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01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02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卷两部分,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另附卷面分5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主要是因人体某细胞器中一种分解大分子的酶发生缺陷,导致原应被分解的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而形成的疾病。该病患者缺陷酶最可能分布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B. 线粒体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是因为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而引起的疾病。
    【详解】A、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对肽链进行初加工,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功能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于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错误;
    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由于溶酶体中相关酶的缺陷可能导致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B. 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已发生了分化
    C.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
    【答案】B
    【分析】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详解】A、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A正确;
    B、细胞分化本质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具有特异性,而核糖体是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故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B错误;
    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C正确;
    D、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D正确。
    故选B。
    3. 对某雌性动物的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如图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中染色体1和2间未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B. 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C. 丙细胞可表示由乙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
    D. 乙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甲中1和2属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图甲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
    B、据图可知,图乙细胞含有四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中较大的一部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较小的形成极体,据图示颜色可知,图丙为乙细胞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即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4. 某同学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查到了以下三个资料:
    资料1:DNA外部为水溶液环境,碱基具有疏水性,磷酸和脱氧核糖具有亲水性。
    资料2: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对DNA分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DNA分子中,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资料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给DNA拍了多张X射线衍射图谱,他们发现DNA翻转180°后的图谱与未翻转时的一模一样。
    下列叙述不是由资料1~3得出的信息是( )
    A. DNA由两条单链组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B. 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
    C. 碱基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D. 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答案】A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资料中分析了碱基的组成、成分等,但不能得出DNA由两条单链组成的结论,A符合题意;
    BC、分析题意可知,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故推测碱基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B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资料2可知,DNA翻转180°后的图谱与未翻转时的一模一样,故推测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②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 ①③⑤⑥B. ①②④⑥C. ①⑥D. ①④⑤⑥
    【答案】C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①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①正确;
    ②血浆(而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②错误;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③错误;
    ④剧烈运动时,由于内环境存在缓冲物质,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④错误;
    ⑤稳态遭到破坏引起酶促反应速率改变,可能是升高,也可能是降低,如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使代谢加快,而发烧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⑤错误;
    ⑥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⑥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刺激D处,微型电流计F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
    【分析】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其中具有神经节的一端是传入神经,并且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详解】A、B上有神经节,则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
    B、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
    C、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
    D、刺激D处,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计的某一端,故微型电流计F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
    故选B
    7.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野兔,19世纪中叶,有24只来自欧洲的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100多年后,这里的野兔超过了6亿只。野兔大肆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政府曾尝试用毒杀等多种防治手段控制野兔数量,但均未成功。科学家引入了一种对野兔致命的病毒,才控制了野兔数量。后来人们又发现,死于该病毒的野兔越来越少;引入初期,该病毒的毒性很强,后来毒性就逐渐减弱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野兔引入初期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
    B. 病毒起选择作用,可以使野兔抗病毒基因频率提高
    C. 病毒可能与野兔协同进化,最终表现为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
    D. 病毒与野兔之间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新物种
    【答案】D
    【分析】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
    【详解】A、野兔引入初期气候适宜,资源充沛,天敌较少,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A正确;
    B、由于病毒感染的选择作用,使野兔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从而使野兔抗病毒基因频率提高,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引入初期,该病毒的毒性很强,后来毒性就逐渐减弱了,病毒可能与野兔协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选择了抗性中等兔,淘汰抗性弱兔,其宿主兔数量最多,故其数量也多;而强毒性病毒由于能够寄生的兔数量极少,其数量也少,最终表现为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C正确;
    D、新物种的出现是以生殖隔离的形成为标志的,D错误。
    故选D。
    8. 下表是某一灌木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土壤中的含氮量及植物和细菌的种类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ACE指数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
    A. 土壤氮含量逐渐增多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有关
    B. 随灌丛的逐渐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 灌丛植物可以改良土壤,土壤环境也会影响植物
    D. 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地一定能够演替形成森林
    【答案】D
