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讲义 (2份,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讲义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解析版docx、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讲义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03
课前准备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知识点0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粮食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 保障
定义
影响因素
重要性
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 和 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粮食生产、 、流通、 中的每个环节
2.我国的粮食生产
(1)基本方针::“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 ”。
(2)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
(3)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与耕地的数量和 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 有关。
(4)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①人均耕地少, 耕地资源有限
②耕地质量总体欠佳,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资源配置不佳
③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波动大
知识点02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基本原则: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意味着需要不断增减粮食。
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1949年以前主要采用此方式。
(2)提高粮食。1949年以后主要采用此方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投入,从耕地、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裁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调节措施
通过粮食的,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问题。
(2)充分利用粮食市场,使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3)建立,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发事件等功能,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的作用
知识点03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1)内容:以我为主、 、确保产能、、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口粮绝对安全。
未来粮食安全压力
耕地保障措施
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
(1)数量上: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绝不能随便占用;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
(2)质量上:我国实施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污染治理、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04
课中学习
探究0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与实现途径
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宣传主体仍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且“十四五”期间将沿用此主题。
1.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特征。
【答】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2.分析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答】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3.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辅助措施
【答】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建立粮食储备。
【典型例题1】
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整体和分区会有较大的差异。下图为2009—2016年间全国耕地粮食生产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在2009—2013年期间我国( )
A.耕地粮食生产力稳定B.全面保障了粮食安全
C.农业生产与投入增加D.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我国西南地区总体粮食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不高 B.地形的限制 C.建设用地扩张 D.水资源短缺
【答案】1.C 2.B
【解析】1.2009-2013 年间,我国耕地粮食生力呈现稳步增长,说明在此期间我国加大了农业的生产与投入,C正确;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整体和分区有较大差异说明,在不同分区可能呈现出波动(如地区受灾导致生产力降低等),A错误;我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较为严峻,B错误;判断不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D错误。故选C。
2.我国西南地区受地形起伏的限制,土层薄,总体粮食生产力水平不高,B正确。而科技水平不高、建设用地扩张和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粮食生产,但都不是导致西南地区总体粮食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关系到民生和国家安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粮食自给问题备受关注。表为我国华北平原各省(区、市)高、中、低产田比重统计表,图为华北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华北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耕作制度C.地形地势D.灌溉方式
4.华北平原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
A.通过增施化肥改造中、低产田B.压缩城市规模,扩大耕地面积
C.拓展进口渠道,保证粮食供给D.提升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答案】3.C 4.D
【解析】3.华北平原气候大体一致,耕作制度和灌溉方式地区差别不大,不是高、中、低产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冲积而成,耕地质量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局部地形差异导致的,C正确。所以选C。
4.粮食安全取决于土地的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能否持续、合理、有效地发挥,D正确;盲目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地生态质量下降,A错误;压缩城市规模不利于城镇化进程,B错误;拓宽进口渠道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自给安全,C错误。所以选D。
探究02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主要体现在首次提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此外,还提到另外三个以“亿亩”为单位的内容,分别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是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漫画。
指出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和目标。
