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 (2份,原卷版+教师版)
(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二)(2份,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二)(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二教师版docx、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饱和状态 ④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
4.溶解度(S)和溶解性
5.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6 .根据曲线判断提纯方法
(1)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方法使甲物质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甲物质。
(2)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乙。
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压强。
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问题一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典例1】 (2023河北中考)和时的溶解度分别为和,下图所示为对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①中溶液为的饱和溶液
B. ②中溶液的质量为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丙;正确;
故选D。
8.(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一模)下表是固体物质W(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图烧杯A内盛有一定质量的40℃时W的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W属于______(填“易溶”、“可溶”或“微溶”)物质。
(2)40℃时W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3)B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0℃时W的溶解度是______g。
【答案】(1)易溶 (2)33.3%
(3) ①. 饱和 ②. 36.4
【解析】
(1)20℃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属于难溶物;物质的溶解度在0.01g到1g之间,属于微溶物;物质的溶解度在1g到10g之间,属于可溶物;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20℃时,W的溶解度是18.0g,18.0g>10g,所以W属于易溶物质。
(2)40℃时W的溶解度是50.0g,也就是说40℃时,100g水中溶解50.0gW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由图可知,烧杯C、D、E都是饱和溶液,由烧杯D、E可知,由20℃降温到10℃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0g-16g=4g;由表格可知,由20℃降温到10℃时,W的溶解度减小了8g,也就是说,由20℃降温到10℃时,含100g水的饱和溶液中析出8g固体,现析出4g固体,则溶液中的溶剂为50g;10℃时,W的溶解度为10.0g,也就是说100g水中溶解10.0gW形成饱和溶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5gW,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5g=25g,则烧杯B中溶质的质量为25g;由表格可知,由40℃时W的溶解度为50.0g,即40℃时,100g水中溶解50.0gW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所以50g水中溶解25gW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所以B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由40℃降温到30℃时,析出6.8g固体,则50g水中溶解W的质量为25g-6.8g=18.2g,形成的时饱和溶液,所以100g水中溶解W的质量为18.2g2=36.4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即30℃时W的溶解度是36.4g。
9.(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克;
(2)②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从硝酸钾溶液(含有少量氯化钠)中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结晶。
【答案】(1)20.6
(2)不饱和 (3)降温
【解析】
(1)由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6g;
(2)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②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则从硝酸钾溶液(含有少量氯化钠)中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能力提升】
1. (2023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考一模)如图所示是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0℃时,向50g水中加入20 g硫酸镁,形成不饱和溶液
B.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4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8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将100℃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仍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4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40g,则该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 g硫酸镁,只能部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4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80℃,升温后,硫酸镁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大约8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故将100℃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先增加,先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年山西省中考)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A. 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B
【详解】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该温度下,将1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2中溶液的浓度为:小于10%,所以对葡萄球菌没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把氯化钠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 (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一模)碳酸钠和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铵小
B. T1℃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
C. 一般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氢铵晶体
D. T4℃时,饱和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C
【详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2g,则T1℃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此选项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氢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一般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氢铵晶体,此选项正确;
D、T4℃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 (2023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一模)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时,用等质量的B、C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B>C
B. 将t3℃时的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A>B
C. 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Q点的A溶液变为M点的状态
D. 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1℃,析出溶质质量:A>B>C
【答案】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用等质量的B、C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BB,C物质饱和溶液没有固体物质析出,说法错误;
答案:C。
5. (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忽略水的损失)。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的溶解度是______g。
(2)烧杯②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______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 分别将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更大
C. 时,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更多
【答案】(1)36.0
(2) ①. 不饱和 ②. 48.4 (3)AC
【解析】
(1)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硝酸钾,而②中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则为不饱和溶液;
烧杯④中共含硝酸钾20g+60g=80g,则共析出固体80g-31.6g=48.4g。
