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依据《新纲要》的理念: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就开始形成了。抓住这一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即符合新纲要精神,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为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本节课将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开始聊心理话题,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现代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优越,而越来越缺乏满足感,常常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没有得到满足而无理取闹。随着他们心中负面情绪的堆积而产生心理问题。在幼儿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尝试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和健康。本章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2.掌握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其影响因素;
3.热爱孩子,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
学习重难点
如何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案等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案例导入:
孤独的强强
6岁的强强因爸爸被捕入狱而性格偏异,为了让幼儿园配合教育好强强,强强妈妈将此事告诉了强强的带班老师李某。谁料,李某对经常打人的强强十分讨厌,不仅不配合强强妈妈教育强强,反而经常对强强冷嘲热讽,并将强强爸爸入狱的事情告诉全班儿童,致使全班儿童疏远强强,常说强强是个大坏蛋。强强性格由此变得更加怪异,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阅读案例进行思考,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通过视频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关话题。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均衡发展过程,是个性结构的和谐状态。
一、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1.有充分的完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
3.生活的目标符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即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情绪表达适当并能控制情绪;
9.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准则的前提下,能努力使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适当满足。
运用你已有的心理学知识,逐条分析一下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学含义。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长牙十会走)
动作常模一一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志。
(注意:常模,只是一个发展水平的平均数,绝对不是发展标准。)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4岁儿童出现了情境化语言。
最极端的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患儿的身上。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象征性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结构性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角色游戏和社会性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5.年龄特征明显
儿童的年龄特征总体上是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热情率真、投入。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许多心理学家把智力定义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维护婴幼儿身体健康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二)家庭教养方式
1.四种教养方式(补充):
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冷漠型
2.家庭焦虑:当前,家庭教养方式最普遍的问题是溺爱和对儿童期望过高,反映出家长普遍的焦虑心态。
(1)生物性焦虑:关心孩子的人身安全。
(生物性焦虑反映缺乏自信)
(2)成长性焦虑:催赶方式,拔苗助长。
(成长性焦虑反映忽视规律)
(3)目标性焦虑:寄托过高期望,家长完成不了的事,企图通过孩子来实现
(目标性焦虑反映渴望补偿)
社会性焦虑:跟着社会的风气走,没有主见,商业炒作的结果。
(社会性焦虑反映教育的浮躁)
在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表现为保护过度和期望过高。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主要是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大众媒体;
社会文化的质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诱因。
(四)个体因素
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如:抑郁质气质能力弱
小组讨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当前社会家长的四种焦虑(可举例子来阐述)。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好学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后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课堂练习:
1.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充分的( )感。
A.幸福 B.安全 C.自豪 D.成就
2.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能( )地发挥个性。
A.最大限度 B.最小限度 C.适度 D.有限度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一、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5.年龄特征明显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教养方式
生物性焦虑
成长性焦虑
目标性焦虑
社会性焦虑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四)个体因素
作业:
1.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题与练习相关习题。
2.完成本小节课程的堂堂清训练。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一、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5.年龄特征明显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教养方式
生物性焦虑
成长性焦虑
目标性焦虑
社会性焦虑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四)个体因素
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的重点放在后面的心理健康标志和影响因素上面,讲解影响因素时重点掌握四种家庭教养中的焦虑,可举例子说明,重点是让学生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概述(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过程的分类,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四节幼儿的自我意识(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三节幼儿的性格(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性格的概述,幼儿性格的特点, 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