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全国通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8 青藏高原变暖放大效应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8 青藏高原变暖放大效应 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配套题目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原变暖放大效应是指高原地面气温升温幅度高于中国、同纬度地区以及全球平均水平的现象。高原变暖放大效应现象在过往研究中已有提及,如不少学者通过地面观测台站、遥感卫星以及气候多模式等多源数据集分析表明高原20世纪后半叶的变暖(20世纪50年代初)要早于北半球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变暖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变暖的趋势与海拔密切相关,且高原的升温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海拔依赖型变暖(Elevatin dependent warming)是指变暖速率随着海拔的增加而系统性变化的空间模态和物理现象。虽然高原变暖放大效应达成共识,但其是否有海拔依赖型变暖存在学术争议。前人研究表明与高原周围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台站气候变暖更明显,且更高海拔的地区日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更大,且在冬季和春季较明显,并通过数值模拟得以证实。从气候多模式输出得出海拔依赖型变暖可能会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气候下持续增强,该机制可用来解释高海拔地区冰芯重建的快速变暖。基于2000—2006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所得的高原气温趋势与地表观测的趋势一致,在高原海拔3000~5000m之间存在海拔依赖型变暖,但在海拔5000m以上此现象不明显。基于WRF模式模拟发现两种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下2016—2035年和2080—2100年高原最大变暖速率出现在海拔5000m附近,其以上不存在海拔依赖型变暖特征。最新的研究集成了高原的地面观测台站、MODIS遥感卫星地表温度、6套再分析资料以及21个CMIP5模式模拟气温数据等,对高原海拔依赖型变暖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指出了由于高原观测数据缺乏以及再分析、模式资料应用的偏差,高原存在正、负以及不显著海拔依赖型变暖,其空间模态和物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等问题。同时研究揭示了冰/雪-反照率反馈、云反馈、水汽反馈、气溶胶反馈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臭氧和植被变化等热力、动力及生物物理机制等在诠释高原海拔依赖型变暖上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图13),给出了控制高原海拔依赖型变暖的主要物理机制还未达成共识的原因。
高原西部资料缺乏特别是海拔5000m以上的观测十分有限,该地区气候变化(比如变暖特征、趋势幅度、年际和年代际特征等)的研究较少,高原变暖放大效应及海拔依赖型变暖现象及其具体物理机制在高原西部地区缺乏研究,该领域将会是高原大气圈和冰冻圈相互作用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图13 高原变暖放大效应和海拔依赖性变暖的物理机制示意图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4·陕西咸阳·三模)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地表增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冰川融化、降水强度、降水量、土壤解冻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原河流沙量。下面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区域,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上游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右上图中代表雅鲁藏布江上游降水强度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层对高原冬季增暖贡献较强B.水汽对高原冬季的增暖贡献较弱
C.冰川融化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弱D.地表反射率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强
3.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没有北极地区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地势B.海洋洋流C.大气环流D.地表反射率
【答案】1.A 2.B 3.D
【解析】1.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来源明显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因此上游降水强度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最大,读图可知,①贡献最大,A正确;由于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也会加重水土流失,贡献率仅次于降水强度,②是降水量,土壤解冻使得土质更疏松,易被侵蚀,③是土壤解冻,④是冰川融化,BCD错误,故选A。
2.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因此云层对高原冬季增暖贡献较弱,A错误;冬季降水较少,水汽不足,水汽对高原冬季的增暖贡献较弱,B正确;夏季冰川融化增多,地表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因此冰川融化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强,地表反射率对高原夏季增暖贡献较弱,CD错误,故选B。
3.北极地区海冰覆盖范围广,面积大,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地区海冰融化面积大,地表反射率明显降低,增暖放大现象强,而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北极地区,因此气候变暖之后冰雪融化面积占比较小,地表反射率变化较小,青藏高原增暖放大现象没有北极地区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表反射率的变化,D正确,气候变暖对地形地势、海洋洋流、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极放大效应:全球变暖导致升温,海冰反射率正反馈。 冰雪对于太阳辐射是具有反射作用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下垫面水域扩大,海冰的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使海水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对近地面大气的加热作用随之增强,导致近地面升温。更暖的气温使得海冰进一步减少, 从而形成了海冰—反射率正反馈,如此反复加速了北极的升温速度。
二、综合题
4.(202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地表增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强度、降水量、冻土、冰川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原河流的含沙量。冰川底部温度通常较高,冰川融水沿着底部空隙流动,可将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输送到冰川末端。冻土层不断冻结融化会造成土体疏松,进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区域,图2为雅鲁藏布江上游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
(1)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影响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的原因。
(2)推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3)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水的浑浊程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试从冰川作用角度,做出合理解释。
(4)说明冻土变化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5)青藏高原水文站稀少,获取的河流输沙量数据有限,但科研人员不赞成大量增加水文站数量。请说明科研人员不赞成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温度较低:气候变暖使冰川萎缩、积雪融化,裸露地面和地表水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度升高;冰雪面积持续缩小,温度将继续升高。
(2)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雨(降)水侵蚀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3)冰川运动过程中,对两侧和底部基岩不断侵蚀,产生大量碎屑,被冰川融水搬运至冰川末端:白天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增加,携带较多泥沙(碎屑)进入河流,河水浑浊度高:夜晚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和径流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水浑浊度低。
(4)随气温(的季节和昼夜)变化,冻土不断冻结、融化,导致土体疏松,易被侵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增暖放大),冻土解冻天数增加,(解冻的)松散土层加剧地表侵蚀,河流含沙量增大。
(5)青藏高原地质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建设和维护水文站的难度大、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川作用、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影响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的原因如下: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大,冰雪的反照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吸收作用弱,地表温度较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冰川面积萎缩、积雪融化,裸露地面和地表水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度升高;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冰雪面积持续缩小,温度将继续升高;因此,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
(2)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和山地降水明显增加,且降水强度增大;
河流含沙量的变化为:随着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大,降水冲刷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现象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3)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水的浑浊程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是由于昼夜温差大所导致。而浑浊物的来源,主要源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两侧和底部基岩不断侵蚀,产生大量碎屑,且碎屑物被冰川融水搬运至冰川末端;白天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升温快,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增加,携带较多泥沙(碎屑)进入河流,河水浑浊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和径流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水浑浊度低。
(4)该地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季节变化明显,随气温变化,冻土不断冻结、融化,导致土体疏松,易被侵蚀;全球变暖,冻土解冻天数增加,冻土融化,松散土层加剧地表侵蚀,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5)从青藏高原本身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及建设维护成本的角度考虑。青藏高原地质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冻土广布),交通不便,建设和维护水文站的难度大、成本高;该区域本身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大量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8 综合提升练8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8 微专题16 市场竞争力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8 微专题15 农田覆盖技术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