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中语文9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2022年高中语文9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第1页
    2022年高中语文9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中语文9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9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在下文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筑基达标
    1.解释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寥落 (2)长歌当哭
    (3)踌躇 (4)桀骜
    (5)噩耗 (6)胡同
    (7)攒射 (8)惩创
    (9)浸渍 (10)殒身不恤
    解析:这都是课文的重要词语,有些是容易误读的字,特别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留意。
    答案:(1)稀少。liá。(2)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做。dàng。(3)犹豫。chóu chú。(4)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jié à。(5)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è。(6)巷,小街道。tòng。(7)(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cuán。(8)惩罚,惩治。chuàng。(9)浸润,渗透。jìn zì。(10)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yǔn。
    推敲第2~4题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1)“非人间”的含义是什么?
    (2)“悲凉”是心情,怎么会是“浓黑”的?
    (3)“它们”指什么?
    (4)为什么要“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解析:此题在“课文剖析”中已经论及,目的是进一步加深理解。
    答案:(1)“非人间”即第二节所说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好比地狱一样黑暗和残酷的世界。(2)这里运用了通感(又称移觉)的修辞手法。把心理上的感受转移到视觉上,让人具体地想象那专制社会的黑暗。(“课文剖析”中说是运用“移就”修辞格,“移就”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说的,“通感”是从效果的角度来说的,二者不矛盾,“移就”常常能起到“移觉”的效果。)(3)“它们”指代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作者不用“他们”,而用指代非人类的“它们”,表示了对反动派的极大愤慨和蔑视。(4)这句话的含意是说,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让世人知道,它们以什么为乐。它们以我的哀痛为乐,以杀人为乐,以造谣为乐,以人民的苦难为乐,它们是披着人皮的嗜血成性的豺狼。
    3.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1)画线的语句是什么含意?
    (2)“在中国”三个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3)“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在本文中具体指什么人?请课外读读鲁迅小说《药》,在那里具体又是指什么人?
    (1)解析:这是形象性的语言,阅读时要求抽象出它的含意,这是思维深化的表现。理解时,要看到下文照应的语句:“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
    答案:本义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太平盛世”。显然文中不是这意思,文中的意思是说,中国社会没有丝毫的变化,以此说明“三一八”游行请愿意义寥寥,有血战而无前行。
    (2)解析:这是有特殊表达意义的词语,对其意义和作用,要着力体会。
    答案:不能去掉,它强调了中国的特殊性。在中国,是没有任何人权,没有任何民主自由可言,这便暗示了:不能照搬西方的斗争方式。
    (3)解析:这是概括性的词语,不仅要能结合上下文意将其具体化,而且还要求能扩展到其他的作品中去。
    答案:在本文里,前者指庸人(苟活者),后者指“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注意“闲人”二字,所以不能包括“当局者”)。在《药》里,前者指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青年,后者指康大叔。
    4.甲: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乙: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1)甲、乙两段文字中“最坏的恶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段文字中“中国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说“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请结合课文概括说明。
    解析:“最坏恶意”“中国人”在两节文字里都出现,但前后表示的意义却不一样。对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和词语要仔细斟酌,注意它们在意义上的转化。“这样地凶残”“如此之下劣”“如是之从容”都是抽象性词语,要综观全文作具体的理解。
    答案:(1)甲文中指的是当局者如何地凶残、流言家如何地下劣;乙文中指的是当局者如何地凶残、流言家如何地下劣、中国的女性如何地懦弱。(2)甲文中指当局者、流言家,即中国的反动派;乙文中指的是全体中国人(包括当局者、流言家、中国的女性)。(3)当局者在学潮中用刘百昭男女干将将学生强拖出校,在“三一八”请愿中用文明人发明的枪弹攒射学生,死伤至数百人。流言家用笔杆子杀人,反诬学生是“暴徒”、是“受人利用的”。中国的女性在学潮中从容面对当局者的镇压,“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而不恤。
    5.在下文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 )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 )于死者毫不相干,( )在生者,( )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现在,( )只能如此而已。
    (2)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 )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 )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 )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 )在此罢。
    解析:此类训练题目,一要熟悉关联词语,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学会分析上下句子意义上的关系。不要因为题目出自课本,就简单地抄书了事。