    【分析】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灌木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增多后减少,土壤含氮量增加。
    【详解】A、土壤氮含量逐渐增多是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造成的,A正确;
    B、随灌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
    C、灌丛植物可以改良土壤,土壤环境影响植物,二者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正确;
    D、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且气候等条件适宜,该地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
    故选D。
    9. 泡菜腌制过程需对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定期测量。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如C转变为U,A转变为I(次黄嘌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盐通过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而促使基因突变
    B. 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
    C. 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D. 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答案】C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乳酸发酵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的形成。
    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详解】A、由题意可知,亚硝酸盐通过使DNA分子发生碱基C转变为U,A转变为I,说明该过程发生碱基对替换而促使基因突变,A正确;
    B、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和除去氧气,B正确;
    C、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物为乳酸,无二氧化碳的产生,C错误;
    D、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D正确。
    故选C。
    10. 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B.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处理和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
    C. 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经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D. 驱蚊草培育的原理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使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详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A正确;
    B、灭活的病毒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而不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B错误;
    C、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C正确;
    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为异源多倍体,故驱蚊草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 两两融合的细胞不一定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 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D.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答案】C
    【分析】(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诱导手段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结果产生杂交细胞,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包括:①免疫原理: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②细胞融合原理:利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穿透性使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③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体外培养。
    (3)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几种细胞:①免疫B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②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③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
    【详解】A、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等,A正确;
    B、两两融合的细胞包括免疫B细胞与免疫B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免疫B细胞虽然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两两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无法生长,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正确;
    C、克隆动物利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D正确。
    故选C。
    12. 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细胞核、内细胞团
    B. 图中③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C. 完成过程④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D. 图示方法与一般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避免远缘杂交不亲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操作步骤、核移植技术操作流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示和早期胚胎发育相关知识、基因工程原理判断①、②所示结构名称,进而判断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的优点。
    【详解】A、B.图中③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①所示的结构是细胞核;过程④为转基因技术,受体细胞②为囊胚中具有全能性的内细胞团细胞,A项、B项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C项正确;
    D.图示方法获得的胰岛B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于患者,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13.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实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设计并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
    B. 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替代蛋白质中的某一个肽段或一个特定的结构区域
    C.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间接地改造蛋白质中特定的一个或几个氨基酸
    D. 可以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对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改造
    【答案】D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详解】A. 蛋白质工程是在原有蛋白质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需求对蛋白质分子作出的定向的改造,可以设计并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A正确;
    B. 蛋白质工程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替代蛋白质中的某一个肽段或一个特定的结构区域,B正确;
    C. 蛋白质工程较小的改造是改造蛋白质分子中某些活性部位的1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定点诱变技术,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目的蛋白质,C正确;
    D. 蛋白质工程不能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对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改造,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B.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
    C. 真核细胞内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经常不表现出遗传效应,线粒体DNA和细菌的却不是这样
    D.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答案】B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线粒体内存在环状DNA,根据上述解释,线粒体来自于原始需氧细菌,而细菌细胞中存在环状DNA,这支持题干中的论点,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原核细胞无细胞核,因此“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少数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不能支持这一论点,符合题意,B正确;
    C、真核细胞内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经常不表现出遗传效应,线粒体DNA和细菌的却不是这样,这支持线粒体起源于好氧细菌的论点,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据题意可知,由于线粒体是由真核生物细胞吞噬原始需氧细菌形成的,因此线粒体可能起源于好氧细菌,由于细菌进行二分裂增殖,线粒体也能进行分裂增殖,支持题干中的论点,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是某基因(片段)的表达过程,其中起始密码为AUG(甲硫氨酸)。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5种含氮碱基,8种脱氧核苷酸
