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测试范围,如图是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17章(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医生抽血化验时,常在手臂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鼓起来的血管是(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
2.如图是萌萌同学体检时的血涂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成熟后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图中的③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C.当出现炎症时,细胞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D.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赛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①的血液从心脏流向小鱼尾部,为静脉
B.③血管中血液含氧量比①中含氧量高
C.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
D.应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4.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④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
B.⑨是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C.与⑦相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
D.与⑤相连接的是主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
5.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
A.O型血液B.AB型血液C.A型血液D.RH型血液
6.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A-D表示心脏各腔,①-⑥表示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B.血液按②→①→⑤流动,是肺循环途径
C.血液按③→④→⑥流动,是体循环途径
D.B是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血液运输到全身
7.人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在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B.膀胱C.尿道D.输尿管
8.如图是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去医院做B超时需要憋尿,此时尿液暂时储存在( )
A.①B.②C.③D.④
9.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肾小管发生病变
B.肾小球发生病变
C.入球小动脉发生病变
D.出球小动脉发生病变
10.运动过后会出汗,汗液流到嘴里会感到有咸味,原因是汗液里( )
A.含大量的水B.含少量的无机盐
C.含少量的尿素D.含少量的糖
11.有人觉得榴莲香,有人觉得榴莲臭。不同人产生上述不同感觉的部位都在( )
A.鼻B.舌C.神经D.大脑
12.如图,下列关于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②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
B.①大脑的表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③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D.图中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13.在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通过AI制作、AR实时渲染,我们看到了大熊猫花花教学“八段锦”,“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是中国传统健身法,可强身健体。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14.下图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④所指的结构是( )
A.树突B.神经末梢
C.一条神经D.细胞体
15.如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针刺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B.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被针刺后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⑤
D.若⑥受损,能发生缩手反射,但不能产生痛觉
16.2017年爱眼日的宣传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如图为某宣传板中关于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依次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7.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的世界。下列同学的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小健通过看电视来放松眼睛
B.小壮上学路上边走路边看书
C.小聪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D.小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18.“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人体感受光线刺激和声波刺激的部位分别位于( )
A.角膜和鼓膜B.视网膜和耳蜗
C.脉络膜和鼓膜D.角膜和耳蜗
19.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能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唾液腺B.垂体C.甲状腺D.肾上腺
20.小琪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后,尝试整理了下列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B.青春期性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D.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21.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可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下列都属于躯干骨的是( )
A.胸骨、肋骨、脊柱B.胸骨、脊柱、肱骨
C.胸骨、肋骨、锁骨D.肋骨、脊柱、肩胛骨
22.在正常成年人体内,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
A.骨髓腔B.骨密质C.骨松质D.骨膜
23.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不当会导致身体遭受损伤。下图是一张手部X光片,据图可推测此人发生了( )
A.骨折B.骨裂C.脱臼D.骨增生
24.下图为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投篮时骨骼肌起支点作用
B.骨骼肌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C.图中肱三头肌先舒张再收缩
D.投篮动作仅需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25.从行为的形成过程(获得途径)看,下列与“小鼠走迷宫”相同的是( )
A.候鸟迁徙B.狗拉雪撬C.蜘蛛结网D.春蚕吐丝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6.(10分)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导致水盐平衡失调等引起的。患者可以通过定期血液透析排出体内的废物进行治疗。图一为血液透析示意图,图二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是血液透析机(人工肾)核心部分是一种用膜材料制成的透析器,这种膜材料具有半透性,可代替图二中[ ]_______的作用,可以透析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
(2)根据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推知A管道相当于入球小动脉,B管道相当于_______。
(3)根据图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过程,与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比较,血液透析机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图二中[_______]的作用(填标号)。
(4)尿毒症由于肾功能丧失,可能出现呕吐、腹泻,钠(一种无机盐)丢失过多,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易发生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厌食,重者发生低血压甚至昏迷,说明排尿有_______作用。
(5)下列关于血液透析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流回患者B管道的血液与来自患者A管道的血液,氧气不变
B.半透膜的管道系统有过滤的功能
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流出的透析液成分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6)图二中,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27.(9分)高山滑雪项目将速度与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称作“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高山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听到“嘀嘀嘀”计时声音后迅速出发。“嘀嘀嘀”计时声的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最终听觉在图3中[ ]_______形成。
(2)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危害最大的是图2中的结构[ ]_______,所以平常要注意保护听觉。
(3)由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厉害,运动员会配戴滑雪眼镜,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我们的眼睛通过调节[ ]_______的大小,可以减少眼睛的进光量。