    答案:略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________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_________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②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④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⑤惨象,___________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竟然 不懂 已 也 B.仍然 不信 已 还
    C.居然 不信 已 尤 D.居然 不信 已 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词语的能力。竟然,出乎意料之外;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料的相反,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仍然,照旧,表示情况同原先一样,没有改变。根据句意,应该选“居然”。不懂,是不明白;不信是不相信。词义不同。尤,更加。
    答案:C
    7.和上文中“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着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多选题)( )
    A.以刘和珍的精神来反衬那些“苟活者”。
    B.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
    C.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D.赞颂刘和珍临危不惧的精神。
    解析:做本题应该从修辞的效果入手。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文中反复出现“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目的是强调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并且反衬反动派的凶残。
    答案:BC
    8.第③④段以“但”字开头,一句为一段,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解析:文章以短句为段,斩截有力,重点突出,指向鲜明。我们要体会短句的好处。
    答案:简练有力,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段祺瑞执政府及其走狗文人。
    9.第③段中“暴徒”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我们可以从引号的用法来思考。
    答案:借反动派的诬蔑之词,来揭示敌人的下劣凶残。
    10.用“/”给第⑤段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大意。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章的阅读能力。我们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透了,划分层次就很简单了,我们做这种题,应该先从读懂文章入手。
    答案:第一层从开头到“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对惨象不忍视听。第二层“我懂得……缘由了”,作者悟出了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第三层从“沉默呵”到最后,分析沉默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11.对“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这句话的意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在血雨腥风中诞生,凝结了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
    B.野草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C.野草是在同旧世界不屈不挠的搏斗中生长发育的。
    D.它在大自然的雨露滋润下吸收着人类给它的营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正确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读懂文章,本文赞美野草的顽强不屈,揭露世界的黑暗,从这个角度理解就可以了。
    答案:D
    12.对第1段中鲁迅所说的“野草”的命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必将遭到反动派的摧残,但作者将放声歌唱。
    B.它必将遭到反动派的摧残,并随产生它的社会一同死亡。
    C.虽然野草终将死亡,但“我将歌唱”,这是因为它曾经存在过,战斗过。
    D.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所以它必将遭到人们的轻视和践踏,最后死亡、朽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我们应该先读懂文章,野草的被践踏不是它自身的原因,而是社会的原因。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就明确了。
    答案:D
    13.“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应该根据文章语境来做。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应该指代社会背景。
    答案:产生这野草的社会背景
    14“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指的是( )
    A.野草、乔木都不朽腐。
    B.没有什么腐朽的东西。
    C.野草、乔木烧尽后就不会腐朽了。
    D.便连可以朽腐的东西都没有了。
    解析:正确理解句子含意,应该首先理解文章含意,“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容易理解歧义,所以注意根据语境理解。
    答案:D
    15.“这一丛野草”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的指代意义,主要根据上下文句意理解即可。
    答案:散文诗集《野草》
    二、语言运用
    16.2010四川高考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解析:这道题是对“磁浮列车的优点”的筛选和整合,真正的有用信息在“因此”之后。
    答案: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快速运输。
    三、写作训练
    17.读完《记念刘和珍君》,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把它诉诸文字好吗?下面的题目可供你参考:
    ①我与刘和珍比青春。②鲁迅与我们同在。③青山处处有忠魂。④我们觉醒了吗?⑤珍惜盛世。⑥哇塞,语文原来这么读!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请解释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2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飞向太空的航程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中语文14包身工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14包身工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文中多次描写工厂汽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