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1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1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1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17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19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20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22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1 法不可违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31781/0-173076682525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说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闻链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手!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意见共20条,包括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意见的公布施行,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成效,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5.1法 不 可 违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电影《烈日灼心》中,段奕宏扮演的警察说过这样一段话:“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修养。它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 “法律是人性的低保”,这个形容太贴切了。
①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和方向。
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②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 P48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活动二 法律讲坛
观看视频《违法和犯罪那些事儿》,讨论交流问题:◆根据违法的法律类型违法行为有哪些?◆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违法行为有哪些?◆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是什么?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最,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的处罚。
说一说: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说判别依据。
阅读课本4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问题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归还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情境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以下行为是不是违法,是的话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判断依据是什么?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境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行政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境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刑罚处罚(有期徒刑、罚金)
知识提升: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讨论: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结论: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
民事侵权行为(肖像权)
民事侵权行为(作者的著作权)
课堂笔记— 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①②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笔记—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②③
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
1.法律的作用?P46
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
1.(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刻4个字罚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12万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 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框,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行为规范,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P51相关链接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备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