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课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该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4)班共40位学生,学生稚气未脱,对于这种故事情节紧凑的的文章很感兴趣。作者语言朴实,语句生动,学生在了解文章字面信息方面没有问题,但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人物心情的概括能力较弱。因此,我先让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梳理并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把握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思考其中的原因,理解水手们的“笑”在故事发展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接着,指导学生联系船长出舱时观察到的情况,揣摩船长逼孩子跳水时的想法,说出这种办法的好处,感受他在危急时刻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风格。然后,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内容:
    1、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上、中、下三等,从而推演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并向田忌献策;《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孩子身在高高的横术上,随时可能摔到甲板上,迅速通过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条件,判断出孩于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机会获救,于是果断举枪逼孩子跳水。三篇课文都编排了有关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课后题。“交流平台”进一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梳理了课文中的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先分析具体情况,再选择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
    2、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知道要根据所给的情境合理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次习作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規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敢休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划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自相矛盾2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田忌赛马2
    跳水2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2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已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肆”等10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本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课文的层次,把握文章大意。
    2、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师:跳水是中国体育项目的强项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是向我们介绍跳水比赛项目,而是讲述了一个紧张、惊险的故事。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板书:跳水
    (全班朗读课题)
    师: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7页,划下最后一行的文字,本文作者是—什么国家?—谁?(生回答),请一位读一读屏幕上的介绍?
    指名读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二、梳理情节,该书内容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说一说本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预设: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板书: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2、这是一篇叙事类的文章,我们往往要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提示,用“水手拿猴子取乐”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并把练习单上的内容填写完整。
    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
    3.学生交流,师归纳。
    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船长救孩子)
    根据填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走上横木
    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取乐 逗 救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4、同学们请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对应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预设:第1自然段是起因,第2-4自然段是经过,第5、6自然段是结果。
    出示:课文分段。
    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将分段双竖线标注好。
    5、接下来,请同学借助板书提示,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前后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点名说)
    预设:“跳水”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正往回航行的轮船上,船上有船长、水手、孩子和猴子。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使猴子很放肆;猴子放肆起来就去拿孩子的帽子;孩子就去追猴子,一直追到了桅杆的横木上,处境非常危险,船长看到了就用枪逼孩子跳水,使孩子脱险,最后得救了。
    出示:一艘环游世界正往回航行的轮船上,船上有船长、水手、孩子和猴子。由于水手拿猴子( ),使猴子很( );猴子放肆起来就去( )孩子;孩子就去( )猴子,孩子走上了( ),处境非常危险,船长看到了就( )孩子跳水,使孩子脱险,最后得救了。
    【评价:你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
    (设计意图:从故事人物入手,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学生归纳“课文讲了什么”搭建脚手架。)
    小结:同学们,概括了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有助于我们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学习起因与经过部分,理解描写水手的作用。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划出猴子动作的词语。
    出示: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来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1)指导读准 “一艘”“放肆”,理解词语:放肆。
    ①随文识字“艘”
    “艘”平舌音,写“艘”字时注意笔顺,跟老师一起书空:左边第五笔是横,右边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右边第七笔竖要略微出头。
    ②随文识字“肆”
    “肆”是平舌音,“肆”左右结构,部首是聿,跟老师一起书空:横、竖、横、横、横、撇折、点,右边,横折、横、横、横、横、竖。文中组词放肆。那么大家知道放肆的意思吗?
    出示:, 放肆,言行轻率任性,毫无顾忌。
    联系上下文理解“放肆”。
    在文中指谁放肆?(猴子)谁来说一说,猴子“放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预设: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
    板书:钻来钻去
    【评价:你真会发现,找的很准确】
    (2)指名读,读出猴子的“放肆”。
    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猴子更加放肆表现在哪里呢?
