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卷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上交。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开卷语】同学们,两个月前,你们勇敢地迈出了成长的步伐,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展示吧!
一、基础积累(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liáliàng jìngmì páihuái réncí
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家严”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C.莫怀戚的《散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写散步这件小事,表达出浓郁温馨的亲情。
D.《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于漪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抒发了对自然、祖国及文学的热爱之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名词很常见,如“老师”“水稻”“上午”“明白”。
B.“聪慧/聪颖”“安静/寂静”“温暖/暖和”,这三组都是同义词。
C.汉语中有些词语带感情色彩,如“勇敢”“谦逊”“傲慢”“豁达”都是褒义词。
D.“雨后的古镇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好像”“仿佛”等比喻词。
4.皋城初中七(1)班拟于11月5日在多功能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交流研讨会,邀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班委会委托你去邀请王校长来参加活动,你会怎么说?(4分)
(2)下面是班委会确定的交流会实施方案,请你将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
5.名著阅读积累。(6分)
读完《朝花夕拾》后,班级拟开展以“细数朝花夕拾感”为主题的分享活动,小语绘制了“鲁迅也有朋友圈”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忙补充完整,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1) , 理由:
(2) , 理由:
6.请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经典诗文,是历史的画卷,是情感的寄托,是智慧的结晶。“(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带你领略恢弘阔大的江面壮景;“夜发清溪向三峡,
(2) ”(李白《峨眉山月歌》)让你感受诗仙深沉的挚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3)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弥漫着剪不断的思乡愁;“ (4) , ” (诸葛亮《诫子书》)教导我们只有淡泊宁静方能立志达远; “ (5) ,
”(《十二章》)启发我们要好学乐学。
二、阅读理解(5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7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7.诗歌以“杨花”“子规”起笔,既指明时令,又富有象征意义。结合诗句分析。(4分)
8.小语和小文读了这首诗后进行了如下讨论,请你帮小文完成对话。(3分)
小语:“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是诗词作品中的点睛之笔。你觉得这首诗中的“诗眼”是哪个关键词?
小文:我觉得是(1) ,这个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宋代·朱熹《司马光好学》)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下帷:典故。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③迫:等到。④倍:通“背”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不亦说乎 ( ) (2)不逾矩( )
(3)患记问不若人( ) (4)迨能倍诵乃止 ( )
11.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2.下面是小语读了甲乙两文后整理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助完善表格。(5分)
(三)小语对下面这篇文章进行了批注式阅读,请你一起完成13——15题。(1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7分)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节选)
①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②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吗?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③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可惜人耳听不到。春雨的歌声低于 20 赫兹。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 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吗?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④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眯着。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
⑤春雨拍打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依然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下大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16.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
18.请为第④段选择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你会选择下面哪种类型?为什么?(5分)
A.轻松欢快 B.低缓急促
19.如果你想把这篇文章送给下列选项中的一人,你会送给谁?请结合文章主题及人物经历说说理由。(5分)
A.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B.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三、写作(70分,其中含书写10分)
20.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作文。(60分)
“做自己的光/别害怕勇敢后会怎样/至少那些岁月不会遗忘/做自己的光/不畏惧失败和绝望/你看路上行人走得勿忙/脚下是自己的模样……”(选自《做自己的光》歌词)
请以“做自己的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1.本试卷设书写项10分,由阅卷组安排专人根据全卷书写质量和卷面整洁程度酌情给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4分)嘹亮 静谧 徘徊 仁慈
2.(2分)B
3.(2分)B
4.(共6分)
