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7琵琶行并序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7琵琶行并序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贾人( )_____________ ②悯然( )_____________ ③恬然( )___________
④敛容( )_____________ ⑤钿头银篦(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贾”多音字,“悯”“恬”易读错字,“敛”“钿”“篦”难读字。
答案:①贾gǔ,经商。②悯mǐn,忧愁。③恬tián,宁静。④敛liǎn,收敛。 ⑤钿diàn,金花。篦bì,梳发用具。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①左迁: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银瓶乍破:_______________
③东船西舫:_______________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
⑤终岁不闻丝竹声:_________ ⑥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①下文有“始觉有迁谪意”“谪居卧病浔阳城”。②下有对文“铁骑突出”。③“东船西舫”是同义并列词组。④“去来”主语是商人,商人已于“前月浮梁买茶去”。⑤与“浔阳地僻无音乐”对文见义。⑥与“我闻琵琶已叹息”对文见义。
答案:①迁谪,贬职。②突然。③船。④偏义词,只有“去”之义,无“来”之义。⑤代指音乐。⑥叹息声。
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之处。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_______________ ②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__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_______________ ④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_______ ⑥如听仙乐耳暂明:_______________
⑦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_______ ⑧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阅读古诗和文言文要特别留神古今形同异义之词,防止用今义释古义。
答案:①今义与“昨年”“今年”相对而言;古义是过了一年,即第二年。②今义“快速”;古义“畅快”。③今义表原因,常与“所以”呼应;古义是词组“于是就”。④今义“思想、思考”;古义“怨恨”。⑤今义指“红黄蓝白黑”等色彩;古义是词组“颜面神色”。⑥今义“暂时”;古义“一下子”。⑦今义“翻滚、翻动”;古义“依照曲谱填写”。⑧今义动词“转动,辗转”;古义副词“更”。
4.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你认为他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
思路解析:要求用对比的方法研读序及全诗,特别是诗的第三、四两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因为两人有许多的相同点:(1)来自京都(“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2)都有出色才华(誉满京都名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3)都落泊失意、沦落天涯(年长色衰守空船,谪居卧病浔阳城)。
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
5.诗中对景物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景物描写是本诗的重要表现手法,品味它们在诗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答案:本诗前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6—9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7.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的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所选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9.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6.思路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能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去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
答案: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奏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7.思路解析:此题重在考查鉴赏评价能力,能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来揣摩比喻手法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答案: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8.思路解析:古代许多诗文大家在描写音乐的时候,总是将无形的音乐形象化,通过比喻以形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答案: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的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9.思路解析:该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属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0—11题。
梦元九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0.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10.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可联系元白二人的友情来回答。
答案:对友人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1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学会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可从诗歌题目、选取的意象、元白二人的友情等角度考虑。
答案:白诗用记梦抒发念旧之情,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末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唐人精神文化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包并容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唐前期,主导面是积极向上的。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主调,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唐诗中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疆;乃至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种游子恋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种告老回乡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科场获胜后的狂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那种新婚的羞涩;“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那种宫女失宠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苦恋;“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那种宗教情绪,无不一一呈露,情态毕肖。
(摘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12.对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党派采取的兼包并容的政策。
B.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文化昌盛。
C.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生活的天地广阔和精神生活的内容丰富。
D.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繁富和精神生活自由活跃。
13.对唐诗总体风貌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功精神、崇高理想、广阔胸怀、热情豪气
B.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
C.积极勇敢、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热情奔放
D.积极主导、健康主调、自由活跃、热情奔放
14.第三段所举诗句的例子,总起来讲说明了( )
A.唐诗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具体细腻的。
B.唐诗具体细腻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
C.唐诗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生活侧面都进行了具体细腻的反映。
D.唐诗具体细致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15.根据自己对所学唐诗的感悟,结合本文的观点,你认为以下推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B.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诗句就较少伪饰和拘束。
C.唐诗既继承了古体诗,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D.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收使得唐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1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A项中“各党派”应改为“各学派”。
答案:A
13.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答案区间在第二节。A项不是对唐诗总体风貌的概括。C、D两项概括不准确。
答案:B
14.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含意。“式”表“各种类型”,而不是“各个人物”;文章第2节是写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第3节是写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答案:D
15.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推断能力。根据第一节后半部分信息的提示,可知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收“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使唐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属无中生有。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6.在下列一首七律的括号处填入最贴切的诗句。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米树佛花香易散
思路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律诗对仗及平仄知识,或者说,解答这道题,只要从律诗对仗及平仄的特点入手,就能解决问题。根据律诗特点,颔联颈联一定对仗。原诗第四句开头“一船”是数量词,而“二月”是名词,“三千”是数词,皆不成对,可排除C、D项,A项中的“香易散”与“欲腾空”不对,只有B项与第四句对得工整。“万里鱼龙”对“一船鸡犬”,其中“万里”与“一船”、“鱼龙”与“鸡犬”两两相对;“争照影”对“欲腾空”,其中“争”与“欲”、“照影”与“腾空”又两两相对。从“欲腾空”看,也只有B项对。
答案:B
三、写作训练
17.请根据诗歌内容,再合理发挥想像,进行必要的补充,写一篇文章叙述琵琶女的生平。题目是《不平则鸣——记一位琵琶大师》。
写作提示:诗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从她弹奏的乐曲和自叙身世中都可以看出她对现实的不满,写作此文要准确地把握琵琶女的这一形象特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7琵琶行并序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请改正下列名句中的错别字,就你初读的印象,说一说,解析,“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2祝福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填空,语段写出了“我”怎样的感受?,对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14宇宙的边疆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