    2、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孩子情绪变化的词语,用直线划出猴子动作的词语。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猴子的举动和孩子的情绪变化的关联。
    (1)提示学生交流时要讲清:在什么情况下,猴子怎么样(怎么做),孩子怎么样(怎么做)。句式:当猴子 ,孩子 。
    出示:例如:当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时,孩子笑得很开心。
    预设:
    当猴子忽然跳到孩子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板书:跳 摘 戴 爬 哭笑不得)
    当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猴子不起作用,气得脸都红了。(板书:坐 摘 咬 撕 气得脸红)
    相机点拨,随文识字:
    桅杆:桅(wéi),左右结构。桅杆:悬挂船帆,垂直竖起的铸杆。
    横木:巨大船帆上起固定作用的横撑木。
    桅杆“唬”读第三声, ,在这个词里,念轻声。意思是恐吓,使人害怕的意思,跟我一起读,吓唬。
    (3)让学生说说“哭笑不得”的意思,并思考:孩子起初笑的开心,为什么瞬间尴尬?
    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了一个词语“哭笑不得”,什么叫哭笑不得?
    预设: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②为什么孩子会哭笑不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根据水手和猴子的反应,说一说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
    预设:
    a.十一二岁的孩子,好胜心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只猴子耍弄,还被围观的水手嘲笑,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b.孩子是船长的儿子,特殊的身份让他更不能容忍身边人对他的嘲笑。
    (4)师生合作朗读
    老师读黑色的字,所有女生读红色的字,要读出猴子的任性妄为。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提示学生抓住板书上的关键词语,读出猴子的任性妄为、孩子的尴尬气恼。
    (5)让学生继续交流第4自然段中猴子的举动和孩子的情绪。
    预设:当猴子逗孩子,爬到桅杆的顶端,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一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时,孩子气极了。
    (板书: 爬 钩 挂 扭 气极了)
    ① 学习词语 “龇牙咧嘴”。
    龇是平舌音,咧是第三声,龇牙咧嘴的意思是猴子咧开嘴巴,露出牙齿,做鬼脸逗弄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生气的,竟然走上了横木去取帽子。
    ②引导学生明白“极”是“到达顶点”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气极”。
    ③指名交流孩子当时的想法。
    预设1:他会想:我追不到这只猴子夺回帽子,决不罢休。
    预设2:他会想:当着这么多水手的面,这只猴子竟然这么耍我,太气人了!
    ……
    4.引导学生联系板书中描写猴子、孩子的内容,思考:孩子的情绪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交流找到了猴子的举动和孩子的情绪,谁来连起来说一说孩子的情绪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
    5.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你们一定发现,除了描写猴子的放肆,课文还几次描写了水手们的笑。请你想,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和水手们的几次笑有怎样的联系呢?双线划出描写水手们“笑”的语句,思考并交流:他们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又大笑起来 笑得更欢
    预设:
    当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时,水手们哈哈大笑,孩子笑得很开心。
    当猴子忽然跳到孩子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
    当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吓唬猴子不起作用,气得脸都红了。
    预设:猴子越来越放肆的举动,水手越来越大声的哄笑都刺激着孩子,考验着他的自尊心,最终使他情绪失控,不顾后果地走上险境。
    6.总结:这笑声不仅促使猴子的行为越来越放肆,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追赶猴子的重要原因。虽然描写水手们的笔墨不多,但是,水手的几次笑却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因。
    四、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处境的危急。
    1.出示帆船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了解孩子和帽子的位置。补充介绍:一艘帆船的桅杆高度一般有5至6米。
    2.师生合作朗读“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指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老师读黑色,你们读红色,读的时候要注意重读加点字,读出情况的危急。
    师:甲板上的水手都惊呆了,他们知道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有一个人吓得大叫一声,他清楚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板书:吓 叫)
    3.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形容当时情况的危急。
    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当时情况的危急吗?
    预设: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火烧眉毛……
    5.引导学生想象:看到孩子命悬一线,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会有什么表现?
    预设:
    (1)我可能会害怕得都说不出话来,连两条腿都情不自禁地发颤。
    (2)我可能脸色煞白,直盯着站在横木上的孩子,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3)我的双手不由得捏成了拳头,手里全是汗,生怕他发生意外。
    总结:是啊!在这么紧张的时刻,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跳水的情节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了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并知道水手的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取乐 逗 救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作业布置:
    1、抄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相关教案

    小学统编版(2024)跳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跳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设计,共4页。

    语文跳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跳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上节课学习,导入新课,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