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全国通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0 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0 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配套题目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藏高原热力驱动在高原与“亚洲水塔”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高原上空的热源驱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耦合”机制,实现了高原水汽爬升以及远距离的多尺度水汽输送强“汇合”效应,并形成了青藏高原热力驱动以及其自激反馈的动力系统。全球尺度的大气水分循环构成一个持续的青藏高原“亚洲水塔”、“供水源”与“存储池”。
此外,青藏高原本身存在着大量冰川、积雪与湖泊,起到了“存储池”的效应,高原上的河流可作为高原水循环的“输水管”,通过高原上空大气水汽输送通道,进而影响到全球的水环境。其构成了西风与季风背景下青藏高原为核心区的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亚洲水塔”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图21)。
高原与全球大气水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互反馈作用。这一陆地-海洋-大气能量与水分交换机制可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地球大气水分循环图像。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水塔”,其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过程对全球自然和气候环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19 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形”影响关键区
图20 青藏高原热源结构影响及其动力效应
图21 青藏高原“亚洲水塔”陆地—海洋—大气过程水分循环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4·广东广州·一模)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湖泊众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下图示意1990—2020年青藏高原大于1km²的湖泊总面积和湖泊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1990年相比,推测1995年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和数量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融水较少B.降水量较少C.冻土范围较大D.蒸发量较大
2.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短期内带来的影响是( )
A.“亚洲水塔”总水量会明显增加B.加速了与区外的水循环
C.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明显增加D.青藏高原气候更加暖干
【答案】1.B 2.B
【解析】1.据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与1990年相比,1995年气候变化较小或趋势为变暖,冰川融水变化不大或较多,A错误;降水量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是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和数量均较小的主要原因,B正确;冰川融水较少可能是气候变暖或降雪减少,冻土和蒸发的变化特点无法推测,且冻土和蒸发对湖泊的影响均小于湖泊水源补给,故CD错误。故选B。
2.据图可知,1990-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和湖泊数量均增加,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使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加快,加速了与区外的水循环,B正确;湖泊补给河流水量增加,河流流速增加,“亚洲水塔”总水量会减小,A错误;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变化较小,C错误;水量增加,青藏高原气候更加暖湿,D错误。故选B。
【点睛】亚洲水塔一般指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19-20高三·全国·开学考试)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高山地区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冰川分布最广泛的地区,又被称为“第三极”,它也是亚洲十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因此亦有“亚洲水塔”之称。近年来,“亚洲水塔”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原因主要是
①冰川广布 ②海拔高 ③水资源利用难度小 ④环境承载力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亚洲水塔”正面临的巨大挑战最可能是
A.人口剧增 B.污染加剧 C.冰川加速融化 D.利用率低
【答案】3.A 4.C
【分析】本题组以青藏高原冰川为基础考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试题难度较易。
3.“水塔”是用于储水和配水的高耸结构,因此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得名与水资源的数量和其海拔高关系最大;青藏高原为高海拔冰川,水资源的利用难度大;环境脆弱,承载力小;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加剧,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对其产生的挑战最大,C对;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很小,人口增长缓慢,经济落后,污染较轻,A、B错误;青藏高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虽是事实,但不是其主要挑战,D错误。综上所述,选C。
【点睛】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但喜玛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总体有暖干化趋势。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遏止气候变暖的话,最早2035年,亚洲水塔的冰川将有可能全部消失,亚洲十几亿人口的淡水资源将会受到威胁。只有全世界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冰川快速退缩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这样才能使亚洲数亿人口免受断水之忧。
二、多选题
(2020·江苏·模拟预测)地球上基于高山冰川—积雪—冻土等的水系统被形象称为“水塔”,青藏高原是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2019年12月18日发布的青藏科考最新成果表明: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最脆弱和风险最大的水塔;作为全球变暖最强烈地区之一,亚洲水塔升温速率约是全球平均的2倍,气候变暖变湿正引起亚洲水塔的失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亚洲水塔
A.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B.水资源主要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
C.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D.是亚欧大陆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
6.全球气候变暖变湿引起亚洲水塔失衡的主要表现有
A.青藏高原湖泊的水量可能会增加B.亚洲水塔的冰川加速扩张
C.冰川径流增加,冰崩等灾害多发D.仅对青藏高原的水热等产生影响
【答案】5.BC 6.AC
【解析】5.亚洲水塔海拔高,这里的水资源多以固态形式存在;该地处于大陆内部,参与了陆地内循环,但该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多能入海,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南极地区,亚欧大陆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
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亚洲水塔冰川融化量增大,其中许多冰川融水可能会汇入高原湖泊,使湖泊水量增加;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川径流增加,冰崩等灾害多发;亚洲水塔失衡也将引起亚洲季风的改变,从而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环境。
三、综合题
7.(23-24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活动层和永冻层,活动层具有夏季单向融化、冬季双向冻结的特征。活动层及其变化对地一气间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地貌形态、生态系统、寒区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等都有重要影响。三江源位于“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三江源地区。1961—2020年,三江源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显著增大,气候不稳定性增强。下图示意三江源区国家公园冻土分布。
(1)描述三江源区各类冻土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判断近年来三江源区冻土层可能发生的变化。
(3)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区地表植被生长季呈缩短的趋势。请说明原因。