    B. 该基因转录的模板是b链,该链中嘌呤数总等于嘧啶数
    C.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D. 若多肽链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mRNA上碱基数总大于3n
    【答案】CD
    【分析】转录: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详解】A、a为DNA,b为RNA,含有A、C、G、U、T五种含氮碱基,DNA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A错误;
    B、转录出的RNA与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该基因转录的模板是b链,该链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B错误;
    C、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即启动子,与之结合,才能启动转录,C正确;
    D、若多肽链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由于存在不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如终止密码子,则mRNA上碱基数总大于3n,D正确。
    故选CD。
    16. 图甲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情况的影响;将豌豆幼苗水平放置几小时后,取一段弯曲部位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大小如图乙所示。检测到Ⅰ侧生长素的浓度低于Ⅱ侧(图中·表示生长素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部位不可能是根尖的分生区
    B. 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曲线①的a和b所示的生长素浓度
    C. 参与图乙现象调节的环境因素是重力
    D. 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AC
    【分析】图甲分析,①曲线c点之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c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②曲线d点之前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d点之后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
    图乙分析,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效应较弱,应该取自弯曲的部位是茎。
    【详解】A、根据所取弯曲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应取自敏感性更低的茎的分生区,A正确;
    B、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都促进生长,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而曲线①的a点比b生长素浓度低但促进作用更强,B错误;
    C、水平放置下,受重力因素的影响,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更强,从而表现为茎的背地性,弯曲生长,C正确;
    D、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没有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两重性特点,D错误。
    故选AC。
    17. 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 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 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答案】BCD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故选BCD。
    18.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可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细胞而获得抗虫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对已知序列的抗虫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应用PCR技术
    B. 将重组的农杆菌Ti质粒喷洒到玉米伤口上,可成功转化
    C. 利用害虫接种实验可从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了玉米细胞
    D. 将抗虫基因导入细胞质可避免通过花粉传播进入其他植物
    【答案】AD
    【分析】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①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②转化: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进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详解】A、PCR技术是体外复制特定目的基因片段的技术,若对已知序列的抗虫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应用PCR技术,A正确;
    B、将重组的农杆菌Ti质粒导入农杆菌,再用农杆菌去侵染玉米才可能成功转化,B错误;
    C、利用害虫接种实验可从个体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了玉米细胞,C错误;
    D、将抗虫基因导入细胞质可避免通过花粉传播进入其他植物,导致基因污染,D正确。
    故选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19. 下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写图中相应的编号,在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_____]____上。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溶剂是_____。
    (2)④表示的物质是____。植物细胞内能产生④的生理过程是_____。
    (3)由于某些原因,使部分气孔关闭时,直接导致图中[____]_____生理过程减慢,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4)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突然移至黑暗环境,暗反应过程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___]____。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
    (5)要提高大棚里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其中一项即可)。
    【答案】(1)①. ① ②. 基粒##囊状结构薄膜 ③. 丙酮##酒精
    (2)①. CO2 ②. 呼吸作用
    (3)①. ③ ②. CO2 固定
    (4)①. ② ②. C3 的还原##CO2 的还原 ③. 增加
    (5)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CO2 浓度;维持适当的昼夜温差
    【分析】分析图示,①表示类囊体膜,④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据此分析作答。
    (1)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①基粒(或囊状结构薄膜);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溶剂是丙酮(或酒精)。
    (2)④能够与C5结合生成C3,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植物细胞内能产生④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由于某些原因,使部分气孔关闭时,二氧化碳减少,直接导致图中③CO2的固定生理过程减慢,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4)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突然移至黑暗环境,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故首先受到影响的是②C3的还原;C3的还原减弱,消耗的C3减少,短时间内三碳糖的含量将增加。
    (5)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光合速率,所以施农家肥能提高大棚里农作物的产量,此外也可通过适当提高光照强度、维持适当的昼夜温差等途径实现。
    20. 科研人员在野生植物A的细胞中发现某种抗旱基因,并将这种抗旱基因导入了农作物B的细胞中,从而得到甲和乙两种抗旱植株,抗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进一步检测可知,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植物A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是因为___________。
    (2)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植株。
    (3)若植株中抗旱基因越多,抗旱能力越强,则让甲植株自交,其子代会出现___________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农作物B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乙植株是高茎杂合体,若要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否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①. 相同 ②. 乙
    (3)①. 5 ②. 1:1
    (4)①. 不能 ②. 乙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由同一密码子控制的氨基酸相同,故野生植物A的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
    (2)据图可知,甲和乙均含有2个抗旱基因,结合题意“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可知,故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相同的;甲植株的两个抗旱基因分布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抗旱基因,设相关基因为CcDd(C和D是抗寒基因),则自交后ccdd的个体不抗旱,乙植株两个抗旱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可以认为是纯合子,设为CC,产生C的抗旱配子,自交后均抗旱,即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乙植株。
    (3)甲植株(设为CcDd)减数分裂产生含有抗旱基因个数分别是:2个(CD)、1个(Cd、cD)、0个,甲自交后代含有抗旱基因数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0个,故子代会出现5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CCDD(含4个抗旱基因)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ccdd(含0个抗旱基因)均可视为纯合子,故两者比例为1:1。