【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怎样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
【答】针对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教量和生产能力。
3.分析确保粮食安全所需的耕地资源国家实行的措施。
【答】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
【典型例题2】
下图示意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显示( )
①1949年后,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单产持续增加②20世纪60~70年代,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最快
③20世纪80年代后,粮食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实现④进入21世纪以来,年平均粮食总产量增加最多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实现我国粮食安全,除提高粮食总产量外,还需要( )
A.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粮食出口B.实施惠农政策,扩大种粮面积
C.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单产D.建立粮食储备,加强跨区调剂
3.属于“藏粮于技”的是( )
A.鼓励回乡创业,提高农民技术水平B.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防止耕地非粮化
C.提高育种水平,确保种业自主可控D.增加化肥使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答案】1.D 2.D 3.C
【解析】1.1949—2016年间,播种面积变化不明显,①错误;与其他每隔十年的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比,20世纪60~70年代,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最快,是因为在每隔十年增长大约相同的粮食总产量时,20世纪60~70年代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基数较小,②正确;读图可见,20世纪80年代后,播种面积变化不明显,所以推测粮食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实现,③正确;读图,进入21世纪以来(2000-2016年),经16年粮食总产量增加约1.5X108吨,而(1980-1990年),经10年粮食总产量增加约1.5X108吨,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年平均粮食总产量并不是增加最多,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
2.注意题干问的是“除提高粮食总产量外”的措施,扩大种粮面积和提高单位产量都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措施,BC错;从粮食安全考虑,扩大粮食出口,不利于实现我国粮食安全,A错;建立粮食储备,加强跨区调剂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D对。故选D。
3.结合所学知识,鼓励回乡创业,并没有说明从事什么产业,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并没有说明一定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A错;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防止耕地非粮化,虽然能缓解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并非属于“藏粮于技”,B错;“藏粮于技”即依靠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制种技术水平,利于培育出优良品种,通过确保种业自主可控,把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C对;通过增加化肥用量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是技术水平的体现,且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精准施肥,增加化肥用量并不科学,D错。故选C。
05
题型考法
考法01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命题角度1:我国耕地的分布
【题型示例1】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和总体质量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我国耕地平均质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最高的是( )
A.冀B.皖C.苏D.辽
2.与甲相比,乙耕地质量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降水多,气候湿润③土层深厚肥沃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实现了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这主要归功于( )
A.全球气候暖湿化B.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科技进步D.耕地总体质量上升
【答案】1.C 2.C 3.C
【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客户自,我国的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上,河北、安徽和辽宁属于中等级,而江苏属于高等级,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择C。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甲地为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势沟壑纵横,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而乙地是浙江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乙地耕地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层深厚且肥沃,地形平坦且开阔,故③④正确,①和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择C。
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我国粮食稳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故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变湿对我国的粮食产量影响并不大,故A错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只能是生产效率提高,不能促进产量的提高,故B错误;耕地总体质量上升对产量的稳步增长影响不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C。
命题角度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题型示例2】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
5.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6.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答案】4.A 5.D 6.C
【解析】4.图示连作8年后,变化的主要是表层: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退化的表现,A正确。故选A。
5.读图可知,该地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是“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D正确。滴灌技术、掺沙改造、增施速效肥料无法减缓土壤酸化速度,A、B、C错误。故选D。
6.图示土壤pH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沙漠,D错误;据此可判断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故选C。
命题角度3: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题型示例3】耕地“非粮化”是指利用耕地从事除种植粮食之外的活动,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下图示意2008—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非粮化”率变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江苏省2008—2020年耕地和粮食生产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省耕地面积有所减少B.苏北耕地面积有所扩大