(1)(4分)王校长,您好。我是七(1)班的学生代表,我们班将于11月5日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交流会研讨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的活动,我们全班同学都期待您大驾光临呢。(意对即可)
(2)(2分)示例:①展示个人风采②搜集交友之道
5.(共6分)
(1)(3分)藤野先生,理由: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彰显了先生的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大爱。先生不仅教会我知识,并且像朋友一样关心我,当我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先生感到惋惜并赠予我照片。(意对即可)
(2)(3分)范爱农,理由: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都有接触,范爱农在革命前对黑暗社会不满,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鲁迅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充满同情和悼念。(意对即可)
6.(共10分)
(1)潮平两岸阔(2分)(2)思君不见下渝州(2分)(3)一夜征人尽望乡(2分)(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分)
7.(4分)“杨花”即为柳絮,柳,留也,飘零不定,象征友人漂泊不定的遭遇。(2分)“子规”即布谷鸟,叫声凄苦悲伤,象征内心的悲苦。(2分)(意对即可)
8.(3分)(1)(1分)愁/愁心;(2)(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不满,对友人路途的担忧,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伤感。(意对即可)
9.(2分)或/ 中 夜 /不 寝 时
10.(4分)(1)同“悦”,愉快 (2)越过 (3)担心 (4)才
11.(共4分)
(1)(2分)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
(2)(2分)吟咏这些文章,想想它们的意思,收获就很多了。
12.(共5分)
(1)(1分)勤奋刻苦
(2)(2分)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目不窥园、废寝忘食、闻鸡起舞等
(3)(2分)及时巩固、学思结合(学习中要善于思考)。(意对即可)
13.(3分)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豆汁儿是北京的特色食物;引出下文对豆汁儿的介绍,同时点题。(意对即可)
14.(4分)运用了夸张和反问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都敢吃的个性,为下文喝豆汁儿做铺垫。引用俗语,语言生活化,直白质朴,风趣幽默。(意对即可)
15.(4分)写了保定老乡开玩笑只要免费咸菜的事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北京人的淳朴,让读者感受到极富情趣北京气息。(意对即可)
16.(2分)(1)(1分)屋子的玻璃上(2)(1分)人们的身上
17.(5分)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草比作琴弦和儿童的头发,写出了青草的细密、生长速度之快,表现了青草富有生机与活力,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滋润,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18.(5分)选B。文中提到“他们慌张奔跑”“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这些人慌乱奔走”可以看出行人对于雨的到来并不欣喜,只想着赶紧躲雨,所以要配上稍急促的音乐来表现人们急切躲雨的心情。从文中“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可见人们面对春雨的滋润较为麻木,雨水试图唤醒冷漠的行人,所以配上低缓的音乐表达作者的无奈与期盼。(意对即可)
19.(5分)示例1:我选择A,文中的雨水是活泼灵动的,在雨水的滋润下,花草树木都充满生机。同时,雨水试图将生机带给冷漠的行人,也反映出作者想借此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激情,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而史铁生经历了人生的低谷,自从他瘫痪后对生活便失去了信心。相信文中的春雨可以唤醒史铁生对生活的希望,“好好活下去”。(意对即可)
示例2:我选择B,文中的雨水是活泼灵动的,在雨水的滋润下,花草树木都充满生机。同时,雨水试图将生机带给冷漠的行人,也反映出作者想借此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激情,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而海伦·凯勒面对生活的不顺,在沙利文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了“爱的光明”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信心。这与文中所表达的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主题相符。(意对即可)
(60分)略。
(10分)略。
任务
活动名称
活动环节
“有朋自远方来”交流会
活动一:探讨交友之道
②
交流对交友之道的看法
讨论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活动二:①
组织自我风采展示活动
设计制作邀请卡
拟写发言提纲
活动三:寻觅知已好友
概括交友关键词
写寻友启事
摘抄
赏析
总结拓展
独下帷绝编
此句表现了司马光
的品质。
体现这种品质的成语还有(2)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迨能倍诵乃止。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学习方法。
甲乙两文有共同的学习方
法:(3)
豆汁儿
汪曾祺
①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②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③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④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京剧《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⑤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
⑥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园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⑦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⑧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⑨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13.简洁的开头,作用却不小: 。(3分)
14.第③段画线句语言真有特色: 。(4分)
15.第⑦段看似和豆汁儿关联不大,实则不然:
。
(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课文原句填空,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收集手抄报素材,品读文学经典,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课文原句填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