    (4)假设控制高茎与矮茎基因为B/b,抗旱基因为A,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能产生两种配子AB: 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其中AaBb表现为高茎抗旱,Aabb表现为矮茎抗旱,比例是1: 1。如果B/b与导入的抗旱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能产生两种配子AB: Ab=1:1,而矮茎不抗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AaBb:Aabb=1:1。因此,不能通过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植株的抗旱基因型是纯合的,无论抗旱基因和控制株高的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相同比例的配子,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结果相同。
    21.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会因体温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如图1所示。正常情况下C、W斜线交于S点,S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图2表示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一段时间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____平衡得结果。据图1可知,实线____代表冷敏神经元理由是___。
    (2)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C、W的放电频率斜线变为C'、W'。且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当该患者体温为38℃时,会____(填“产生冷觉”、“产生热觉”或“没有感觉”)。
    (3)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系统也会发挥积极作用。据图2可知,免疫细胞产生的EP作用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此时体液免疫可通过产生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抗原结合,从而抑制____;细胞免疫过程中,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为_____。
    (4)综上可知,新冠病毒侵入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原因是_______。
    【答案】(1)①. 产热与散热 ②. C ③. 实线C代表的神经元在温度较低时放电频率高于在温度较高时
    (2)产生冷觉 (3)①. 新冠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②. 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4)体温上升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如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更有效地清除新冠病毒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据图1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实线C代表的神经元放电频率高于实线W代表的神经元放电频率,故实线C代表冷敏神经元。
    (2)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C、W的放电频率斜线变为C'、W',若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这24小时内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时S'点所对应的温度为39℃左右,当该患者体温为38℃时,会产生冷觉。
    (3)据图2可知,免疫细胞产生的EP作用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此时体液免疫可通过产生相应抗体与流感病毒抗原结合,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免疫过程中,在细胞因子作用下,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为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4)流感病毒侵入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原因是体温上升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如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更有效地清除流感病毒。
    22. 如图,I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填组成成分);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填序号)。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和___。Ⅱ图中A表示_____的能量,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由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质循环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
    (5)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调节。
    【答案】(1)①. 生产者 ②. ②③④ ③. ①
    (2)①. 组成成分 ②. 营养结构 ③. 鼠同化 ④. 15%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反复利用 (5)(负)反馈
    【分析】析题图可知:图I中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根据能量流动图,可分析出图II中A为鼠同化的能量,B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I中甲与乙之间是双向箭头,且乙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故乙表示生产者;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各种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①。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II中A是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表示鼠同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因鼠的同化能量A为1.6×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由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6×109×100%=15%。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在物质循环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23. 去年年初,国内牛奶制品因为牧草进口成本上涨而涨价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某研究团队拟将耐盐基因HLAl导入紫花苜蓿中培育耐盐牧草,具体实验流程如图甲,图乙是载体pCHLAl中T-DNA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为_____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此过程需要使用的酶是_______。
    (2)过程③常用的转化方法是________,转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Basta是一种除草剂,则为达到培养并筛选的目的,过程④的培养基所含的成分必须有无机营养、有机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④得到的幼苗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一定不”或“不一定”)含有HLAl基因,为进一步确认,可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鉴定,则进行PCR反应的引物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设计,PCR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5)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苜蓿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技术。
    (6)判断本实验的目的是否表达成功,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实验。
    【答案】(1) 基因表达载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农杆菌转化法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3)植物激素、Basta(必须同时回答到这两种成分) (4)不一定 HLA1基因序列 DNA双链复制 (5)DNA分子杂交 (6)耐盐检测(或鉴定)
    【分析】图甲中①为目的基因的获取,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为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④为组织培养过程。
    【详解】(1)过程②将目的基因与农杆菌Ti质粒重组在一起,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此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3)据图乙可知,T-DNA中含有除草剂抗性基因,则为达到培养并筛选的目的,过程④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培养基中应含有植物激素以调控组织培养进程,含有除草剂,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由于导入的效率不会是100%,过程④得到的幼苗不一定含有HLAl基因,为进一步确认,可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鉴定,则进行PCR反应的两种引物应根据HLAl的基因序列设计,PCR依据DNA双联复制的原理在体外大量复制DNA。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苜蓿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做探针,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6)培育耐盐牧草,最终应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应进行耐盐检测(或鉴定)实验。土壤含氮量(g/kg)
    植物种类(种)
    细菌多样性指数(ACE)
    初级阶段
    0.04±0.01
    11
    3694.97±676.29
    发育阶段
    0.05±0.01
    12
    3939.91±510.61
    成熟阶段
    0.06±0.01
    18
    3853.56±487.31
    相关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