C.全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D.苏南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8.关于该省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②调控蔬菜、瓜果价格③推进耕地规模经营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7.C 8.C
【解析】7.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所以“非粮化”率只能体现种植农作物种类的变化,不能体现耕地面积的变化,AB错误;读图可知苏南地区“非粮化”率较高,粮食种植面积较小,但是如果单产高,粮食产量不会大幅下降,D错误;读图可知苏北和苏中“非粮化”率有所降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大,苏南“非粮化”率有所上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小,可以判断该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C正确。故选C。
8.粮食作物收益低,农民种粮食作物积极性不高,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可以抑制农村耕地“非粮化”趋势,保证耕地种植粮食的比例,①符合题意;蔬菜、瓜果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通过政府调控蔬菜、瓜果价格防止耕地“非粮化”不合理,②不符合题意;推进耕地规模经营,可以提高种植粮食的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防止更多的耕地种植非粮农作物,③符合题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中大多种植非粮作物,因此会进一步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考法02 我国的粮食安全
命题角度1:粮食安全现状
【题型示例4】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 )
A.Ⅰ类省区B.Ⅱ类省区C.Ⅲ类省区D.Ⅳ类省区
2.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
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
C.Ⅰ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
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
【答案】1.D 2.B
【解析】1.上海市是中国主要的工业城市,城市化用地面积大,郊区面积小,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农业用地面积很小,粮食产量有限,人均粮食产量低,应与北京和天津等较发达城市类型一致,属于Ⅳ类省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粮食总产量等于人均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积,反映在图中为两者之积,据此分析黑龙江比河南少,A错误;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大,且农业人口比例小,农业用地少,所以人均产粮低,B正确;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东部比西部好,南部比北部好。Ⅰ类省区主要是东北省份,粮食生产自然条件并非最好,C错误;Ⅳ类省区有我国东部省份,也有我国南部省份,相对粮食生产自然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
命题角度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题型示例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蒙俄经济走廊跨我国东北及华北沿边境地区、蒙古国、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耕地资源丰富。其中蒙古国部分可耕地面积很小,可开发潜力有限;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超过5000万公顷,占经济走廊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可开发土地利用率较低。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开展耕地“公司+农垦+园区+物流”合作模式,既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国家耕地压力,又能促进俄罗斯农业发展,实现两国的合作双赢。下图示意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分布。
(1)简述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国部分耕地可开发潜力有限的气候原因。
(2)说出中俄“公司+农垦+园区+物流”合作模式对俄罗斯农业贸易的有利影响。
(3)简述中蒙俄经济走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
【答案】(1)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春秋季多风沙;气象灾害(旱灾,寒潮等)多发。
(2)增加农产品出口量;完善农业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提高农业贸易国际合作水平。
(3)租种海外耕地,增加粮食供给;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建立海外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粮食贸易物流通道,便于粮食的进口。
命题角度3: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题型示例6】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100万亩左右,该水稻在土壤盐分浓度3‰以下,利用淡水进行灌溉的情况下,亩产量可以显著提高。盐分浓度3‰~6‰的土壤,经淡水灌溉,可将盐分浓度下降至3‰以下。2020年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培育的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802.9千克,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未来5年的时间,江苏将开展大规模盐碱地治理,实施“开发百万亩盐碱地、滩涂种植海水稻”项目。下图示意江苏省沿海滩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江苏省实施“开发百万亩盐碱地、滩涂种植海水稻”项目,可以( )
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②提高粮食产量 ③增加生物多样性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江苏省为提高海水稻单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扩大海水稻种植面积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D.引海水灌溉
【答案】3.C 4.B
【解析】3.依据材料信息,“开发百万亩盐碱地、滩涂种植海水稻”能充分利用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①正确;种植海水稻,能提高粮食产量,②正确;开发滩涂,可能会减少滩涂的生物多样性,③错误;开发盐碱地,种植海水稻,需要一些劳动力,能增加就业机会,④正确。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
4.扩大种植面积不是提高单产的措施,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能提高单产,B正确;增加劳动力投入会提高成本,对提高单产影响较小,C错误;由材料可知,引淡水灌溉,能提高产量,D错误。故选B。
06
综合强化训练
素养提升
选择题
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并且具备一定的碳汇效应。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粮食生产碳汇量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公平原则,政府可探索建立碳汇补偿交易机制,推进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推测需支付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 )
A.黑龙江省B.北京市 C.安徽省D.广东省
2.在碳汇补偿交易机制下,粮食主产区获得的补偿资金应侧重用于( )
A.减轻非粮化现象B.改善基础设施C.促进劳动力返乡D.调整种植结构
