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1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2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3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4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5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6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7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萃取,海气相互作用,教材素材变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海—气水热交换
    知识点2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特别注意:①海水蒸发吸收海水热量,凝结时释放热量到大气中,这一过程为释放潜热。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海—气水热交换越活跃。②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水比热容大→吸热较慢、增温慢,放热慢、降温慢→调节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一、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方式和过程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层的[1]______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从而可推知[2]______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如下:
    影响海洋与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如下:
    二、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3]____,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4]__________,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所示:
    三、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5]______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具体如下图所示:
    变式1 海—气物质交换与碳汇
    [湘教选必1-P98阅读变式]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下图是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上升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加B.厄尔尼诺现象促进海洋二氧化碳释放C.海洋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固定二氧化碳D.海洋生物通过沉积作用转移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并没有实现二氧化碳的交换,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局部性的海水增温现象,会促进局部海域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且该影响不具备一般性,不能阐释海洋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交换状况,B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海水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不是分解作用,C错误;贝类的钙化过程也促进碳的沉积,水中植物生长也会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鱼类以浮游生物、贝类、藻类植物等为食,鱼类和贝类成熟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实现碳转移过程,D正确。
    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解析】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②错误;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促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故选D。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拓展延伸海洋碳汇渔业的效益分析 通过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通过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减少了渔业生产过程中饵料的投放,有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碳汇渔业发展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捕捞渔业等,是渔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促进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变式2 海—气热量交换与海水的调节作用
    [人教选必1-P72知识变式]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下图为北极地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 )
    A.吸收太阳辐射增加B.长波辐射增加C.潜热输送加强D.海气热传递增加
    【解析】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使海水温度升高,A正确;长波辐射增加、潜热输送加强、海气热传递增加,热量散失将增多,海水温度会下降,不利于海冰融化,B、C、D错误。
    4.推断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类型及原因是( )
    A.大洋冰间湖 海面较开阔B.大洋冰间湖 海水温度低C.沿岸冰间湖 海气交换多D.沿岸冰间湖 海水深度浅
    【解析】由材料可知,冰间湖的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读图可知,沿岸冰间湖受离岸风影响较大,而北冰洋被陆地围绕,沿岸处水热交换多,产冰量较大,C正确;大洋冰间湖海面开阔,浮冰不会太多,A错误;大洋海水较深,海水蓄热多,海水温度应较高,B错误;沿岸冰间湖海水深度浅,蓄热少,不利于浮冰碎裂,D错误。
    关键点拨 北冰洋的海陆格局是南方的陆地围绕北边的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北冰洋区域,陆地来风吹散了海冰,形成冰间湖。夏季海冰融化,冰间湖随之消失。
    变式1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辨析
    [人教选必1-P74图4.17、知识变式]OLR指地球大气系统在大气层顶向宇宙放出的长波辐射。多云覆盖时,由于云顶温度较低,OLR值较低,晴天则反之。某年,我国华南地区发生罕见干旱现象,下图为此时期局部地区OLR值多年距平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南地区旱灾期间( )
    A.全球正在处于厄尔尼诺事件B.赤道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C.秘鲁的沿岸暴雨灾害频发D.信风比多年平均情况减弱
    【解析】由材料可知,多云覆盖时,OLR值较低,晴天则反之。读图可知,赤道西太平洋地区OLR值多年距平较低,说明此时该地区云层较厚,盛行上升气流,符合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的赤道西太平洋天气现象,A错误,B正确;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应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暴雨灾害较少,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增强,信风应比多年平均情况增强,D错误。
    2.此次华南地区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①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稀少②地表植被稀疏,日间升温快③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④冷空气势力强,冷锋活动多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期我国华南地区OLR值多年距平较高,说明晴天多,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加上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带走了华南地区可能形成降水的水汽,①③正确;我国华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植被茂盛,②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受高压控制时,多处于夏季,此时冷空气势力弱,冷锋活动少,④错误。故选C。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拓展延伸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西太平洋盛行下沉气流,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②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变式2 沃克环流变化的影响分析
    3.[人教选必1-P75活动变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水—热交换。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存在差异,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海洋在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环流,进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分布图。
    (1)用箭头画出图中大气、海水的环流方向,用图例&1& 标出云雨区,写出海水的性质(冷、暖)。(8分)
    【答案】标出大气环流方向、(2分)大洋环流方向、(2分)云雨区、(2分)海水的性质(冷、暖)。(2分)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水温存在差异,东部水温偏低,西部水温偏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近海面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空气冷却易形成云雨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的水平流动由高压指向低压,大气环流由此形成。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低,是由该地区受信风(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被吹走,下层较冷的海水上泛形成的,上层较暖海水在信风的吹拂下进一步向西流动,形成环流。
    (2)若该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差异加大,推测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太平洋东岸(秘鲁、智利)更加干旱;(2分)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等。(2分)
    【解题思路】分析如下:

    相关课件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洋水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洋水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萃取,海水的性质,教材素材变式,海水的运动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萃取,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教材素材变式,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7课时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7课时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长波辐射,大洋环流,大气环流,上升气流,森林大火,气候异常,知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