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精讲点拨,训练反馈自测自评,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
新授课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等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史料实证: 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相关历史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唯物史观: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学习,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解释: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领土史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练习题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圆明园是当时全世界最豪华的皇家园林,里面有数不精的珍宝古玩和名家书画,黄金与珠宝不计其数。但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在疯狂抢掠之后放火烧毁。这次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中国在这次战争中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独立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自学思考题,做好圈点勾画,时间8分钟。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和经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历史解释)
温馨贴士:安静,同时看相关史事、注释、图片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及借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4.《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l.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情怀)
3.《北京条约》的签订
(1)《北京条约》的签订: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侵占中国土地数量: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过程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扩大:(1)第一,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长、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二,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拓展提高(史料实证 )
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2)中国遭到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一再的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一个西方学者曾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
赞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五、训练反馈自测自评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但不满足于在华所攫取的种种权益,而且蓄谋扩大,甚至不惜在必要的时刻再次发起战事。据此可知: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鸦片战争的侵略权益
C.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的赔款
2、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4、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6、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7、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 甲午风云》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这伙殖民强盗是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9、从麻木不仁的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葡萄牙
10、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师:依据学情总结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作业设计
请作练习册测试习题
板书设计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精讲点拨,训练反馈自测自评,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精讲点拨,训练反馈自测自评,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精讲点拨,训练反馈自测自评,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