【答案】1.D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粮食主销区向粮食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黑龙江省、安徽是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接受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的省,AC错误;北京和广东是主要的粮食主销区,和北京相比,广东人口远高于北京,消耗的粮食更多,需要支付的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更多,D正确,B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粮食主产区向粮食主销区提供粮食。由于种粮的经济效益较种植经济作物更低,为保证种粮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减轻非粮化现象,由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以获得稳定的粮食供给,A正确;改善基础施设、促进劳动力返乡不能保证粮食产量,BC错误;调整种植结构会减少种粮面积,影响粮食产量,D错误。故选A。
下表为我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表中反映出我国( )
A.耕地面积严重不足B.建设用地占比逐年下降
C.农业用地亟需扩张D.林草地是主要用地类型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地区B.青藏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
5.“占补平衡”制度下,三调比二调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用地结构调整B.建设用地侵占农田
C.务工导致撂荒严重D.灾毁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3.D 4.D 5.A
【解析】3.结合表格信息可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面积为12786.19,并未出现严重不足,A错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530.64,建设用地并未下降,B错误;结合耕地、林地、草地等数据,农业用地并不需要扩张,C错误;结合调查数据可知,林地 28412.59,草地26453.01,占比较大,林草地是主要用地类型,D正确。故选D。
4.结合耕地所需的自然条件可知,耕地需要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等,我国东部季风区适宜布局耕地,南方主要为水田、北方为旱地,其中南方地区丘陵占比较大,耕地相对分散,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耕地被占用,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D正确,C错误;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为畜牧业,少量种植业分布在绿洲、河谷等,AB错误。故选D。
5.用地类型转换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与第二次国土调查相比,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林、草地增加,耕地减少,说明农业用地结构调整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A正确;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B错误;外出务工可以对土地进行流转,不会造成耕地大面积减少,C错误;灾害后会对耕地进行修复,不是造成耕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2000年耕地—粮食生产关系图。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图中信息表明,2000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7.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8.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
【答案】6.A 7.C 8.B
【解析】6.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图为耕地与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的关系,图中无法表明耕地主要分布、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的关系等,BCD错误;由图可知耕地累计到60%,大约占粮食产量的40%,可见中低产田比重高,高产田比重低,A正确。故选A。
7.粮食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水源、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科技、市场、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作物类型无关,AD错误;粮食产量会受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影响,但主要还是与自然因素关系较大,B错误;我国大部分的耕地都位于缺水的地区,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造成中低产田比重高,C正确。故选C。
8.受我国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与北方相比耕地较少、水资源较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老种子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品种。目前大多数农户选择从农资公司购买产量高的良种(一般利用老种子通过杂交技术获得)。近年来,我国推动种子库建设,利用干燥和冷冻技术,对种子进行长期存储。此外,我国还在海南、甘肃、四川建设国家级育种基地。图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海南、四川两大育种基地相比,甘肃作为育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位置优越,种子来源多B.地域范围广,种子质量好
C.环境差异大,种子种类多D.水热充足,育种周期短
10.保护老种子、建设种子库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用有( )
①促进育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②改良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的单产
③丰富种质资源,保障种质数量④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粮食总产量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1.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育种领域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种子基因库②加强优质品种培育
③推广绿色循环农业④全面引进国外品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9.C 10.B 11.A
【解析】9.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过渡地带,且区域内部相对高度差异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水热组合的差异大,所以其自然环境类型多样,有利于种子的多样性繁育,C对;甘肃育种基地的种子来源并不比其他两大基地多,A错;地域范围广与种子质量无直接联系,B错;三大育种基地中,海南的水热组合状况最好,育种周期最短,D错。故选C。
10.保护老种子、建设种子库能够让种子得以留存,并持续利用,有利于丰富种质资源,保障种质数量,进而促进育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改良耕地质量、扩大种植规模与保护老种子、建设种子库无关,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1.注意题干关键词“育种领域”,推广绿色循环农业不属于育种领域,③错误;建立种子基因库,可为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源,有利于培育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优质品种,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①②正确;全面引进国外品种,会导致我国丧失种质资源的主动权,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和总体质量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我国耕地平均质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最高的是( )
