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感知觉的概述,感觉与知觉的作用,感觉与知觉的种类,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第二章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主要内容是讲解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幼儿来到这个世界,首先就是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开端,没有感知觉发展,也就谈不上心理的发展。所以幼儿感知觉发展在《幼儿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由浅入深,由理论阐释到实践指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好本章内容对学生实际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1.本节知识点内容特别多,感知觉又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2.学生有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储备,对问题的理解上面大有进步;
3.根据幼师班学生的性别和性格特点,可以适当运用实践操作法进行新授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
2.了解感知觉的种类及发展顺序;
3.掌握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重点掌握肤觉、前庭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4.引导学生认识感知觉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重难点
1.感觉与知觉二者的联系;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案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感觉教育”的有关知识点、各种图形和颜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出示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照片及他的“感观教育”
由他的“感观教育”理论抛出问题:
什么叫“感观教育”?
为什么蒙特梭利提出幼儿的教育从感知觉开始?
观看图片进行小组内的问题讨论。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初步了解感知觉的重要性。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感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事物全貌)的反映。
联系: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二、感觉与知觉的作用
1.感觉是认识的开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知道身体内部的状况与变化,而且还能够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感觉剥夺实验)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克斯顿(B e x t n)等人于l 9 5 4年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就将被试的感觉基本剥夺了。
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补充)
1.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总结:
肤觉:触觉、温觉、痛觉
前庭觉:负责运动、平衡;
嗅觉、味觉:妈妈的奶水气味、甜味,无盐低糖;
听觉:声音、音乐,音乐律动,保护;
视觉: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形状知觉
观看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并与同桌进行现场的感觉剥夺体验并描述感觉被剥夺后的感受。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被剥夺后的感受。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四)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按照感官发展顺序)
1.肤觉:
(1)触觉:皮肤受到刺激引起的感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小游戏:同桌相互握手,体会自己手上的感觉
“巴宾斯基反射”:用指尖在新生儿的脚底外侧从后往前轻轻划一下,就能看到他的大脚趾向上,其余四趾向下,呈扇形张开,这是由触觉引起的反射,
作用:能检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水平 。
(2)痛觉: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新生儿的痛觉发展迅速,个体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敏感。
痛觉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个体感觉到疼痛,会马上避免所处疼痛的情境。
(3)温觉: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肤觉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2.前庭觉:
(1)身体晃动 耳朵内的淋巴液晃动 身体对平衡和运动的感觉。
(2)婴幼儿的前庭觉:胚胎第三周,前庭器官就开始发挥作用。
(3)作用: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吮吸。
3.嗅觉、味觉
嗅觉:
(1)鼻腔内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的反应。
(2)婴儿嗅觉的发展:
6个月后的胎儿,其嗅细胞能接受嗅觉刺激;
新生儿能辨别出香水的味道;
新生儿能辨别出母亲的味道。
(3)嗅觉的适应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味觉:
(1)口腔中的味蕾对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刺激产生的反应。
(2)婴幼儿味觉的发展:
4个月胎儿,接受味觉刺激;
新生儿对味觉敏感,偏好甜味;
味觉偏好对于新生儿的食物选择很重要。
(3)补充:人的舌头能辨别甜(舌尖)、咸(舌中)、苦(舌根)、酸(舌头两边)
4.听觉
(1)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所产生的反应。
(2)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20周的胎儿具备听力;
8个月胎儿对低音感受能力强;
出生3天的新生儿对母亲声音的偏好。
(3)补充:(声音掩蔽)
在安静的房间里能听到小声说话,
在嘈杂的房间里,不能听到小声说话。
5.视觉
(1)可见光作用于眼睛视网膜产生的感觉
(2)新生儿视觉发展的趋势:
出生后第2——3周内,不容易达到双眼协调;
出生后2个月:视觉集中现象较明显;
3个月婴儿注视近处物体;
5——6个月婴儿注视较远处物体。
(3)婴儿视觉的作用:有助于探索环境,形成双眼对视.
(4)视敏度:
个体从一定距离外感知两个临界点的能力。
新生儿视敏度的发展:
新生儿的视敏度是成人的1\60;
3个月开始对物体聚焦;
2岁时,视敏度接近成人。
(5)婴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3——4个月的幼儿开始分辨色彩与非色彩;
5——7岁的幼儿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视觉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强。
同桌用力握手,使劲掐,体会掐与被掐的感觉。
用手触摸桌子和同学的额头,哪种温度更低?
游戏:闻一闻墨水的气味
理解痛觉。
理解温觉。
理解嗅觉。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课堂练习(一)
个体感觉的发展的顺序是
A.前庭觉一肤觉一味觉一听觉一视觉
B.味觉一前庭觉一肤觉一视觉一听觉
C.肤觉一前庭觉一味觉一听觉一视觉
D.肤觉一前庭觉一味觉一视觉一听觉
探究问题(二)
什么叫视知觉,视知觉的功能有哪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总结:
一、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二、感觉与知觉的作用
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
四、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肤觉
2.前庭觉
3.嗅觉、味觉
4.听觉
5.视觉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整理本节课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
一、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感觉:个别属性
知觉;整体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作用
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
四、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肤觉
前庭觉
婴儿感知觉
嗅觉、味觉
听觉
视觉
教学反思
由于本章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增多,比较直观,学生学习起来有热情,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兴趣层面,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观察能力,这是作为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概述(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过程的分类,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三节幼儿的性格(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性格的概述,幼儿性格的特点, 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气质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