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全国通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9 城市雨岛效应 2025届高三地理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9 城市雨岛效应 2025届高三地理专项训练,共4页。
“雨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①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
②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
③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
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城市雨岛”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因下垫面和大气状况的改变,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云南省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雨岛效应明显,城区及下风向的郊区降水显著增多,小雨、中雨时雨岛效应较显著,大雨、暴雨时较弱。下图示意楚雄市8个站点的海拔高度和年降水量(楚雄站位于城区,其他站点位于郊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雨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区空气( )
①辐合上升运动较强②湿度较大③凝结核较多④温度较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受楚雄市雨岛效应影响显著的郊区站点是( )
A.紫溪山B.富民C.吕合D.苍岭
3.与大雨、暴雨时相比较,小雨、中雨时楚雄市雨岛效应较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背景环流弱B.背景环流强C.降雨量较大D.降雨量较小
【答案】1.C 2.D 3.A
【解析】1.在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城市里,由于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城区热空气上升,加上城区上空固体尘埃增多充当凝结核,从而形成降水(对流雨),这就是雨岛效应,①③正确。城区温度高,湿度相对低,②④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周边郊区降水最多的是苍岭。云南省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苍岭位于楚雄的下风向,受雨岛效应影响最为显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大雨、暴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大,西南季风强,中小雨主要与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状况有关,与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小,因此,其雨岛效应更明显。A正确,B错误;中小雨雨量较小,C错误;降雨量大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雨岛是指在大气环流较弱,有利于在城区产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而形成的效应。城市雨岛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下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滞缓的降雨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其移速更为缓慢,延长城区降雨时间;再加上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其化学组分不同,粒径大小不一,当有较多大核(如硝酸盐类)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
快速城镇化对区域降水过程的影响已成为人类活动对不同时空尺度水循环影响研究的热点。某位学者基于北京全区2011~2015年20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利用多种方法从日、场次、小时等多种时间尺度来探究北京市不同类型降水特征。研究表明:场次暴雨平均降水量、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高值中心主要位于北京城区,与郊区降水过程相比,城区总体降水过程历时较长、雨量较大;相较于城区东侧,城区西侧降水历时长,而城区东侧降水频次又比城区西侧高。下图为北京市遥感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相较于郊区,城区总体降水过程历时较长、雨量较大的原因是( )
A.夏季风影响B.锋面雨带推移
C.城市雨岛效应D.地形的抬升
5.城区东侧降水频次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下垫面性质B.夏季风影响
C.山谷风作用D.受低压控制
6.城区西侧降水历时较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雨带长期停留B.冷高压的控制
C.海陆风的作用D.地形雨的影响
【答案】4.C 5.B 6.D
【分析】4.材料表明城区比郊区的降水历时长、雨量大,根据所学知识,这是城市雨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了城区的上升气流以及高大的建筑物减缓了云系的移动,增加了降水的发生,C正确;城区与郊区受到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A错误;锋面雨带推移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因此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不大,B错误;城区与郊区地形差异不明显,D错误;故选C。
5.由于受盛行风的影响,北京雨季的水汽通道主要来自夏季东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城区东侧因更靠近夏季风源地,更易产生降水,故该侧降水强度、频次较高,B正确;与下垫面性质、山谷风作用、低压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6.北京城区西侧位于西部山区与平原区的交界地带,因其靠近山前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致使城区西侧相较于城区东侧降雨历时较长,D正确;雨带长期停留会导致城区东西侧降水历时都较长,A错误;冷高压的控制降水较少,B错误;海陆风对东西侧降水历时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读“兰州受城市化影响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态势图”和“兰州受城市化影响的年降水量变化态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关于1965-2005年期间兰州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在增强
②年降水量除了70——80年代有峰值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
③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这说明城市“雨岛效应”是存在的
④近几年城市空气质量已有一定改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近年来兰州农业区位因素出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用地减少 ②提供充足劳动力 ③成为“高原夏菜”主要市场
④日照条件更加适合作物生长需求⑤科技应用水平提升⑥农产品交易成本下降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⑤⑥
9.下列措施符合兰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全面禁止使用地膜,消除自色污染 B.大力推广水稻种植,增加粮食产量
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D.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答案】7.C 8.D 9.C
【分析】试题解析:
7.图中兰州城市热岛效应开始一直很大,直到1995年后出现减缓趋势;兰州除了70——80年代有峰值外,其余的年份基本稳定,但仍可以看出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这说明城市“雨岛效应”是存在的。近几年城市“雨岛效应”有减小的趋势,说明城市空气质量已有一定改进。
8.兰州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地域空间扩大,用地规模增加,农业用地将会减少;城市化会使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集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高原夏菜”从销售分布上看,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城市以及出口,是外销型农业;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和密集的建筑群会影响日照条件,使其变差;农业生产中科技成果应用水平提升;城市化水平提升,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交易成本下降
9.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使用不当会导致污染,但不能全面禁止;兰州水资源供应较为紧张,不适宜大力推广水稻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减轻人口对土地压力;兰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研实力弱,不利于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考点:城市化
【名师点睛】通过我国西北大城市——兰州为依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和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第1题,通过曲线图分析城市化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突出学生对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尘岛效应等的关系。第2题,考查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凸显对耕地面积、劳动力、科技、物流等方面的影响。第3题,突出在发展城市化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疑惑选项在C,D,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分析。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
①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 ②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③ 城市化挤占湖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④ 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⑤ 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
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是地表径流量大的原因,①错。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上升气流强,容易形成降雨,②对。城市化挤占瑚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与“雨岛效应”无关,③错。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便于水汽凝结,④对。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导致降水多,⑤对。所以B对。A、C、D错。
考点: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热力环流中的热岛冷岛干岛湿岛效应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变化的效应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