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PPT课件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讨论问题,你知道吗,声音的传播,得出结论,回声及其应用,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会应用公式计算与声速、回声测距有关的计算题和实验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宛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1)以上声音,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由此归纳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当物体发声时,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振动吗?如何验证发声时的物体在振动?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现象:音叉将悬吊的乒乓球弹开。
转换法:物理学中,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通过可见、直观的现象去认识的探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分析: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了。
归纳推理法: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此方法得出的规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讨论:(1)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有何变化? 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2)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有何变化? 听到的闹铃声变大了(3)假如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能否听到声音? 听不到闹铃声(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除了气体可以传播声音之外,固体和液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
轻轻敲击桌面,感觉一下声音;然后将耳朵贴近桌面,轻敲桌面的另一端,你有什么感觉?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里也能听见音乐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 3.介质可以是 。 4.真空 传播声音
想一想:宇航员在太空上讲话能彼此听见吗?需要怎样交流呢?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速度一样吗?请观察下面的小资料,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
(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有时我们对着高山喊话,会产生回声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回声呢?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1.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2.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答:在屋里说话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以加强原声。
3.剧院的墙壁为什么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
答: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吸收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
空气传导: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创作的。骨传导不用空气传声,可以有效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常应用在工业、战场等特殊场合中。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1.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C.空中飞行的蜜蜂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2.太空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时,附近绕月球飞行的航天员听不到撞击声的原因是( )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微小,导致声音太小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会产生振动,但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D.以上原因均不是
4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该声音的高山距离人______ m。
3.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_____次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和______传播的。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应该_______________。
5.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致老师同学们,学习内容导览,学习目标,课堂导入,PART,真空罩中的闹钟,课堂总结,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清脆悦耳的鸟鸣,瀑布的波涛声,雷声轰鸣,交响乐,声世界,你听到声音了吗,橡皮筋振动引起的,听到了,1声音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媒体2mp4、真空罩的闹钟mp4、打雷闪电mp4、媒体6mp4、媒体5mp4、媒体4mp4、媒体3mp4、媒体1mp4、古筝mp3、声音的产生mp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mp4、呐喊回声mp4、鸟叫声mp3、雷声mp3、瀑布mp3、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mp4等1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