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各章节测试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 分子
1.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水分子的排列方式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D.水分子的数目
2.关于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分子在相同空间内分布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B.图乙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图甲变为图乙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3.在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无处不在。下列有关水的三态变化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体积变小了
B.一定量的水,当它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C.水的三态变化,其实质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4.实验课上化学老师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倒入100 mL的量筒中,观察到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性质不同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
5.“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B.1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7.根据下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1两个烧杯中品红的扩散速率相同 B.实验2中浓氨水变红
C.实验1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D.两实验均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8.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已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1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其中乙烧杯的作用是 ;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中,观察到品红在 (填“冷”或“热”)水中扩散得更快,原因是 。
(3)实验3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 、 。混合均匀后,分子会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9.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 B.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C.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10.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1.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
12.“海浩”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海浩”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13.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雪花飘飘
14.《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体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云、雨中的水分子不同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的
1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16.如图是有关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将滤纸条放入U形管的右侧,并在U形管左侧管口塞一团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将它滴在棉花上。已知浓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用微观知识回答)。
(2)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U形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
A.沉降 B.过滤 C.用活性炭吸附 D.蒸馏
2.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 )
A.氯化钠和水 B.酒精和水 C.泥沙和水 D.蔗糖和水
3.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为保证居民用水,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自然沉降;④过滤。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有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内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率
5.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经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的水
6.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蓄水池里的水是混合物,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C.消毒用的液氯是混合物 D.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涉及蒸馏
7.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简易净水器对污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净化过程可降低河水的硬度 B.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
C.活性炭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 D.该净化过程可除去河水中的所有杂质
8.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操作过程中,发现过滤速率太慢,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 ;② ;③ 。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5)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请你写出一条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举措: 。
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洁净的河水 B.过氧化氢溶液 C.食盐水 D.冰水混合物
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海水、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C.液氧、洁净的空气 D.水泥砂浆、碳酸饮料
11.鉴别硬水和软水最简易的方法是 ( )
A.加肥皂水 B.观察颜色 C.加食盐水 D.闻气味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蒸馏水 C.海水 D.煤
13.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14.校园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直饮水机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B.步骤①炭罐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步骤②中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步骤③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1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种净水机可以将自来水直接净化为纯净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 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填仪器名称)。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4)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B.该实验过程实现了由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 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下列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食盐水加热得到食盐和水 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3.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水注入电解装置中,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 。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将 能转化为 能。
(4)请在图2中画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改变了,而 没有改变。
4.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
C.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
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6.2023年3月25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在沈阳某机场完成首飞。下列关于“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同条件下,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其他燃料多
B.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C.运输、贮存方便 D.用水作原料制取氢气,原料经济易得
7.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1)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有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 。
(4)通过实验,你获得的结论是 (答出两点)。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节约用水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C.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
D.地下水可以无限度地开采,对环境无影响
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10.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2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
B.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C.实验1中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D.在微观层面上,两个实验都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1.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该反应必须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12.如图是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②⑤③ D.①④③②
13.水可以作制氢气的原料,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请书写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a管中的气体是 。
(2)图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图1中,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4)小花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填字母)。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4.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虚线部分表示多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反应中消耗氢气8 mL
15.某兴趣小组开展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小李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且烧杯外壁发热。
(2)小王按如图1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拓展提升】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丁用同一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2所示。
(3)加入NaOH溶液1时,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就越 (填“快”或“慢”)。
(4)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稀硫酸 B.生理盐水 C.蔗糖溶液 D.碘的酒精溶液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 B.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的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4.请按要求填空:
(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情况。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你认为 (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示意
图符合事实,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b(填“”或“=”)。
5.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不需要吸收热量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不放出热量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存在扩散过程,也不存在水合过程
D.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6.“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摇动即会制冷。下列固体物质可用于制作“摇摇冰”的是 (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7.某同学向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8.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过程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
A.用肥皂液洗衣服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发水洗头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经乳化后的乳浊液和溶液一样稳定
D.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0.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D.花生油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 )
A.乙醇、碘酒 B.冰、冰水 C.植物油、油水 D.氯化氢、盐酸
12.取5 g某固体物质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13.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溶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洗洁精和酒精去油污的原理相同 D.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1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已知:锌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溶质的量较多的溶液
B.只要是饱和溶液就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2.要使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恒温蒸发溶剂 B.加水 C.降低温度 D.加入适量硝酸钾
3.一杯20 ℃时的硝酸钠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 g水,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B.降低到10 ℃时,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C.加入10 g硝酸钠晶体,有硝酸钠晶体未溶解
D.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硝酸钠晶体,晶体质量不减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对同一种溶质来讲,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5.一定温度下,把1 g熟石灰加入100 g水中,振荡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对于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澄清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饱和溶液 B.它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的质量为101 g D.它是浓溶液
6.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7.在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10 g食盐,搅拌,食盐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再加入10 g食盐,搅拌,得到溶液B,底部约有2 g食盐固体没有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B的浓度一定大于溶液A的浓度
C.溶液B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升高溶液B的温度能把底部的食盐固体溶解
8.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9.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液的浓度相同
D.若甲中溶液为饱和溶液,则乙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 g
10.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下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11.在20 ℃时,向质量均为50 g 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
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固体,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在20 ℃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 ℃时,所得溶液的浓度:实验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用品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下列语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2024)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根据原子的构成填空,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