(4)图3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组成其结构A、B、C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的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_______。
28.(6分)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运动活动。课间运动可以调节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预防长时间学习对身体器官的有害影响。如图是在做课间操时人体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会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2)图一是我们课间操活动中的一个屈肘动作,此时骨骼肌②是_______状态。
(3)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关节(图三)起到支点的作用。图三中[3]中的_______和[5 ]_______可以使我们的关节很灵活。
(4)人做屈肘动作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中_______、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参与,还需要在_______系统的支配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详解】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血管壁比较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血管壁比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血管,此类血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极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B正确。
C.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当出现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C正确。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1)如图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2)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在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是静脉血。
【详解】A.①的血液从心脏流向小鱼尾部,为动脉,故A错误。
B.此图表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③静脉血管中为静脉血,①动脉血管中为动脉血,因此,③血管中血液含氧量比①中含氧量低,故B错误。
C.②是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C正确。
D.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故D错误。
4.D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由图可知: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下腔静脉,⑨右心室。
【详解】A.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因此⑤左心室的壁最厚,故A错误。
B.⑨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故B错误。
C.与⑦右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故C错误。
D.与⑤左心室相连接的是主动脉,进行体循环,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故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
【详解】因为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作为输血者和任何血型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是万能输血者,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6.A
【分析】图中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是肺动脉,③是主动脉,④是组织处毛细血管,⑤是肺静脉,⑥是上下腔静脉,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A.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当血液流经①肺部毛细血管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A错误。
B.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血液按②→①→⑤流动,是肺循环途径,故B正确。
C.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血管按③→④→⑥流动,是体循环途径,故C正确。
D.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所以B是左心室,壁最厚,故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A错误。
B.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故B正确。
C.尿道排出尿液,故C错误。
D.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故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详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详解】A.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可能会影响对原尿中有用物质的重吸收,一般不会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A错误。
B.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其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会被滤过到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又没有重吸收作用,进而出现在尿液中,故B正确。
C.入球小动脉发生病变主要影响血液流入肾小球的情况,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C错误。
D.出球小动脉发生病变主要影响肾小球滤过后血液的流出情况,一般也不会使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细胞代谢终产物可以经皮肤以汗液的成分排出,汗液中含有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不含有糖。
【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汗液流到嘴里会感到有咸味,说明汗液里含有无机盐,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动物不具有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
【详解】A.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的嗅黏膜,感觉不是在鼻产生的,A错误。
B.味觉感受器位于舌表面,舌不能产生感觉,B错误。
C.神经的作用是传导兴奋,不能产生感觉,C错误。
D.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故不同感受主要是大脑皮层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12.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图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
【详解】A.图中②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
B.图中①的表面是大脑皮层是最高司令部,这里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
C.图中③脑干中有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C正确。
D.脑(包括①大脑、②小脑和③脑干)和脊髓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A.大脑主要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大脑主要是进行高级神经活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无关,故A错误。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练习八段锦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故B正确。
C.脑干主要调节基本生命活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无关,故C错误。
D.脊髓主要进行反射和传导,与维持身体平衡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由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突起、④神经末梢。
【详解】A.④不是树突,树突一般在细胞体附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④位于轴突末端,是神经末梢,故B正确。
C.一条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④不是一条神经,故C错误。
D.④不是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等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观图可知: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⑥上行传导纤维束,⑦下行传导纤维束,⑧大脑。
【详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才能产生感觉,因此先缩回手后感觉到疼痛,故A正确。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故B正确。
C.被针刺后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⑧大脑皮层,故C错误。
D.若⑥受损,反射弧完整,依然能发生缩手反射,但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不能产生痛觉,故D正确。
故选C。
16.B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分别是甲、丁,B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详解】A.保护视力的行为应包括合理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定期做眼保健操。看电视并不能放松眼睛,反而可能导致眼疲劳,故A错误。
B.边走路边看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故B错误。
