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法不可违,议学追问,违法与犯罪异同总结,图表解析,故意伤害,闯红灯,擅自将他人的肖像商用,损坏公共设施,侵犯他人版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议题:以法之名对校园欺凌说“不”
是孩子间的“玩笑” 还是违法?
校园欺凌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如何遵章守法,抵制校园欺凌?
议学情境一:普法之窗 知法尊法
某日,某中学门口,学生小王与小田因琐事起了争执,随即大打出手。小田心中气不过,召集了小郑、小岳等其他同学准备实施报复。三天后,在校门口南侧,小田和小岳使用尼龙编织袋、学生校服上衣等蒙住了小王头部,随后小田与其叫来的9名学生蜂拥而上,对小王拳打脚踢。
事件发生后小田、小郑等10名学生均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小王被送入医院治疗并以侵害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为由起诉了殴打他的10名学生,因10名学生均未成年学生,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被列为共同被告,承办法官将双方11位家长传唤至法庭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之初,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孩子打架这种“小事”闹这么大表示不能理解。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家孩子也有错!”
“孩子们小打小闹也值当你们报警?还来法院?”
“我们孩子还落下心理阴影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指引作用: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评价作用: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规范作用: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议学成果一:法律的作用P46
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想要了解校园欺凌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你知道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吗?你认为可以根据什么判断有没有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议学情境二:学法在线 辨法守法
案例一:基本案情:被告李某伙同其他5人在学生宿舍内无故殴打原告胡某,经法医鉴定胡某伤情构成轻微伤。胡某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决李某等6人及其监护人共同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5万元。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等人殴打胡某致其轻微伤,李某等人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胡某人身损害,根据《民法典》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判决赔偿胡某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6139元。
了解了什么是违法后,请你阅读P48并思考以下这三个案例有何异同呢?
案例二: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某,与被害人葛某某系同班同学。葛某某到张某某的宿舍时,碰撞张某某一下,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并厮打。厮打中,张某某持刀将葛某某捅伤。经鉴定,葛某某的损伤构成重伤。裁判结果: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定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案例三:警方通报:4月18日,一名初中女生在良庆大道某小区旁,被多人欺负殴打。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立即开展调查处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涉案的8人作出行政拘留等处罚,相关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议学任务二:我是审案小法官
1.案例都是校园欺凌违法行为2对他人和社会合法权益有伤害3.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案例情节严重程度不一样,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不一样2.违反的法律不一样3.承担的责任不一样
议学成果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P48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分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根据社会危害性分类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相对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危害最严重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违法犯罪均担责
民事法律法规:民法典、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行政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下张解释)
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
相关链接: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撒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议学测试:身边的违法行为归类
民事违法行为欠钱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犯他人版权擅自将他人的肖像商用
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闯红灯破坏铁路封闭网损坏公共设施在保护景区墙上刻字
刑事违法行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
议学成果三: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P49-P50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议学情境三:以法之盾 学以致用
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威胁、恐吓、强迫他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还有一种是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这都是校园欺凌。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警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议学任务三:我是用法好公民
学以致用,如果遇到如下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
情景一:上学马上快迟到了,过马路遇到红灯,但是周围没有交警管,我该不该红灯过马路呢?
情景二:上学路上,有高年级的同学拦住我和我要保护费或者贵的香烟,不给就每天10巴掌,我该不该给呢?
情景三:有同学在网上给你起侮辱性外号及造谣你,你很生气,准备也在网上以牙还牙,这样做好不好呢?
不该闯红灯:要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积极防范侵权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好: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以合法合理方式解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议学成果四:如何遵章守法P51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如何防范行政违法行为)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如何防范民事违法行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说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法不可违,学习目标,违法无小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般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违法无小事,运用经验,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