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想象的概述,幼儿想象的分类,幼儿想象的发展阶段,幼儿想象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第二章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想象的概念、想象的分类、幼儿想象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依据。同时《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指出,要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讲解本节课内容时要注意实物展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探究方法、巩固知识、拓展思路、力求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借助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等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性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想象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幼儿想象的特点;
2.能够针对幼儿想象的特点,处理相关实际问题,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了解幼儿特点的基础上,充满爱心的教育引导幼儿,培养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学习重难点
1.幼儿想象的特点;
2.能初步运用想象理论分析幼儿的想象行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投影仪、儿童画等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儿童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图片,这张图片是谁?跟真正的猴子一样吗?
通过观察图片,尝试总结出想象的概念。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堂新知。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想象的概述
1.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材料是头脑中已经保存了的表象。
2.表象是个体早先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的图像,是儿童知识的主要内容。视觉表象是最鲜明、最多样和最灵活的图像记忆,也是想象的主要材料。
想象是幼儿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二、幼儿想象的分类
1、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下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
看到白云,想到像小狗;听到歌曲,想到电视或者电影。
(2)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创作文学和艺术作品之前的构思;组织一次活动前的策划。
2、按照内容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创造性: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读《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头脑中出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形象。
(2)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做梦是属于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
试分析《西游记》一书,是有意想象还是无意想象?
请分析,电视剧里的美猴王形象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原著里面的孙悟空形象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
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想象的几大类型。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阶段
1.儿童想象的最初表现在2周岁左右。
例如:喂娃娃吃饭。呜呜开汽车。
2.幼儿活动中出现创造性想象是在3—6岁左右。
例如:制定游戏规则,分配游戏角色。
四、幼儿想象的特点
总趋势:
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与童年期儿童相比,幼儿想象的几个特点:
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2.不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幼儿言语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情节和特征往往加以夸大。
3.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本身。
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知识点补充——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
2.在语言、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想象;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5.尊重儿童的想象,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6.引导幼儿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师生互动:
幻想是想象吗?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
积极幻想: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能实现的想象。
消极幻想:不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例如:长生不老。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课堂练习:
案例一
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广州了的情况,他也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星期天去哪儿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玩得真高兴。".
试分析该案例体现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
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将如何处理?
案例二
一个刚5岁的孩子从其他园转来不久,老师发现他非常抗拒上课,一要上课就马上说自己肚子疼。但如果没有让他离开上课的地方,老师会发现实际上他对课程还是很感兴趣。
老师跟孩子商量:“老师办公室里没有床,只有沙发,你要不要躺在沙发上试一会儿,看能不能好,这样你就不用回去了。如果你一定要回家,我只能把你锁在你自己的卧室里,因为卧室里只有一张床,是比较安全的。”孩子听了,想了想,说:“那算了,我在这沙发上躺一躺,肚子也能好。”
老师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一、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二、幼儿想象的发展和特点
作业:
1.完成本节课后练习题;
2.整理本节课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
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重视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界限这一年龄特征?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的概述
1.想象的概念
2.想象的分类
二、幼儿想象的发展
1.幼儿想象的发展过程
2.幼儿想象的特点
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想象力的培养上,结合具体实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大家讨论分析得出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带给学生:我们要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正确处理幼儿出现的相关问题,要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对待孩子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概述(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过程的分类,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四节幼儿的自我意识(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气质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