【答案】(1)多年冻土的面积大于季节冻土;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季节冻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长江源园区全部为多年冻土,澜沧江源园区以多年冻土为主,黄河源园区以季节冻土为主。
(2)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缩小;活动层的厚度增大;季节冻土冻结的时间缩短。
(3)受气候变暖影响,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增大,永冻层深度变深,使得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水分的供应减少,抑制了三江源区短根系植被的水分给养,从而使多年冻土区地表植被生长季缩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就不同类型的冻土的面积大小而言,多年冻土的面积大于季节冻土;就各类型冻土的分布而言,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季节冻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从河流源区的角度来看,长江源园区全部为多年冻土,澜沧江源园区以多年冻土为主,黄河源园区以季节冻土为主。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气温升高,使得不同类型冻土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水平尺度来看,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缩小;从垂直方向来看,随着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从冻结时间的角度来看,气温升高,季节冻土封冻的日期推后,解冻的日期提前,季节冻土层冻结的时间缩短。
(3)受气候变暖影响,活动层及其变化对地-气间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等影响较大。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增大,永冻层深度变深,冻土的这种变化影响了水文过程,使得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表层土壤由于水分的下渗,使得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下降,土壤水分的供应减少,多年冻土区地表植被生长环境的水分条件变差,生长季缩短。
8.(22-23高一下·湖南长沙·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受此影响,青藏高原面和周边大气形成了热力运动,促进了青藏高原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亚洲水塔”之称。下图为青藏高原剖面图。
(1)结合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气温高的原因。
(2)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日较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亚洲水塔”的水源主要来自夏季降水,请分析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农作物的产量高。
(3)青藏高原夏季由于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降水较多。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高原季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注意问的是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从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青藏高原的白天气温高,日照强,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到了夜间,因为气温低,所以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这样会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综上所述,青藏高原的日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青藏高原夏季由于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青藏高原会盛行上升气流,在气流上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非常容易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较多。
9.(24-25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澜沧江(湄公河)和恒河等,其河流水资源为全世界近40%的人口供给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其隆起大地形是一个伸展到自由大气(指空气运动不受地表摩擦影响的大气)的巨大“热源柱”,使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自由大气高出4℃—10℃,其“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对全球能量、水分循环有重要作用。图是青藏高原作为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水文循环作用的示意图。
(1)说明青藏高原隆起的高架陆地平台形成自由大气巨大“热源柱”的机制。
(2)分析青藏高原巨大“热源柱”对气流的“热驱动”作用。
(3)简述青藏高原气流“热驱动”作用对维持“亚洲水塔”水汽供应的影响。
(4)指出青藏高原地区“亚洲水塔”的“蓄水”与“排水”循环体系。
【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面积大,地表吸收和储存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成为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热源;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形成自由大气的巨大“热源柱”。
(2)青藏高原巨大“热源柱”形成(自由大气)同一水平面的高温中心,形成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气流辐散的热力过程;“热源柱”放大了海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或温差),增大了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或梯度力),使东亚、南亚的夏季风更为强盛、影响范围更广。
(3)青藏高原气流“热驱动”作用促进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气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此汇合,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充分保障了“亚洲水塔”的水汽供应。
(4)蓄水系统:(高山)冰川、(地表)积雪、江河湖泊;排水系统:河流和地下径流;高空辐散气流。
【分析】本题目以青藏高原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海陆热力差异、水体相互补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于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导致地面吸收的地面辐射多;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大,地表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进而成为一个“嵌入”到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热源(海拔较高的巨大热源);通过高原的地面辐射将热量输送给对流层大气,形成自由大气的巨大“热源柱”。
(2)青藏高原海拔高,成为一个“嵌入”到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热源,青藏高原巨大“热源柱”形成(自由大气)同一水平面的高温中心,据图可知,形成了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气流辐散的热力过程;“热源柱”放大了海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或温差),尤其是夏季的海陆热力差异,增大了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或梯度力),使东亚、南亚的夏季风更为强盛,影响的范围更广。
(3)“亚洲水塔”的形成要有充足的水汽来源,青藏高原气流“热驱动”作用形成了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气流辐散的热力过程,促进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气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此汇合,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气流上升冷却,形成降水,充分保障了“亚洲水塔”的水汽供应。
(4)据图分析,青藏高原地区“亚洲水塔”的蓄水系统主要是水的来源及存储系统,主要是(高山)冰川、(地表)积雪、江河湖泊;排水系统主要是青藏高原的水从青藏高原支出的系统,即河流和地下径流、高空辐散气流。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考点02中国地理学案含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真题探究,核心精要,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0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学案含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 讲 点 拨,对 点 精 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0 微专题20 盐碱化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