A.冀B.皖C.苏D.辽
13.与甲相比,乙耕地质量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降水多,气候湿润③土层深厚肥沃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2.C 13.C
【解析】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客户自,我国的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上,河北、安徽和辽宁属于中等级,而江苏属于高等级,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择C。
13.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甲地为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势沟壑纵横,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而乙地是浙江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乙地耕地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层深厚且肥沃,地形平坦且开阔,故③④正确,①和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择C。
武隆区隶属重庆市,地处武陵山和大娄山交汇处,属于我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5.7%,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要区县。下图示意武隆区各坡度范围土地撂荒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武隆区( )
A.早地撂荒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B.水田撂荒面积小于旱地
C.水田撂荒率受坡度影响大于早地D.地势低平区无撂荒现象
15.该地区坡度45°~78°区域的土地撂荒率高,主要原因有( )
①地块小,机械化程度低②海拔高,降水多③作物类型单一,收益低④坡度大,地表水缺乏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16.该地区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B.推广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C.开垦荒地,保障耕地面积D.召回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劳动力供给
【答案】14.C 15.D 16.A
【解析】14.读图可知,水田撂荒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而言,旱地撂荒率与坡度的相关性不强,水田撂荒率受坡度的影响大于旱地,A错误,C正确;根据图中数据无法判断土地撂荒面积的大小,B错误;地势低平区也有土地撂荒现象,D错误。故选C。
15.坡度45°~78°区域,坡度大,地块面积小,机械化程度低,易发生撂荒,①正确;该地坡度大的地方不一定是海拔较高的区域,②错误;该地不同坡度地区农作物类型差别不大,且农作物类型不会导致撂荒率的巨大差异,③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坡度大的区域,地表水流失更快,灌溉水源缺乏,易发生撂荒,④正确。故选D。
16.该地区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减少撂荒,A正确;地块面积小,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B错误;开垦荒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C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归能够增加劳动力,减少撂荒,但不宜强行召回外出务工人员,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青岛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试种海水稻面积不断扩大。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图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
(1)说明盐地碱蓬、桂柳等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
(2)简析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海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
(3)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着力发展的产业部门。
【答案】(1)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湿度。
(2)改良盐碱地,增加后备耕地资源;增加粮食总产量,利于国家粮食安全;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
(3)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依托海洋(空间)资源,发展海洋渔业、航运、贸易等产业;依托石油、海盐等资源,发展相关加工业;依托风能等资源,发展新能源工业;依托河口独特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针对国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集中国内的资源,重点保障口粮安全,适度进口粮食作为补充手段。图1示意我国大豆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和自给率,图2为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1)图1可以反映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请简述其变化特征。
(2)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3)适度进口大豆可以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答案】(1)特征:我国1996年前对外依存度为零(完全可以自给),之后自给率便快速下降(进口越来越多),(2012年下降趋缓)2016年后依存度达到85%左右(或83%-86%)。
(2)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等消费量增加,饲料需求量(大豆粕)增大:而大豆属于消耗土地多的作物,我国耕地有限,耕地主要种植谷物以满足人们对口粮的需要,用于种植大豆的土地有限(播种面积较小);同时大豆单产低,生产成本较高,农民不愿种植。造成大豆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所以需要进口以补不足。
(3)好处:增加国内大豆供应(丰富农产品市场):缓解因耕地不足,农作物种植争地矛盾;有利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①区域认识: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并归纳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②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③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树立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可持续发展观。
④地理实践力: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分析本地区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耕地保障措施。
行政区
高产田比重/%
中产田比重/%
低产田比重/%
河南省
34.67
41.66
23.67
山东省
32.84
48.53
18.63
江苏省
48.08
37.13
14.79
河北省
27.77
44.15
28.08
安徽省
28.82
54.74
16.44
北京市
10.12
47.91
41.67
天津市
8.82
51.17
39.71
用地类型
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耕地
13538.5
12786.19
园地
1481.2
2017.16
林地
25395
28412.59
草地
28731.4
26453.01
湿地
——
2346.9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873.9
3530.64
交通运输用地
794.2
955.3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4269
3628.7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6亿亩统计图,7m2),23,79,18,6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