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第1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第2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共14页。
    1.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气球的作用除了密闭装置还有 。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粉末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此时天平指针向 偏转,其原因是 。
    (3)实验C中,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 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
    (4)实验D中,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陶土网上留下的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轻,其原因可能是 ;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置于 装置中进行。
    3.现有8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 g C和1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4∶11 B.1∶2 C.1∶4 D.11∶9
    4.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的组成中 ( )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5.中国空间站“天宫”资源再利用涉及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6.(双选)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X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是60∶12 B.该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Y→X+Z+W
    C.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4.8 g,生成6.6 g CO2和2.7 g H2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5 g B.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8.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从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写一点)。
    10.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木柴燃烧后,灰烬质量比木柴的质量小
    B.无色氧气加压变成淡蓝色液氧,质量保持不变
    C.铜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固体的质量比铜的质量大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高锰酸钾的质量小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1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
    A.N2O5 B.NO C.N2 D.NO2
    13.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14.自然界中通过氧气的产生与消耗的平衡实现氧元素的循环,CO2与H2O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发现,CO2与H2O在人工控制下,通过一定条件,可转化为CH4和O2,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B.反应中涉及的4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CO2与H2O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其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人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17.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8∶1 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18.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4
    19.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1)第1组同学设计了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并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原因是 。
    (2)第2组同学设计了乙图的实验方案,以解决第1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 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组同学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的实验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 (填“好”或“不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D.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C.在通电的条件下,2体积的水能分解生成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D.通电完全反应时,每36份质量的水能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3.图中四位同学讨论的是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炔、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
    A.13∶16∶22∶9 B.2∶5∶4∶2 C.13∶40∶44∶9 D.12∶40∶44∶9
    5.某同学看到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立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更多吗?请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氢元素和氯元素。
    (1) 。
    (2) 。
    (3) 。
    6.化学方程式为aC2H6+bO2==mCO2+nH2O,下述各式物质间化学计量数关系正确的是 ( )
    A.2m=a B.3n=2a C.3n=a D.2b=2m+n
    7.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
    (1)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①未配平的是 ;②化学式写错的是 ;
    ③“↑”使用不当的是 ;④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
    ⑤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
    (2)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上)。
    ① Al+ O2 Al2O3;
    ② C2H4+ O2 CO2+ H2O;
    ③ Fe2O3+ CO Fe+ CO2;
    ④ Na2SO4+ BaCl2== NaCl+ BaSO4↓。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CO与NO反应,生成大气中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酒精溶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Si),单质硅由石英(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可燃性气体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不溶性物质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9.在物质的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为高温下某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共有 种氧化物。
    (2)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银器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光泽,原因是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 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 ( )
    A.Ag2S B.Ag2SO4 C.SO2 D.SO3
    1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12.(多选)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14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质量变化之比为1∶2 D.若构成丙、丁的元素不同,则甲一定是化合物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镁条在纯氧中充分燃烧: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5)铜粉在空气中加热: ;
    (6)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5.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A图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图补画出来: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16.感恩祖国、致敬英雄,共同见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试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 (写两点)。
    (3)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C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1.在反应A+3B==2C+3D中,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若2.5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8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
