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习作“我和 过一天”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设计
展开1.运用字源、字理等方法识记生字“暮、瑟”,会写“暮、吟”。
2.引导在多形式、有层次的诵读中想象画面美,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背诵古诗。
3.引导品味古诗中“日、月”意象,发展思维,感悟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在多形式、有层次的诵读中想象画面美,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背诵古诗。
2.引导品味古诗中“日、月”意象,发展思维,感悟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之情。
【教学流程】
板块一:看图猜古诗,由旧导新
(一)旧知引入
1.看图猜古诗:出示《惠崇春江晚景》《望洞庭》《滁州西涧》《望天门山》《三衢道中》的图画,学生猜古诗。
2.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根据图上的景物就能猜出相应的古诗。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写景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二)板题,解题
1.字源识字:“暮”。根据“暮”字演变过程,了解“暮”的字形、字义。
2.学习生字“吟”。
(1)根据课文注释了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
(2)教师指导书写,提示书写要点。3.了解题目的含义。
板块二:多层诵读,由知到解
(一)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和难读易错的生字,学生认读。
提示:注意“瑟”是平舌音;“怜”是前鼻音;“似”是平舌音。
2.读通句子。自读古诗,读通顺,读连贯。
(二)熟读:读好停顿,读出节奏1.自读古诗,读出停顿。
2.指名朗读。同学们有不一样的停顿,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3.通过反复朗读,比较不同的停顿、不同的感受。停顿举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处要做到声断气连,“铺”“红”“弓”在朗读时声音可以适当拉长,让景物显得更柔和、更美丽。
5.学生再读,体会。
(三)悟读:了解大意,读出感受
1.你从古诗中看见了哪些景物?默读古诗,用横线画出你见到的景物。
(残阳、江水、露、月)
2.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可参照注释和课文插图。
3.你喜欢诗中的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带给你的感受。
4.用朗读表现出你对这独特美景的喜爱。
板块三:思维深入,由意到象
诵读古诗,感受诗中美
1.感受《暮江吟》的纯朴美。
白居易是中国诗歌史上通俗派的代表,他的诗浅显易懂,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传说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要读给街坊的老太太们听,如果她们听不懂,就拿回去重新改写。请你默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白居易诗歌的浅显易懂。
2.感受《暮江吟》的语言美。
通俗易懂的诗并不代表水平低,白居易的诗既能做到妇孺皆知,又能做到用词精当、语言精美,所以文学史上对白居易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出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对于白居易的这首《暮江吟》,人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出示《唐宋诗醇》对《暮江吟》的评价:“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3)再次品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奇丽。
预设:表示数字的词语,如“一”“半”;表示颜色的词语“瑟瑟”“红”;表现动态美的词语“铺”;表达爱怜情感的词语“可怜”;表示比喻的句子“露似真珠月似弓”;等等。
3.感受《暮江吟》的意境美。
(1)诗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提示:可怜——可爱。眼前所见的一切景物,在诗人眼中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2)诗中的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出景物的可爱?
(3)体会“铺”“瑟瑟”带给我们的意境美。
通过给“铺”“瑟瑟”换近义词的方法,诵读比较。
①“铺”是均匀地、平坦地、薄薄地展开,给人以“柔和、宏大”的感觉,比“照”“映”“射”等词语更能体现夕阳渐渐西沉时,与江面的角度越来越小,余晖由远及近地铺洒在江面上的动态美。
②“瑟瑟”写出了没有被夕阳照到的江面呈现出碧绿澄净的状态,与夕阳照耀下红灿灿的江面形成鲜明对比。“瑟瑟”与“碧绿”虽然都是仄声,但是“瑟”韵母e是开口元音,诵读“瑟瑟”时嘴角自然上翘,露出微笑,让人感到愉悦;又是叠词,两个“瑟”连读,感觉整颗心整个人都要欢快地跳起来。而“碧绿”韵母是闭口元音,诵读时嘴唇缩小,脸上的肌肉也紧缩,表情是严肃的,无法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质疑探究,感受诗歌意象
1.探究写作时间。
(1)诗中哪些词语交代了写作时间?(题目中的“暮”和诗中的“残阳”可以得知是傍晚,从“露似真珠”这一物象可以了解到是秋季,而“九月初三夜”则明确告知了具体时间。)
(2)质疑引思。
①一般来说,一首诗中会交代季节或是一天中大概的时间段,白居易为什么还嫌不够,竟然还要明确地告诉我们是“九月初三夜”呢?
②都说古诗是最精练的表达,“诗王”白居易更是惜字如金。《暮江吟》只有短短的28个字,可是白居易为什么用了一整句来交代时间?
2.借助资料,深入探究。
(1)出示张培瑜主编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大象出版社)中的图片,了解到公元821年“九月初三”是寒露节。
(2)了解寒露节。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意味着秋天正式到来。
(3)古时候,人们对时令节气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在游子的心中,每一个节气到来,情感都会有所波澜。出示其他诗人写节气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唐)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唐)王勃《蜀中九日》
3.读着这些诗句,你们感觉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4.可是你再读读这首写寒露节的《暮江吟》,你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5.都说“诗以言志”,诗人要选取一定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景物就成了诗歌的“意象”。我们读古诗时,找到这些意象,就能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
出示资料:
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820年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着五品绯色(朱色)朝服,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1年,穆宗大赦天下,改元长庆。《暮江吟》是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游长安曲江时所作。
出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关长龙研究的资料:在中国的日月神话中,蕴涵了一个由象征原型构建起来的民族精神模式:一是太阳神话的象征原型是由日神帝俊转化而成的三足“骏鸟”,熔铸了父神创造万物的理性进取精神;二是月亮神话的象征原型整合了母神通过生育而实现的种族不死的永恒精神;三是日月和合的象征原型代表了刚刚摆脱了无意识之“水”后所形成的对永恒之进取的文化新人的产生。
(1)根据以上资料,再品诗中景物,你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露”“真珠”皆是寒露节的特征。诗中有“残阳”(夕阳),象征着白居易的进取精神。从黄昏到新月升起,日月更替暗指长庆元年的出现。而月亮的最终出现蕴涵着美好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充分反映了白居易对国家的美好期望,以及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能体会到白居易的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心态即可。
(2)再读古诗,体会诗人愉悦、欣喜之情。
(3)背诵古诗。
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暮江吟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暮江吟第一课时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暮江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深入探究,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回顾内容,课堂总结,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