,这在纸上也是是无法画出来的。因此在课本上表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顺序关系就可以了。在设计部分的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制作模型之前的准备,在教材第43页以卡通人物对话的方式引发同学思考建立模型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2.要弄清行星的位置和大小;3.找到合适的材料。
在制作部分的活动中,教材在第44页不仅给出了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还以图片的方式展现了八大行星之间的大小关系,而这里展示的行星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是科学合理的。
表面上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最大的难度体现在建模时,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那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太阳系模型呢?主要是想借助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认识。新在哪些方面呢?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太阳系,而不是在图片或文字中来认识太阳系。二、让学生认识太阳系这一系统的构件和结构。
为了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注意降低建模活动的难度,可以有步骤地进行:1.按一组数据来建模。例如先对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把代表行星的橡皮泥在一张较长的桌面上按缩小的距离依次排开,使学生对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有一定的认识。2.对天体赤道直径的数据进行处理,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对橡皮泥球的大小也按前一标准缩小几乎是无法操作的,因为有的行星小到无法用橡皮泥球来表示。这时可以让学生按另一标准处理“行星”的大小,这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3.让学生进一步活动,将“太阳”直径缩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缩小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计算好之后到操场上去,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当学生试图确定土星的位置时,会发现它已经距离“太阳”有143米了,一般学校的操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建模活动的,此时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4.让学生代表九大行星,再按一定比例缩小与太阳的距离,让学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以此体会九大行星公转一周的周期长短。
为了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本次建模活动要注意先处理数据,找到处理的标准,再按顺序一步一步建模,可先在教室内进行,再到操场上进行,先处理行星距离再处理行星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进行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处理,如指导学生到户外开展“模拟太阳系的游戏”,使同学们置身“太阳系”中,感受行星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经历一次有趣且有价值的建模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认识月相成因、认识日食和月食成因等活动过程中,可能已经初步学习过如何来建立一个模型,而本课虽然同样是建立模型,但做太阳系模型与一般建立模型不同的是,做太阳系模型是根据数据来建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难点: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评价任务
1.认识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学会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教学过程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有关太阳系家族成员的信息,说一说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后组织大家在教材第43页的空白处画出太阳系主要成员的位置顺序关系图。
3.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4.学生分小组举行深入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比例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呢?(指导学生认识到比例要一致。)
(3)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兼顾体积和距离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这个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说明部分已经有过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4)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导学生认识可以分别处理两类数据,做不同类型的模型。)
7.指导学生按照大小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拟大小为0.5厘米直径的圆球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拟的大小分别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导学生按照距离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远近数据。如果以水星到太阳模拟距离为0.6厘米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阳模拟距离分别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深入各小组举行指导。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并对同学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三、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太阳系的游戏
1.谈话: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家对太阳系行星运转轨道的认识,我们进行一项做模拟太阳系的游戏。
2.讲解游戏方法:操场中心由一位同学举起一只篮球代表太阳。8位同学举着象征不同行星的小球进场。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转。谁走的路线离“太阳”远近的次序错了则出局,全部走对后开始第二局。(教师在组织这项活动时不要在地上画出轨道圆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确定自己离太阳的远近和“运行轨道”,同时让那些走错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3.学生游戏,并在活动中熟悉行星运行轨道的认识。
四、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建造模型
1.提问: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2.学生思考汇报,教师小结,指出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缩小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计算好之后会发现“土星”已经距离“太阳”有143米了,一般学校的操场已无法完成这样的建模活动,如果算上最远的“海王星”更是距离“太阳”有451米之遥!
3.将一颗直径1.4厘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阳,在草场上分别量出距“太阳”0.58米、1.8米、1.5米、2.3米、7.8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个点,在这些位置上安排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一次“太空之旅”,当走到某一行星前时,不仅强调该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关系,还可以邀请同学说一说他们自己对该行星其他特点的认识。
4.小结:说一说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一活动中也许已经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知道了有八大行星,知道了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在不停地运动。但可以肯定地讲,学生在认识这八大行星时,或许只知道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知道八大行星处在以太阳为中心的间距基本相等的同心圆上作循环运动。但真正地去建太阳系的模型时,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模型相差得太远,原来科普书籍上有关太阳系的模型图都存在着问题:1.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太大。如果说水星离太阳只有约0.6厘米,而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就是约50厘米,一张普通纸是无法将它们同时画下来的。2.如果按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两个行星,这两颗行星的直径大小就变成只有约0.0005毫米和约0.0002毫米,在纸上是无法画出来的。这样的惊奇,这样的空间感,这样的对太阳系大小的认识会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产生强烈的震撼。我们常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十分困难,其实是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应该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这样一个建模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3.让学生重新认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以往,学生已有了多次对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的经历,从数据中寻找解释、寻找规律的体验,但让学生根据数据来建立模型,却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数据的作用。另外,这次建模,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 谁吃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10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 谁吃谁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认识食物链,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3 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3 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小结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四年级上册27 设计小台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四年级上册27 设计小台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