    A.9.6 g B.7.7 g C.6.8 g D.8.8 g
    2.在A+3B==2C+2D的反应中,7 g A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9 g 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96 B.32 C.24 D.16
    3.在2A+3B==C+2D的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7∶1 B.7∶8 C.7∶16 D.7∶32
    4.14 g碳在32 g氧气中充分燃烧,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
    A.46 g B.44 g C.51.3 g D.无法确定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所得氧气的质量和消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6.工业上利用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方法生产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同时得到CO2。请计算:
    (1)CO2的化学式量为 。
    (2)煅烧1 000 t含杂质20%(杂质不分解)的石灰石,能生产多少CaO?(写出计算过程)
    7.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高锰酸钾,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 g该试剂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
    (1)加热到t4 min时, (填“是”或“不是”)完全反应。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10 g试剂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8.在反应A+3B==2C+2D中,28 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7∶8 B.8∶7 C.7∶24 D.24∶7
    9.(多选)现有甲烷(CH4)和氢气的混合气体2 g,为测定其组成,通入足量氧气,将其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7.2 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氧气的总质量为9.6 g B.燃烧时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8 g D.混合物中甲烷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1
    10.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 g 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 g
    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
    11.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主要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MgCl2制取的。完全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 190 g分解制得镁和氯气(Cl2),此过程中制得Mg的质量是多少?(按规范步骤写出计算过程)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称取50.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盛有2.0 g二氧化锰的烧杯(烧杯质量为76.0 g)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反应后物质连同烧杯的质量为126.4g(氧气逸出带出的水分忽略不计)。请计算回答。
    (1)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3.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 g A恰好和4.8 g B完全反应,生成4.4 g C。
    请问:
    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 g。
    (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4.已知:Fe2O3可作KClO3分解制O2的催化剂。称取0.49 g Fe2O3与a g KClO3充分混合后,加热至KClO3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g。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2.45 B.该反应生成0.96 g O2
    C.剩余固体中含有1.49 g KCl D.称取的KClO3与Fe2O3的质量比是5∶2
    15.实验室常用KMnO4或KClO3或H2O2作为原料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上述三种原料制氧过程中均发生分解反应
    B.上述三种原料制氧过程中所涉及的MnO2均作催化剂
    C.用H2O2制取氧气较其他两种更节能、更环保
    D.用H2O2制取氧气与用其他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不同
    16.图1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制得氧气。

    (1)写出实验室通过乙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为制取气体的装置图,用图1中的乙途径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的是图1中的途径丁,其原理是 。
    (4)图3为收集气体的装置,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从导管 (填“a”或“b”,下同)通入氧气;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将装置装满水,从导管 通入氧气。
    (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图1中的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Y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E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NH4Cl)固体与消石灰[Ca(OH)2]共热制取氨气。若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氨气,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 → →h(填接口序号)。
    (4)甲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乙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答案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1.C
    2.(1)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
    (2)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
    (3)左边一端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4)反应生成的部分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密闭
    3.C
    4.B
    5.B
    6.CD
    7.C
    8.C
    9.(1)1:1 。
    (2)原子 (填“分子”或“原子”)。
    (3)化合反应 。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写一点)。
    10.B
    11.B
    12.B
    13.C
    14.A
    15.B
    16.A
    17.C
    18.C
    19.(1)不相等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
    (2)浮力
    (3)①好
    ②白磷足量(合理即可) 注射器反应前后的读数 。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1.D
    2.C
    3.B
    4.C
    5.②(1)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2) 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 。
    (3) 在点燃的条件下,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合理即可) 。
    6.D
    7.(1)①B A ;
    ③ D C ;
    ⑤E 。
    (2)① Al+ O2 Al2O3;
    ② C2H4+ O2 CO2+ H2O;
    ③ Fe2O3+ CO Fe+ CO2;
    ④ Na2SO4+ BaCl2== NaCl+ BaSO4↓。
    8.略
    9.(1)2
    (2) 1:1 。
    (3)原子、元素
    (4)略
    10.A
    11.D
    12.BCD
    13.D
    14.略
    15.(1)略
    (2)化合反应 。
    (3)1:8 。
    16.(1)略
    (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 燃烧热值高(合理即可) (写两点)。
    (3)H2O 。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1.B
    2.B
    3.B
    4.B
    5.(1)催化作用 。
    (2)3.2 g。
    (3)6.8g
    6.(1)44 (2)448t
    7.(1)是
    (2)0.96
    (3)9.48g
    8.A
    9.AC
    10.D
    11.48G
    12.(1)1.6
    (2)6.8%
    13.(1)3.6
    (2)32
    14.D
    15.B
    16.(1)略
    (2)AD或AE
    (3)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
    (4)a b
    (5)甲
    17.(1)长颈漏斗 。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3)a i j
    (4)C 50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用品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下列语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鲁教版(2024)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2024)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根据原子的构成填空,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