C.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故C正确。
D.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光线不足,容易损害视力,故D错误。
故选C。
18.B
【分析】(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详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故人体感受光线刺激和声波刺激的部位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A
【分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都属于内分泌腺。唾液腺有导管,分泌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属于外分泌腺。
【详解】A.唾液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不属于内分泌腺,故A正确。
B.垂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属于内分泌腺,故B错误。
C.甲状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属于内分泌腺,故C错误。
D.肾上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属于内分泌腺,故D错误。
故选A。
20.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甲亢是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A正确。
BC.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B错误,C正确。
D.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D正确。
故选B。
21.A
【分析】人体的骨有很多块,骨之间以骨连结的形式构成骨骼,按头、躯干、四肢部位的不同骨骼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详解】成人骨共206块,按在体内所处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躯干骨包括脊柱、胸骨和肋骨,共51块,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共126块,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C
【分析】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但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骨松质内,继续保持造血功能。
【详解】A.在成年人体内,骨髓腔中的骨髓主要是黄骨髓,黄骨髓主要功能是储存脂肪,并不具有造血功能。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失血过多,黄骨髓可以转化为红骨髓,重新具有造血功能。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腔并不直接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A不符合题意。
B.骨密质是骨骼的主要承重部分,它坚硬而密集,主要成分是钙化的胶原纤维。骨密质中并不包含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C符合题意。
D.骨膜是紧贴在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但骨膜本身并不包含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分析】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脱臼现象的发生。
【详解】在X光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的轮廓和结构。对于本题中的X光片,我们注意到在手指的某个关节处,原本应该紧密相连的两块骨头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缝隙,这表明这两块骨头之间的连接已经发生了错位,即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这种情况称之为脱臼,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多个系统的配合。
【详解】A.投篮时关节起支点作用,故A错误。
B.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故B错误。
C.双手投篮时,开始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后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故C正确。
D.投篮动作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故D错误。
故选C。
25.B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小鼠走迷宫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详解】A.候鸟迁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错误。
B.狗拉雪撬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B正确。
C.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错误。
D.春蚕吐丝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6.(1)3肾小球
(2)出球小动脉
(3)滤过作用重吸收 6
(4)调节体内无机盐和水的平衡
(5)C
(6)尿素无机盐
【分析】图一中:A表示肾动脉,B表示肾静脉。图二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毛细血管,6肾小管。
【详解】(1)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半透膜相当于3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肾小球)。
(2)结合题图可知,血液透析机称为人工肾,由此推知A管道相当于入球小动脉,B管道相当于出球小动脉。
(3)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其他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健康人的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最后形成尿液。与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比较,血液透析机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图二中6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A.血液透析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流回患者B管道的血液与来自患者A管道的血液,氧气不变,A正确。
B.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半透膜的管道系统有过滤的功能,B正确。
CD.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如尿素等含氮废物,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D正确。
故选C。
(6)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其他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健康人的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最后形成尿液。因此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是尿素和无机盐。
27.(1)a→b→d A
(2)a鼓膜
(3)③瞳孔
(4)神经元/神经细胞 C脑干
【分析】题图1中,①睫状体,②虹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角膜,⑥巩膜,⑦脉络膜,⑧视网膜,⑨视神经,⑩玻璃体。
题图2中,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
题图3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详解】(1)在高山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听到“嘀嘀嘀”计时声音后迅速出发。这一过程中,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图2结构中的a鼓膜,引起a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b听小骨的放大传到内耳,然后刺激的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耳机会持续对耳膜造成震动,故危害最大是图2中的结构a鼓膜。
(3)在雪地上,由于阳光反射很厉害,运动员会配戴滑雪眼镜来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我们的眼睛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适应不同的光线环境。瞳孔位于虹膜中央(对应图1中的②),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光量,保护视网膜不受损伤;在弱光下,瞳孔则会扩大以增加进光量,使我们能够看清物体。因此,在雪地上配戴滑雪眼镜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瞳孔大小,减少眼睛的进光量。
(4)图3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组成其结构A、B、C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的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C脑干,所以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
28.(1)学习/后天性
(2)收缩
(3)滑液关节软骨
(4)骨神经
【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图一中①肱三头肌,②肱二头肌;图二中③肌腱,④肌腹;图三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详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因此,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会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如屈肘时②肱二头肌收缩,①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3关节腔是由2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5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江苏生物专用,苏科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人体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