(3)A、由于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溶液均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同,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更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分别用两种固体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 所需氯化钠质量较小,则氯化钠中加水更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6.(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烧杯a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答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20;(2) 乙 ;140;(3)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由图可知,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即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甲的质量大于乙,由图2可知,烧杯a中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b中固体全部溶解,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乙;又由于t2℃ 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40g,则烧杯a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g+100g=140g。(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7.(2023年吉林省中考)绘制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温馨提示: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绘制曲线)。
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中图1的坐标纸上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
(2)图2为绘制的硝酸钾溶解度曲线,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3)请根据硝酸钾和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或表中的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答案】(1) ;(2)21(合理即可);(3)硝酸钾/KNO3
【解析】(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1中的数据,使用描点法绘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根据图2为绘制的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21g;(3)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较陡,氯化钠溶解度曲线较平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
8.(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下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将16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取3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碳酸钠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3)海水晒盐是利用 的方法获得晶体。
(4)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不饱和;(2)大于;(3)蒸发结晶;(4)加碳酸钠固体
【解析】(1)据表格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其涵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3g。所以40℃时,将16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2)降温后溶解度减小的多的析出的晶体就多,由表格可知将3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的多,所以析出的多。即析出碳酸钠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故填:大于。(3)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即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得到食盐晶体的。故填:蒸发结晶。(4)据表格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碳酸钠、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等方法,其中增加碳酸钠是最可靠的方法。故填:加碳酸钠固体。
9.(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某同学用氯化钾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分损失忽略不计)。
①A~D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D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答案】(1)36.3;(2)氯化钾/KCl;(3) BCD ;4.5
【解析】(1)由表格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3g。(2)由表格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Cl。(3)①BD中明显有未溶解的KCl晶体,故BD一定为饱和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故50g水可以溶解17gKCl,故A中只溶解了10gKCl,A为不饱和溶液,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故50g水可以溶解20gKCl,C中刚好溶解了20gKCl,故C为饱和溶液。故BCD为饱和溶液。②10℃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5g氯化钾;所以D中析出晶体的质量=10g+10g-15.5g=4.5g。
10.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小宁和小雨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_____g。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二人决定配制80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_____g(计算结果取整数)。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取少量配好的饱和溶液品尝后,小宁认为溶液过甜,小雨仍坚持做最甜的冰棍。于是,二人倒出70g溶液,按如图方案(部分流程省略)分别制作冰棍。
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
A. b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
B. b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
C. 冷却至10℃时,模具c内没有晶体析出
D. 冷却至10℃时,模具f、g内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1)204 (2)54
(3)加热或搅拌等(合理即可) (4)AB
【解析】
(1)由表可知,20℃时,蔗糖溶解度为204g;
(2)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3)配制过程中,能够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或搅拌(增大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等;
(4)A、溶液具有均一性,b和d中蔗糖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和d杯内,溶液的甜度:b=d,符合题意;
B、向d中加入35g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和e杯内,溶液的甜度:b>e,符合题意;
C、模具c内为蔗糖的饱和溶液,冷却至10℃时,蔗糖的溶解度减小,故模具c内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该温度下,35g蔗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35g-23g=12g,故e中溶质质量为:23g,溶剂质量为:12g+35g=47g,1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91g,设该温度下47g水可溶解蔗糖的质量为x,则,x=89.77g大于23g,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冷却至10℃时,模具f、g内均无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1.(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物质相似。
(3)t3℃时,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4)t3℃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解度:B>A>C
②溶剂质量:C>B>A
③溶液质量:B>A>C
④溶质质量分数:B>A>C
【答案】(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C;(3)80;(4)①③/③①
【解析】(1)P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C相似;(3)设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x,则,,所以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0g的A物质,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B>A=C,①错误;②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一定,溶质质量越大,溶剂质量越小,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因此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C>B>A,分别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②正确;③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后,A物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质量:C>B>A,③错误;④降温后,A、B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B大于A,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降温之后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之前C溶解度最小,故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B>A>C,④正确;故选①③。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溶解度、比溶解度大小、看溶解度变化趋势;
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学会解释身边常见的相关现象;
5.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6.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新增);
溶解性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20℃溶解度(g)
S≥10g
1g≤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二)(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二教师版docx、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一教师版docx、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一)(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教师版docx、人教版2024年初中化学下册同步讲义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